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潘秋娥 PAN.CHIU-O |
---|---|
論文名稱: |
提昇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以故事結構教學法為例 A Case Study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Female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by Using Structural Story Instruction |
指導教授: | 楊榮蘭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2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 、閱讀理解 、故事結構 、單一受試研究設計 、中文閱讀理解測驗 |
外文關鍵詞: | Female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Structural Story Instru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閱讀理解能力提昇及保留的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研究設計,探討變項包括閱讀理解與故事結構能力。本研究是採方便抽樣方式,研究對象係指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全校二到六年級的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共有五名。實驗過程首先進行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及故事結構學習單的前測,再蒐集學生的基線資料,而後引進教學介入,持續蒐集教學過程中學生故事結構學習單評量及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再測資料,然後在教學結束後的追蹤期,再進行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後測及故事結構學習單評量資料的蒐集。並將各階段評量得分以內容分析、視覺分析法及C統計方法來進行結果分析。
本研究研究結果發現:
一、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確實需要補救其閱讀理解能力。
二、故事結構教學確實可以提昇及保留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的故事結構能力。
三、故事結構教學確實可以提昇及保留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能力。
四、故事結構教學對提昇中、低年級或低閱讀理解能力的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的閱讀理解能力十分顯著。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提供教育現場教師、教育當局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Structural Story Instruction to the female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Single subject design was adopted, and the investigated variables includ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story structure ability.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5 students from Grade 2-5 whose mothers were new immigrants. These five subjects took a pre-test of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a story structure learning sheet were given first. The studen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tructural story instruction was applied. Student’s evaluation of story structure learning sheet and the retest data of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were continuously collected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post-teaching trace period, a post-test of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 story structure learning sheets were provided again. The evaluation scores in each stage were analyzed by content analysis, visual analysis, and C statistics.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female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2.Story structural instruction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and preserving the story structure ability of female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3.Story structure instruction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and preserving the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ability of female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4.By applying story structure instruction, the improvement of female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different level of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are significant in the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Finally,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on-site teachers, the authority concerned, and for the future studies.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一、專書部份
丁志權(2003)。我國教育制度。輯於王家通主編。各國教育制度。台北:師大書苑。
王光宗(2003a)。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宏仁(2000)。階級化下的「生產力」移動: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載於全球化下的社會學想像:國家、經濟與社會論文集。
王佳玲(2001)。國小不同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在不同難度、文體文章閱讀理解表現及方式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岱伊(2002)。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
王瓊珠(2004b)。故事結構教學加分享閱讀。台北:心理。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嘉雯(2003)。交互教學法對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生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芝儀、劉秀燕(2004)。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所主辦,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學術研討會,嘉義。
吳訓生(2000)。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裕聖(2001)。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文章閱讀理解及概念構圖能力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亞外籍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俊仁(1999)。聲韻處理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美月(2002)。高中生課外閱讀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漢偉(1996)。國小語文科教學探究。高雄:麗文文化。
林月霞(2005)。從「外籍配偶」談「新台灣之子」學校生活適應~以富台國小為例~桃園縣中壢市富台國民小學四十週年校慶特刊。桃園:富台國民小學。
林見瑩(2002)。高雄縣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課外讀物閱讀情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欣(2004)。交互教學法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學習效果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菁(2002)。 故事架構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林清標(1998)。原漢族別、家庭結構與學業成就之關聯性─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璣萍(2004)。臺灣新興的弱勢學生一外籍新娘于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貴、錡寶香(2002)。中文閱讀理解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施頂清(1999)。自我發問策略與合作學習(小組討論) 對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的效果比較考驗。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淑慧(2004)。「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碩士班論文。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工作小組。
洪蘭(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國立教育資料館兒童閱讀種子教師研習營研習手冊,197-202。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胥彥華(1989)。學習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志偉、顏乃欣(1992)。閱讀中文的心理歷程:80年代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見「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嘉義:國立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孫武彥(1990)。人類社會學。台北:三民。
張必隱(1992)。閱讀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張芳全(2004)。教育政策分析。臺北:心理。
張莉珍(2003)。故事構圖策略與摘要策略對增進國小六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之比較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聖明(2005)。快快樂樂國小閱讀能力培養。台南:晨光。
張鈺珮(2003)。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驗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華(2000)。國小學生家庭結構、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明來(2001)。台北市公立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絹(1996)。「指導—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實徵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湘淇(2003)。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幼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誠(2001)。台灣地區外籍新娘幸福感之探討。高雄醫學院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榮華(1998)。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中文版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曾世杰、陳淑麗、陳坤昇(2005)。弱勢低成就兒童閱讀補救教學---以臺東縣為例。創意閱讀教學高階培訓研討會論文集。
曾靜瑛(2002)。泰雅族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與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沼元(2004)。新編閱讀測驗特訓大全。台中:文化。
黃郁婷(2003)。誰在帶你的孩子!台灣地區隔代教養家庭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計劃編號:NSC91-2413-H-034-002)。
葉淑美(2002)。合作故事圖解教學法對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鄒美華(2003)。閱讀學習策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兒童閱讀理解、後設認知及自我效能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貴珍(2001)。外籍新娘跨文化適應與對現行管理制度態度之探討。大業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分析策略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鄭雅雯(2000)。南洋到台灣: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錡寶香(2004)。閱讀理解困難學童推理能力之研究。手語暨溝通障礙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所。
謝美寶(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子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教學士班碩士論文。
鍾雅婷(2000)。學習策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與理解策略的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欒美慧、謝佩怡(2005)。領先每日10分鐘。台南:企鵝。
二、翻譯部份
E. D. Gange ’, C.W. Yekovich(1998).教學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岳修平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於1993)。
Curtis H. Krishef(1999).單一受試者設計與分析(蔡美華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於1991)。
J.W.Tawney & D.L.Gast (1994). 單一受試者研究法(杜正治譯)。台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84)。
Ken Goodman(1998). 談閱讀(洪月女譯)。台北:心理(原著出版於1996)。
Stephen B. Richards(2003). 單一受試者研究:在教學與臨床情境中的應用(吳勝儒、鄭翠娟、莊育芬、王志全、唐詠雯、王淑仙、唐紀絜、謝協君等譯)。嘉義:濤石(原著出版於1999)。
三、期刊部份
王光宗(2003b)。我是外籍新娘,我也是一個母親—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孩子入學後初探。南縣國教,9,29-31。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瑞壎(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之探究。台灣教育, 626,25-31。
王瓊珠(2004a)。故事結構教學加分享閱讀對增進國小閱讀障礙學童讀寫能力與故事結構概念之研究。台北市立師院學報,35(2),1-22。
台北市政府(2005)。編者的話—開一扇不一樣的窗。台北畫刊,448,1。
吳英長(1998)。國民小學國語故事體課文摘寫大意的教學過程之分析。台東師院學報,9,149-184。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7-12。
吳雅玲(2004)。新台灣之子的學前教育契機。師友月刊,441,13-16。
周台傑、詹文宏(1995)。後設認知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復健學報,4,109-152。
林玟慧(1995)。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中閱讀障礙學生閱讀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235-259。
林麗華(2005)。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教師天地,137,64-66。
林寶貴、楊慧敏、許秀英(1995)。中華國語文能力測驗之編製及相關因素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1-24。
邱豐盛、鄭秀琴(2005)。教師天地,137,67-72。
洪榮正(2003)。展臂迎接---新台灣之子。師友月刊,438,72-74。
洪蘭(2002)。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天下雜誌,263,92-94。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10-21。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高淑清(2005)。同心協力共創佳績--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資源介入。教師天地,135,26-34。
張存武(1997)。看戰後東南亞歷史發展。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2,72-83。
張貴英(1996)。買賣的婚姻-東南亞新娘的交叉剝削圖像。女誌,8,37-39。
許學政(2003)。我的媽媽是外籍新娘---跨國婚姻的親職協助與輔導。師友月刊,434,74-78。
陳怡如、李麗君、于漱、黃璉華(2005)。校園關懷外籍配偶的子女健康護照似乎需求與因應。護理雜誌,52(2),10-14。
莫藜藜、賴佩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會發展季刊,105,55~65。
陳姝蓉、王瓊珠(2003)。故事結構教學對增進國小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221-242。
陳雪玉(2005)。發展新移民文化談台灣外籍配偶及其子女教育輔導措施。教師天地,135, 35-42
傅木龍(2005)。扶助弱勢族群。教師天地, 137,34-39。
曾志朗(2000)。閱讀是多元智慧成功的基本條件。教師天地,106,4-5。
曾志朗(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黃木蘭(2004)。為新弱勢族群—撒播希望的種子。師友,441,20-25。
黃秀霜、詹欣蓉(1997)。閱讀障礙兒童之音韻覺識、字覺識及聲調覺識之分析。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5,125-138。
黃森泉 張雯雁(2003)。外籍新娘婚姻適應與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會科教育研究,8, 135-169。
黃瑞珍(1999)。故事結構分析法在語言學習障礙兒童教學之應用。國小特殊教育,27,4-10。
黃瓊儀(2003)。故事體文章結構分析策略在閱讀理解障礙學童閱讀教學之應用。國教之友,54(4),82-93。
黃馨慧(2005)。外籍新移民審庭教其子女教育。教師天地,135,19-25。
楊曉雯(1997)。高中生閱讀行為研究。資訊傳播與圖書館,3(4),75-88。
葉瓊華、詹文宏(2000)。概念構圖、自問自答及畫重點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能力及後設認知能力教學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4,189-231。
蔡榮貴、黃月純(2004)。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626,32-37。
蕭雅萍(2003)。故事構圖的教學與評量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51,97-105
鍾重發(2003)。家庭教育介入外籍新娘子女學前發展的模式與策略。幼兒教育年刊,15,189-205。
鍾鳳嬌、王國川(2004)。外籍配偶子女的語文、心智能力發展與學習狀況調查研究。教育學刊,23, 231-257。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教師天地,129,21-28。
網路部份
內政部(2004)。九十二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ris.gov.tw/ch4/0930617-6.doc。
內政部戶政司(1999)。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實施計畫---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台(八八)內戶字第8891738號函頒實施,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戶政司(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示範計畫---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八月一日台內戶字第○九一○○七○六三二號函頒實施。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戶政司(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辦理情形彙整表九十三年一月至三月。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ris.gov.tw/ch9/09301-09303.doc
內政部戶政司(2005)。臺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七十六年一月至九十四年九月底。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統計處(2002)。九十一年第二十九週內政統計通報(外籍配偶人數統計) 。上網日期:2002.7.18,網址: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內政部統計處(2003)。九十二年第六週內政統計通報(外籍配偶人數統計) 外籍配偶人數統計。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內政部統計處(2004a)。91年新郎及新娘統計。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 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內政部統計處(2004b)。92年(底)外籍配偶人數統計。九十三年第六週統計通報。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moi.gov.tw/W3/stat/home.asp。
內政部統計處(2005a)。93年(底)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內政統計通報。九十四年第五週。上網日期: 2005.8.11,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2005b)。94年6月底在臺外籍人士統計。內政統計通報。九十四年第二十九週。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處(2005c)。94年1至5月嬰兒出生狀況統計。內政統計通報。九十四年第二十四週。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
行政院(2004)。第2900次院會。2004年7月28日,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ey.gov.tw/。
呂木琳(2003)。閱讀和國家競爭力息息相關。大紀元報。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3/4/22/n303381.htm。
周治蕙(2004)。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東南亞外籍新娘之子,特殊教育電子報。192 ,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enews.aide.gov.tw/doc/talk/04071301.htm。
教育部(2001)。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上網日期:2005﹒8﹒20,網址:http://www.edu.tw/。
教育部(2003a)。上網日期: 2005.8.11,網址:http://www.edu.tw/secretary/2003/discuss/803.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5a)。重要教育統計資訊大綱---臺閩地區最近六年嬰兒出生數按生母國籍分,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overview/brief-html/index.htm?TYPE=1&UNITID=197&CATEGORYID=0&FILEID=140368&SHOW_TXT=Y&open。
教育部統計處(2005b)。重要教育統計資訊大綱---就讀國中小之外籍配偶子女人數-按父母國籍分。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overview/brief-html/index.htm?TYPE=1&UNITID=197&CATEGORYID=0&FILEID=140368&SHOW_TXT=Y&open。
教育部電子報(2004a)。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NO.071/93年10月8日。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epaper.edu.tw/071/important.htm
教育部電子報(2004b)。外籍配偶家庭,需要什麼?NO.079/93年4月13日。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epaper.edu.tw/020/dic.htm
教育部電子報(2004c)。NO.079/93年11月5日。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epaper.edu.tw/079/talk.htm。
許政欽(2003)。屏縣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多親師溝通有困難。東森新聞。2003年6月13日,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ettoday.com/2003/06/13/303-1468310.htm。
許靜芳(2004)。淺談外籍配偶子女的班級輔導。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四十三,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3/43-19.htm。
陳中興(2005)。新台灣之子嚴重發育遲緩。中華日報醫藥網,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cdncare.com.tw/20050802/med/jkbj/770040002005080118065792.htm。
陳祐凱(2002)。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鷹架角色。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140.128.55.25/user 197/e-news/0002/inf-1.htm。
陳榮裕(2002)。教育部:請班級導師提供外籍新娘子女第一線協助。上網日期:2003.1.14。網址:http://www.chinatimes.com.tw/ctnews/national/newa/200208/C91822J00307182.html。
楊幸怜(2003)。扶幼e季刊,127。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 http://www.ccf.org.tw/index/9210-127/03tbch/02.htm
楊淑朱(2005年7月26日)。我們都是一家人—關懷新臺灣之子的教育。教育部電子報。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epaper.edu.tw/。
劉金山(2005)。淺談外籍配偶教育學習體系政策之規劃。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fcu.org.tw/~cblee/foreignpartner/article/jsliu.html。
薛承泰(2003)。台灣家庭變遷-外籍新娘現象。上網日期:2005.8.11,網址: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SS/092/SS-B-092-019.htm。
英文部份
Bond, G. L., Tinker, M. A., Wasson, B. B., & Wasson, J. B.(1994).Reading difficulties:Their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7th ed).Boston:Alleyn and Bacon.
Cardill, M. C. & Jitendra, A.( 1999 ). Advanced story map instruction:Effects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3(1), 2-18.
Fowler, G. L., & Davies, M.(1985). The story frame approach:A tool for improv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EMR children. The Exceptional Children, 17, 296-298.
Gurney, D., Gerstein, R., Dimino, J., & Carmine , D.(1990).Story grammar:Effective literature instruct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3, 335-342,348.
Huang, H.S. & Hanley, J.R.(1995).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visual skills in learning to read Chinese and English. Cognition, 54, 73-98.
Idol , L. (1987). Group story mapping:A comprehension strategy for both skilled and unskilled reader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0, 196-205.
Idol, L., & Croll, V. J.(1987). Story-Mapping training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0, 214-229.
Idol-Maestas, L. (1985). Getting ready to read: Guided probing for poor comprehenders.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8,243-254.
Kamhi, A. G. & Catts, H. W.(1991). Reading disability: Terminology, definition,and subtyping issues.In A.G.Kamhi., & H.W.Catts (Eds.), Readingdisability: A developmental language perspective(p.p. 35-66).
Lederer, J. M. (2000). Reciprocal teaching of social studies in inclusive elementary classroom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3(1), 91-107.
Lerner, J.(2000). Learning disabilities: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8thed.). Boston, MA:Houghton Mifflin Co..
Lorch, E. P., Sanchez, R. P., Broek, P. v. d., & Milich, R. (1999).The relation of story structure properties to recall of television stories in young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nonreferred peer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7(4), 293-309.
Montague, M. (1988). Story grammar and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of narrative prose. (ERIC document: 302819).
Newby, R.F., Caldwell, J., & Rech, D. R.(1989). Improving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children with dysphonetic and dysedetic dyslexia using story grammar.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2, 373-380.
Rayner, K., & Pollastsek, S. (1989). The reading psychology of read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Rubin, D.(1991).Diagnosis & correction in reading(2nd ed.).Boston: Allyn and Bacon.
Rumelhart, D. E. (1975). Notes on a schema for stories. In Bobrow, D. G. & Collins, A. M. (Eds). Representation and understanding:Studies in cognitive science. New York:Academic Press.
Short, E. J. & Ryan, E.B.(1984).Metacognitive Difference Between Skilled and Less Skilled Readers : Remediating Deficits Through Story Grammar and Attribution Training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ychology, 76(2) ,225-235.
Swasnson, H. L.(1989). Strategy instruction:Overview of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effective use.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2, 3-13.
Thorndyke.P.(1977). Cognitive structures in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Cognitive Psychology, 9,1-13.
Vygotsky, K.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higher 166 psychological process.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M. Cole, V. John Steiner, S. Scribner, & E. Souberman.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