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羅淑英 |
---|---|
論文名稱: |
師培生對奈米科技融入國小科學課程實施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張美玉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0 |
中文關鍵詞: | 師培生 、學習態度與意見 、學科知識 、教學能力 |
外文關鍵詞: | teacher trainee, study attitude and opinion, discipline knowledge, teaching ability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修習奈米科技課程之師培生對於課程之學習態度與意見,並瞭解師培生在奈米科技方面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成長情形。
本研究以質性資料分析為主,並以量化資料加以輔助說明。分成兩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以修習奈米科技課程之師培生49人為研究對象,以前後測試卷、問卷調查、心得分享和訪談資料為研究工具,探討師培生對於奈米科技課程的學習意見;第二部分以參加奈米科技教學之師培生共15人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課室觀察記錄表、自評表、教學札記和訪談,以瞭解師培生在奈米科技教學之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之成長情形。
根據資料之分析結果,獲致以下結論及建議:
一、 師培生對奈米科技課程之學習很有興趣,未受學科背景所影響。
二、 運用媒體與實驗操作,讓師培生對學習奈米科技更感興趣。
三、 師培生關心奈米科技的發展,以及奈米科技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四、 師培生能依據奈米科技核心概念設計教材內容,並善用教學媒體、實驗和學習單,幫助學生學習。
五、 師培生希望能增加學習時數,安排更豐富的學習內容,以加深對奈米科技的了解。
六、 師培生希望能多學習在小學教學時能應用的知識,並增加教學實務經驗。
依據上述的研究結論,歸納整理後提出對奈米科技研究團隊、師資培育機構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study attitude and opinion from teacher trainees who study nanotechnology in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Furthermore, we also try to understand teacher trainee’s improvement in academic knowledge and teaching ability.
This study is based on nature material analysis, with supplement interpretation of quantitative data. 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uses 49 teacher trainees who study nanotechnology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before and after tests, survey questionnaire, experience sharing and interview information were utilized as the research tools, to discuss teacher trainee’s learning opinion on the nanotechnology cours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research uses 15 teacher trainees who study nanotechnology as the study subjects. And the research tools utilized include record sheet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self-evaluation table, review note and interview, to understand teacher trainee’s improvement in academic knowledge of nanotechnology course.
The followings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1. The teacher trainees are very interested in nanotechnology course and not affected by their academic background.
2. The teacher trainees are even more interested in nanotechnology course with media and experimental operations.
3. The teacher trainees ca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y and nanotechnology’s impact on environment.
4. The teacher trainees are able to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s based on nanotechnology’s core concept and they can also make good use of teaching media, experiments and study list to help students to study.
5. The teacher trainees hope to have more learning hours and mor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content so that they can hav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nanotechnology.
6. The teacher trainees hope to learn more applicable knowledge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After the research analysis,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our suggestions for the nanotechnology research team, teacher’s institute and othe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美芬、熊召弟(2002)。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江一珉(2007)。一般大學辦理中學科學師資培育之實然與應然-科學教育學者之觀點。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李宗薇(1993)。師院「社會科教學研究」課程應用教學設計之實驗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李宗薇(1992)。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師大書苑。
李宗薇(1994)。教學媒體的運用。技術及職業教育,24,10-13。
李宗薇(1998)。教學媒體在班級的應用。班級經營,3(3),11-17。
李園會(1989)。班級經營。台北:五南。
李漢庭(譯)(2009)。西山喜代司著。3小時讀通奈米科技。台北:世茂。
呂宗昕(2009)。全面進攻奈米科技與太陽電池。臺北市:天下文化。
吳清山(2001)。班級經營的基本概念。載於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著,班級經營(初版十四刷)(頁3-28)。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茂昆(2003)。奈米科技的長程願景。載於台灣奈米科技從2004到嚮往的大未來,6-8。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奈米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辦公室(2009)。奈米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專刊。取自http://nano-1.colife.org.tw/。
林惜珍(2006)。國小二年級奈米科技教學活動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林振華(譯)(2003)。川合知二著。奈米技術入門。台北市:全華科技。
洪姮娥(1984) 實驗室在科學教學上的功能。中等教育,35(6),25-27。
段曉林(1996)。學科教學知識對未來科教師資培育上的啟示。第一屆數理教學及師資培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頁118-143)。彰化:彰化師大。
段曉林、江武雄、李成康(1992)。職前化學教師在試教教學中之思維。中華民國第八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459-480
馬榮遠(2002)。奈米科技。台北:商周出版
高美莉(2009)。國小五年級學生利用動手做學習奈米科技概念之認知與態度。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08)。各國奈米科技發展與規劃。台北市:國研院科技政策中心。
許榮富、趙金祁(1987)。科學實驗教學目標之確認之客觀性評量分析研究。國科會報告NSC76-0111-S003-24
張春興(1988)。張氏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惠博,吳武雄,黃文吟(1993)。職前科學教師實驗教學能力培養之研究。中華民國第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張自立、辛懷梓(2003)。在職國小教師對物理的態度及對物理教學與學習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1),167-192。
張靜儀(1994)。國小自然科學教學個案研究:教師學科知識和教學之關係。國科會研究計畫,NSC 83-0111-S-153-003
陳文典(2006)。科學素養的內涵 。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科學素養的內涵與解析。教育部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編印。
陳美蓮(2004)。順應自然科學課程的變革-談科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蘭女學報,9,43-48。
陳麗文、陳淑思(2006)。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奈米科技之認識。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陳鳳妤(2007)。國小奈米科技教學的設計與成效 -以台中市某國小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莊奇勳(1997)。師院環境科學STS教學模組之開發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1,273-306。
莊奇勳、王嘉田(1997)。國小自然科STS教學模組之探討:豆漿製作。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75-98。
莊雪芳、鄭湧涇(2003)。國中學生對生物學的態度與學習環境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1(2),171-194。
郭允文(1999)提昇科學教師素質研究之規劃與推動。科學發展月刊,27(8),866-88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1994)。教學媒體研究。台北。五南。
黃萬居、熊瑞棻(2004)。新世紀國小科學教師專業素養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35(2), 199-224。
程台生、洪秀鈴、許惠菁、蔡孜怡、黃東賢(2005)。國小教師對生物科技議題融入自然科學教學的態度與應用。南大學報,39(2),73-100。
曾喜城(1986)。教師應該是專業嗎?師友,241,30-31。
教育部(201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曾國鴻、陳沅(2005)。國小師生對奈米科技之熟悉度、學習需求及其融入課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3(1),101-120
楊日昌(2003)。奈米科技的產業競爭力策略。載於台灣奈米科技從2004到嚮往的大未來,2-5。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
廖婉茹(2006)。奈米科技與生活。台北市:五南。
歐陽鍾仁(1999)。科學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潘文福(2004)。奈米科技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領域主題規劃。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2),20-25。
管傑雄(2001)。教改後對科學教育應有的概念。科學月刊,32(9),738-739。
蔡鳳娥(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奈米科技教學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鍾聖校(1995)。國小自然課程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蘇育任(1999)。職前及在職國民小學教師的天氣概念及其相關迷思概念之探究。科學教育學刊,7(2),157-176。
蘇禹銘、黃台珠(2006)。科學教師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信念與實踐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月刊,324,2-16。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龔建華(2002)。改變世界、影響未來--你不可不知的奈米科技。台北:世茂。
二、西文部分
Bybee, R.W. et al. (198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for the elementary years: Frameworks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Improving Instruction.
Clark, C. M., & Peterson, P. L. (1986), Teachers' thought processes, In M. Wittrock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New York: McMillan.
DeBoer, G. E. (1991). A history of ideas in science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oetz, J. P., & LeCompte, M. D. (1984).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Grossman,P.L.,& Richert,A.E.(1988).Unacknowledged Knowledge Growth:A Re-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eacher Education.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Vol.4(1), 53-62.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1989).Toward high and rigorous standards for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Detroit: NBPTS.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1982).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Science education for the 1980s.(An NSTA position statement). Washington, DC: Author.
Parkay,F.W.,&Stanford,B.H.(2000).Becoming a teacher.Boston,Mass:Allyn and Bacon.
Shulman, L. 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5(2), 4-14.
Shulman,L.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1),1-23.
Shulman, L. S., & Sykes, G.(1986). A National Board for teaching? In search of a bold standard. Paper prepared for the Task Force on Teaching as a Profession, Carnegie Forum on Education and the Economy.
Tamir, P. (1976). The Role of the Laboratory in science Teaching. Technical Report 10. Iowa Univ. Iowa City. Science Education Center. Nov.
Tobin,K.G.(1990).Research on science laboratory activities:in pursuit of better question and answers to improve learning.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90(5),403-418.
Yager, R.E.(1996).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 in Science Education.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71.
三、網路資料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6.php。檢索日期:2010年5月。
工業總會服務網。取自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289&Part=magazine9609-450-10。檢索日期:2011年10月。
大眾科學創意競賽及種子教師與家長培育之研究。http://phys5.ncue.edu.tw/blog/ps/program.html。檢索日期:2011年10月。
阮志聰。教學媒體初探--國教研習會體育科教學媒體之簡介。取自http://study.naer.edu.tw/UploadFilePath/dissertation/l016_02_0441.htm。檢索日期:2011年10月。
奈米新世界網站。取自http://nano.nstm.gov.tw/07sitemap/sitemap01.asp。檢索日期:2010年4月。
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檢索日期:2011年10月。取自http://140.113.34.204/
奈米計畫奈米科技K12國家計畫。中北區奈米科技k12教育發展中心。取自http://140.110.18.12:38080/k12_mn/cms/showContent.htm?actType=layoutView&id=26。檢索日期2010年5月。
奈米科技人才培育網。取自http://nano-1.colife.org.tw/。檢索日期:2011年10月。
奈米科技教育研究成果推廣嘉年華會。取自http://www3.nstm.gov.tw/nenotech/farmwork.html。檢索日期:2011年9月。
奈米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取自http://www3.nstm.gov.tw/nenotech/plan00.htm。檢索日期:2011年10月。
科技活動與成就-應用研究與技術發展。取自http://yearbook.stpi.org.tw/pdf/2009/99-C-1-7.PDF。檢索日期:2011年10月。
科技年鑑網。取自http://yearbook.stpi.org.tw/index.html。檢索日期:2011年10月。
終身學習教材_奈米新世界網站。取自http://nano.nstm.gov.tw/。檢索日期:2010年11月。
教育部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評鑑規準。取自http://tepd.moe.gov.tw/upfiles/fileupload/30/downf01251275311.pdf。檢索日期:2010年5月。
國立教育資料館。。取自http://3d.nioerar.edu.tw/2d/revolute/bg/bg_0103.asp。檢索日期:2010年5月
楊朝祥(2000)。九年一貫新課程的教育願景。取自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9CC/data/A01D04/2000321101510/%B7%A8%B3%A1%AA%F8%A7%C7%A8%A5.htm。檢索日期:2011年11月。
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7%BA%B3%E7%B1%B3%E7%A7%91%E6%8A%80#.E7.BE.8E.E5.9C.8B。檢索日期:2011年3月。
NANO 奈米科技教育學院。取自http://nano.narl.org.tw/html_content.aspx?website_map_id=0110。檢索日期: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