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如婷 CHENG JU TING |
---|---|
論文名稱: |
臺中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對寫字困難學習障礙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調查研究 The Survay of resource room teachers on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adapation for students with writing difficulti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mong Taichung country |
指導教授: | 謝協君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0 |
中文關鍵詞: | 課程與教學調整 、寫字困難學習障礙學生 、資源班教師 |
外文關鍵詞: |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Adaptations, Learning Disability Students with Writing Difficulties, Resource Room Teacher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對寫字困難學習障礙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認知重要程度、實施程度,並調查資源班教師對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時,所期望獲得之協助。研究者以自編「臺中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對寫字困難學習障礙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共發出285份問卷,得到有效問卷174份,有效回收率為61.05%,資料經描述統計分析後,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資源班教師在課程與教學調整四向度之認知重要性皆達「重要程度」,其排
序為「學習內容調整」、「作業調整」、「學習歷程調整」、「學習評量調整」。
二、資源班教師在課程與教學調整四向度之實施程度達「經常如此」頻率,其排
序為「作業調整」、「學習內容調整」、「學習評量調整」、「學習歷程調整」。
三、資源班教師在進行課程與教學調整時,期望獲得之協助有:「寫字教學教材與教具之提供」、「協助資源班排課」、「降低服務人數」、「改善軟硬體設備」「辦理研習,增進教學知能」、「導師、家長與其他人員協助和支持」。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供多項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特殊教育老師、
相關專業人員及未來研究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how special educat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performing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adaptation on students with writing difficulties by studying the methods educator used in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adaptation , including the degree of both importance and implementation. Meanwhile 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d what assistances educators needed on conducting curricular and instructional adaptation .
A special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helped collect data for analysis . Among 285 distributed ones , 174 were valid . Among the 285 distributed questionnaires , 174 were valid. Valid rate is 61.05%. The following are findings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1.Average score of the importance is between “Important” to “Very important”. Four dimensions ranking from high to low are: Curricular content , Worksheet, Instructional strategy , and Assessment.
2.Average score of the frequency is between “Usually” to “Always”. Four dimensions ranking from high to low are: Worksheet , Curricular content, Assessment , and Instructional strategy.
3.The expected assistances ranking from high to low are: Offering teaching materials, Assistance of teaching schedule , Decrease in student number , Improvement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facilities , Training seminars , and the support from teacher, parents and related members.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provides variously concrete and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gencies,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s as reference.
一、中文部分
丁凡(譯)(1998)。多感官學習(原作者C.Olivier,& R.F.Bowler)。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6)。
王振德(1988)。我國資源教室方案實施現況及其成效評鑑。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1-20。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市:心理。
王培旬(2011)。國小六年級融合教育班學智障學生數學課程調整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王瀟浦(2011)。屏東縣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識字困難學習障礙學生實施教學
調整及其困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丘慶鈴(2003)。避免小學生寫錯別字之教學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朱坤昱(2010)。國小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調
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安世(2006)。漢字部件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寫字困難兒童抄寫效果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瑩玓(2001)。國小寫字困難學童與普通學童寫字相關認知能力之分析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雪瑛(2006)。國小一年級寫字能力測驗編製與視知覺能力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明隆和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
及所需之支持系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1-26。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臺北市:心理。
邱清珠(2007)。寫字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寫字困難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教育大學,臺東。
林怡秀(2008)。中部地區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數學課程與教學調整之
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千惠(2001)。重視國小學童的書寫問題。國小特殊教育,31,30-35。
林千惠、方淑秋、黃真真、鍾玲君(2000)。臺中市國小低年級學童書寫問
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8,131-160。
林清山(民86)。有效學習的方法。臺北市:教育部。
林宛萱(2013)。國中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現況與
困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林素貞(2006)。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臺北市:五南。
吳雅婷、巫宗蓉、何佩珍(2000)。報告老師,您把寫字教學變有趣了!特
教園丁,15(3),39-44。
吳淑美(2004)。融合教育的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吳靜慧(2005)。中文書寫困難兒童和普通兒童在視知覺、聽知覺和心理動
作能力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吳玉珍(2004)。國小二年級遠端抄寫困難兒童認知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婉禎(2007)。運筆書寫訓練課程對中度智能障礙兒童教學成效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孟瑛如(2010)。資源班教學策略與教材設計/記憶策略篇,臺北:心理。
周珮如(2010)。雙重特教需求學生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儷瑜(1997)。「漢字視知覺測驗」編制初步報告。師大學報,42,59-73。
洪靜怡(2008)。國小普通班教師對學習障礙學生實施評量調整之調查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胡永崇(1995)。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童閱讀理解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胡永崇(2005)。學習障礙學生評量調整措施,屏師特殊教育,10,1-9。
教育部(2007)。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結論(摘要版)。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8)。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總
綱。
教育部(2010)。特殊教育課程教材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
教育部(2011)。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原則。
教育部(2013)。特殊教育法,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臺北:教育部。
http://www.set.edu.tw/sta2/default.asp
秦麗花、許家吉(2000)。形聲字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一班學生和學障學生識
字教學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191-206。
郭又方(2004)。九年一貫課程影響國民小學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之調查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
張蓓莉(1998)。資源班教室應提供的支援服務。特殊教育季刊,67,1-5。
張素貞(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知能分
析和方案規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韶霞(2003b)。發展性協調障礙學童寫字困難問題之研究—以高雄縣市
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慶龍(1996)。重視孩子的寫字。中國語文,78(4),91-94。
張伶宜(2007)。運用數位影像模仿及回饋教學策略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寫字
成效及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
北市。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台灣東華書局。
黃秀霜(1998)。臺灣地區兒童認字能力發展之系列研究。臺南市:供學社。
黃意舒(2008)。工作記憶對國小學生學習寫字能力的影響。特教通訊第四
十期,5,42-46。
黃郁芬(2008)。工作記憶對國小學生學習寫字能力的影響。特教通訊,40,
42-46。
黃玲怡(2013)。部件教學結合多感官寫字策略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寫字成
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米琪(2013)。臺中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對閱讀困難學習障礙學生實施課程
與教學調整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
中市。
許莉婷(2010)。筆順學習網之教學成效探討-以國小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燕燕(2007)。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課程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玉如(2010)。國小一年級學童視覺短期記憶能力測驗編製與寫字能力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冠杏(1998)。臺北市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狀況
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玉英(1994)。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國語科錯別字出現率及學習行為調查分
析。國小特殊教育,16,20-35。
陳正治(民85)。國小語文教學論集。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教輔導叢書第二
十一輯。
陳美文(2002)。國小讀寫困難學生認知能力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湘(2000)。學習障礙與視知覺訓練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
育學院,桃園縣。
莊虹姿(2008)。國民小學資源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評量調整意見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鈕文英(2006)。國小普通班認知障礙學生課程與教學調整方案之發展與成
效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5,21-58。
鈕文英(2003)。融合教育的理念與作法-課程與教學規畫篇。高雄市:高
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市:心理。
楊坤堂(2002)。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學生的補救教學。國小特殊教育,33,
1-8。
楊坤堂(2003)。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學生:認識與教學。臺北市立師院特殊
教育中心。
楊坤堂(2004)。書寫語文學習障礙。臺北市:心理。
楊惠甄(2000)。臺北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教育大學,彰化縣。
楊千慧(2007)。學習障礙伴隨寫字問題學生與一般學生書寫表現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詹閩茹(2010)。寫中文字之大腦關聯的功能磁振造影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長庚大學,桃園縣。
蔣明珊(2002)。普通班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調整之探討及其在國語科應用成
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媲瑾(2008)。意義化寫字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寫字困難學生寫字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鄭昭明、陳學志(1991)。漢字的簡化對文字讀寫的影響。華文世界,62,
86-104。
蔡昆瀛(2000b)。融合教育理念的剖析與省思。國教新知,47(1),50-57。
盧台華(1998):身心障礙學生課程教材之研究與應用。載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及教育部編印: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當前身心障礙教育問題與對策專輯(185-190頁)。臺北市:編者。
盧台華(2010)。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
總綱,教育部。
盧台華(2011)。從個別差異、課程調整與區分性教學的理念談新修訂特
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設計與實施,特殊教育季刊,119,1-6。
謝秀圓(2003)。有效寫作的教學策略。屏師特殊教育,5,43-53。
簡松源、姚嘉雯、形敏綺、張心怡(2011)。開啟靈魂的鑰匙-多感官教學
【特教通訊】。取http://163.20.10.131/~special/files/10012.pdf
蕭寧君(2006)。右手寫字的左利學童換回左手寫字對抄寫表現的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顏品宜(2009)。臺中縣國小普通班教師為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評量調整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羅鈞令(1998)。感覺統合與兒童發展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蘇家螢(2009)。多媒體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習障礙學生寫字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Bonny, A. M(1992). Understanding and assessing handwriting difficulties:
Perspectives from the literature.Australion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39, 7-15.
Benbow, M, Hanft, B., & Marsh, D. (1992). Handwriting in the classroom:Improving written communication. In C.B.Reseen(Ed), AOTA self-study series: Classroom applications for school-based practice (pp.6-60).
Rockville. Md: American Occupa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Billingsley, B. S. ,Farley, M. ,& H.A.(1993). Program leadership for serv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s. No ED372532)
Bulgren, J. A. ,& Lenz, B. (1995).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in a paired associates strategy on the information mastery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10(1) , 22-37.
Byrnes , M. (2005). Taking sides: Clashing views on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specialeducation (2nd ed.). Chicago: Irwin Press.
Cornhill, H. ,& Smith,J. (1996). Factors that relate to good and poor handwrie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50(9),
732-739.
Dobble, L. & Askov, E. N. (1995). Progress of handwriting research in the 1980s and future prospects.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88, 339-351.
Diamond, K. E, Hestenes, L. L. & O’Connor, C. E. (1994). Integrating young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in preschool: problems and promise.Young Children,49(2),68-75.
Furner, B. (1985). Handwriting instruction for a hight-tech socity: Will handwriting be necessary. (Report NO.CS 208 970). TX: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schers of Eglish Annual Meeting.
Furner, B. A. (1983). Developing handwriting ability:A perceptual learning process. Topics in learning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3 , 41-54.
Graham, S(1999). Handwriting and spelling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review.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 22 ,78-98.
Hamstra-Bletz, L. , & Blote, A. W. (1993)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dysgraphic handwriting in primary school.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26, 689-699.
Hoover, J. J. ,& Patton. J. R. (1997). Curricum adapt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Austin, TX: PRO-ED. Inc.
Hallahan, D. P. , & Kauffman, J. M. (2006). Exceptional learners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Boston: Pearson.
Hoover, J. J. , & Patton. J. R. (1997). Curriculum adapt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Austin , TX: PRO-ED, Inc.
Hallahan,D.P.,Kauffman,J.M.,& Lloyd,J.W.(1999).Instruction to learning disabilities. Boston , MA : Allyn and Bacon.
Idol, L. (1989). The Resource / Consulting Teacher : An Integrated Model of Service Delivery.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0(6), 38-48.
Lerner,J .W. (2003). Learning disabilities(9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Lenz, K. B. , & Bulgren , J. A. (1995). Promoting learning in content classes. In P. T. Cegelka & W. H. Berdine(Eds.), 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pp.385-418). Boston: Allyn & Bacon.
Lyndon, H. (1989). I did it my way: an introduction to Old Way : New Way.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13 , 1:32-7.
Lamme, L. L. (1979). Handwrieing in an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Young
Children, 35, 20-27.
Levine, M. D. ,Oberklaid, F. , & Meltzer, L. (1981). Developmental output failure: A study of low productivity in school-aged children. Pediatrics,
67(1), 18-25.
Lerner, J. W. (2000).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 s(8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Mercer, C. D. & Mercer, A. R. (2005).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problems.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Nolet, V. , & M. Laughlin, M. J. (2000) Assessing the queneral Curriculu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Olson , J. L. , & Platt, J. M. (1996). Teachi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pecial need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Polloway, E. A. , Epstein, M. H. , Bursuck, W.D. , Jayanthi, M. ,
& Cumblad, C. (1994). Homework practices of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7, 500-509.
Rimmer, J. H. (1994).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children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10, 102-130.
Smith, C. R. (1994).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interaction of learner, task, and setting. Boston, MA: Allyn & Bacon.
Wolery, M. , & Schuster, J. W. (1997). Instructional methods with students who have significant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31, 61-79.
Jordan , A. ,Stanovich, P. , & Roach, D. (1997). Toward a framework for predicting effective inclusion in general education elementary classroo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10 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