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長期以來,國小社會科教師傾向採向講述的教學方式,學生對於構
成社會科課程的概念和通則,則習於採用背誦零碎知識的學習方式,
因此難以將所學的知識連貫,以達到知識統整的目的。教育心理學家
曾針對「有意義的學習」提出看法,他們認為認知的成長繫於結構內
容之連續不斷擴張。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習者有意識地將新知識與舊
有的知識相互連結,產生意義的統整,才能達到有意義的學習。因此
在學習的歷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才有助於學生
產生同化學習,進而達成學習遷移的效果。
概念構圖是一種以視覺化組織訊息的技術,其目的不僅是一種強
調組織和統整的學習方法,更是以視覺型的內在本質為特色,遠勝於
日常組織訊息時常用的語文方式。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過程中引入概
念構圖技術,一方面有助於學生學習概念之統整聯結,達成有意義的
學習;另一方面,可以發展學生組織訊息和探究知識的能力,使學習
更具主體性,是故可兼顧社會學習領域學習之內容目標和過程目標。
緣此,本研究以新竹縣枋寮國小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概
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在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影響,並進一步瞭
解高成就學生與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成效差異性,並希望根據研究結果
提出建議,以利後續研究及提供國小教師改進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的參
考,期能更有效掌握教學成效及達到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概念構圖、社會科教學、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李允傑與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
李宗薇(1994)。國小社會科概念教學之研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
4:5,136-157。
何俊青(2000)。建構式概念教學在國民小學社會科的實驗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林達森(2003)。概念圖的理論基礎與運用實務。花蓮師院學報,17,
107-132。
張春興與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郭靜芳(2005)。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效
影響之研
究。教育研究,(0:13)。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范瑞東(2005)。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習成效影響的後設分析。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麗卿(2002)。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林清山譯)(1991)。台北:遠流。
(原著出版年:1987)
黃光雄(主編)(1992)。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趙 寧(1995)。概念學習的性質-屬性與程序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
教育學系社系社會教育學刊,24,81-103。
劉美慧與洪麗卿(2002)。建構心靈地圖-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學童
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效之研究。91學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
論文集,381- 409。
歐用生(1990)。國民小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永春(2003)。概念構圖教學策略與不同性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社會科
學習成就與學後保留之探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
論文。
陳國彥與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文化。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成效研究。
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1,107-128。
羅廷瑛(1999)。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北縣國教輔導,8,
50-52。
英文部份
Ausubel, D.P.(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stive
view.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ton.
Ebel, R.L. & Frisbie, D.A.(1991).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5thed.).Englewood,
NJ:Prentice Hall.
Gagne’,E.D.(1985).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instruction.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Holmes, G.A.,& Leitzel, T.C.(1993). Evaluating learning
through a constructivist paradigm.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32(8), 28-30.
Hope,W.C.(1996). It is time to transform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87, 149-151.
Martin, Stephen and David Parker(1995)."The Impact of
Privatization on Labour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Scot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42(2)May 1995.
Martin, Stephen and David Parker(1997).The Impact of
Privatical-Owne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the
UK. London:Routledge.
Novak,J.D., Gowin,D.B.(1984).Learning how to lear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ak,J.D.,(1980). Learning theory applied to the biology
classroom. 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 42(5),
280-285.
Novak, J.D.,(1984).Application of advances learning
the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to the improvement of
chemistry teaching.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61(7), 607-612.
Novak,J.D.,(1998). Learning Crea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Concept Maps as Facilitative Tools in Schools and
Corporations.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Rafferty,C.D.,& Fleschner,L.K.(1993).Concept mapping:
A viable altetnative to objective and essay exams.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32(3), 25-34.
Slotte,V.& Lonka,K.(1999).Spontaneous concept maps aid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concep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1(5), 515-531.
Seaman,T.(1990).On the high road to achievement:
cooperation concept mapp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5140).
Tarquin,P.,& Walker,S.(1997).Creating success the
classroom!: Visual organizers and how to use them.
Englewood, Colorado, Teacher Ideas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