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瓊燕
Hung Chiung Yen
論文名稱: 國小五年級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之教學研究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Fifth Graders to Create Print-Making Picture Books by Group-Working.
指導教授: 呂燕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3
中文關鍵詞: 版畫合作學習集體創作圖畫書版畫圖畫書
外文關鍵詞: print-mak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operation, picture books, print-making picture book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設計與探討國小五年級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的發展與實施歷程,以臺灣自然風景、各地節慶、人文之美為主題,利用版畫之複數性,讓學生共同集體創作主題為「臺灣‧印象」的版畫圖畫書,表達對家鄉的喜愛與關懷。並透過教學實施歷程的分析與結果,了解學生在本課程的學習態度、學習表現以及作品的呈現。本研究採用文獻探討法、內容分析法、觀察法以及問卷調查法,以及實際的教學研究進行。
    本教學研究,以新竹市三民國小五年七班的33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實施教學後,以教學日誌、學習過程的記錄、學生學習態度自我評量表、學生學習表現自我評量表、教師觀察表、學生學習單、學生作品等相關資料,進行質性以及量化的資料分析,以了解學生在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中的學習成效。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討國小五年級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之課程發展
    二、探討國小五年級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之實施歷程
    三、分析與探討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表現以及課程之可行性評估
    依據本研究之結果與發現,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發展國小五年級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
    本研究以「臺灣.印象」為主題,設計國小五年級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之課程。此課程屬於語文以及視覺藝術的跨領域學習,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豐富的創意表現,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共同完成版畫圖畫書。
    二、國小五年級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之實施歷程方面
    (一)透過資訊融入教學媒體,善用網路資源,提昇課堂學習效果
    (二)透過多元的教學策略,提昇學生之學習興趣
    (三)透過教學歷程拓展人際關係,學習與人合作和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透過教學歷程,提昇學生的自我肯定與成就感
    三、分析與探討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表現以及課程之可行性評估方面
    (一)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能養成學生計畫以及與人溝通的能力
    (二)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三)透過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課程,可提昇學生的版畫創作表現
    (四)語文創作與視覺藝術有其整合之意義與價值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分別對課程設計與實施、教學者、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The research aims at designing and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and launching of the fifth graders’ school course of picture books making through print-making which features Taiwan’s natural scenery, festivals and culture. We make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in printing, which is reproducibility, and have all the students make their own picture books. “Taiwan Impression,” through which they may express their love and care for their homelan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performances, and presentations will be fostered through analyzing the teaching progress and results. The research includes past literature review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s making, and teaching.
    The research finds 33 fifth graders in Hsin-Chu Sam-Min Primary School as its research subjects. During teaching, we make use of teaching journal, records of the daily teaching progress, evaluation charts on students’ learning and attitudes, teachers’ observations, students’ learning lists, students’ performances, and other related documents to conduct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n students during thei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f print-making Picture Books. The four aims the research attempts to achieve:
    1. To discuss the course development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s through print-making and group-working for the fifth graders.
    2. To discuss the launching of the course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s through print-making and group-working for the fifth graders.
    3. To analyze and discuss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performances and presentation of creations during their print-making and group-working and lessons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Here are the conclusions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1.Develop the course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s through print-making and group-working for the fifth graders.
    The research takes “Taiwan Impression” as its theme, to design the course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s through print-making and group-working for the fifth graders. This course belongs to cross-field learning of language and visual art, combine with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and creative behaviors, to complete the print-making picture books through group-working.
    2.About the launching of the course of creating picture books through print-making and group-working for the fifth graders.
    (1)Through in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into media-teaching, and to use the resource of the internet well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 in classroom.
    (2)Through multi-teaching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3)To expand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learn the capability of co-work and solving problem with other people through the launching of the course.
    (4)To rais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the sense of achievement.
    3. About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performances and presentation of creations during their print-making and group-working and lessons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1)The course of producing picture books through print-making and group-work helps enhance students’ capability of making plans and communication.
    (2)The course can elicit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from students, who become much devoted to their learning.
    (3)Through such a type of course, students not only learn but also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skills in print-making creation.
    (4)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n students’ performances, it shows that such kind of course has positive influences on students’ learning of language and visual ar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ound by the research, suggestions are made for future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when designing courses and teaching.
    Key words: print-mak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operation, picture books, print-making picture books

    摘 要 ………………………………………………………………………Ⅰ Abstract ……………………………………………………………………Ⅲ 目  次 ………………………………………………………………………Ⅴ 表 次 ……………………………………………………………………… Ⅶ 圖 次 ……………………………………………………………………… Ⅸ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國小高年級學生造形能力特徵與版畫學習的關係 ………… 13 第二節 合作學習與集體創作版畫教學的關係 ……………………… 27 第三節 現行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版畫教材內容之探究 ……………… 35 第四節 與本研究相關之論文文獻探究 ……………………………… 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1 第一節 課程設計之架構與研究對象 ………………………………… 61 第二節 課程設計之理念與教學目標 ……………………………… 66 第三節 教學實施流程與評量方法 …………………………………… 7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分析 ……………………………………… 77 第四章 研究實施與結果分析 ………………………………………… 81 第一節 教學實施歷程 ………………………………………………… 81 第二節 學生學習成果分析………………………………………………108 第三節 學生作品分析 ………………………………………………… 124 第四節 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學生學習結果綜合分析與討論 ……… 17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79 第一節 結論 …………………………………………………………… 179 第二節 建議 …………………………………………………………… 185 參考書目 ………………………………………………………………… 188 附錄 ……………………………………………………………………… 194 附錄一 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教案設計 ………………………………… 194 附錄二 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學生學習單 ……………………………… 205 附錄三 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表現自我評量表 ………………………… 213 附錄四 教師省思札記 …………………………………………………… 216 附錄五 同儕教師觀記錄表 ……………………………………………… 217 附錄六 集體創作版畫圖畫書故事文字內容 …………………………… 218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王振泰(1996a)。國民小學版畫教學實務之探討。1996全國版畫教育研討會論
    文集。62-95。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學院。
    王振泰(1996b)。版畫教學實務談。北縣教育雙月刊,15。台北:五南。
    王振泰(2007)。國民小學版畫教學推展案例之研究。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交流展
    暨學術研討會論文。21-44。台北: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版畫藝術研究所。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
    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孔美惠(2006)當我們同在一起-集體創作的樂趣。新教師,第11期。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朱哲良(2007)。版印藝術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交流展
    暨學術研討會論文。45-66。台北: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版畫藝術研究所。
    朱雪雲(2004)。圖畫書視聽教材在國小低年級視覺藝術教學應用之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清吟(1989)。郭榮瑞著。創意的版畫世界何序。台北市:親親文化事業有限
    公司。
    芝安(2007)。數位學堂-視覺藝術教育上課講義。
    呂燕卿(1992a)。版畫。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呂燕卿(1992b)。版畫教學。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編:國民小學美勞教學之理
    論與實務。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頁65-101。
    呂燕卿(1996)。探討影響大專版畫教學之因素。1996全國版畫教育研討會論文
    集。19-37。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學院。
    余箐憫(2006)。建立推廣臺灣版畫藝術之中介機構。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李平譯(2003)。經營多元智慧。台北市:遠流。Thomas Armstrong.(1994)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李秋麗(2005)。國民小學藏書票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輔仁大
    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金發(2005)。以環境教育為內涵之繪本創作教學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靜穎(2006)。「藝術與人文」網路學習環境之研究:以藏書票教學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李孟芬(2007)。畫說阿美族:國小文化繪本創作教學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孟娟(2008)。探討「十青版畫會」在臺灣現代版畫教育發展中的影響。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阮佳瑩(2004)。兒童創造性繪本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麗容(2005)。觸感意象引導國小學生視覺藝術表現的教學行動研究∼以台中
    市文心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碩士班。
    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市:五南。
    邱梨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藝術鑑賞美感形式分析能力之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煥彰(1998)。拿什麼給下一代。宜蘭縣政府文化圖書資訊課。
    林玉山(1990)。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繪畫發展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美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林佩璇(1991)。合作學習的實施(上)。研習資訊,8(5),29-34。
    林雪卿(1994)。台灣地區國民小學版畫教育之教學實況調查與時代意義。1994
    亞洲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5-268。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林雪卿(1996)。現代版畫教學研究。1996全國版畫教育研討會論文集。40-59。
    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學院。
    林敏宜(2003)。臺灣民間故事中正義的面貌。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林芳安(2007)。國小生態繪本創作教學研究:以校園植物為例。國立花蓮教育
    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枝(2009)。國小五年級生態繪本創作教學設計探討:以臺中縣高美溼地為
    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范詒鈞(2007)。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之超現實風格圖畫書創作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曰美(2005)。合作學習在創造性繪本教學應用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明(2006)。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分類題庫。台北市:鼎茂。
    徐素霞(1996)。從美育觀點談國內兒童讀物插畫品質的提升。施政廷主編。認
    識兒童讀物插畫。台北市:天衛文化。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台北市: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曹俊彥(2006)。探索圖畫書彩色森林:插畫藝術卷-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台北市:
      藝術家雜誌社。
    陸祖昆譯(1988)。創造性心理學。台北市:五洲。恩田彰等著。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榮瑞(1988)。兒童版畫教學之調查研究。台北:中華色研出版社。
    郭榮瑞(1989)。兒童版畫教材介紹。國教月刊,35卷7. 8期,8-17
    郭榮瑞(1989)。創意的版畫世界。台北市:親親文化。
    郭武雄(1990)。中小學「美術批評」教學理論基礎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郭玉津(2004)。從讀到寫:六年級繪本製作之合作學習方案。南台科技大學應
    用英語系碩士論文。
    許君良(2004)。臺中縣國民小學版畫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梁賀翔(2009)。繪本創作教學研究:以研習活動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視覺
    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朝平(1991)。問題引導的繪畫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兒童審美反應之影響。台
    灣省第二屆師範教育論文發表會論文集。184-224。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陳瓊花(1999)。兒童與青少年描述藝術作品時的觀念傾向。美育,106,39-55。
    陳篤正(2001)。2000國際版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序。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
      教育館。
    陳碧珠譯(2001)。石版印刷之為藝術表現。2000國際版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49-171。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Manuel Manzorro Perez 曼鈕爾.
    曼梭羅。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昭(1993)。小學版畫教學之研究,國教輔導32卷6期,39-46。
    曾志明(1987)。國小兒童版畫教學集製作過程指導之探討。國教之聲21卷2
    期。台東:台東師專。
    張家瑀(2001)。版畫創作藝術。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張敏惠(2003)。兒童圖畫書創作教學歷程中的圖像形式探究。國立臺東大學兒
    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燕(1996)。建構導向的教學經營-以自然科為例。國教月刊,43卷12期,
    7-17頁。
    廖修平(1987)。版畫藝術(十版)。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29-231。
    廖慧雪(2005)。從創造力的觀點比較「圖像導引」與「文字導引」的繪本創作
    教學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孟青(2008)。國中學生繪本創作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
    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趙雲(1983)。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三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劉豐榮(1997)。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市:水牛。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
    盧富美(1992)。談合作學習及其教學流程。教師之友,33(4),3-8。
    詹斯匡(2007)。兒童創造力開發之教學研究:以圖畫書創作為例。國立臺東大
    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偉琪(2004)。尋找一個可行的英語教學模式:運用學生手製繪本來教授英語
    為第二外語的國小學童閱讀。淡江大學英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潘元石(1994)。我國版畫藝術與兒童版畫創作。海峽兩岸兒童藝術教育的改革與
    研究論文集。中華民國美術教育學會兒童美術教育研究委員會編輯。台北:聯明。
    蔡秀鷹(2008)。合作學習應用在融合班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明進(1987)。圖畫書的認識。王家誠等作,載於馬景賢主編:認識兒童讀物
    插畫。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鄭安秀(2005)。國小六年級版畫教學之行動研究一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之應用。
    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錦皆(199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版畫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
    究所碩士論文。
    蘇振明(1993)。兒童美勞集體創作教學研究。美育月刊,第35期,頁30-45。
    蘇振明、呂燕卿、簡志雄、陳明華(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美術篇。
    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顏友信(2000)。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繪畫表現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台北市教育部
    二、英文部分
    Greenman, Geri.(2008).Printmaking, Arts & Activities,( 144), Issue 3, 50-50.
    Hotkevich, M. N. (1990, Fall). Cooper- ative learning: A teaching stragedy. Technology
    Edvcaion Update, 4-5.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 Holubec, E. J.(1994). The new circles
    of learning :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Alexandria, VA : Association for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cGill, Denise. (1995).Corrugated Creativity,Arts & Activities,( 118), Issue 3, 29.
    Rosko, Keith A.(2006). Printmaking: A Studio Level Introduction, Arts & Activities,
    (140), Issue 3, 20-21.
    Thompson, Virginia Pollock.(2009).Polyform Print, Arts & Activities,( 146) Issue 3, 4-35.
    Trantham, Katrine J.(2003).Printmaking on a Budget, Arts & Activities,( 134), Issue 3,
    -3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