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鎮國
Chen-Kuo Liao
論文名稱: 由「銀行體系」和「市場體系」來探討商業銀行利差決定因素之實證研究
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net interest margin in 「Bank-base」and「Market-base」
指導教授: 沈中華
Chung-Hua Shen
黃朝熙
Chao-Hsi Hua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經濟學系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5
中文關鍵詞: 利差淨利差市場體系銀行體系
外文關鍵詞: interest margin, net interest margin, market base, bank bas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以往對於「市場體系」及「銀行體系」的相關文獻甚少探討其銀行表現的相關性比較,此外在研究銀行利差的文獻中皆以單一國家作為研究目標。因此本研究結合上述所忽略的問題,來探討在「市場體系」及「銀行體系」下其利差的決定因素及影響程度的差異性。

    文中以Ho and Sunders的利差模型為基礎,並參考Lazarus Angbazo及Asli Demirguc-Kunt and Harry Huizinga相關迴歸模型。使用1994~1997年各國銀行財務的時間序列及橫斷面等相關資料,最後研究結論得到:

    (1)槓桿乘數、存放比率、隱含性利息費用、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率,對利差影響為顯著正相關。

    (2)流動性風險則對利差影響為顯著負相關。

    (3)管理效率及存款準備,則呈統計上不顯著的結果。

    此外並使用虛擬變數的方法,得到在不同體系下各個解釋變數對利差的影響皆有統計上的差異,因此可知政府對於銀行業在資金市場的角色認知,會藉由決策行為、制度規範及相關法律項目等,進而改變其國內的金融市場結構。當然也將使得各利差的決定因數在不同體系下對銀行利差的影響呈現不同程度的差異。


    目 錄 目錄…………………………………………………………Ⅰ 圖表目錄…………………………………………………….Ⅲ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架構………………………………………...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利差模型的分析與比較……………………………5 第二節 淨利息差價實證研究的文獻探討………………….11 第三章 市場體系和銀行體系之差異性探討……16 第一節 如何區分「市場體系」及「銀行體系」………….17 第二節 法律、制度、稅率及總體經濟對不同體系的影響…20 第四章 研究設計和方法…………………………….24 第一節 實證模型設定……………………………………24 第二節 變數的定義及說明……………………………….27 第三節 資料來源和樣本選取…………………………….30 第四節 統計方法………………………………………...31 Ⅰ 第五章 實證結果和分析……………………………42 第一節 「銀行體系」及「市場體系」利差變動情形…..42 第二節 淨利差模型實證結果………………………….44 第三節 實証模型的比較…………………………….. .49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5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2 第二節 建議………………………………………. 53 附錄………………………………………………………55 參考文獻………………………………………………...63 Ⅱ 圖 表 目 錄 圖5-1兩體系平均利差比較圖…………………………………..43 表2-1 銀行利差實證文獻總覽………………………………….15 表4-1 利差在不同體系下的預期影響………………………………26.表4-2 樣本觀察資料表………………………………………...31 表5-1 「銀行體系」各國近年銀行平均利差變動情形………….43 表5-2 「市場體系」各國近年銀行平均利差變動情形………….43 表5-3 OLS模型下之實證結果………………………………..44 表5-4 虛擬變數模型下之實證結果……………………………45 表5-5 誤差成份模型下之實證結果……………………………45 表5-6 「銀行體系」各國近年平均非利息收入比例…………….47 表5-7 「市場體系」各國近年平均非利息收入比例……………47 表5-8 「銀行體系」各國近年平均非利息費用比例……………..48 表5-9 「市場體系」各國近年平均非利息費用比例…………….48 表5-10 「銀行體系」及「市場體系」對偶性檢定結果…………50

    參 考 文 獻
    一、 中文部份
    1.沈中華(1999),「商業銀行因應直接金融的對策」,台北銀行月刊,第29卷,第2期,pp3-11。
    2.沈中華(1998),「邁向綜合銀行之路」,台北銀行月刊,第28卷,第4期,pp63-69。
    3.沈中華(1999),「由銀行基礎及市場基礎體系看當代各國銀行業的競爭與興衰」,金融研訓季刊,89年第一季,pp1-10。
    4.沈中華(1998), 貨幣銀行學:全球的觀點,新陸出版。
    5.汪仲譯(1999),亞洲銀行新世紀:迎接競爭與吞併的時代,時報出版。
    6.周大中(1997),「直接金融盛行與銀行因應之道」,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3卷,第5期,pp30-41。
    7.林華德(1994),計量經濟學導論,三民書局。
    8. 洪金和(1996) ,「一九九五年美國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知經營狀況」,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2卷,第7期,pp9-12。
    9.俞海琴、劉為琪(1994),「我國商業銀行資本與放款品質、資產風險間之關係」,社會科學論叢,第42期,pp235-255。
    10.陳超塵(1996),計量經濟學原理,台灣商務印書館。
    11.孫可基(1992),銀行利差管理模型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2.劉一成(1999),「探討歐洲各大商業銀行發展成為綜合銀行的策略」,上銀季刊,第53期,pp7-9。
    13.謝新朋(1995),本國銀行利差決定因素之實証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 Allen,L.(1988),”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Interest Margin:A Note, ”Journal of Financi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23,pp231-235.
    2.Angbazo(1997),”Commercial bank net interest margin, default risk,
    interest-rate risk, and off-balance sheet banking,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1,pp55-87.
    3.A.Steinherr and Ch.Huveneers(1994),”On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ly regula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ome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18,pp271-306.
    4.Berger,A.N(199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earning in banking,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Vol.27,pp432-456.
    5.Boydt.J.H and Gertler(1994),”Are Bank Dead ? or Are the Reports Greatly Exaggerated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Summer ,pp2-19.
    6.Demirguc-Kunt.K. and Levine.R(1998),”Bank-base and Market-base Financial System :Cross-Country Comparision,”www.worldbank.com.
    5.Demirguc-Kunt.K. and Huizinga.H(1997),” Determinants of commercial bank interest margins and profitability: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www.worldbank.com.
    6.Golderg,L.G. and Anoop Rai(1996),”The structure-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or European banking,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20,pp745-771.
    7.Ho,T.S.Y.and A.Saunder (1981),”The Determinants of Bank Interest Margin: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16,pp581-602.
    8.McShane,R.W. and I.G.Sharpe(1985),”A Time Series/Cross section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Australian Trading Bank Loan/Deposit Interest margin:1962-1981,”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Vol.9,pp115-136.
    9.Zarruk,E.R(1988),”Bank Spread With Uncertain Deposit Level and Risk Avers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Vol.13,pp797-810.
    10. Zarruk,E.R and J.Madura(1988),”Optimal Bank Interest Margin Under Capital Regulation and Deposit Insur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27,pp143-14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