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麗芬 |
---|---|
論文名稱: |
寫作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價值觀之影響--以新竹縣大肚國小為例 The influence of writ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values of the fif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Take Da Du elementary school of Hsinchu county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許春峰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8 |
中文關鍵詞: | 寫作教學 、環境價值觀 |
外文關鍵詞: | Writing teaching,, Environmental value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寫作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價值觀之影響
--以新竹縣大肚國小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五年級環境價值觀及寫作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價值觀之影響,以做為未來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推動學校環境價值教育之參考。
本研究以自編環境價值觀問卷為研究工具,問卷經專家內容效度,及兩次預試後以統計軟體spss12.0版進行各試題之信度考驗,並參酌與總分Pearson相關值及高低分組t考驗來篩選題目,得正式問卷之Cronbach α值為0 .81。
本研究採「前測-教學活動-後測」之準實驗研究設計。實驗組與對照組同時進行教學實驗,兩組提供相同的教材,實驗組進行寫作活動,對照組進行討論活動。利用自編問卷在教學介入前實施前測,教學介入後實施後測。
根據研究期間所蒐集到的資料經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McNemar test及卡方分析後,獲致以下研究結論:
一、教學前或教學後,學童在「經濟永續」、「社會永續」及「生態永續」等三項具有接近正向(平均數約等於3)價值觀,但三者間沒有差異。
二、男女生環境價值觀在教學前測或後測皆無特別趨於哪一個環境向度。
三、男女生環境價值觀在教學前或教學後皆無顯著性差異。
四、討論教學法對學童價值觀改變沒有助益,寫作教學法可以顯著增進學生經濟及生態等永續價值觀。
五、寫作教學法與討論教學法之教學成效分析結果無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分別針對寫作融入環境價值觀教育實務應用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the writing teaching approach on the environmental values of the fif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make the result a reference for the impetus to school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in Nine-years Joint Curriculum in future.
A questionnaire of the environment values was designed by the anthor. The Cronbach α value of formal questionnaire is 0.81.
This study was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ed including “pretest -- teaching activity –posttest”. The same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same time taught by the different teaching activities: treatment group writing and control group discussing. The questionnaire was utilized before teaching activity as a pretest and after teaching activity as a posttest.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one-way ANOVA, McNemar test and chi-square test.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hown as following:
1. Students’ values in the three items: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social sustainability”,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were about positive (average≒3). It made no difference in pre- or post- teaching activities.
2. The environmental values of different gender, either in pretest or posttest, have no environmental dimension diversity.
3. The environmental values of different gender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 or post- teaching activity.
4. The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method in changing students’ values have no efficacy. Nevertheless, the writing instructional method in change students’ values in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have much help.
5.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writing instructional method and discussion instructional method in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Suggestions about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education of writing integrate into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further researche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ere provided.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王志成(2006)。國小寫作教學探討。新竹縣語文領域教師研習資料。
王佩蓮(1995)。各級學校環境教育的內容與教學法。教育資料集刊,20,113-145。
王懋雯(1995)。環境教育的定義、目標與內涵。教育資料集刊,20,35-53。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王鑫等(1987)。環境保護教育理念架構之規劃報告。行政院國科會科教處。
行政院青輔會(1996)。青少年白皮書。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李素卿譯(1999)。當代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余興全譯(1990)。環境教育研究的啟示-環境教育和情意教育。環境教育季刊,7,8-15。
汪靜明(2003)。環境教育的生態理念與內涵。環境教育學刊,2,9-45。
周文欽(2002)。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
周昌弘(1995)。環境教育的生態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0,83-97。
周儒(1998)。環境教育的神話與迷思。現代教育論壇,3,18-21。
林文瑛(2000)。青少年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價值的問題還是思考的問題?中等教育,6,111-121。
林明瑞(2001)。校園美化綠化之環保觀。環境教育,30,52-61。
林益仁(2002)。馬告的另類觀點2:環境價值與國家公園改革(一)。上網日期:2005年10月20日。環境資訊中心網站:http://e-info.org.tw/yihren/2002/yi02090901.htm
胡瑞萍、林陳涌(2002)。寫作與科學學習。科學教育刊,253,2-18。
姜淑玲(1996)。「對話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學生寫作策略運用與寫作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唐孝蘭、葉國樑(2001)。探討價值澄清在資源回收教學上之應用。
衛生教育學報,103-131。
耿志華(1995)。台北縣國民小學實施戶外教學初探。國民教育,35,32-36。
孫岩章(2001)。環境污染與公害鑑定。台北:科技圖書。1-1。
梁郁汝(2004)。國小自然科教室實施科學寫作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張敬宜、熊召弟(1995)。我國國小學童生態平衡概念發展之研究。臺北師院學報,8,321-376。
張子超、王鑫、周儒(1999)。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研究-環境教育課程綱要研究計劃。台北市:教育部。
張子超(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環境教育融入。載於張子超主編: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子超(2004)。永續教育的意涵。教師天地,132,4-11。
張世忠(2001)。教學觀察與寫作整合之應用及效果。中等教育,5,90-99。
張俊彥、張蓉真(1999)。校園美化綠化對學童之學習效益。科學農業,47,61-71。
張新仁(1994)。著重過程的寫作教學策略。特教園丁,3,1-5。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陳玉峰(1999)。台灣生態史話。前衛出版社。
陳志欣(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碩士論文。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
陳秉璋、陳信木(1990)。價值社會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慧娟(1998)。科學寫作-有效促進概念改變的教學策略。中等教育,6,123-131。
陳珮英(2004)。國中學生永續發展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
許美華(2004)。國小閱讀與寫作統整教學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5,15-31。
許美瑞、周麗端(2001)。國中家政科環境價值教學模式設計。家政教育學報,3,1-34。
許美瑞、周麗端、薛秀(2001)。國民中學家政科環境價值教學效果探討。科學與教學季刊,4,21-50。
黃秀文(1999)。不同寫作程度學生在過程教學中的發展情形之探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7。
黃建一、余作輝合著(1996)。國民小學道德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8)。台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77-0301-H-003-18。
黃郁婷(2003)。寫作教學的理論。國教輔導,5,30-35。
黃基森(2002)。論述購物用塑膠袋及塑膠類免洗餐具之限制使用政策。環境教育學刊, 122-140。
黃朝恩(2000)。環境倫理觀的演變。環境教育季刊,41,57-62。
黃運忠、盧秀琴(2004)。環境教育融入國小四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之研究。環境教育學刊,3,87-111。
黃鴻儒(2004)。環境價值內涵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楊冠政(1990)。環境價值教育的理論基礎。環境教育季刊,8,3-15。
楊冠政(1995)。環境教育發展史。教育資料集刊,20,1-33。
楊冠政(1995)。環境價值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0,55-79。
楊冠政(1999)。永續發展的倫理。環境教育季刊,37,82-86。
楊冠政(2003)。環境價值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實踐倫理價值的行為。九年一貫環境價值融入教學研討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葉國樑(2001)。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學習效果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5,58-78。
趙金婷(1993)。寫作過程研究之探究。教育研究,30,52-63。
鄭一青、許芳菊(1996)。開放教育的藍天,載於天下雜誌編輯:環境台灣,275-284。台北市:天下雜誌社。
蔡保田(1988)。教育研究法。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蔡銘津(2002)。寫作構思歷程的認知及其再寫作教學上的意涵。國教之友,1,15-26。
劉祥通、周立勳(1997)。數學寫作活動-國小數學教學的溝通工具。國立嘉義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239-263。
歐瑞賢(2004)。整合性的寫作教學課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149-162。
韓名璋(2001)。現行國小自然科教科書有關環境教育教材之研究。碩士
論文。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
蕭新煌(1990)。環境意識。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台北市,28頁。
譚達士(1975)。作文教學方法革新。省教育廳。
蘇石山、蘇石平(1984)。如何訓練作文。高雄:復文出版社。
外文部分
Hand, B., Wallace, C. W., & Yang, Eum-Mi.(2004). Using a Science Writing Heuristic to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from laboratory activities in seventh-grade science: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pe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6(2), 131-149.
Emig, J.(1977).Writing as a mode of learn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28, 122-128.
Eulefeld, G.(1979), The UNESCO-UNEP Programm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1), 113-118.
Flower, L., & Hays, J. R.(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 365-387.
Iozzi L. A.(1989).What research says to the educator part one: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affective doma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