研究生: |
黎亦娟 Li Yee- Juan |
---|---|
論文名稱: |
繪本教學研究-以苗栗縣建國國小低年級為例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with Picture Books-Take The Lower Grade Class of Maioli County Jiangou Elementary Schoo As an Examplel |
指導教授: |
葉俊顯
Yeh Chunhsie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9 |
中文關鍵詞: | 繪本 、故事教學 、視覺藝術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Picture book, story teaching, visual art teach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應用繪本故事進行視覺藝術課程教學,針對國小二年級二十六位學生實施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品格教育及環境教育,活動內容以故事教學、圖像欣賞、生活省思、創意啟發等方式進行。本研究除了以提升兒童的藝術表現能力以及加強品格教育為目標外,更進一步探討與歸納學生之學習成效與教師之教學省思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繪本教學融入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課程之意涵。
二、發展低年級應用繪本故事進行視覺藝術教學課程。
三、探討繪本教學融入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課程的適用性。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與行動研究法,綜合研究之發現,所獲得結論如下:
一、透過繪本教學,除了能提升視覺藝術學習興趣,讓藝術學習更容易,並有
強化品格教育的功能。
二、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發展低年級應用繪本故事進行視覺藝術教學課程。
經由教學過程中不斷觀察、調整與修正,讓本教學研究主題,順利發展成
為一套以「繪本」為主軸的視覺藝術教育之教學設計課程。
三、繪本教學除了能掌握認知技能情意層面、並能符合低年級學生身心
發展。繪本故事的賞析與討論,能讓學生從中學習到好的品格;多元的媒
材使用,與不同的藝術展現方式,可以讓學生得到更大的成就感。
關鍵字:繪本、故事教學、視覺藝術教學
Abstract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urriculum of visual art through the teaching of picture books in this second grade class of 26 students. Character and environment educations are included in this program. The activities include story telling, pictorial appreciation, daily introspection and creativity inspiration…etc. Except the two goals of promoting children’s art presentation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also discusses the learning result of the students and teaching introspection of the teacher.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ed:
1. Explor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iculum of Visual Art by teaching with picture
books in lower elementary classes .
2. Develop the courses of teaching Visual Art Courses with picture books in the Lower
Grade Class of elementary school.
3.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eaching Visual Art Courses with picture books in the
Lower Grade Class of elementary school.
This research use documentary analysis and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
1. Through teaching picture books, art learting is easier. Not only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visual art, but also reinforse the func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2.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documents research, developing the courses of teaching
Visual Art Courses with picture books in the Lower Grade Class of elementary
school. After constantly observe and adjust the teaching plan, which has
developed a set of plan of visual art courses through picture book teaching.
3. Teaching with picture books involving cognition, skills, and affection is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wer grade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e able
to learn the good characters through the appreciation and discussing of the picture
book. Variou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ifferent ways of art presentation can offer the
students greater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一、中文部分
方淑貞(2003)。Fun 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市:心理。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秀雄(1990)。藝術鑑賞的教學。臺北市:市美館。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臺北市:市美館。
王秀雄(2006)。藝術批評的視野。臺北市:藝術家。
王春秀(2009)繪本運用於低年級課後活動班之線畫教學行動研究—以《阿羅有
枝彩色筆》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出版,台北。
王淑娟(2002)。兒童圖畫書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
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逸棻(1996)。兒童繪畫測驗之編製及其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春昭(2007)。超現實圖畫書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以國小
高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新
竹市。
朱雪雲(2005)繪本視聽教材在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教學應用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彰化。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臺北市:五南。
何慧芬(1985)。繪畫鑑賞教學理論基礎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惠娟(2002)。以圖畫書引導兒童審美與表現的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呂淑恂(2002)。「兒童圖畫書與藝術文化」臺北場座談會場輯要。載於徐素霞(主
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頁 237)。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呂燕卿(1996)。兒童繪畫發展之認識與實際。美育,69,11-36。
宋 珮(譯) 2006)。J. Doonam(1993)著。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 (Looking at
picturesin picture books.)。臺北市:雄獅美術。
李振明(2002)。「兒童圖畫書與藝術文化」臺中場座談會場輯要。載於徐素霞(主
編)
李素貞、蔡金鈴( 2004 )。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
53-68。
幸佳慧(1998)。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南市。
幸佳慧(2000)。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散步-藝術風格介紹。美育,113,19-30。
林妹靜(2006)。圖畫書應用於幼兒藝術教學之研究─以色彩遊戲為例。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美珍(1996)。兒童認知發展。臺北市:心理。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林敏宜(2004)。繪本大表現:文學要素的了解與應用。臺北市: 天衛文化。
林雪卿(1993)。繪本教學研究。國教月刊,40(1、2),55-61。
吳靖國,魏韶潔(2007)。從聽故事的心理反應談故事教學之原則。教育科學期
刊,7(1),15-35。
洪嘉慧(2005)。無字圖畫書應用於幼稚園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樹木
之歌》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嘉慧(2005)無字繪本應用於幼稚園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樹木之歌》
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藝芬、陳司敏、羅玉卿(2004)。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臺北市:心理。
范瓊方(1996)。幼兒繪畫的教育功能。美育,77,37-44。
郇小春(2008)運用圖畫書導賞教學提昇幼兒藝術創意思考與繪畫表現之行動研
究。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教學碩士班 。未出版:台南。
孫孟儀(2005)美術圖畫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
《三角湧村的梅樹阿公》和《克力的繪本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
術,台北。
徐素霞(1998)。圖像語言藝術與純藝術之創作探討。美育,91,31-36。
徐素霞(編著)(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徐湘評(2011)畫家故事與繪本啟發國小低年級學童繪畫創造力表現之行動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中市。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
張妙如(2012)運用繪本賞析教學提升學童繪畫與造形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國小
中年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台中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的課程綱要。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曹俊彥(1988)。兒童讀物圖畫的功能。國教月刊,34(7、8),4-8。
曹俊彥(1998)。圖畫.故事.書。美育,91,19-30。
曹俊彥(2002)。「兒童圖畫書與藝術文化」臺北場座談會場輯要。載於徐素霞(主
編),
郭禎祥(1992)。中美兩國藝術教育鑑賞領域實施現況之比較。臺北市;文景
郭禎祥(1998)。我國藝術教育之現況與改進之道。視覺藝術與美勞教育國際學
術研討專輯。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武鎮(譯) 1990)。E. W. Eisner 著。兒童知覺的發展與美術教育。臺北市:世
界文物。
陳海泓(2001)。如何利用圖畫故事書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語文教育通訊,23,
64-78。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陳瓊花(2000)。兒童與青少年如何說畫:在描述,表示喜好和判斷繪畫作品時
的觀念傾向。臺北市:三民。
陳龍安(2002)。小學生腦力訓練營。台北:寶島社。
彭 懿(2006)。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臺北市:信誼。
黃壬來(主編)(2003)。藝術與人文教育(上)(下)。臺北市:桂冠。
黃育蓮,(2005)。幸福的卡通之旅。台北:大塊。
黃永宏(2003)。信誼基金會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國立台灣科技大
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迺毓(1996)。如何閱讀圖畫書。臺北市:鹿橋。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給希望孩子看書的父母。臺北
市:宇宙光。
黃德祥(2003)。學生行為輔導與品格教育。發表於嘉義大學主辦「教育論壇」研
討會。
楊郁芳(2006)生命教育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繪本為媒介。國
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淑卿(1993)。兒童圖畫書之探討。教育研究,33,65-72。
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頁 242)。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劉振源(1996)。兒童畫教材教法。臺北市:藝術家。
劉鳳芯(2002)。「兒童圖畫書與藝術文化」臺北場座談會場輯要。載於徐素霞(主
編),
劉豐榮(2000)。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臺北市:水牛。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五南。
鄭明進(1998)。圖畫書的美妙世界。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賴素秋(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研究(1945~2001)。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
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謝正瑜(2005)。兒童圖畫書的圖像語言表現賞析教學對兒童繪畫表現響之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戌嘉(2011)無字繪本故事教學融入視覺藝術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未出版,新竹。
謝東山(2006)。藝術批評學。臺北市:藝術家。
羅美慧(2004)。圖畫書創意教學策略對兒童藝術創造力表現之影響。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蘇振明(1887)。認識兒童圖書及教育價值。幼教天地,5,37-50。
蘇振明(1990) 兒童讀物插畫的導賞教學研究。臺北市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
389-412。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91,1-10。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
賞(頁13-15)。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蘇振明(2002)。臺灣兒童畫導賞。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二、英文部分
Charlotte S. Huck (2004).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cGraw-Hill.Edwards, C.P., Gandini, L., & Forman, G.E. (Eds.). (1993). 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orwood, NJ:Ablex.
Eisner, E. W. (1972). 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Evans, J. (Ed.) (1998). What’s in the picture: Responding to illustrations in picture
books. London: Paul Chapman.
Gardner, H. (1970). Children’s sensitivity to painting styles. Child Development,
41(3),813-821.
網路資源
http://www.hshs.tyc.edu.tw/study/book2.asp#up
曾志朗 閱讀是多元智慧成功的條件
http://webtwo.wtps.tp.edu.tw/~webc/parents/story1.htm。
新竹教育大學數位藝術學習網
http://www.aerc.nhcue.edu.tw/。
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及課程設計
http://content.edu.tw/primary/art/ch_js/action/plane-2-4.htm 。
吳遠山 啟發幼兒創思的故事教學行動策略──以視覺藝術教育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