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宜蓁
論文名稱: 以音樂遊戲管理技巧協助班級常規經營的研究─以國小一年級為例
The Manipulation of Music Games on Class Regulations
指導教授: 陳淑文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8
中文關鍵詞: 音樂遊戲常規經營
外文關鍵詞: music games, class regula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音樂遊戲管理技巧運用在國小一年級常規經營的成效。研究者整理達克羅茲、高大宜和奧福的教學目標與手段,將管理技巧分為三大類:「節奏」、「歌唱」與「律動」,其中節奏管理技巧又再細分為「拍手節奏」和「語言節奏」,然後針對這些管理技巧設計策略,混合使用在國小一年級的音樂課,實施為期八週共十六節課的行動研究。蒐集的資料包括:學生上課常規表、策略使用前後學生常規表、音樂課教學影片、協同教師教學影片、協同教師訪談記錄、學生訪問記錄、教學日誌。研究者由上述資料中觀察教師使用各類音樂遊戲管理技巧是否對學生的上課常規有正向幫助,改善其不專心的行為,並探討音樂遊戲管理技巧的策略設計及其特色,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節奏管理技巧優於其它技巧,而節奏管理技巧之拍手節奏又優於語言節 奏。
    二、融入學生熟悉的歌曲、節奏或遊戲,並且加上教師期待學生專心的動作效果較佳。
    三、設計策略時加入師生互動且適度變化可提升策略之效用。
    四、語言節奏管理技巧的最後一個字結束在去聲、最後一拍相對較長或停在休止符,其效果較佳。
    五、歌唱管理技巧可以使呼吸同步,一起進入學習狀態。
    六、語言節奏管理技巧容易依照教師需求做調整,而且有節奏的齊聲唸能振奮精神。
    七、拍手節奏管理技巧用非口語的聲音提示,教師可適時讓喉嚨休息,學生動手用耳但不開口能夠更加專心。
    八、律動管理技巧動作的變化很有趣,可以針對不同的場地做多元化設計,也能夠在久坐時,順便活動筋骨。
    最後,依據研究心得與結果,研究者對於教師、設計策略、使用策略以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音樂遊戲、常規經營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music games on class regulations of first-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ree categories, “rhythm,” “singing,” and “movement”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alcroze, Kodaly, and Orff’s teaching goals and strategies. “Rhythm” strategy was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speech rhythm” and “body rhythm.” These strategies were applied to first-grade students’ music class. The action research was conducted for eight weeks, sixteen periods of class. The collected data included the class regulation table, the strategy-used class regulation table, music class videos, the collaborative teacher’s teaching videos, interviews with the collaborative teachers, interviews with the students, and teaching diarie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o see if the strategies of music games were positively beneficial to students’ class regulations and were able to improve their inattentive behavior. Furthermore, the design and features of the music games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rhythm” strategy was better than other strategies. In addition, the “body rhythm” was better than the “speech rhythm.”
    2. The applications of students’ familiar songs, rhythms, games, and the action expected by the teachers were beneficial to students’ learning.
    3.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were able to enhance the effects of the strategies.
    4. The strategy of “speech rhythm” were better for students when the teacher’s last spoken word was the fourth tone and when the last beat of the rhythm was longer or was a rest.
    5. First-grade students liked singing and it was helpful to their learning because of the breath management.
    6. The strategy of “speech rhythm” could be adjusted based on teachers’ needs. Students’ reading-aloud together could inspire their enthusiasm.
    7. The strategy of “body rhythm” could protect teachers’ vocal cords and make students attentive through the body movement.
    8. The strategy of “movement” could entertain students and help them stretch their bodies after sitting for a long time. The teachers could thus design various activitie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plac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ers, strategies design, strategies appli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offered at last based on the results and reflections of this study.

    Keywords: music games, class regulation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班級常規經營 …………………………………………………………8 第二節 一年級兒童之發展……………………………………………………15 第三節 音樂遊戲管理技巧……………………………………………………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行動研究………………………………………………………………33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35 第三節 研究實施方法…………………………………………………………37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歷程………………………………………………………46 第五節 資料蒐集方法與分析…………………………………………………4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觀察班級之學生狀況分析……………………………………………54 第二節 音樂遊戲管理技巧運用歷程舉隅……………………………………63 第三節 各項音樂遊戲管理技巧在常規經營上之效果 …………………… 94 第四節 各項音樂遊戲管理技巧之特色與需注意之處 …………………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127 第二節 建議 ……………………………………………………………… 134 參考文獻 ……………………………………………………………………… 137 附錄 附錄一 學生上課常規表 ……………………………………………………140 附錄二 學生上課常規表記錄舉隅 …………………………………………142 附錄三 策略使用前後學生常規表 …………………………………………144 附錄四 策略使用前後學生常規表記錄舉隅 ………………………………146 附錄五 教師訪談 ………………………………………………………………148 附錄六 學生訪問 ………………………………………………………………153 附錄七 資料編碼與歸類舉隅 …………………………………………………155

    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份
    王耘、林崇德、葉忠根 (1995)。小學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淑俐(1998)。教室觀察的內容分析。師友,37,31-35
    朱文雄(1989)。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朱品瑛(1994)。國小班級的常規管理。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班級經營─理
    念與策略,頁247。台北:師大書苑。
    李淑慧(1996)。國小一年級兒童教室生活紀律之研究。教育資訊,4,頁13~35。
    李莉華(2002)。多元智慧理論運用於國小一年級班級經營之實踐研究。國立台
    南大學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清山等著(1990)。班級經營。台北:心理。
    何福田(1995)。快樂教學津渡─國民小學教學情境故事及學習指引。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呂翠夏、唐亦乾(1986)。幼兒音樂與律動。台南:國教之友。
    李輝華(1998)。教室管理。高雄:復文。
    林朱彥(1989)。兒歌與童謠在唱遊教學中的運用。音樂教育,12,頁29~51。
    林朱彥(1996)。國小音樂新課程概念統整發展之研究。高雄:復文。
    林位餘、鄧福麒、謝府昌(民88)。教室常規管理–如何維持教室秩序。2012年
    6月29日,取自:http://class.heart.net.tw/article13.shtml
    林進材(2001)。高效能教師的教學錦囊。高雄:復文。
    林進材(2005)。班級經營。台北:五南。
    林萬來(2002)。教室紀律管理問題之研究。師說,171,頁21~27。
    金樹人(譯)(1994)。C.M.Charles著。教室裏的春天: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台北:張老師。
    洪秋蘭(1996)。談低年級教學心得。教師進修專輯第二輯。2012年7月10日,
    取自:http://163.20.178.5/groth/85.htm
    洪瑾瑜(2003)。從團體動力談如何讓兒童的眼睛亮起來。2012年7月10日,取
    自:http://www.wretch.cc/blog/chungyang/18194400
    范儉民(1992)。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1997)。Herbert Altrichter,Peter Posch,Bridget Somekh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徐天輝(1993)。高大宜音樂教學法。台中:育華。
    倪端(1997)。音樂小童Do Re Mi。台北:天衛。
    許月貴、黃瀞瑩、鄭欣欣(譯)(2000)。Rae Pica著。幼兒音樂與肢體活動:
    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2000)。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音樂篇。台北市:作者。
    郭長揚(1990)。音樂美的基本原則「對比」。音樂教育,17,頁16~21。
    張秀敏(1995)。國小班級經營。台北:心理。
    陳怡秀、黃淑精、鄒秀惠 (2003)。教師行動研究實錄—建立國小一年級學童良
    好生活紀律的策略研究。國教新知,49(3),頁80~89。
    張俊紳(1997)。無聲勝有聲─符號在教室管理上的應用。班級經營,2(4),
    頁23~29。
    張笑虹(1996)。班級團體的常規輔導。國教月刊,43(1)(2),頁18~27。
    陳美然(2004)。漫步音樂路─協助孩子學好音樂。國教新知,51(2),頁19~30。
    陳建安(2004)。國小低年級運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音樂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國泮(1987)。談國小低年級音樂教育。音樂教育,6,頁2~11。
    陳雅美(1995)。幼稚園實習教師團體活動秩序管理技巧分析研究。教育學術論
    文發表會論文集4,頁125~157。
    陳雅美(1997)。幼稚園教師對於實習教師音樂遊戲類秩序管理技巧之評估。幼教學刊,5,頁48~67。
    張麗瑛(1998)。淺談國小一年級的班級經營策略。南投文教,11,頁56~58。
    單文經(1994)。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黃河醒(2001)。小孩其實很好教。台北:圓神。
    黃義良(1999)。談國小一年級新生的經營策略。國教輔導,38(5),頁42~45。
    黃瑞琴(201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湯碧美。培育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是時代的趨勢--談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對音樂教
    育的啟示。2012年7月25日,取自:
    http://study.naer.edu.tw/UploadFilePath//dissertation/l016_02_032
    4.htm
    曾瑞真、曾玲珉(譯)(2002)。Rudolf Dreikurs, Bernice Bronia Grunwald ,
    Floy C.Pepper著。班級經營與兒童輔導。台北:天馬文化。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心理。
    彭麗玉(1984)。幼兒遊戲化音樂教學之探討。市北師兒童研究實驗中心。
    楊幸真(1992)。注意力與學習之相關探討。教師之友,33(4),頁28~30。
    雷雅如。教室秩序管理好,教學順利進行。2012年7月25日取自
    http://faculty.ndhu.edu.tw/~su7702/eda/e-30.doc
    葉興華(1995)。國小班級管理。台北:漢文。
    廖鳳瑞、李易霖(譯)(2002)。Ann E.Boehm, Richard A.Weinberg著。兒童行為觀察─課室經營之鑰。台北:光佑。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台北:奧福。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心理。
    盧美貴(1998)。幼兒音樂與律動。台北:五南。
    盧富美(2002)。班級常規經營─常規與教學雙人行。台北:心理。
    盧富美(2004)。談班級的常規經營理念。教師之友,45(2),頁2~13。
    謝苑玫(1994)。節奏與律動。高雄:復文。

    西文部份
    Choksy, Lois (1974). The Kodaly Method, Prentice Hall. ,Inc.,NJ U.S.A.
    Choksy, Lois&Brummitt, David (1987). 120 Singing Games and Dances for
    Elementary Schools.Prentice Hall, Inc., NJ U.S.A.
    Conway, C. (2003). Good rhythm and intonation from day one in beginning instrumental music.
    Frazee, J. &Kreuter, K. (1987). Discovering Orff . New York: Schott
    Goodkin, D. (2002). Play , Sing & Dance. New York: Schott .
    Howell, S. T. (1995). Recorder in the Kodaly classroom. Blacksburg, VA:Music House
    Littleton, D.(1998). Music learning and child's play. General Music Today, 12(1), 8-15.
    Steen, A.(1992). Exploring Orff. New York: Schott.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