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瑋蔓 Hsu, Wei-Man |
---|---|
論文名稱: |
簡上仁創作歌曲之研究:以獨唱作品為中心 The Study of Chien Shang-Jen’s Creative Songs: The Art of His Solos |
指導教授: |
楊佈光
Yang, Bu-Kuang |
口試委員: |
陳惠文
Chen, Huei-Wen 鄭榮興 Zheng, Jung-Hs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系所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4 |
中文關鍵詞: | 簡上仁 、語言聲調 、歌曲曲調 、福佬系歌謠 、台灣創作歌曲 |
外文關鍵詞: | Chien Shang-Jen, tonal language, song melody, Hokkien folk song, Taiwan song composition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針對有實質音樂文化內容的音樂家做研究,等於是透過紀錄、分析、歸納與論述,間接地以其所蘊藏的音樂文化財產保存下來,並發揚光大。簡上仁自1970年代後期,積極從事台灣福佬系歌樂的維護與發揚工作,在研究、創作及推展各方面,都已普遍獲得了肯定與讚賞。尤其,他的歌曲創作,既承老調又傳新聲,其非凡的成就和貢獻,值得論述與研究。
本論文透過內容分析法,探究簡上仁歌樂作品的創作方式、技巧與風格等,研究架構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主要是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和方法等,特別包含台灣福佬系歌謠發展小史一節,以作為對照簡上仁的歷史定位。第二章,分五個階段,介紹簡上仁個人的音樂生涯及創作的心路歷程。第三章,除了陳述其音樂思想與創作理念,也彙整他的創作歌曲的明細,概述其內容,並列舉他在不同階段的音樂特性及風格等。第四章,重點在選出十四首簡上仁的創作歌曲,就曲調內容、歌詞形式及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等做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最後就簡上仁創作歌曲的研究結果,做出結論如下:
一、 曲調方面,融合傳統與創新,深具民族色彩,其中包括五、六、七聲音階,惟,均能把台灣傳統的五聲風格表露無遺。
二、 歌詞部分,大多以台語詩詞作為創作歌曲的素材。詩詞與曲調,相得益彰。曲調的神韻貼切地傳達出詩詞的意境
三、 幾乎所有作品,在語言聲調和歌曲曲調的互動關係方面,都能呈現和諧一致。
四、 傳承先人的音樂遺產,提昇台灣本土創作歌樂之質感,並奠立台灣歌樂在台灣發展史上的價值和意義。
關鍵字:簡上仁、語言聲調、歌曲曲調、福佬系歌謠、台灣創作歌曲
Abstract
Research on music with substantial musical and cultural content is tantamount to indirectly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he mus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y contain through recording, analysis, conclusions and discourses. Since the late 1970s, Chien Shang-Jen has been actively engaged in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aiwanese folk music, and his research, compositions and promotions have generally been affirmed and appreciated. In particular, both bearing the heritage of old tunes and conveying new voices, the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of his songs are worthy of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This thesis explored the composition method, skills and style of Chien Shang-Jen's works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explain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purpose, and method. A se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Hokkien folk songs is especially included to juxtapose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Chien Shang-Jen. Chapter Two comprises five sec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musical career and creative process of Chien Shang-Jen. Chapter Three describes his musical thoughts and creative ideas, compiles a list of his compositions, introduces their content, and lists his mu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s at different stages. Chapter Four focuses on fourteen of the songs composed by Chien Shang-Jen, with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ir tune content, lyrical form, tonal language and song melody. Last,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n Chien Shang-Jen composition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
1. In terms of tune, his fusion of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s deeply ethnic, comprising pentatonic, hexatonic and heptatonic scale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pentatonic style of traditional Taiwanese songs remains fully manifested.
2. In terms of lyrics, most of his songs contain elements of Taiwanese poetry. The poems and tun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with the musical character of the tune befittingly conveying the mood of the poetic lines.
3. In almost all of his work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nal language and song melody are harmonious and consistent.
4. His compositions bear ancestral musical heritage,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iwan's local song compositions, and establish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aiwanese songs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s development.
Keywords: Chien Shang-Jen, tonal language, song melody, Hokkien folk song, Taiwan song compositions.
參考文獻
一、專書(按姓氏筆畫排序)
林二、簡上仁編著。《台灣民俗歌謠》。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9。
吳疊。《中國民歌的旋律結構與調式》。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
吳玲宜。《野地的薔薇》。台北市:大呂。1999。
席慕德 譯詞 評注。《舒伯特三大聯篇歌曲》。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5。
席慕德談歌藝。《聲音的誘惑》。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9。
席慕德。《沃爾夫歌曲集「莫里克詩篇」之研究》。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初版
一刷:1997.3。
許常惠。《台灣福佬系民歌》。台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2。
許常惠。《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台北:樂韻出版社。1992。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6。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1985(四版)。
莊永明、孫德銘。《台灣歌謠鄉土情》。孫德銘自費出版。經銷處:台灣的店。1994。
陳郁秀。《台灣音樂》。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6。
陳郁秀主編。《音樂台灣一百年論文集》。台北: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出版1997。
陳郁秀、孫芝君。《呂泉生的音樂人生》。台北:遠流。2005。
陳漢金。《音樂獨行俠馬水龍》。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0.2。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12。
楊蔭瀏。《語言音樂學初探》。台北:丹育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無記載。
趙琴。《許常惠:那一顆星在東方》。台北市:時報文化。2002。
臧汀生。《台灣閩南語歌謠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1。
鄭恆隆、郭麗娟。《台灣歌謠臉譜》。台北:玉山社出版。2002.2。
劉志明。《曲式學》。台北:大陸書店。1981.10。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86.6。
簡上仁。《台灣民謠》。台北: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83年初版(1984年再版)。
簡上仁。《台灣福音樂之旅》。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第一版一刷。1988.6。
簡上仁。《台灣福佬系民歌的淵源及發展》。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
簡上仁。《台灣福佬系民歌-老祖先的台灣歌》。台北:漢光出版。1998。
簡上仁。《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台北:眾文圖
書。2001。
簡上仁。《鯽仔魚欲娶某》音樂故事書。田園樂府樂團,2018.6。
顏華容。《蕭泰然:浪漫台灣味》。傳統藝術中心。2002.12。
二、期刊
王匡一。〈音樂創作中不同音樂風格之淺析〉。《音樂創作》。第二期。2018。
pp.107-108。
方新佩。〈民族調式在我國流行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分析與研究〉。《音樂創作》。第
九期。2016。pp.107-109。
呂錘寬。〈如何重建具有藝術價值的黃金歲月〉。《關渡音樂學刊》。第十期。2009.5。
pp.15-20。
吳霜。〈譚盾「永恒的水」過程化音樂分析〉。《音樂探索》。第4期。2015.4。pp.73-80。
宋育任。〈論作曲家潘皇龍、曾興魁與錢南章在創作發展中的相似性〉。《臺灣音樂
研究》。(11)2010.10。pp.47-74
林幗貞。〈臺灣傳統音樂素材在當代音樂創作中之「形變」與「質變」〉。《臺灣音
樂研究》。(10)2010.4。pp. 107-131。
尚華。〈為鄉音賦新聲—鄉土音樂家簡上仁〉。《師友月刊》。(313)1993.7。
pp. 36-39。
孫洪斌。〈歌曲創作中歌詞與曲調的關係探析〉。《音樂探索》。2012.2。pp.124-127。
馬淑偉。〈五聲性因素對調性結構的拓展〉。《音樂創作》。第十二期。2018。
pp.62-64。
高秀竹。〈淺析黄自聲樂作品的創作特點和藝術歌曲的演唱風格〉。《音樂創作》第
五期。2018。pp.101-102。
連憲升。從《丟丟銅仔》到《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試談呂泉生早期的民歌編
曲、歌曲創作和他的鄉土關懷。《台灣音樂研究》。(5)2007.10。pp.47-75。
麻華。〈多元音樂文化語境下民歌合唱創作的思考和建議〉。《音樂創作》。第十一
期。2018。pp.95-96。
陳俊斌。〈恆春調民謠的曲調結構與旋律構成--音樂與語言關係之探討〉。《藝術評
論》。第八期。1997.10。pp.135-136。
陳昭儀。〈傑出音樂家創作歷程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2006.9。
pp.221-239。
莊效文。〈從李思嫺的三首作品論其對「表達」之觀念與相關技巧〉。《中山人文
學報》。(31)2011.7。pp.175-201。
連憲升。〈延遲與選擇—從《巴黎樂誌》和許常惠早年的音樂創作試探其現代意
識與文化關懷〉。《台灣音樂研究》。(7)2008.10。pp. 89-124。
黃玲玉。〈臺灣福佬系酒歌初探〉。《台灣音樂研究》。(2)2006.4。pp.55-100。
鄭玉章。〈音樂語文學之相似性探討〉。《音樂探索》。2010.2。PP.86-88。
潘世姬。〈周文中的音樂〉。《關渡音樂學刊》。(12)2010.6。pp.231-236。
簡上仁。〈台灣民謠發展史的架構〉。《韓國民謠學會2009年度國際學術大會》
論文抽印本。2009.9。
簡上仁。〈陳達的歌,在音樂和文學上的意義和價值〉。《文史台灣學報》。(1)
2009.11。pp.52-75。
簡上仁。〈福佬系鄉土歌謠在藝文教育上的意義和價值〉。《台灣教育》雙月刊。
台灣教育會。第706期。2017。p.36。
顏綠芬。〈郭芝苑歌樂的民俗風格〉。《關渡音樂學刊》。(8)2008.6。pp.101-131。
顏綠芬。〈民族主義在音樂上的今昔〉。《美育雙月刊》。2015.9。pp.2-8。
三、學位論文
朱芳嫻。《蕭泰然歌樂作品探究》。輔仁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吳美瑩。《論臺灣作曲家音樂創作中的傳統文化洗禮─以郭芝苑、許常惠、馬水龍
的作品為例》。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李金霞。《簡上仁與台灣囝仔歌》。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
2004。
車炎江。《荀貝格的音樂美學在聲樂作品中之實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
音樂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1。
洪靜彣。《郭芝苑台語獨唱歌曲的研究》。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音樂學
組碩士論文。2007。
張純華。《簡上仁台語創作歌曲及其創作理念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
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08。
莊效文。《新視野的浮現:半世紀以來臺灣音樂創作的論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1。
郭詠茹。《戒嚴時期(1949-1987)國、台語流行歌曲歌詞意涵的比較》。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人文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黃裕元。《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0。
蕭恬媛。《鄧雨賢作品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音樂教學碩士論
文。2003。
簡吟竹。《張炫文、施福珍舆簡上仁兒歌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
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8。
劉光芸。《盧炎音樂語言初探以管弦樂作品〈憶江南〉第三首為例》。東吳大學音
樂學系碩士班作曲組示範講習會論文。2012。
鄭以心。《台灣兒童音樂劇〈鯽仔魚欲娶某〉及其教育價值之研究》。國立清華大
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018。
蘇綺梅。《張炫文音樂創作研究:以獨唱作品為中心》。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音樂學
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
四、報紙、網路資訊
向陽。〈聯副空中補給:為你朗讀7〉。《聯合報》。108. 4.3。
簡上仁。〈福爾摩沙音樂廳〉。《民視台灣學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oR4yLzbhoE&t=1099s;摘錄於2018.9.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1Mdbs6DCUk;摘錄於2018.1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0O9u4tTiyc;摘錄於2018.12.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fqKIVUB34;摘錄於2018.12.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FfG__vddY&t=1163s;摘錄於2019.1.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C26zKRixGU&t=13s;摘錄於2019.2.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Cxa083uxLE&t=332s;摘錄於2019.03.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YJ83BjgDQw&t=1248s;摘錄於2019.03.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xs3lxv4Sk&t=161s;摘錄於2019.04.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VuYH325ulg&t=1113s;摘錄於2019.05.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UHvUqpQBaI&t=550s;摘錄於2019.06.1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c0NsWHZdc;摘錄於2019.09.2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oim5A2c_xQ&t=430s;摘錄於201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