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榮輝
論文名稱: 大六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批判思考技巧之影響
指導教授: 計惠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7
中文關鍵詞: 資訊大六批判思考技巧資訊素養國小教育
外文關鍵詞: Big6, Critical Thinking Skill, Information Literacy, Primary Edu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BIG6(大六技能)教學法能幫助學生在處理資訊過程中運用批判性思考,培育其成為有效的資訊問題解決者。本研究旨在瞭解學童在經過BIG6學習之後,其批判思考技巧是否會有影響,並試圖找出教師在實施BIG6教學時,所應注意的引導要項。本研究以兩個班級的72位國小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以班級為單位,將之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實驗組完成關於生物分類的六個活動、而對照組則只完成四個,除活動數量之外,兩組在教學主題與教材內容上均相同。後測則以「批判思考技巧測驗-第一級」測驗工具與學童作品成績進行量化分析,並輔以教師觀察心得紀錄進行質性分析。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1.在BIG6教學實驗之後,實驗組在批判思考技巧測驗及作品成績表現皆優於控制組。
    2.實驗組在資訊尋求行為上,比控制組顯得更有討論、較有策略、更能比對及更加反思。
    3.欲實施BIG6教學之國小教師們應特別注意:多設計有反思的學習單且加強關鍵字的教學、整合「資訊尋求策略」和「找到與取得資訊」兩步驟為一學習活動、加強圖書管利用教學以增強學童把握證據之能力、提昇學童閱讀能力以強化分析資料之能力、提供學童更多討論及辯論的活動以增進邏輯推理能力、分組時注意學童的能力以避免無法積極參與、基本資訊操作能力須具備以利學習活動之進行、將BIG6融入各領域教學中以全面提昇學童解決問題之能力。
    依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分別對學習單編製、教師教學方面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作為教師實施有效教學的參考依據。


    Researchers proclaim that the BIG6 technique could benefit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then train pupils to be better problem solvers.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if there is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via Big6 teaching approach.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provide ‘how to’ guidelines for elementary teachers. Two fifth-grade class of 72 students who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related worksheets regarding ‘classification of the living creatures’ missions were the human subjects. Students’ performance level were analyzed by the ‘Critical Thinking Test—Level I’ test. Examination on students’ works combining with the instructor’s observation was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is study.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After Big6 intervention,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found outperformed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Critical Thinking Test as well as in their worksheets’ performance.
    2. In terms of behavior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ear more involved and have better reflective ability and strategie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3. For the teachers who would like to implement Big6 shall notice the following points: to design the worksheets with reflective ability, to enforce the teaching on keywords, to integrate two stage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 and ‘Locate & access’ into one learning activity, to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ies of collecting evidence and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utility of libraries, to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for the analysis of material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opportunities in discussions and debate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logical reasoning, to give students more discussing and debating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eir logical reasoning,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engage in team work in place of passive participation, to build bas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for the proceeding of learning activity, and to integrate the Big6 Teaching Approaches into all fields and subjects to fully enhance students’ problem solving capabil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spect of the ‘devising of worksheets’ as well a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on future studies are made at the end.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批判思考的意涵與評量…………………………………………6 第二節 大六教學的理論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3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4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對象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節 資料處裡與分析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學童在批判思考技巧上之發展情形 …………………………47 第二節 學童在作品報告之能力表現 …………………………………51 第三節 探討學童在資訊尋求行為上有何不同 ………………………53 第四節 教師實施BIG6教學應注意事項………………………………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結論 ……………………………………………………………59 第二節 建議 ……………………………………………………………61 參考文獻 ………………………………………………………………63 中文部份 ………………………………………………………………63 英文部分 ………………………………………………………………66 附錄一 學習單 …………………………………………………………68 附錄二 學童所填寫學習單之錯誤實例 ………………………………78 附錄三 觀察心得紀錄表 ………………………………………………85

    一、中文部份
    方崇雄(1995)。國民中學生活科技教育問題解決模式課程設計與實驗研究。台北市:中華民國工藝教育學會。
    王百民(2002)。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高中學生生活科技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能源與運輸」領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江芳盛(1989)。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批判思考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芳盛(1990a)。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批判思考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芳盛(1990b)。批判思考教學研究的必要性。高市文教,39,頁34-35。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幸台、張玉成(1983)。資賦優異兒童高層次認知能力之評量與分析。教育學院學報,8,頁9-26。
    林菁(2001)。圖書資訊利用教育-國小階段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台北:五南。
    吳美美(2001)。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資訊素養教育與E世代教學。檢索日期:2005/9/1,網址:http://cu.ncl.edu.tw/1000110034/NTN0101EIE/text/frame.html
    吳美美(2001)。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講次一,資訊素養教育與課程改革。檢索日期:2005/9/1,網址:http://cu.ncl.edu.tw/1000110034/NTN0101EIE/text/ch1/frame-1.html
    岳立容(2004)。資訊素養教學研究--以大六教學法融入高中三民主義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久賢(1996)。家政科批判思考之實踐與成效評估研究。台北:國科會。
    洪琮琪(2002)。網路出題與合作學習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徐新逸(1998)。情境教學中異質小組合作學習之實證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6(1),頁30-52。
    張世忠(1998)。社會建構教學與科學概念。教育資料與研究,24,頁30-36。
    張玉成(1992)。國小語文科實施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台北師院學報,5,頁1-66。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美玉(1996)。歷程檔案評量在建構教學之應用:一個科學的實徵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27,頁31-46。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檢索日期:2005/9/20,網址:http://www.bio.ncue.edu.tw/c&t/issue1-8/v7-1.htm
    張瓊穗(2004)。資訊融入專題式學習之教學初探。教育研究,117,頁107-116。
    張瓊穗、翁婉慈(2005)。以資訊大六之觀點來檢驗國小高年級學童資訊素養之研究-以台北市天母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8(2),頁297-322。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2003,2,1-13。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檢索日期:2005/9/3,網址: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20(5),頁548-568。
    郭麗珠(2002)。國小社會科實施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華(1989)。國小社會科批判思考教學的省思。現代教育,15,頁121-135。
    陳蜜桃(1993)。師範生批判思考的相關因素及其教學效果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0,頁105-158。
    陳錦蓮(1994)。國小兒童哲學方案-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成效。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膺宇(1994)。批判性思考運動初探。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9,頁141-171。
    陳玫良(1995)。國中工藝/生活科技解決問題教學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萩卿(1999)。批判思考教學策略運用在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娟(2001)。Big Six教學法之應用與實作經驗分享-以「歡樂的世界」主題為例。中師圖書館館訊,36,頁5-7。
    陳瑩燕(2001)。維高斯基社會互動論在國小社會領域批判思考教學之應用。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玲萱(2003)。批判思考教學法應用於國小藝術鑑賞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華、李涵鈺、林陳涌(2004)。國內批判思考工具及其應用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7(2),頁1-24。
    游恆山譯(1987)。實用思考指南-批判思考及創造思考的訓練。台北:遠流。
    游家政(1998)。建構主義取向課設計的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3),頁31-46。
    游婉琳(2002)。資訊素養教學之研究-以Big6融入國小五年級國語科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程上修(2000)。運用合作學習及創造思考問題解決策略於高一氣象學習之成效分析。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郭鍾(2004)。應用大六教學法於專題式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耀寬(1999)。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高職電機科學生低壓工業配線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孟泰(2004)。Big Six模式之線上合作學習系統應用在問題解決能力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的祥(2003)。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批判思考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批判思考技巧之相關。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溫明麗(1995)。自律與現代化關係及其對台灣教育之啟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玉珠(1991)。我國中小學學生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玉珠(2003)。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台北:心理出版社。
    廖秀香(2000)。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高職電機科學生數位邏輯實習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潘裕豐(1991)。國小批判思考教學效果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志鵬(2004)。生活取向之批判思考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歸納演繹能力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英耀(1991)。國小教師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毓信(1998)。數學教育哲學。台北:九章。
    賴苑玲(2001)。如何將 BIG SIX技能融入國小課程。檢索日期:2005/9/4,網址:http://www.ntl.gov.tw/publish/suyan/48/25.htm
    賴苑玲(2001)。如何將Big Six 技能融入國小課程。書苑季刊,48,頁25-38。
    謝政燿(2003)。Big6技能融入主題式學習網路化教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蘇榮輝、計惠卿(2006)。BIG6對於國小六年級學童批判思考能力之影響研究。發表於「GCCCE2006第十屆全球華人電腦教育應用大會」,2006.06.02~06.05,北京,清華大學。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