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素珍
論文名稱: 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
指導教授: 林志成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攜手計畫補救教學大專生教育機會均等
外文關鍵詞: Hand-in-hand after-school tutoring program, remedial instruction, college students,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苗栗縣國民小學執行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的實施現況及發展策略,並分析學校在執行時遇到的困難,藉以作為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學校推動相關計畫之參考。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工具,並輔以訪談調查來進行。
    本研究之問卷調查母群體為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承辦主任或組長及一般教師,選取60所學校,總計發出515份,回收可用469份,回收率91.07%。研究訪談對象有苗栗縣國小校長2人,教育處承辦人員1人,國小承辦人員4人,中心承辦學校1人,各類授課教師共4人,總計12人。問卷資料蒐集以後,以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就所得資料加以分析討論。
    根據主要研究發現歸納結論如下:
    一、 苗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均能高度知覺到攜手計畫之實施現況。
    二、 苗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均能高度知覺到攜手計畫之發展策略。
    三、 不同年齡、服務年資、學校規模之背景因素對攜手計畫實施現況有顯著差異,而在性別、學歷、學校地區等,則無顯著差異。
    四、 不同年齡、服務年資、學校規模之背景因素對攜手計畫發展策略有顯著差異,而在性別、學歷、學校地區等,則無顯著差異。
    五、 繁雜的執行成果資料填報以及相關活動的辦理,增加教師的心理壓力。
    六、 學生資格篩選,指標限制部分稍嫌嚴格,而且身分界定並不明確。
    七、 大專生執行攜手計畫,其授課品質及班級經營管理能力仍嫌不足。
    八、 部分教師因兼任行政工作,凸顯教師在執行時間上明顯不足。
    九、 攜手計畫補助經費的刪減與遲撥,導致學校在執行上的困擾。
    十、 有部分家長因放學接送及工作關係等因素,導致配合度不高。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部、教育處、各國民中小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攜手計畫、補救教學、大專生、教育機會均等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and-in-hand after-school tutoring program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analyze the difficulties that schools have faced when implementing the program, and provide reference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and schools for promoting relevant progra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mentioned above,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its main research tool, and conducted interviews assist the survey.
    The subjects were school principals, directors or supervisors of the program, an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This study surveyed 60 schools, and distributed 515 questionnaires. A total of 469 valid samples were returned; the valid return rate was 91.07%. This study also interviewed 12 subjects, including 2 principals, 1 program undertaker of the Bureau of Education, 4 program undertaker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1 program undertaker of the center, and 4 teacher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aver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in Miaoli County were highly aware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hand-in-hand after-school tutoring program.
    2. All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ors in Miaoli County were highly aware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and-in-hand after-school tutoring program.
    3.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age, years of service, and school siz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hand-in-hand after-school program.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chool location,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4.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age, years of service, and school siz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and-in-hand after-school tutoring program.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school location,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5. Filling out complicated performance reports and handling relevant activities increased mental stress of teachers.
    6. Some criteria for screening students were rather strict, and the definition of identity was not clear.
    7.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utoring program showed lower teaching quality and lack of ability in classroom management.
    8. Since some teachers also served as administrative staffs concurrently, they did not have enough time for implementing this program.
    9. The budget cut or postponement resulted in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the program in schools.
    10. Some parents did not show support in the program because they had to pick up students
    ii i
    after-school or they had to work.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ureau of Educatio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future studies.
    Keywords: Hand-in-hand after-school tutoring program, remedial instruction, college students,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攜手計畫-課後扶助的意涵 …………………………………… 13 第二節 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之實施概況與探討 ………………………… 21 第三節 歐美國家的相關經驗探究 ……………………………………… 34 第四節 攜手計畫相關研究探討 …………………………………………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5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6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6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69 第一節 攜手計畫實施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現況分析 …………………… 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國小教育人員在實施現況各層面之差異 情形分析 ………………………………………………………… 74 第三節 不同背景之國小教育人員員在發展策略各層面之差 異情形分析 ……………………………………………………… 95 第四節 訪談資料內容分析 ……………………………………………… 120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5 第一節 結論 ……………………………………………………………… 155 第二節 建議 ……………………………………………………………… 160 參考文獻 ………………………………………………………………………… 164 壹、中文部分 ……………………………………………………………… 164 貳、英文部分 ……………………………………………………………… 169 v 附 錄 …………………………………………………………………………… 171 附錄一 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 【專家效度】…………………………………………………… 171 附錄二 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之研究訪談計畫 ………… 178 附錄三 專家效度問卷整理 ……………………………………………… 183 附錄四 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 【正式問卷】…………………………………………………… 192 附錄五 苗栗縣九十六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計畫(摘要)……… 198 v i 表次 表2-1 2003-2005年度辦理「關懷弱勢弭平落差課業輔導計畫」 之情形 ………………………………………………………………… 23 表2-2 2004-2005年度辦理「退休菁英風華再現計畫」之情形 ………… 24 表2-3 受輔學生人數分析 …………………………………………………… 31 表2-4 成績進步比例 ………………………………………………………… 31 表2-5 學習成績平均 ………………………………………………………… 32 表2-6 弱勢學生學習輔導及攜手計畫之相關研究彙整表 ………………… 43 表3-1 預試樣本抽樣人數比率表 …………………………………………… 51 表3-2 預試問卷樣本基本資料 ……………………………………………… 52 表3-3 正式抽樣人數比率表 ………………………………………………… 53 表3-4 正式抽樣母群與抽樣學校數摘要表 ………………………………… 53 表3-5 問卷初稿之題號分配表 ……………………………………………… 55 表3-6 問卷審查學者專家一覽表 …………………………………………… 55 表3-7 專家學者意見統計表 ………………………………………………… 57 表3-8 項目分析統計表 ……………………………………………………… 59 表3-9 攜手計畫「實施現況」預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 60 表3-10 攜手計畫「發展策略」預試問卷信度析摘要表…………………… 61 表3-11 訪談對象一覽表……………………………………………………… 63 表3-12 調查問卷寄發與回收情形統計表…………………………………… 64 表3-13 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表………………………………………… 64 表4-1「攜手計畫實施現況問卷」各題項填答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69 表4-2「攜手計畫實施現況問卷」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一覽表………… 70 表4-3「攜手計畫發展策略問卷」各題項填答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1 表4-4「攜手計畫發展策略問卷」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一覽表………… 72 表4-5 不同性別之校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表…… 74 表4-6 不同性別之主任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表…… 75 表4-7 不同性別之組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表…… 75 表4-8 不同性別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 析表 …………………………………………………………………… 75 表4-9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 驗分析表 ……………………………………………………………… 76 vi i 表4-10 不同年齡之校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及比較摘 要表 …………………………………………………………………… 77 表4-11 不同年齡之主任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及比較摘 要表 …………………………………………………………………… 77 表4-12 不同年齡之組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及比較摘 要表 …………………………………………………………………… 78 表4-13 不同年齡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及比 較摘要表 ……………………………………………………………… 78 表4-14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 及比較摘要表 ………………………………………………………… 79 表4-15 不同學歷之校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0 表4-16 不同學歷之主任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0 表4-17 不同學歷之組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0 表4-18 不同學歷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81 表4-19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 81 表4-20 不同服務年資之校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驗 分析表 ………………………………………………………………… 83 表4-21 不同服務年資之主任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83 表4-22 不同服務年資之組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84 表4-23 不同服務年資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 85 表4-24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85 表4-25 不同學校規模之校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87 表4-26 不同學校規模之主任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87 表4-27 不同學校規模之組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88 vi ii 表4-28 不同學校規模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 88 表4-29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89 表4-30 不同地區學校之校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驗 分析表………………………………………………………………… 90 表4-31 不同地區學校之主任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驗 分析表………………………………………………………………… 90 表4-32 不同地區學校之組長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考驗 分析表………………………………………………………………… 90 表4-33 不同地區學校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著性 考驗分析表…………………………………………………………… 91 表4-34 不同地區學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之差異顯 著性考驗分析表……………………………………………………… 91 表4-35 國小教育人員於引進大專生之各題項填答平均數與標準差摘 要表…………………………………………………………………… 92 表4-36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引進大專生之差異顯著 性分析表……………………………………………………………… 93 表4-37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引進大專生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93 表4-38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引進大專生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93 表4-39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引進大專生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93 表4-40 不同職務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引進大專生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94 表4-41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引進大專生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94 表4-42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引進大專生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94 表4-43 不同性別之校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 表……………………………………………………………………… 95 ix 表4-44 不同性別之主任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 表……………………………………………………………………… 96 表4-45 不同性別之組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 表……………………………………………………………………… 96 表4-46 不同性別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考驗 分析表………………………………………………………………… 96 表4-47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 考驗分析表…………………………………………………………… 97 表4-48 不同年齡之校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4-49 不同年齡之主任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8 表4-50 不同年齡之組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99 表4-51 不同年齡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99 表4-52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00 表4-53 不同學歷之校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1 表4-54 不同學歷之主任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2 表4-55 不同學歷之組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2 表4-56 不同學歷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02 表4-57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03 表4-58 不同服務年資之校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考 驗分析表……………………………………………………………… 104 表4-59 不同服務年資之主任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04 表4-60 不同服務年資之組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05 表4-61 不同服務年資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06 表4-62 不同服務年資之學校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106 x 表4-63 不同學校規模之校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08 表4-64 不同學校規模之主任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08 表4-65 不同學校規模之組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 109 表4-66 不同學校規模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 109 表4-67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變異 數分析摘要表………………………………………………………… 110 表4-68 不同地區學校之校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考 驗分析表……………………………………………………………… 111 表4-69 不同地區學校之主任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考 驗分析表 111 表4-70 不同地區學校之組長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性考 驗分析表……………………………………………………………… 111 表4-71 不同地區學校之一般教師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顯著 性考驗分析表………………………………………………………… 112 表4-72 不同地區學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之差異 顯著性考驗分析表…………………………………………………… 112 表4-73 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影響因素與遭遇困難之填答平均 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114 表4-74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影響因素與遭遇困難 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表…………………………………………… 114 表4-75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影響因素與遭遇困難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4 表4-76 不同學歷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影響因素與遭遇困難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5 表4-77 不同年資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影響因素與遭遇困難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5 表4-78 不同職務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影響因素與遭遇困難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5 x i 表4-79 不同規模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影響因素與遭遇困難 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6 表4-80 不同地區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影響因素與遭遇困難 之差異顯著性考驗分析表…………………………………………… 116 表4-81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實施現況整體與各 層面之差異情形總表………………………………………………… 142 表4-82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育人員於攜手計畫發展策略整體與各 層面之差異情形總表………………………………………………… 146 圖次 圖1-1 研究步驟流程圖………………………………………………………… 9 圖2-1 95-96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執行情形………………………… 22 圖2-2 教學人員與受輔學生關係圖…………………………………………… 27 圖2-3 苗栗縣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國中學生各課程學習態度改變情形……… 32 圖2-4 苗栗縣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國小學生各課程學習態度改變情形……… 33 圖2-5 苗栗縣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國中小學生完成作業情形………………… 33 圖3-1 研究架構………………………………………………………………… 4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1(2),
    118-132。
    台北市教育局(2006)。台北市95 年度國民小學推動「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
    計畫。
    何金香(2000)。「教育優先區的省思」-以高市鳳林國中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
    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73,11-23。
    吳明清(199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1998)。教育名詞淺釋-教育機會均等。教育資料與研究,21,
    69。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名詞淺釋-教育正義。教育資料與研究,54,152。
    李明村(2004)。高雄縣國民中小學執行教育優先區計畫現況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李建鋒(2005)。以政策社會學途徑探討我國教育優先區計畫。玄奘大學公共事務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淑卿(2004)。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現況及成效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中學為
    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新鄉、張俊欽(2005)。台灣地區教育優先區計畫成效之研究初步報告摘述-以
    2003年度為例。現代教育論壇,15,339-355。
    周仁尹、曾春榮(2006)。從弱勢族群的類型談教育選擇權及教育財政革新,教育
    研究與發展期刊,2(3),93- 122。
    林生傳(1999)。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清江(1985)。比較教育。台北:五南。
    165
    林麗月(2002)。台東縣國民中小學實施教育優先區現況調查研究。台東師範學院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邱炳彰(2003)。教育優先區計劃實施情況之探討-以逍遙國小執行人員之觀點為
    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苗栗縣政府(2009)。苗栗縣九十八年度攜手計劃課後扶助申請計畫書。攜手計劃
    課後扶助檢討篇。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殷堂欽(1995)。英國初等教育「教育優先區」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翁榮銅(1997)。我國教育優先區政策執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袁肇凱(2005)。高雄市教育優先區國小學生中文錯字分析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馬信行(1992)。台灣地區近四十年來教育資源之分配情況。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67,19-56。
    高正忠(2005)。高雄市、屏東縣國小教育優先區執行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俊欽(2005)。我國教育優先區計畫執行成效滿意度及其改進策略之研究-以台
    南高雄縣市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煌熙(1995)。為平等而設計:美國補償教育方案之經驗與啟示。初等教育學刊,
    4,111-122。
    張鈿富(1998)。台灣教育優先區選擇之研究。暨大學報,2(1),273-297。
    教育部(2007) 。全國教育局局長會議紀錄。2007 年8 月27 日, 取自於
    http://wwwedu.kh.edu.tw/downloads/12/863/20065278.doc
    教育部(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10-2 國中小學生學習扶助-「攜手
    計畫課後扶助」方案。
    許添明(1998)。由美國教改經驗談我國教育財政制度之設計。教育政策論壇,1(1),
    102-134。
    許添明、廖鳴鳳(1998)。我國教育優先區計劃問題與對策─以花蓮縣第一年實踐經
    驗為例。教育研究資訊,6(6),100-120。
    166
    許瑜庭(2006)。教育優先區計畫實施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郭為藩、林清江、蓋浙生、陳伯璋(1986)。教育機會均等理想的實踐。理論
    與政策。創刊號,29-39。
    陳伯璋(1987)。教育思想與教育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憙(1996)。如何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彰化文教,37,4-6。
    陳紀燕(2006)。教育優先區計畫指標及補助項目實施現況與發展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陳雅鈴(2006)。貧窮如何影響兒童。教育研究月刊,146,87-101。
    陳麗珠(1997)。台灣地區國民教育資源分配的現況與展望。教育學刊,13,117-148。
    陳麗珠(1999a)。以德懷術(Delphi Method)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
    效之研究。高師大教育學刊,15,35-64。
    陳麗珠(1999b)。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計畫與實施之評估研究:問卷調查結果。高雄
    師大學報,10,1-23。
    陳麗珠(2004)。退休精英風華再現試辦計畫研商會議紀錄。2007 年8 月27 日,
    取自於
    http://teach.eje.edu.tw/Policy/10908090520930721%B0h%A5%F0%BA%EB%A
    D^%ADp%B5e.doc
    陳麗珠、許志銘、范振寶(1997)。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計畫與實施之評估研究:教
    育機會均等理念之實踐。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託專案研究報告(未出版)。
    曾美惠(2005,9月)。消弭國中生學習落差 有請大專生。國語日報。2007年8月27
    日,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40245
    黃佳凌(2005)。教育優先區計畫國民小學學習弱勢學生學習輔導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167
    黃昆輝(1972)。論教育機會均等。刊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叢(89-110)。
    台北:文景。
    黃哲彬(2005)。我國教育優先區政策之分析。教育學苑,11,93-111。
    黃森泉(1996)。從教育優先區論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創刊
    號,1-32。
    黃瑞璋(2004)。教育優先區計畫對偏遠地區國小的意義及實施問題-以雲林縣海
    景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昭瑾(2006,11月)。明年攜手計畫10萬學生免費課輔。國語日報。2007年8月27
    日,取自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47754
    楊瑩(1995a)。英國的教育優先區方案之實施與檢討。載於:教育優先區的理念與
    規劃研討會手冊。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楊瑩(1995b)。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楊玉琴(編)(2008a)。苗栗縣九十六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成果專輯-行政篇。苗
    栗縣: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楊玉琴(編)(2008b)。苗栗縣九十六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成果專輯-學習成效篇。
    苗栗縣:苗栗縣政府教育局。
    萬曉芳(2000)。我國教育優先區資源分配準則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葉子超(1999)。談教育機會均等與教育優先區問題及建議。教師之友,40(5),
    42-50。
    廖春文(2000)。教育優先區發展模式及實施策略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4,1-50。
    廖鳴鳳(1997)。教育優先區計劃實施現況調查研究-以花蓮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祈賢(1994)。平等思想與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台北市:五南。
    蔡進雄(2000)。教育優先區的理念與實施方向。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5),
    160-170。
    閻自安(1998)。教育優先區的基本精神與選擇指標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2,
    71-86。
    168
    薛荷玉(2008,2 月14 日)。課後攜手計畫補救20 萬弱勢生。聯合報,C3 版。
    羅清水(1998)。論教育機會均等意涵與做法(下)。研習資訊,15(3),1-7。
    第一章 緒論
    169
    貳、英文部分
    Anderson, C. A. (1967). The oretical considerations in educational planning.The World Year
    Book of Education, 11, 17-19.
    Bulmer, M. (1986). Social science and social policy. Boston: Allen and unwin.
    Burnett, G. (1993). Chapter 1 schoolwide projects: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ERIC
    Digest No. 92.
    Coleman J. S. (1968).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8(1), 7-22.
    Elmore, R. F. (1978). Organizational models of social program implementation. Public Policy,
    26(2), 209-217.
    Evetts J. (1973).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idea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Halsy, A. H. (1972). Educational priority: EPA problems policies. London: HMSO
    Vol.l.
    Jenkins, W. I. (1978). Policy analysis: A politic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New York:
    Pergamon.
    Lerner, J. W. (1976).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2nd ed.). Boston: Houghtton Mifflin
    Co.
    Lipham, J., &Hoeh, J. (1974) Principalship. New York, NY: Harper& Row.
    McDonnell, L. M., &Elmore, R. F. (1991). Getting the job done: Alter-native policy
    instruments. In R. O. Allan(Ed.),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pp. 157-183).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McLaughlin M. W. (1978). Implementation as mutual adaptation: Change in classroom
    organization,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42 (2), 345-349.
    McLaughlin, M. W. (1987).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Lessons from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A. R. Odden(Ed.), In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pp.185-218).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achmias, D. (1979). Public policy evaluation: Approaches and method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Odden, A. R. ,& Picus, L. O. (1992). School finance: A policy perspective. New York:
    Mcgraw-Hill
    Palumbo, D. J., &Calista, D.J. (1990). Implementation and the policy process. New York,
    NY: Green Wood Press.
    苗栗縣國民小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
    170
    Rawls, J. (1981).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Riordan, C. (2004). Equality and achievement(2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Ripley, R. B., & Franklin, G. A. (1986). Bureaucracy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Home-wood, Ill: Dorsey Press.
    Sabatier, P., & Mazmanian, D. (1980).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policy: A framework of
    analysis. Policy studies Journal, 22(3), 538-559.
    Smith, G. (1987). Whatevre happened to educational priority areas.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3, 23-38.
    Smith, G., & James, T. (1975). The effects of preschool education:Some American
    and British evidence.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 223-240.
    UNESCO(1993). World Education Report 1993. Paris: Author.
    Younis, T. (1990). Implementation in public policy. Hanover, NH: Dart-mouth.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