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孟萍
Chen, Meng-Ping.
論文名稱: 非典型兒童文學的閱讀教學 ─以鄭清文童話和蘇紹連童詩為例
Reading Teaching of Atypical Children's Literature — Take Zheng Qingwen's Fairy Tales and Su Shaolian's Children's Poetry as Examples
指導教授: 陳惠齡
Chen, Wei-Lin.
口試委員: 林淑貞
Lin, Shuzhen.
蔣興立
Jiang, Xing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鄭清文蘇紹連非典型兒童文學閱讀教學
外文關鍵詞: Zheng Qingwen, Su Shaolian, Atypical, Children's literature, Reading te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童年是人生的養分,林良曾說:「兒童文學所追求的美學價值是『純真』。能達到純真的境界,閃爍純真的光芒,就是好的兒童文學。」本論文深入探討鄭清文的三本童話與蘇紹連的三本童詩集,並將這兩位臺灣本土作家為兒童創作的作品納入任教國小的閱讀寫作教學課程中進行導讀與延伸思考寫作,與孩子們一起共讀這些專為臺灣兒童書寫的文學作品,透過教學引導,細談作品中的角色、情節、詩的意象等,期盼能讓孩童領略兩位作家自然純真的文學內涵,更藉由童話和童詩中虛實交錯的生動描述,深刻思索傳統與現代的衝突與磨合;透過閱讀,讓孩童更貼近作家筆下所要傳達的對於童年記憶的深刻情感以及對故鄉往事的無限懷念,也喚醒現代人逐漸忽略文化傳承的初始之心。因為有童年生活的滋潤,所以故事的鋪陳才能呈現出真實感,也因為有兒時在鄉村的體驗,所有故事中的情景彷彿是將童年景象一一還原再現,信手拈來,扣人心弦。這就是童年的養分所滋養的純真境界。
    透過本論文之研究與討論,筆者欲將鄭清文童話與蘇紹連童詩作品在課外閱讀教學的應用,提出具體實作後的教學心得與省思,讓這些寫給台灣兒童看的兒童文學作品更廣為被閱讀、被討論、被重視;或許未來,我們也能樂見其出現在國小教科書的編選課文中,成為真正屬於臺灣的經典兒童文學,也期盼有更多人加入關注、研究臺灣本土兒童文學作家的行列,讓臺灣這塊土地上的孩子們都能熟悉、閱讀屬於自己鄉土的文學名著。

    關鍵字: 鄭清文、蘇紹連、非典型、兒童文學、閱讀教學


    Abstract
    Childhood provides the nourishment for life. Lin Liang once said: "The goal and valu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to capture ‘innocence’. The mark of good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to wholeheartedly convey pureness". This dissertation delves into Zheng Qingwen's three fairy tales and Su Shaolian’s three collections of children’s poems as well as the incorporation of these works in reading, writing,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The author incorporates the works of these famous Taiwanese writers into the teaching curriculum by discussing roles, plots, and imagery with student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ity that the two writers bring forth in their vivid descriptions. Through the class readings and discussions, students think deeply about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themes of conflict and harmony as well as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these stories, students recognize themselves and relate to the profound emotions of childhood and memories of their hometown conveyed by the writers. These works also evoke a sense of ingenuousness in the students as they connect to their own childhood memories. Each scene in the story triggers a vivid recall of personal childhood experiences. As our childhood produces an abundance of “material” to dissect, these stories present a sense of authenticity.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her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summarizes her reflection after adapting both Zheng Qingwen’s fairy tales and Su Shaolian’s children’s poetry for her assigned reading for students. Her conclusion is that children’s literary works written by Taiwaness writers should be widely read, discussed, and valued. She also suggests that these works should be highlighted in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he hopes that more people will pay attention to research about Taiwanese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support children in Taiwan in becoming more familiar with the classics.

    Keyword: Zheng Qingwen  Su Shaolian  Atypical  Children's literature  Reading teaching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8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0 一、研究動機 10 二、研究目的 12 第二節 名詞釋義 12 一、非典型兒童文學 12 二、童話與童詩 14 三、閱讀教學 15 第三節 相關文獻研究及探討 12 一、專書 18 二、期刊論文 22 三、學位論文 2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0 一、研究範圍 30 二、研究方法 32 三、章節架構 34 第二章 鄭清文童話中的奇幻想像與現實經驗 34 第一節 《燕心果》裡的想像與寓意 38 一、童話與繪本的想像空間 42 二、原著童話的文學性與童話性 44 第二節 《天燈.母親》裡的農村記憶與臺灣情懷 48 一、鄉土、自然與農村 48 二、回憶、救贖與童年 56 第三節 《採桃記》裡的夢、現實與奇境 64 一、夢與現實的交錯 64 二、奇境中的想像與哲思 68 第四節 非典型童話裡的文學性 73 第三章 蘇紹連童詩中的變形、魔幻與永遠的童心 76 第一節 變形的詩境:滋潤童心 77 第二節 魔幻書寫:在字典裡飛行 80 第三節 書寫「永遠的小孩」 87 第四節 穿越時空與自己的童年相遇 87 第四章 鄭清文童話與蘇紹連童詩的閱讀教學設計 92 第一節 閱讀鄭清文童話的文學啟發 93 一、童話的閱讀教學 93 二、鄭清文童話創意教學設計 95 三、鄭清文童話教學實錄 120 第二節 賞讀蘇紹連童詩的美學意涵 126 一、童詩的閱讀教學 126 二、蘇紹連童詩創意閱讀教學設計 129 三、蘇紹連童詩教學實錄 145 第五章 結論 152 第一節 鄭清文蘇紹連跨界兒文作品的定位與價值 152 第二節 非典型童話與童詩的閱讀教學省思 155 參考文獻 15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按姓氏筆劃排列)
    一、 主要研究文本
    鄭清文,《燕心果》﹙台北:玉山社,2000﹚。
    鄭清文,《天燈‧母親》﹙台北:玉山社,2000﹚。
    鄭清文,《採桃記》﹙台北:玉山社,2004﹚。
    鄭清文 文, 陳建良 圖《沙灘上的琴聲》﹙台北:台灣英文雜誌社,精湛兒童之友月刊,1998﹚。
    鄭清文原著,林婉玉改寫,陳貴芳繪圖《燕心果》﹙台北:玉山社,2010﹚。
    鄭清文原著,林婉玉改寫,陳貴芳繪圖《火雞與孔雀的戰爭》﹙台北:玉山社,2010﹚。
    鄭清文原著,林婉玉改寫,陳貴芳繪圖《十二支鉛筆》﹙台北:玉山社,2010﹚。
    鄭清文原著,林婉玉改寫,陳貴芳繪圖《鹿角神木》﹙台北:玉山社,2010﹚。
    鄭清文原著,林婉玉改寫,陳貴芳繪圖《飛傘》﹙台北:玉山社,2011﹚。
    鄭清文原著,林婉玉改寫,陳貴芳繪圖《松鼠的尾巴》﹙台北:玉山社,2011﹚
    蘇紹連,《雙胞胎月亮》﹙台北:三民,1997﹚。
    蘇紹連,《穿過老樹林》﹙台北:三民,1998﹚。
    蘇紹連,《臺灣鄉鎮小孩》﹙台北:九歌,2001﹚。

    二、 專書
    王淑芬,《少年小說怎麼讀?》﹙台北:親子天下,2019﹚。
    王淑芬,《童詩,想明白:一起讀、一起想、一起寫的詩集》﹙台北:幼獅,2019﹚。
    江寶釵等編,《樹的見證:鄭清文文學論集》(台北:麥田出版社,2007)
    伊塔羅.卡爾維諾著,李桂蜜譯,《為什麼讀經典》﹙台北:時報文化,2005﹚。
    李進益,《繼承與創新—論鄭清文的文學世界》﹙台北:致良出版社,2004﹚。
    李漢偉,《國小語文科教學探索》(高雄:麗文文化,1986年)
    吳英長,《兒童文學與閱讀教學》 (台東:吳英長老師紀念文集編委會,2007)。
    岡崎郁子,《台灣文學—異端的系譜》﹙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
    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台北:允晨出版社,1996﹚。
    林文寶等著,《兒童文學》 (台北:五南,1996)。
    林文寶等著,許建崑主編《認識童話》 (台北:天衛文化,1998)。
    封德屏總編輯,《最後的紳士:鄭清文紀念會暨文學展特刊》 (台北:文訊雜誌社,2018)。

    胡民祥編,《台灣文學入門文選》﹙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
    徐錦成,《鄭清文童話現象研究:台灣文學史的思考》(台北:秀威資訊 2007)
    唐淑華,《青少年閱讀素養之培育:談不同學科領域的文本引導》 (台北:學富文化,2018)。
    莫渝編,《蘇紹連集》,(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0)。
    柯華葳等編著,〈千呼萬喚始出來〉《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 (台北:教育部,2010年)
    陳惠齡,《鄉土性.本土化.在地感:台灣新鄉土小說書寫風貌》(台北:萬卷樓,2010)
    陳正治,《童話寫作研究》 (台北:五南,1990)。
    陳欣希等著,《問好問題!》 (台北:天衛,2011)。
    陳欣希,《問更好的問題》 (台北:天衛,2016)。
    陳欣希策畫,花梅真著,《閱讀教學新思維:教出聽說讀寫力》 (台北:幼獅,2018)。
    陳欣希等著,《有效提問》 (台北:親子天下,2014)。
    陳弘昌編著,《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 (台北:五南,2009年)
    張春興、林清山,《教育心理學》 (台北:東華,1993)。
    張子樟,《少兒文學的閱讀之旅:細讀紐伯瑞大獎小說》 (台北:五南,2014)。
    許育健,《聽,鯨在唱歌:素養導向國語文教學設計實務》 (台北:五南,2020)。
    張嘉驊,《作文攻頂》 (台北:遠見天下,2015)。
    黃國珍,《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 (台北:親子天下,2019)。
    曾世杰,《有效讀寫》 (台北:親子天下,2020)。
    曾多聞,《美國讀寫教育6個學習現場6場震撼》 (台北:字畝文化,2020)。
    羅秋昭,《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三版) (台北:五南,2009年)。
    葉詠琍,《兒童文學》 (台北:東大圖書,1990)。
    葉石濤,《台灣文學的回顧》﹙台北:九歌出版社,2004 年11月重排版﹚。
    溫美玉,《我們五年級,全班寫小說》 (台北:天衛文化,2014)。
    溫美玉,《神奇三秒教》 (台北:天衛文化,2016)。
    廖卓成,《兒童文學批評導論》 (台北:五南,2011)。
    蓋兒.卡森.樂文著,麥倩宜譯,《故事可以這樣寫》(台北:天衛文化,2008)。
    鄭谷苑,《走出峽地:鄭清文的人生故事》(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7)
    鄭清文,《台灣文學的基點》 (高雄:派色文化,1992)。
    鄭清文,《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七冊(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鄭清文,《台灣文學的基點》(台北:派色出版社, 1992)。
    鄭清文,《多情與嚴法》(台北:玉山社,2000)。
    鄭清文,《小國家大文學》(台北:玉山社,2000)。
    鄭清文,《丘蟻一族》﹙台北:玉山社,2009﹚。
    鄭圓鈴,《閱讀理解HOW上手》 (台北:萬卷樓,2012)。
    鄭圓鈴,《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 (台北:親子天下,2013)。
    蔡尚志,《童話創作》 (台北:五南,1996)。
    蕭蕭,《台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2004﹚。
    謝佩芬策畫,陳嘉英等著,《閱讀跨出去》 (新北:字畝,2019)。
    戴逸群,《英文騎士團長:用繪本、橋梁書和小說打造孩子英語閱讀素養》 (台北:三民,2020)。
    簡政珍主編,《新世代詩人精選集》﹙台北:書林,1998﹚。
    蘇紹連,《童話遊行》(台北:尚書,1990)。
    蘇紹連,《驚心散文詩》(台北:爾雅,1990)。
    蘇紹連,《隱形或者變形》(台北:九歌,1997)。

    三、 期刊論文
    王宇清,〈試析《天燈.母親》中的角色作用與意義〉,2008.11.22~23
    資深作家黃春明、鄭清文童話研討會。
    李癸雲,〈往回長大的小孩—從孩童角色的運用論蘇紹連詩中的成長觀〉,《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2003年。
    李魁賢,〈創造性象徵形態的現代政治神話—閱讀鄭清文著《丘蟻一族》〉,《文學台灣》73期,2010年。
    李畹琪,〈臺灣當代兒童文學開步走—談洪建全兒童文學創作獎(1974~1992)〉,《兒童文學學刊第七期》,2002年。
    邱各容,〈以生命熱誠關愛人生的鄭清文—臺灣兒童文學作家與作品研究系列之一〉,《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94年7月號,2005年。
    岩上等,〈十一位詩人談蘇紹連〉,《詩人季刊》17期,1984年。
    林耀德,〈黑色自白書—蘇紹連風格概述〉,《童話遊行》附錄三,1999年。
    南桑(蘇紹連),〈現代詩人需要恢復童心〉,《詩人季刊》第三期, 1975年。
    紀小樣,〈「沉默畢卡索」的童心──介讀蘇紹連的兒童詩集《雙胞胎月亮》與《穿過老樹林》〉,《文訊》,224期, 2006年。
    洪淑苓,〈疼惜咱的囝仔〉,《文訊》,第1951期,2002年。
    徐錦成,〈寫給臺灣兒童的蟲魚鳥獸交響詩評鄭清文《採桃記》〉,《文訊》238期,2005年。
    馬靖雯,〈鄭清文童話中的政治寓言初探〉,2009.11.28鄭清文文學學術研討會。
    郭明福,〈豆棚瓜架下的純真—試談《燕心果》〉,《文訊》,第19期,1985年。
    陳惠齡,〈對鄉土小說焦距的微調與校準—論黃春明的《放生》與鄭清文《天燈.母親》的後農村書寫。〉,《東華人文學報》14期,2009年。
    陳燁,〈璞真的生活家—鄭清文紀事〉,《台灣文藝》128期,1991年。
    陳玉玲,〈農村的烏托邦—鄭清文的童話空間〉,《文學台灣》31期,1999年。
    陳靜婷,〈鄭清文筆下的鬼魅形象—以童話集《天燈.母親》為例〉,2008.11.22~23
    資深作家黃春明、鄭清文童話研討會。
    陳逸珊,〈鄭清文《沙灘上的琴聲》中主題意涵之研究〉,2008.11.22~23資深作家黃春明、鄭清文童話研討會。
    許建崑,〈童心、原創與鄉土—鄭清文的童話圖譜〉,《東海中文學報》19期,2007年。
    許素蘭,〈價值顛覆與道德內化—鄭清文童話集《燕心果》主題意涵的曖昧性〉,《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民國88年9月號,1999年。
    焦桐,〈隱形或者變形評介〉,《台灣詩學季刊》第27期,1999年。
    掌杉,〈滾燙的音色──評蘇紹連「風雨中的太陽」〉,《幼獅文藝》第44卷第4期, 1976年。
    楊茹美,〈鄭清文童話中幻想世界之研究〉,2008.11.22~23資深作家黃春明、鄭清文童話研討會。
    鄭懿瀛,〈童心童趣 鄭清文構築新童話世界〉,《書香遠傳》84期,2010年。
    簡政珍,〈蘇紹連論〉,《童話遊行》,1999年。
    蘇紹連,〈沙漠上的小鹿—為沙鹿的小孩而寫〉,《聯合文學》75期,1991年。

    四、 研討會論文集
    江寶釵、林鎮山主編,《樹的見證:鄭清文文學論集》,本書為中正大學於2006年舉辦的「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編錄的部分論文集。
    封德屏策畫、李進益編選,《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26—鄭清文》,
    靜宜大學臺灣研究中心於2018年舉辦的「2018鄭清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五、 學位論文
    邱建齊,〈鄭清文台灣童話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2012年。
    洪培雯,〈林良童詩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08年。
    徐錦成,〈鄭清文童話現象研究(博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2005
    年。
    徐雪櫻,〈台灣童詩的自然意象〉,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
    士班,2008年。
    孫藝泉,〈童詩意象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4年。
    陳琪芬,〈鄭清文童話的特質與教育意義〉,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2006。
    陳詩尊,〈從《燕心果》到《採桃記》——鄭清文童話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和學
    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班,2008年。
    連珮瑩,〈鄭清文童話中的變形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所,2009年。
    黃靖涵,〈鄭清文童話主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班,2007
    年。
    彭雨潔,〈蘇紹連童詩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碩士班,2011年。
    游淑清,〈蘇紹連詩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2006年。
    鄭佩芷,〈《小詩人系列》作品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7年。
    蔡桂月,〈蘇紹連及其現代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2008
    年。

    六、 演講影音
    鄭清文,《小說與我》DVD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8年

    陳貴芳談〔我畫鄭清文童話書的六個秘密〕*活動後記http://www.kkbooks.tw/2011/02/blog-post_28.html ﹙2019/12/2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