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以戰地政務為研究背景,針對於金門地區推行的民權訓練與工作為重心,藉由分析戰地政務的概念與實施、於金門實驗時期的組織架構與發展,以及基層組織的民權訓練、村里民大會與地方公職選舉的推行,探討戰地政務體制的延續與創新,以及實驗過程中有關地方自治與民權訓練實際推行的內容。
在研究戰地政務本質時,回溯至孫中山提出有關軍政府的概念,其分期實施軍政、訓政以作為進入憲政的準備及過渡,與戰地政務於反共復國過程中擔負的特殊任務相同,再於日後研究過程中,檢視民國建立以來,各次戰役失利原因,並參考美軍民事軍政府制度,形成我國特有的戰地政務體制。透過此一體制於金門推行各階段三民主義模範縣計畫,其重心由後勤支援與戰後復原發展至重視地方自治與民權訓練;並由軍事交鋒的前線,轉變為中華民國對國際與對岸大陸政權的政治宣傳象徵。金門民眾在種種限制下,被強制要求參加各項訓練與活動,但也同時得到參與基層政治的機會,對於生活週遭的問題有了向上溝通的管道。
在全國戒嚴的同時,金門比台灣多了戰事前線與戰地政務的束縛,故於各項民生建設與工商發展上遠落後於臺灣;但也因此而能強制推行各項訓練與活動,使其得以順利推行。由此,或許可以進一步探討同樣處在戒嚴時期的金門與臺灣,其基層政治發展有何不同;而解嚴後走入憲政體制的兩地,其民主政治發展因背景之不同而有何差異。
【參考書目】
一、檔案
1.1961年12月,〈金門縣烈嶼鄉上林村五十年度重要工作簡報〉。
2.1964年8月15日,小金門守備區指揮部(53)治沼字第0220號,〈小金門行政督導區五十三年七月份督導村民大會民眾反映意見處理彙覆表〉。
3.1964年8月28日,金門縣政府(53)府康字第6446號,〈金門縣民眾行使民權訓練計劃〉。
4.1964年11月7日,金門縣烈嶼鄉公所(53)烈孝字第0964號,〈五十三年十月份村民大會彙復表〉。
5.1964年9月5日,金門縣政府(53)府康字第6991號,〈修正民權訓練計劃〉。
6.1964年10月21日,金門縣政府(53)府康字第8672號,〈村(里)民大會示範演習辦法〉。
7.1965年1月19日,金門縣政府(54)府地字第0593號,〈規定本(54)年元月廿日起至四月廿日止為「民俗比賽改進時間」〉。
8.1965年5月31日,金門縣政府(54)府地字第4945號,〈指導金門民眾運用民權實施計劃」及「實施進度表」各乙種〉。
9.1969年10月30日,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58)效功字12265號,〈金門縣村里民大會暨動員月會暫行實施辦法〉。
10.金門縣政府編印,《金門縣實施民權行使作業規定》,1969年11月,編號001380。
11.金門縣政府編印,《金門縣實施民權行使法規》,1970年11月,編號000519。
12.1971年1月23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1193號,〈金門地方鄉鎮長、村里長、鄉鎮民代表選舉協調會議紀錄〉。
13.1971年1月30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1654號,〈金門縣第一屆村(里)長選舉選務實習辦法〉。
14.1971年2月13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2436號,〈本縣第一屆村里長選舉各投(開)票所工作人員編組名冊〉。
15.1971年2月19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2949號,〈金門地方選舉組織系統表組織系統表〉。
16.1971年5月4日,中國國民黨金門黨務特派員辦公處(60)金處本字第142號,〈金門地區黨政軍推行村里民大會計劃〉。
17.1971年5月19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7927號,〈(60)年第二季四至六月份召開村里民大會有關事宜〉
18.1971年5月20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7982號,〈公教員工參加村里民大會補充規定〉。
19.1971年6月18日,烈嶼鄉上林村辦公處,〈金門縣烈嶼鄉第一屆鄉長候選人政見發表會暨六月份村民大會紀錄〉。
20.1971年7月15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10746號,〈改良民俗座談會建議事項核復〉。
21.1971年8月9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12298號,〈本年農曆七月中元拜拜日期,統一規定於七月初一、十五、廿九(即國曆八月廿一日、九月四日、即十八日)等三天實施,並應遵守宵禁規定〉。
22.1971年8月20日,金門縣政府(60)造文字第12918號,〈金門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再推動計畫綱要分工實施進度表〉。
23.1971年11月20日,金門縣政府(60)造民字第17743號,〈該鄉鎮上林村里居民○○○等申請設醮酬神乙案〉。
24.1972年5月1日,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61)會崴民字第5220號,〈金門地區黨政軍聯合推行村里民大會暨動員月會實施辦法〉。
25.1974年4月15日,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63)會礱民字第5371號,〈金門地區推行改良民間習俗實施規定及推行小組實施辦法〉。
26.1974年6月29日金門縣政府(63)礱警字第9818號令,〈各鄉鎮公所戶籍幹事,奉令納入警察編制,有關戶政業務推行,在本縣未依法成立戶政事務所之前,仍派駐各鄉鎮公所,受各鄉鎮長督導,按現行作業程序服行職務,希查照。〉。
27.金門縣政府編印,《金門縣地方公職選舉罷免法規彙編》,1975年3月,編號0356。
28.1975年3月3日,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64)會坊民字第2516號,〈金門縣鄉鎮民代表鄉鎮長村里長選舉罷免規程〉。
29.1975年3月6日,金門縣政府(64)坊民字第2617號,〈金門縣第二屆地方公職選舉黨政軍協調會議紀錄〉。
30.1975年4月21日,金門縣政府(64)坊警字第4610號,〈為配合本縣第二屆公職人員選舉及提高投票率起見,著規定自本(四)月廿二日起至五月四日止,凡屬本縣公民,非因緊急事故一律暫停出境,並停止戶籍遷徙〉。
31.1975年9月5日,金門縣政府(64)坊民字第10820號,〈金門縣推行便民服務工作實施要點〉。
32.1976年2月25日,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65)會坊民字第2064號,〈金門地區黨政軍聯合推行村里民大會實施要點〉。
33.1976年4月1日,金門縣政府(65)坊民字第4162號,〈本(六十五)年春季村里民大會民眾反映事項,凡涉及軍民問題者,請依附表詳實填列,於六十五年四月十七日前逕送本府民政科彙辦〉。
34.1976年6月18日,金門縣政府(65)坊民字第8232號,〈親民訪問實施要點〉。
35.1976年7月31日,金門縣烈嶼鄉公所(65)禮民字第0777號,〈1.檢送各村六十五年夏季村民大會無故缺席戶長名冊乙份(如附件),請於八月四日上午八時,由民政幹事率領來所執行勞役四小時處分。2. 上岐村爾後鄰長應親自出席村民大會,不得由家屬代替(民眾未成年不得出席),如再有類似情形者,幹部決依規定辦理,請照辦。〉。
36.1976年12月14日,中央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金門分會(65)金分字第043號〈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六十七年度重點工作計畫分工實施表〉。
37.1977年1月21日,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66)會坊民字第0562號,〈令頒發修正「金門地區黨政軍聯合推行村里民大會實施要點」部分條文如附件〉。
38.1977年2月26日,金門縣政府(66) 坊軍字第2085號,〈六十六年三月份莒光日課程進度表〉。
39.1977年4月28日,金門縣政府(66)坊軍字第4559號,〈本府推行莒光日補充規定一種〉。
40.1977年4月30日,金門縣政府(66) 坊軍字第4622號,〈六十六年五月份莒光日課程進度表一份〉。
41.1977年7月1日,西口村(66)西戶字第121號,〈金門縣民眾赴台(返金)出入境申請書,附保證書〉。
42.1978年6月2日,金門縣烈嶼鄉公所(67)禮民字第409號,〈本鄉(67)年第一次村民大會會前預備會議日程表〉。
43.1979年7月11日,金門縣政府(68)坊文字第6815號,〈改善社會風氣重要措施及分辦表〉。
44.1982年1月11日,烈嶼鄉黃埔村辦公處,〈金門縣烈嶼鄉黃埔村七十一年度第一次村民大會紀錄〉。
45.1982年6月22日,烈嶼鄉黃埔村辦公處,〈金門縣烈嶼鄉黃埔村七十一年度第二次村民大會會議資料〉。
46.1982年6月22日,烈嶼鄉黃埔村辦公處,〈金門縣烈嶼鄉黃埔村七十一年度第二次村民大會紀錄〉。
47.1983年2月3日,烈嶼鄉黃埔村辦公處,〈金門縣烈嶼鄉黃埔村七十二年度第一次村民大會會議資料〉。
48.1983年3月28日,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72)會敦民字第3136號,〈令頒修正「金門地區黨政軍聯合推行村里民大會實施要點」第二條第一項條文如附件〉。
49.1986年1月9日,福建省金門縣選舉委員會(75)金選二字第088號,〈金門縣第四屆鄉鎮民代表鄉鎮長村里長選舉候選人政見發表會實施要點及日程表〉。
50.1990年1月16日,金門縣烈嶼鄉公所(79)年訓民字第056號,〈本鄉七十九年第一屆縣政諮詢代表第五屆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幹部組成催票服務隊編組表〉。
51.1991年10月3日,金門縣政府(80)縣民字第11464號,〈金門縣八十年村里民大會實施計畫〉。
二、專書
1.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國父全集‧第一冊》,臺北市: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73。
2.李正中,《戰地政務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世界書局,1957。
3.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編,《金門縣志(上、中、下)》,金門:金門縣政府,1991。
4.林英生等撰述,呂允在總編纂,《增修烈嶼鄉志(上冊)》,金門縣烈嶼鄉:金門縣烈嶼鄉公所,2010。
5.林馬騰主編,《烈火焠煉的島嶼 : 烈嶼鄉耆老「口述歷史」彙編》,金門縣烈嶼鄉:金門縣烈嶼鄉公所,2007。
6.林馬騰,《金門的烽火煙塵》,金門縣烈嶼鄉:著者自版,2006。
7.林嘉誠《政治系統:伊士頓》,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1。
8.卓遵宏、董群廉訪問,董群廉、陳中禹記錄,《金門戒嚴時期的民防組訓與動員訪談錄(一)》,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3。
9.洪清雄,〈臺灣地區村里民大會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74。
10.秦孝儀,《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市: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84。
11.高應篤,《三民主義地方自治的體認》,臺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1980。
12.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1。
13.張火木,《兩岸關係發展對金門地位影響之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九四)》,臺北市:培英出版社,1995。
14.張炎憲、黎中光、董群廉訪問,董群廉記錄,《金門戒嚴時期的民防組訓與動員訪談錄(二)》,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2003。
15.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研究小組編撰,《金門戰地政務的法制與實踐》,金門:金門縣政府,2004。
16.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軍外島地區戒嚴與戰地政務紀實(上)》,臺北市: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6。
17.國防部總政治部,《戰地政務之研究》,出版地不詳:國防部總政治部,1958。
18.國防部總政治部,《戰地政務工作》,出版地不詳:國防部總政治部,1954。
19.國防部戰地政務局,《領袖對戰地政務遺訓》,臺北市:國防部戰地政務局,1975。
20.國防部戰地政務局,《領袖戰地政務思想體系》,臺北市:國防部戰地政務局,1975。
21.國防部戰地政務局,《蔣院長講:戰地政務講詞選集》,臺北市:國防部戰地政務局,1975。
22.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編,《孫中山全集‧第一、三、五、七、八、九、十、十一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
23.顏炳洳、陳欽進合著,《擎天:金門歷史故事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八》,金門縣金城鎮:金門縣文化局,2007。
24.羅志淵,《地方自治的理論體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
25.Szonyi, Michael Cold War Island: Quemoy on the Front Lin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三、期刊論文
1.江柏煒,〈誰的歷史?:金門戰史館的國族歷史VS. 民間社會的集體記憶〉,《民俗曲藝》,第156期,2007年6月,頁85-155。
2.何燕萍,〈臺灣省村里組織與功能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3.吳宗器,〈中華民國現階段戰地政務之研究─金門地區三民主義模範縣的建設〉,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4.吳宗器,〈金門地區實驗戰地政務及其制度轉型之研究〉,臺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5.吳宗器,〈我國戰地政務與美軍民事軍政府史略探究〉,《三民主義學報》,第25期,2002年12月,頁99-119。
6.李元宏,〈軍事化的空間控制─戰地政務時期馬祖地區之個案〉,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7.李木隆,〈解嚴前《金門報導》對金門發展之分析〉,金門: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
8.李晧,〈金門戰地政務下的民防自衛體系〉,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9.何陽徵,〈軍政府與戰地政務之比較研究〉,臺北:國防管理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班,1995。
10.李正中,〈戰地政務的學術價值〉,《戰地政務》第1期,1962年9月,頁6-7。
11.原作者肯寧漢、侯宏恩節譯,〈美軍民事軍政府的早期發展〉,《戰地政務》,第1期,1962年9月,頁15-17。
12.高永光,〈中山先生地方自治理念在兩岸的實踐〉,收錄於曾一士總編輯,《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臺北市:國立國父紀念館,2001,頁217-230。
13.馬雲斌,〈金門民防警政戶政合一的統一運用〉,《戰地政務》,第174期,1978年6月,頁19。
14.陳水芳,〈金門縣地方自治的演進〉,《中國地方自治》,第54期,2001,頁14-37。
15.戚常卉,〈軍事化的金門與國家主義(民族主義)領導權的形成,1949-1992〉,收錄於王秋桂主編,《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臺北市: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04,頁523-544。
16.許金土,〈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01年縣長及立委選舉個案分析〉,金門: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公共管理社區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3。
17.許承璽,〈光復大陸憲政重建程序之研究〉,臺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1982。
18.許燕學,〈戰地休閒娛樂生活與社會教化─以1949年至1978年間的戰地金門為例〉,金門: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2010。
19.蔡秀玲,〈臺灣首屆縣市長選舉之研究(1950-1951)〉,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20.蔡珮君〈從傳統聚落到“戰鬥村”:以金門瓊林為例〉,金門: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閩南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21.薛化元,〈選舉與臺灣政治發展(一九五○─一九九六)─從地方自治選舉到總統直選〉,《近代中國》,第135期,2000年2月,頁34-55。
22.〈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臺灣省政府公報》1950年夏字號第20期,1950年4月24日。
四、報紙
1.〈政院會議決定任命/胡司令官為閩主席〉,《正氣中華報》,1949年11月25日,第1版。
2.〈金門壯丁/昨起集訓〉,《正氣中華報》,1949年11月29日,第1版。
3.〈澈底根絕匪諜/各村居民決聯保連坐/流氓地痞列為監視戶〉,《正氣中華報》,1949年11月29日,第1版。
4.〈確保革命復興基地/金門島設立/防衛司令部/決自下週起就粵華部隊擴編〉,《正氣中華報》,1949年12月1日,第1版。
5.〈組織民眾的步驟/司令官十一月二十八日對各軍師長政工處長民政處長訓示〉,《正氣中華報》,1949年12月2日,第1版。
6.〈三區民政處/組訓兒童〉,《正氣中華報》,1949年12月15日,第4版。
7.〈健全民政普及教育/第一民政處昨開行政會/決定今後一般工作方針〉,《正氣中華報》,1950年1月19日,第4版。
8.〈軍管區行政公署/決定十五日成立〉,《正氣中華報》,1950年3月7日,第4版。
9.〈石城漫筆/蓬蓬勃勃上進勿懈/民眾組訓極為嚴密〉,《正氣中華報》,1950年3月8日,第4版。
10.〈利民,教民,救民/沈行政長談施政方針/並將會同各方評議軍風紀〉,《正氣中華報》,1950年3月22日,第4版。
11.〈胡兼主席明令/撤銷行政公署/恢復金門縣府/派張超兼任縣長〉,《正氣中華報》,1953年2月12日,第4版。
12.〈奸匪暴行/令人髮指/大陸女屍一具/日前漂抵烈嶼/全身赤裸手被綁/顯係被匪輪姦致死〉,《正氣中華報》,1954年6月17日,第1版。
13.〈奸匪屠殺無辜同胞/本島定下月二日/舉行抗暴大會/並為大陸漂來女屍建墓/立碑紀錄被匪姦殺事實〉,《正氣中華報》,1954年6月27日,第1版。
14.〈控訴奸匪奴役屠殺/本島今開抗暴大會/分東西半島烈嶼及游擊基地等四地同時舉行/西半島大會將由司令官主持〉,《正氣中華報》,1954年7月2日,第1版。
15.〈全島軍民昨舉行抗暴會/一致高呼誓滅奸匪報仇/游擊基地抗暴大會情緒熱烈〉,《正氣中華報》,1954年7月3日,第1版。
16.〈我們要血債血償/……烈嶼前哨發現被匪屠殺女屍紀詳……〉,《正氣中華報》,1954年7月15日;〈魂歸來兮〉,《正氣中華報》,1954年7月26日,第3版。
17.〈周長經同志/拾金不昧〉,《正氣中華報》,1958年7月4日,第2版。
18.〈戰地政務三年有成〉,《正氣中華報》,1958年12月25日,第2版。
19.〈地方自治講習/本月分期召訓/每期召訓計為兩天〉,《正氣中華報》,1964年9月11日,第4版。
20.〈鄉鎮昨起開始/民俗改進比賽/四月廿日為截止期〉,《正氣中華報》,1965年1月21日,第4版
21.〈確實掌握本縣人口動態/縣府訂定流動人口管理登記辦法〉,《正氣中華報》,1965年3月18日,第4版。
22.〈加強國校學生自治/金城中心國校/担任示範演習〉,《正氣中華報》,1965年3月20日,第4版。
23.〈訓練縣民行使四權/里民大會示範/昨日隆重舉行/由金沙汶沙里担任/贏得出席人員一致好評〉,《正氣中華報》,1965年4月1日,第4版。
24.〈訓練民眾行使民權/金城分兩階段實施/預定今年年底全部完成〉,《正氣中華報》,1965年5月12日,第4版。
25.〈指導民眾運用民權/政委會訂計劃/七月開始訓練/明年進入實驗階段〉,《正氣中華報》,1965年5月20日,第4版。
26.〈戰地試辦地方選舉/金城選舉公告/定於今日公佈〉,《金門日報》,1966年7月5日,第2版。
27.〈響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二三五三部隊熱烈展開宣傳/訂頒活動辦法積極實施〉,《正氣中華報》,1966年11月26日,第2版。
28.〈防區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辦法〉,《正氣中華報》,1966年12月12日,第2版。
29.〈時時備戰,日日求新─新年度工作應續努力的方向〉,《金門日報》,1967年7月29日,第2版。
30.〈怎樣開好村里民大會〉,《金門日報》,1968年6月24日,第2版
31.〈響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金門分會/定今集會正式組成〉,《金門日報》,1968年7月10日,第2版。
32.〈重建金門史蹟/宏揚中華文化〉,《正氣中華報》,1969年3月15日,第2版。
33.〈鄭延平郡王今為三四五週年誕辰/戰地各界集會紀念/並行新祠落成典禮〉,《金門日報》,1969年8月27日,第2版。
34.〈實踐生活規範/復興中華文化〉,《金門日報》,1969年12月2日,第2版。
35.〈召開村民大會/縣府排定時間〉,《金門日報》,1970年1月13日,第2版。
36.〈民眾赴台旅居/應辦流動戶口〉,《金門日報》,1970年1月17日,第2版。
37.〈中華文化復興的再推進〉,《金門日報》,1971年1月24日,第2版。
38.〈金門首屆民選村里長/候選人昨起發表政見/競選活動也同時熱烈展開/全縣選票將有二五一三五〉,《金門日報》,1971年2月14日,第2版。
39.〈新市五位商民/違反宵禁規定/警所登記予以警告〉,《金門日報》,1971年6月7日,第2版。
40.〈配合村民大會活動/金沙文宣小組/昨經協調組成/汶沙里担任示範試辦半年〉,《金門日報》,1971年10月1日,第2版。
41.〈金沙召開村民大會預備會議〉,《金門日報》,1972年8月20日,第2版。
42.〈實踐國民須知/推行行政革新要求/金門縣政府特訂頒/改進民俗節約規定〉,《金門日報》,1972年9月9日,第2版。
43.〈加強輔導開好村里民大會/金沙編印指導手冊〉,《金門日報》,1973年1月16日,第2版。
44.〈第二屆公職選舉/定五月四日投票日/選舉事務所昨正式成立〉,《金門日報》,1975年2月2日,第2版。
45.〈民選暫行規程修訂/縣府昨召開研討會/通過修訂條文八十一條〉,《金門日報》,1975年2月22日,第2版。
46.〈第二屆地方公職選舉/昨日舉行協調會議/金門縣長羅漢文曾親臨主持/懇切嘉勉所屬辦好公職選舉〉,《金門日報》,1975年2月26日,第2版。
47.〈地方自治選舉罷免/有關規程昨經修正/修正後之全文計八章八十一條/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令頒實施〉,《金門日報》,1975年3月1日,第2版。
48.〈選舉事務所頃已公告/候選人競選活動須知/並訂競選活動起迄時間〉,《金門日報》,1975年4月6日,第2版。
49.〈加強交通稽查臨檢/嚴格執行宵禁勤務/警局通令各警所認真執行〉,《金門日報》,1976年7月5日,第2版。
50.〈宵禁實施管制規定/縣府摘轉有關條款〉,《金門日報》,1983年8月23日,第2版。
51.〈縣諮詢代表候選人/今起展開競選活動/選委會籲各候選人應依選罷法規定爭取選民支持,各助選員應配戴識別證助選。〉,《金門日報》,1990年1月10日。
52.董群廉,〈戰地金門史話─民防動員的靈魂人物〉,《金門日報》,2003.7.15-2003.10.14。,副刊。
五、網頁資料
1.中華民國統計資料網網頁:
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1122815373471.pdf,擷取日期2012年8月15日。
2.金門日報社網頁:
http://www.kmdn.gov.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25&guid=f373b7a9-f180-4743-93d2-cc8474656024&lang=zh-tw,擷取日期:2012年3月12日。
3.金門縣政府民政局網頁:
http://www.kinmen.gov.tw/Layout/sub_A/AllInOne_Show.aspx?path=11518&guid=fc5e845d-b788-44fa-99ca-4a3ed4722ace&lang=zh-tw,擷取日期2012年8月15日。
4.金門戰役戰地史蹟論壇網頁:
http://tw.myblog.yahoo.com/ttt-0920/article?mid=7499&prev=9156&l=f&fid=34,擷取日期:2012年3月12日。
5.烈嶼鄉卓環國小網頁:
http://www.jhes.km.edu.tw/lieyu/images/map/gl1-07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