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陸客來台政策中兩岸旅行社業者的合作機制為主要研究對象,從國家與觀光的發展概念切入,可以發現中國政府和台灣政府在陸客來台政策上有著不同的觀光發展思維,加上長久以來形成兩岸各自的國家與市場關係,間接影響到管理制度的規範和兩岸政府彼此對於陸客來台政策想像的投射。
在研究操作上,本研究從國家制度、旅行社實務、陸客對台想像等三方面進行分析,發現兩岸政府對陸客的規範受到各自社會制度的牽制,而中國組團社和台灣地接社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形成不平等的利益結構和扭曲的觀光產業結構,在這樣的觀光政策結果下,經濟利益或想像蒙蔽了台灣觀光發展的缺陷,改變了觀光客凝視台灣的角度,更是看到文化和經濟兩元素相互影響觀光的過程。
關鍵字:陸客來台、國家與觀光、觀光政策、旅遊想像
參考文獻
Aldridge, Alan著、劉耘安譯,2012,《消費社會學的概念》。台北:韋伯。
Aloudat, Areej, 2010, The Worldview of Tour Guides:A Grounded Theory Study. Thesis of 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
Baudrillard, Jean著、劉成富、全志銅譯,2006,《消費社會》。南京:南京大學。
Chambers, Erve, 2000, Native Tours:The Anthropology of travel and tourism. Waveland Press.
Cohen, Erik, 1984, ”The sociology of tourism:Approaches, issues, and finding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0:373-392.
Cohen, Erik著,巫寧、馬聰玲、陳立平主譯,2007,《旅遊社會學縱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Graburn, Nelson、金露著、金露譯,2011,〈中國旅遊人類學的興起〉。《青海民族研究》22(2):1-11。
Graburn, Nelson著、趙紅梅等譯,2009,《人類學與旅遊時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Goeldner, Charles R., J.R. Brent Ritchie著、吳英偉、陳慧玲譯,2005,《觀光學總論》。台北:桂魯。
Light, Duncan, 2000, ”Gazing in communism:heritage tourism and post-communist identities in Germany, Hungary, Romania”. Tourism Geographies, 2(2):157-176。
Lash, Scott and John Urry 著、趙偉妏譯,2010,《符號與空間的經濟分析》。台北:韋伯。CH10。
Naughton, Barry, 2006, The Chinese Economy:Transitions And Growth. The MIT Press.
O'Brien, Anne, 2011, The Politics of Tourism Development:Booms and Busts in Ireland. Palgrave Macmillan, CH1.2.4.
Urry, John著,葉浩譯,2007,《觀光客的凝視》。台北:國立編譯館。
王淑美、溫蓓章,2010,〈開放陸客來臺旅遊經濟效益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11(3):133-175。
王素彎、蔡金宏,2012,〈陸客觀光與陸資來台─現況與展望〉。《經濟前瞻》139:34-42。
王逸峰,2009,〈中國觀光客來台對觀光業的影響〉。《新世紀智庫論壇》45:74-83。
王振寰、蘇耀昌,2002,〈發展型國家興衰的不同途徑:台灣與香港比較〉。論文發表於「台灣社會學年會」,台中:東海大學。
王明元、鄭志富,2011,〈台灣觀光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商業現代化學刊》6(1):209-228。
王素潔、齊善鴻,2005,〈消費主義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高消費行為探析〉。《旅遊學刊》20(6):39-44。
朱新民、譚偉恩,2005,〈中國改革開放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東亞研究》36(1):1-48。
朱歆如,2009,〈21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的領航性產業─台灣觀光政策之現況與發展〉。《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2(8):34-40。
呂金全、王慶瑜,2010,〈中國大陸旅遊業發展之政經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5(2):77-96。
杜江,2003,〈中國旅行社業發展的回顧與前瞻〉。《旅遊學刊》6(18):32-39。
李國雄,2005,《全球化對中國的制度變遷及國家與市場關係之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李君如,2005,〈台灣旅行業研究之發展回顧與評析〉。《觀光研究學報》11(2):113-134。
吳武忠、賴宏昇、王蘭薰、李俊彥,2010,〈從澳門、濟州島等國外島嶼觀光再發展經驗探討金門地區未來觀光發展方向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8(2):105-123。
林連聰等著,2011,《旅遊與文化》。台北:空大。
林華偉,2010,「下一個火車頭產業?檢視觀光旅遊業的陸客商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3(5):23-30。
林玥秀、鍾良瑾,2011,〈臺灣旅遊市場定位分析-兩岸旅遊業者觀點〉。《島嶼觀光研究》4(3):1-23。
林宗弘,2011,〈市場轉型與社會不平等〉。頁263-298,收錄於王振寰編,《中國大陸暨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
范世平,2004,〈從國家行銷角度分析中國大陸入境旅遊產業之競爭優勢〉。《遠景基金會季刊》5(2):69-104。
范世平,2010,《大陸觀光客來台對兩岸關係影響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秀威。
范世平,2005,〈中國大陸旅遊外交政策之研究:以出境旅遊發展為例〉。《中國大陸研究》48(2):61-97。
季桂保,2002,《布希亞》。台北:生智文化。
周美鳳,2012,《陸客來台觀光醫療之探討》。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周曉梅,2011,〈再議旅行社導遊員薪酬制度─由香港”阿珍”現象引起的思考〉。《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0(1):107-110。
荊少安,2012,《開放陸客來台管理機制及其成效之分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胡俊佳,2010,〈觀光作為文化治理:「兩蔣」、「陸客」與觀光的(去)政治化〉。論文發表於「文化研究年會」,台南:成功大學。
馬豫芳,2008,《台灣觀光發展策略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明德,2011,〈如何運用ECFA擴大陸資及陸客來台效益〉。《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4(1):33-38。
張宏生,2009,〈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旅遊對台灣觀光產業之效益影響〉。《臺灣觀光學報》6:15-32。
張明偉,2012,《陸客來台對台灣觀光發展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永,2011,〈我國紅色旅遊開發與管理態勢當議〉。《貴州師範學院學報》27(7):24-26。
陳金龍,1982,《中共旅遊業之經濟分析》。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經濟專論。
陳尚懋,2010,〈泰國觀光業的政治經濟分析〉。《台灣東南亞學刊》7(1):41-74。
陳志柔,1999,〈中國大陸的不平等結構與制度變遷〉。《中國大陸研究》42(10):1-15。
郭凱良,2010,《台灣導遊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邦彥、何曉靜,2009,〈澳門經濟回歸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9(5):6-11。
新周刊雜誌編,2013,《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北京:中信。
劉瑋婷,2009,〈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之影響與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32(8):57-63。
劉詠芬,2011,《旅出生活:談青年旅舍在當代中國社會情境下的空間想像與實踐》。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維群,2012,〈觀光與政治的交會:從觀光政治學角度切入〉。《全球政治評論》38:64-84。
劉皇良,2007,《現階段開放大陸地區人士來臺觀光政策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星,2011,《從北京到台灣─這麼近,那麼遠》。台北:天下遠見。
鄔敬民,2006,《叫我如何不宰你》。石家庄:花山文藝。
薛茹茵,2010,《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對台灣旅行業影響與因應政策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海明,2009,〈從全球化趨勢觀點論「開放大陸觀光客直接赴臺觀光」之影響〉。《觀光旅遊研究學刊》4(2):1-26。
賴明汰,2006,《國家行銷與國際競爭力:泰國觀光業之研究》。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榮進,2007,〈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對台灣旅行社經營策略之研究〉。論文發表於「餐旅管理暨觀光休閒學術研討」,新竹:元培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瞿宛文、安士敦著、朱道凱譯,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