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旭裕
Kao Shiuh-yuh
論文名稱: 無暫停凸輪機構與曲柄搖桿機構運動特性及傳力效益之評比
指導教授: 吳隆庸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無暫停凸輪特徵值曲柄搖桿機構傳力角壓力角
外文關鍵詞: No-dwell, Cam, Factor, Crank-rocker linkage, Transmission angle, Pressure angl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首先對常見的無暫停運動曲線作分析,並求得常見之無暫停運動曲線方程式及其特徵值。接著利用高階連續微分可使曲線平緩之觀念,設計多項式型萬用曲線,並探討其設計參數對特徵值的影響,進而找出有較佳特徵值的運動曲線。然後分析曲柄搖桿機構之傳力角及運動曲線,並以最佳化的方式來選取出有較佳傳力角及特徵值的曲柄搖桿機構。再將所得之結果與建議整理成圖表,提供設計人員參考。最後以設計輸出桿和凸輪機構從動件有相同擺幅及時間比之曲柄搖桿機構為出發點,利用最佳化的方式找尋出有最佳傳力角之機構,合成所對應的曲柄搖桿機構;根據合成的曲柄搖桿機構做運動曲線之分析,由於特徵值反映出一個機構的運動特性,故根據兩者之比較可以得到何者之運動特性較佳;再根據壓力角與傳力角的對應關係,可比較出兩者傳力效益之優劣,由此歸納出擁有無暫停週期運動的機構中,凸輪機構相對於曲柄搖桿機構,有較多組同時擁有較佳的運動特性及傳力效益之選擇。

    關鍵字:無暫停,凸輪,特徵值,曲柄搖桿機構,傳力角,壓力角。


    摘要 I 誌謝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I 表目錄 IX 符號說明 X 第一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 2 1-2 文獻顧 3 1-3 研究的 4 第二章 凸輪從動件運動曲線基本原理 5 2-1凸輪從動件運動曲線型態 5 2-2凸輪從動件運動曲線及特徵值 8 2-3三種型態之無暫停運動曲線 10 2-4無暫停三角函數型萬用曲線函數 12 2-5一般化之無暫停萬用曲線特徵值 17 第三章 無暫停多項式型萬用曲線 21 3-1多項式型萬用曲線設計原理 22 3-2無暫停多項式型萬用曲線於常見運動曲線之應用 28 3-2-1無暫停多項式型Harmonic曲線 28 3-2-2無暫停多項式型MT曲線 36 3-2-3無暫停多項式型MCV曲線 43 3-3本章結論 50 第四章 曲柄搖桿機構設計法與最佳設計 52 4-1 曲柄搖桿機構之設計法 53 4-2 基本原理 58 4-2-1 角速度、角加速度及角急跳度之數學表示式 59 4-2-2 曲柄搖桿機構特徵值之數學表示式 62 4-2-3 傳力角極值之數學表示式 62 4-3 曲柄搖桿機構之最佳設計 63 4-3-1依傳力角最佳化設計 64 4-3-1-1 範例說明 64 4-3-1-2 最佳傳力角及其設計參數之分 66 4-3-2依最佳特徵值分佈 68 4-3-2-1 範例說明 68 4-3-2-2 各最佳特徵值之分佈 70 4-3-2-3 範例比較及討論 73 4-3-3 相同傳力角下依不同目標函數設計出機構之比較 73 4-3-3-1 特徵值之比較 73 4-3-3-2 設計參數β1之比較 80 4-4 本章結論 82 第五章 凸輪機構與曲柄搖桿機構之比較 91 5-1 運動特性之比較 91 5-2 傳力角與壓力角之對應及壓力角之修正 94 5-2-1 傳力角與壓力角之對應關係 94 5-2-2 擺動式凸輪機構向量式表示法 95 5-2-3 凸輪機構壓力角改善法之修正 97 5-3 範例說明 98 5-4 本章結論 10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7

    1.牧野洋,1989,“C語言之通用曲線計算及作圖”,機械設計,33卷,3期,64-79頁。
    2.吳隆庸,陳志蓬,林逸仁,吳曉暉,1994,“凸輪從動件運動曲線之一般化”,機械月刊,20卷,21期,250-560頁。
    3.洪嘉宏,2001,雙暫停凸輪從動件運動曲線之分析及設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新竹。
    4.吳降庸,吳曉暉,洪嘉宏,2002,“具較佳特徵值之從動件運動曲線”,技術學刊,17卷,3期,369-379頁。
    5.Neklutin, C. N., 1969, Mechanisms and Cams for Automatic Machines, American Elsevier, New York.
    6.Rothbart, H. A., 1956,“Cam Dynamics of High-Speed Systems,” Machine Design, March 8, pp.100-107.
    7.鄭權賢,2003,凸輪從動件單暫停運動曲線之分析及設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新竹。
    8.吳曉暉,1999,平面四連桿機構運動係數之特性與運用,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新竹。
    9.Söylemez, E., 2002,“Classical Transmission-angle Problem for Slider-crank Mechanisms,” 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Vol. 37, pp.419-425.
    10.Hall, A. Jr., 1961, Kinematics and Linkage Design , Waveland Press, pp.33- 42.
    11.吳隆庸,1990,“機構合成技術”,機械工業雜誌, 4月號, 275-285頁。
    12.柯朝元,1996,曲柄搖桿機構之運動特性評判與最佳設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新竹。
    13.Jensen, P. W., 1991, Classical and Modern Mechanisms for Engineers and Inventors, Marcel Dekker, New York.
    14.吳隆庸,洪嘉宏,張信良,2002,“盤型凸輪輪廓的向量表示法”,技術學刊,17卷,1期,59-65頁。
    15.Hartenberg, R. S., and J. Denavit, 1964, Kinematic Synthesis of Linkage, McGraw-Hill, New York.
    16.顏鴻森,1998,機構學,東華書局,台北。
    17.Arora, J. S., 1989, Introduction to Optimum Design, McGraw-Hill, New York.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