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傅郁珺 Fu,Yu-Chun |
---|---|
論文名稱: |
見微知萌 -傅郁珺創作論述 Through the Tiny and Ordinary: Art Works by Fu,Yu-Chun |
指導教授: |
黃銘祝
張琳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8 |
中文關鍵詞: | 見微知萌 、植物 、蔓延 、意境 、風景 |
外文關鍵詞: | Through the tiny and ordinary, plants, extension, artistic concept, scenery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創作論述研究以 2012 年至 2015 年期間的作品作為研究範圍。
透過個人的生活經驗,以平凡的微小植物為題材,經由繪畫的創作方式表達植物的生命能量,與凝視微小植物時的內心風景,再現於畫面之中。
在第一章緒論中包含研究動機、目的、內容、範圍與方法。說明創作時回朔自己的生活環境,發現我的目光常聚焦於容易被忽略的微小植物上,因此透過對植物的觀察與紀錄,進而詮釋關於微小事物的審視,探討自然美學內涵之研究,為創作開端。
第二章分為兩個部分,一為透過學理基礎,從美學、文學的角度切入,反思由平凡之處發現不平凡之樣貌,與探討何謂欣賞美的事物。二從張大千(1899-1983)等藝術家之作品,談論本創作欲呈現意境的概念與範疇。從中建構出個人創作脈絡的釐清與論述。
而末三章以畫作系列名稱為章節,逐一談論作品理念與形式,分別為《蔓延的痕跡》系列:從最初的重新認識環境開始,找尋平凡植物的樣貌,並記錄著我所感受到的生命能量。《迷離之間》系列:訴說我們看見事物之面向到理解其內涵之間,其實有著一定的距離。最後是《細微的懸浮之處》系列:客觀的自然植物,與個人主觀的情感之間,兩者在畫面中的相互呈現。
第六章結論:歸納與總結各系列的創作理念,透由創作與理論的書寫使自身的思緒和視野更加遼闊。
Abstract
The thesis investigates my paintings produced between 2012 and 2015.
Through observing the tiny and ordinary plants, I created art works that show the energy inside those plants. This action of gazing the plants is also part of my everyday-life experiences.
Chapter 1 includes research motivation, objectives, content, limits, and methods. In the chapter I will explain how my art creation started from looking at tiny and ordinary things observed easily from my surrounding and everyday life.
Chapter 2 contains two sections. Section 1 adopts theories from relevant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to argue how ordinary things may be extraordinary. Section 2 explores the art works by established artists such as Chang Dai-Chien (1899-1983), to clarify the value and difference of my own art works.
Chapters 3, 4 and 5 are named after the series of my paintings. Chapter 3 is called The Track of Extending and records the energy I experienced through tracking the plants I painted. Chapter 4, Vague, describes the distance between what we have seen and what are the real. Chapter 5, Suspension, explores how personal and subjective feelings could be connected to those relatively objective plants.
The final chapter, Chapter 6, generalizes and concludes the ideas of this entire thesis. It is hoped that my own vision and thinking may become clearer after writing such a thesis.
參考書目
一、書目
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2014)。胡曉凱 譯。《現代生活的畫家(英漢雙語)》。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
Walter Benjamin(2010)。張旭東、魏文生 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Ein Lyriker im Zeitalter des Hochkapitalismus)。台北:臉譜出版。
卞孝萱校訂(1990)。劉禹錫。《劉禹錫集》。北京:中華書局。
巴東(1996)。《張大千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朱光潛(2014)。《談美》。新北市: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村上春樹(2002)。張致斌 譯。《蘭格漢斯島的午後》。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束芋(2010)。《emerge as》。新加坡:Singapore Tyler Print Institute。
邵增樺(1982)。《韓非子今註今譯下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梁實秋(1973)。《雅舍小品》。台北:正中書局。
梁實秋(1973)。《雅舍小品續集》。台北:正中書局。
黃永武(2006)。《愛廬小品-靈性》。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張大千繪著,高嶺梅主編(1988)。《張大千畫》。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馮品佳、趙順良主編(2011)。《(洞)見:視覺文化與美學》。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蔡日新(2002)。《禪之藝術》。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廖純慶(2013)。《Art Quarter》。台北,牧恩藝術有限公司。
二、電子媒體資料
教育部成語典。教育部。http://dict.idioms.moe.edu.tw/cydic/index.htm (2014年7月17日瀏覽)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http://dict.revised.moe.edu.tw/ (2015年1月16日瀏覽)
劉蓉鶯創作個展-清塵之境。麗品藝術。http://www.lipenart.com.tw/Dh_expast03.html (2015年1月21日瀏覽)。
學學台灣文化色彩。http://www.xuexuecolors.com/coloritem.php?xue=5&id=1663(2016年1月20日瀏覽)
Julie Evans(1959-)。blogspot。
http://julieevans.blogspot.tw/ (2015年1月21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