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章詩苑
Zhang, Shi-Yuan
論文名稱: 宋代《碧巖錄》詞彙研究——以複合詞為主
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Blue Cliff Record with Main Focus on Compounds
指導教授: 陳淑芬
Chen, Shu-Fen
口試委員: 連金發
Lien, Chin-Fa
周碧香
Chou, Pi-hs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文學系
Chinese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6
中文關鍵詞: 《碧巖錄》新詞新義構詞複合詞
外文關鍵詞: Blue Cliff Record, coinage, neologism, morphology, compound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碧巖錄》成書於北宋末年,是臨濟宗圓悟克勤禪師評唱集。該書展現了禪門的教學模式、表現形式以及禪門要旨,被尊稱為「宗門第一書」。由於圓悟克勤禪師的大弟子大慧宗杲擔心《碧巖錄》被誤用,將其焚毀,導致該書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從而大大削弱了《碧巖錄》的影響力。
    《碧巖錄》不僅在禪宗領域舉足輕重,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趙宋時期的口語材料。本論文著重討論《碧巖錄》中出現的宋代新詞新義。第二章對《碧巖錄》的來源與傳承進行了簡單的介紹。第三章從構詞法的角度出發,分析《碧巖錄》中斷代詞的詞彙結構,窺視宋代構詞概況。第四章和第五章,從造詞學的角度出發,分別對《碧巖錄》中的新詞和新義進行考釋,其中包括新詞巴鼻、手腳/手段、聊聞、搽胡、湊泊、七A八B,新義投機、鉗鎚、爐韛、公案、尊候、瞥地、活計、無端、廉纖、顢頇、懞懂、儱侗、只如/且如、壁立千仞、壁立萬仞,以及「本分」系列詞語,並對部分詞彙進行了歷時分析。與此同時,我們對沿用至現代漢語的新詞新義進行了梳理分析,並對其中意義發生改變的詞彙作進一步闡述。


    The Blue Cliff Record made its first appearance at the end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is book records the introductions (垂示), remarks (著語), and commentaries (評唱) of the Linji 臨濟 School Master Yuanwu Keqin 圓悟克勤(1063-1135), and illustrates the Linji Zen School teaching method, forms of expression, and the gist of Zen. Therefore, the book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inest works of Zen literature. In fear of the book being misused (or misinterpreted), Yuanwu Keqin’s disciple Dahui Zonggao 大慧宗杲 (1089-1163) burned the manuscript, resulting in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book in the public eye. This also reduced the influence of The Blue Cliff Record.
    The Blue Cliff Record not only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Zen studies, but also offers great quantities of Song colloquial materials. This thesis focuses on neologism in The Blue Cliff Record. In Chapter 3,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newly-coined compounds from a morphological point of view, demonstrates the lexical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s, and offers a general picture of the word-building processes in the Song Dynasty. In light of word formation, Chapter 4 and Chapter 5 conducts a close textual research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ologism in The Blue Cliff Record, which includes the study of the following words: babi巴鼻, shoujiao/shouduan手腳/手段, liaowen聊聞, chahu搽胡, coubo湊泊, qi A ba B七A八B, touji投機, qianchui鉗鎚, lubei爐韛, gongan公案, zunhou尊候, piedi瞥地, huoji活計, wuduan無端, lianxian廉纖, manhan顢頇, mengdong懞懂, longtong儱侗, zhuru/qieru只如/且如, biliqianren壁立千仞, biliwanren壁立萬仞and a series of benfen本分words. In addition, this thesis includes a diachronic analysis of some of the aforementioned words, and sorts out new words which pass onto modern vocabulary, but whose meanings have been altered.

    摘 要 i 目 錄 iii 圖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現狀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論文結構概述 14 第二章 《碧巖錄》及其作者 16 第一節 雪竇重顯禪師及《頌古百則》 16 第二節 圓悟克勤禪師及《碧巖錄》 17 第三章 《碧巖錄》新詞新義之構詞分析 23 第一節 《碧巖錄》複音詞構詞概況 23 第二節 《碧巖錄》斷代詞構詞概況 25 第三節 小結 48 第四章 《碧巖錄》新詞考 51 第一節 新詞考釋 51 第二節 宋代新詞之現狀 75 第五章 《碧巖錄》新義考 82 第一節 新義考釋 82 第二節 宋代新義之現狀 101 第六章 結論 106 參考書目 109 附錄一:雙音節詞彙 114 附錄二:多音節詞彙 132 附錄三:詞彙分佈表 137

    一、辭書、數據庫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2016 電子佛典集成光碟》,CBETA電子佛典集成資料庫,2016。
    江藍生,曹廣順編著,《唐五代語言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袁賓等編,《宋語言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劉俊文:《中國基本古籍庫》,網路Window版(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
    龍潛庵編,《宋元語言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5。
    羅竹風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

    二、專書
    (日)大智實統,《碧巖錄種電鈔》,日本京都:禪文化研究所,1991。
    (日)伊藤猷典校訂;藍吉富主編《碧巖集定本》,現代佛學大系9,台北:彌勒出版社,1982。
    (日)歧陽方秀,《碧巖錄不二鈔》,日本京都:禪文化研究所,1993。
    (宋)重顯(雪竇重顯禪師)頌古、克勤(圓悟克勤禪師)評唱,佛果圓悟禪師碧巖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48冊諸宗部五,大正新修大藏經刊行會 編,東京:大藏出版株式會社,1988。
    (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後志》,《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第四冊,萬有文庫本。
    方一新《中古近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王雲五等編,《文淵閣書目》,《叢書集成初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弘學、李清禾等,《圓悟克勤禪師:碧巖錄心要語錄》,成都:巴蜀出版社,2006。
    向熹,《簡明漢語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何小宛,《禪宗語錄詞語研究》,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
    吳言生,《圓悟克勤大師傳》,台灣佛光出版社,1998。
    李宗江,《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
    張永言,《詞彙學簡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張振德,《〈世說新語〉語言研究》,巴蜀書社,1995。
    許文恭,《白話碧巖錄》,台灣:圓明出版社,1991;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程湘清《漢語史專書複音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楊伯峻,《古漢語虛詞》,北京:中華書局,1981。
    楊曾文,《宋元禪宗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萬久富,《〈宋書〉複音詞研究》,鳳凰出版社,2006。
    董志翹《〈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詞彙研究》,「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之68,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
    蔣宗許,《漢語詞彙研究》,四川:巴蜀書社,2009。
    蔣紹愚,《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顏洽茂,《佛教語言闡釋》,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
    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上海,1933。

    三、學位論文
    王丙山,《〈碧巖錄〉介詞研究》,山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06。
    李強,《〈碧巖錄〉中的「得」字研究》,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11。
    李燕燕,《〈碧巖錄〉助詞研究》,溫州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論文,2011。
    李豐園,《〈碧巖錄〉研究》,上海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4。
    歐陽宜璋,《〈碧嚴集〉的語言風格研究----以構詞法為中心》台灣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魏建中,《圓悟克勤禪學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哲學宗教學博士論文,2010。
    蘇俊波,《〈碧巖錄〉趨向詞「來」、「去」研究》,華中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04。

    四、期刊論文
    (日)末木文美士,〈關於《碧巖錄》版本研究〉,《禪文化研究所紀要》18,1992。
    (日)柳田聖山《雪竇頌古世界》,《禅文化研究所紀要》,1978年第10期,頁8-11。
    乃光,〈碧巖集評述〉,《現代佛學》,1958年第10期。
    王進瑞,〈碧巖錄解題〉,《禪宗典籍研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之十二,张曼涛主编,1977,頁193-208。
    田春來,〈釋唐宋禪錄例的「只如」〉,《漢語史學報》第八輯,2009,頁216-225。
    李志峰,〈《碧巖錄》佛道禪之關係探微〉,《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2期,頁103-107。
    李志峰,〈「心」的傳播——《碧巖錄》公案「頓悟」策略探〉,《中國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頁117-125。
    吳言生,〈禪宗公案頌古的象徵體系〉,《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頁47-55。
    馬真,〈先秦複音詞初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第五期,頁55-64。
    袁賓,〈禪宗著作例的兩種疑問句——兼論同行語法〉,《語言研究》1992年第2期, 頁58-64。
    張誼生,〈「副 + 是」的歷史演化和共時變異——兼論現代漢語「副 + 是」的表達功用和分佈範圍〉,《語言科學》,2003年5月,第2卷第3期,頁34-49。
    張鵬麗(2013),〈《碧巖錄》偏正式復音詞研究〉,《殷都學刊》2013年第4期,頁88-96。
    (2014a),〈《碧巖錄》聯合式復音詞研究〉,《賀州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頁33-40。
    (2014b),〈《碧巖錄》宋代復音虛詞考釋〉,《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第4期,頁76-82。
    (2015a),〈《碧巖錄》五類結構復音詞研究〉,《漢字文化》,2015年第2期,頁29-35。
    (2015b),〈《碧巖錄》宋代多音節複音詞例釋〉,《現代語文》,2015年第9期,頁49-52。
    張耀南,〈《碧巖錄•聖諦第一義》評述〉,《經紀人學報》,2005年第1期,頁42-46。
    程湘清,〈漢語發展規律初探〉,《東岳論叢》1980年第1期,頁112-119。
    劉承慧,〈古漢語實詞的複合化〉,《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何大安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2003,頁107-139。
    謝琰,〈從《碧巖錄》看文字禪的悟道實質〉,《安徽師大學報》,2006年第5期,頁523-527。
    龐希云,〈始隨芳草去,又逐落花來——《碧巖錄》:禪學里的老莊觀念與文學旨趣〉,《名作欣賞》2005年第20期,頁824-30。
    鑒安,〈試論唐末以後的禪風——讀《碧巖錄》〉,《現代佛學》,1960年第8期。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