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永盛 |
---|---|
論文名稱: |
另類的冒險-「冒險諮商」專業實踐之自我敘說 Alternative Adventure : The Self-Narrative of My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Adventure Counseling” |
指導教授: | 許育光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2 |
中文關鍵詞: | 冒險諮商 、探索教育 、專業實踐 、自我敘說 |
外文關鍵詞: | adventure counseling, adventur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e, self-narrative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冒險諮商」取向的助人工作對酷愛登山的研究者而言,就像是心中的一座大山!本研究緣起研究者在研究所一年級尋找個人諮商取向時與冒險諮商的邂逅,想望藉著本研究勾勒出冒險諮商在研究者視框中的圖像與位置,並看見冒險諮商專業實踐對研究者自身的影響,重新建構對自我的理解與轉化。本研究採自我敘說的方法,重拼生命的地圖,從研究者邂逅冒險諮商前的生涯,逐步進入研究者體驗、學習與實踐冒險諮商的故事,呈現研究者攀爬心中大山的歷程,並反覆回觀研究者攀爬心裡的那座山,藉著社群對話與省思,揭露冒險諮商的多元視框與思索未來可能發展。同時,以詮釋學現象學的觀點,反身凝視與展望,透過故事文本與經驗再現的循環詮釋歷程,探究研究者的前有前見與不斷的位移轉化,並提出個人社會關懷與批判建議,展望未來國內冒險諮商工作者可能開創的路徑與方向,預期將個人主觀的經驗理解從位能轉為動能,推向公共社會的議題論述與群體實踐。
As a helping professional, the researcher who is very fond of mountain climbing and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of becoming an adventure counselor is just like a great mountain in his heart. This article leads reader to realize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the adventure counseling by self-narrative way. Describing encountered of the adventure counseling and speaking the stories of the researcher from the first grade of research institute till now, the researcher devote himself to learn about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the adventure counseling. By experiencing and telling the series of self stories,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figure out the complete pictures of the adventure counseling. Through experiences,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 of the adventure counseling, he found the influences for himself. He also tried to re-build the self-understanding of himself. Meanwhile, the process of reproducing the text through a cycle of self experiences and interpretations helped the researcher to see the continuous displacement for him. In addition to witness the workers who engaged in the adventure counseling in this country would open up a new way to practice the adventure counseling, the researcher also expected to convert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s from the potential energy to the kinetic energy. Further more, it can advance to the public discussion of social issues and practice.
一、 中文部分
卡爾.羅哲斯(1999)。成為一個人(宋文里譯)。台北:桂冠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0年)
布來福德.齊尼(2008)。變的美學:一個顛覆傳統的治療視野(丘羽先譯)。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83年)
吉姆.黑赫斯特(2004)。大山之歌-山與生命的對話(譚家瑜譯)。台北:智庫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7年)
余德慧(2001)。詮釋現象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
余德慧、李宗燁(2003)。生命史學。台北:心靈工坊。
李義男(2005)。探索教育與諮商治療(2版)。台北:水牛出版社。
李德成、麥淑華(2005)。整全的冒險輔導(2版)。香港:突破出版社。
李俊良(2007)。隱喻催化個案改變之研究-以網路即時文字諮商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兆田(2006)。探索學習的第一本書:企業培訓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理查.史東(2000)。沙發上的說話課(張敏如譯)。台北市:經典傳訊文化。(原著出版年:1996年)
理查.洛夫(2009)。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乏症」兒童(郝冰、王西敏譯)。台北:野人文化出版。(原著出版年:2005年)
陳姿璇(2006)。「險學」-冒險式諮商之簡介。輔導季刊,42(3),40-48。
許育光(2008)。在自然環境、信賴關係中冒險與重構自我-運用「探索諮商」於兒童青少年工作。諮商與輔導月刊,273,47-52。
黃冠穎(2008)。新手遊戲治療工作者的學習經驗之自我敘說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傅佩榮(1994)。心靈的曙光。台北:洪建全基金會。
楊宇彥(2000)。女性生涯發展研究之質性取向:敘說研究法。測驗與輔導,163,3429-3431。
蔡居澤、廖炳煌(2007)。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桃園: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蔡居澤、廖炳煌(2007)。探索教育引導技術培訓手冊。桃園:中華探索教育發展協會。
歐文.亞隆(2005)。叔本華的眼淚(易之新譯)。台北市: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02年)
歐文.亞隆(2002)。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易之新譯)。台北市:心靈工坊。
賴誠彬(2009)。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為例。詹志禹(主持人),訪談法的概念基礎與研究設計。社區學習行動研究方法論工作坊。台北市政治大學。
謝智謀(2004)。冒險活動在中輟生輔導之應用─談冒險治療。花蓮縣95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物與輔導工作計畫─冒險教育與輔導專業研習手冊。花蓮:南平中學籌備處。
謝智謀、吳崇旗(2007)。探討冒險治療對邊緣青少年的效益。輔導季刊,43(4),9-16。
謝政廷(2009)。探險與成長-淺談探險諮商。輔導季刊,45(3),27-37。
二、 英文部分
Carnevale, J. P. ( 2007). 心理諮商箴言-給實務工作者的110個提醒(呂嘉寧、吳志祥譯)。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89年)
Clandinin, D. J. and Connelly, F. M. ( 2003). 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蔡敏玲、余曉雯譯)。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0年)
Corey, G. (2003).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與實務(鄭玄藏、修慧蘭譯)。台北:雙葉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6年)
Gass, M. A. (1993). Adventure Therapy: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Boulder,CO:Associa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Holder, J. D.(1999).Adventurelore-Adventure-Based Counseling for Individuals and Groups.Holmes Beach,Florida
Knapp,C. E (2003).體驗教育─帶領內省指導手冊(謝智謀、王怡婷譯)。台北:幼獅。(原著出版年:2001年)
Nevis, E. C. (2005). 完形治療:觀點與應用(蔡瑞峰、黃進南、何麗儀譯)。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0年)
Priest, S., Gass, M.,and Gillis, L. (2009). 引導技巧的9堂課:學員導向的學習與改變(張德忻、江真、徐國峰譯)。桃園龍潭: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原著出版年:2000年)
Riessman, C. K. (2003) . 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台北:五南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3年)
Schoel, J.&Maizell, R.S. (2002).Exploring Islands of Healing:New Perspectives on Adventure Based Counseling.U.S.A.,MA:Project Adventure
Schon, D. A. (2004). 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夏林清等譯)。台北:遠流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83年)
Webb, D. (2008) . 心靈諮商:理解諮商真諦與人類經驗之新取向(許育光譯)。台北: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