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思菁
Szu-Ching, Hsu
論文名稱: 從「冰凍」到「溶化」的故事-尋找自身的過程
A story from“frozen”to“melting”-Processes of discovering myself
指導教授: 劉淑瀅老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5
中文關鍵詞: 自我敘說故事/敘事生命故事創造自身流動
外文關鍵詞: life story, self-narrative, narrative, create, myself, flow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這是一個關於「我」和「自身」的生命故事。自我敘說,我,如何從冰凍到溶化的故事,也是一個尋找自身的歷程。逐漸地,也成了一個自我療癒的故事,含容了許多年未說出口的悲傷與哀傷。
    我,是一個媽媽已經離開十二年的孩子,可是我都認為她都還在的孩子。
    我,也是一個以為我繼續當一個乖小孩、好女兒、好姐姐,媽媽就會回來的小孩。
    我,後來作為了一個社會工作員,卻發現許多人的孤獨,與我相似,但我總是不清楚那是什麼?
    而我,讀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是想要是把媽媽找回來,甚至想找回我的過去。可是卻看見自己如何被困住背後一連串的記憶、家庭、歷史、文化、社會,甚至是自我規範的力量給自我規訓。
    透過旅行、書寫、畫畫、瑜珈、學習舞蹈等,開始對外在世界重新認識與理解,挪動與自身真正的靠近,也開始對自己的內在世界有了可以反覆辨識與重新創造的機會。
    書寫我的故事,是我生命裡的一個開始,宣示著我要開始不斷尋找自身的歷程。透過自我敘說,我拾回生命的主權,開始想要在未來的每一天裡創造各種可能性。希望未來的生命如同水的本質般可以不斷流動。


    Abstract
    This is a life story about me and my self portrait by words. This my self-narrative explains myself how I evolved by time from “frozen” to “melting” conditions and the way of looking for myself. It explained a self-healing story of numbers of silent sorrows those were hidden for a long age.
    I, a little kid whose mother was departed for twelve years, still have strong believe that she is around me.
    I also believe that if I continued as a good kid, a good daughter, and a good sister, my mother will return to be alive again.
    Me, now will be a social worker, discovered many people’s loneliness that was similar with mine, but I never realized what that was.
    My self, major reason for studying at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 was a wish to bring my mother or my previous life to back to day. Unexpectedly, I realized how I was trapped in a series of memories, family, history, culture, society, and self ruling force.
    I began to re-recognize and re-realize extrinsic world through traveling, writing, painting, yoga, dancing and so on. Therefore, I felt much closer to myself, and gained a new way to have a chance to recognize and reconstruct my internal life.
    Myself story, a beginning of my life, which declared the path of searching for self to me. I took the supremacy of my life back and started to create a new life everyday with self-imagination and explanation. I wish my future life will flow smoothly as the spirit of water.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 錄……………………………………………………………………iii 第一章 前言………………………………………………………………1 楔子…………………………………………………………………………8 第二章 生命的快板:研究所---碰撞與撞擊………………………10 研究所前期---碰撞………………………………………………………10 研究所中期---撞擊………………………………………………………22 第三章 生命的前奏:過往---冰凍…………………………………38 第一節 小時候:好奇…………………………………………………39 第二節 國小時期:複雜………………………………………………42 第三節 國中時期:冰凍………………………………………………50 第四節 高中時期:孤獨………………………………………………61 第五節 大學時期:堅硬………………………………………………68 第六節 工作時期:轉換………………………………………………92 第四章 從冰凍到溶化的故事---尋找自身的過程…………………107 第一節 書寫故事~……………………………………………………107 第二節 從冰凍到溶化的故事---尋找自身的過程…………………118 第三節 創造……………………………………………………………130 第五章 鏡映回觀---解‧構「故事」………………………………139 第一節 鏡映回觀………………………………………………………139 第二節 故事解‧構……………………………………………………142 第三節 溶化內在世界…………………………………………………152 參考文獻……………………………………………………………………154 附錄一:回首………………………………………………………………156 附錄二:給媽媽的信………………………………………………………157 附錄三:給自己的信………………………………………………………160 附錄四:小公主的故事……………………………………………………162

    參考文獻
    丁興祥、張慈宜、曾寶瑩譯(2006)。質性心理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譯(2002)。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勇智、鄧明宇合譯(2003)。敘說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王臨風(2003)。放下專業,立地成人~一個困知勉行的「專業」實踐歷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儀羚等六人譯(Michele L.Crossley著)(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余依婷(1997)。全民健保之醫學倫理觀。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莉君譯(2005)。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
    村上春樹著(民87)。萊辛頓的幽靈。台北市:時報文化。
    沈清松校訂。彭仁郁譯(2001)。愛與意志。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易之新譯(2005)。關係花園。台北:心靈工坊。
    林美吟、施顯烇譯(R. J. Comer著)(2004)。變態心理學。心理出版社。
    胡玫譯(2006)。如何成為心理治療師。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胡紹嘉(2002)。書寫與行動-九0年代後期,女性私我敘事的態度轉折及其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紹嘉(2005)。于秘密之所探光: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29-54。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23-69。
    高宣揚譯(2004)。傅科的生存美學---西方思想的起點與終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康絲坦姿‧布理斯寇著(2006)。醜孩子。台北:大可出版社。
    張琰譯(保羅‧科爾賀著)(1999)。朝聖。台北市:時報文化。
    郭淑惠(2002)。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冠妏(2003)。怒放自書與自癒關係初探。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佩榮譯(2001)。創造的勇氣。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幾米(2005)。 奇蹟迷路了。台北:大塊文化。
    曾雅雯(2004)。回家---一個助人「專業」學習者的生命敘說與主體實踐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捷譯(塔麗亞.金茲伯格(Natalia Ginzburg)作)(2004)家庭絮語Lessico famigliare。麥田出版。
    黃秀菁(1999)。打破愛情的玻璃罩----三十敢立的女子。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漢耀譯(2005)。黑暗也是一種力量。台北縣:彙通文流社有限公司。
    楊明磊(2001)。資深諮商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詮釋點觀點。國立彰化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世德譯(2001)。故事、知識、權力。台北:心靈工坊。
    廖何敏譯(2004)。身體的情緒地圖。台北:心靈工坊。
    劉北成等譯(傅柯著)(1992)。規訓與懲罰。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永毅譯(2000)。薇若妮卡想不開。台北市:時報文化。
    劉克襄文‧圖(1996)。鯨魚不快樂時。星月書局。
    鄭金川著(1993)。梅洛---龐蒂的美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鄧明宇(2000)。獻身與沈淪---一個男性的自我生長與發展。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73-114。
    謝佩娟(2005)。故事、固式、梏釋---一個「好學生」在駐地實習場境中的自我生成與實踐歷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文音(2004)。美麗的苦痛。台北: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羅若蘋譯(1997)。天國酒吧。台北市:時報文化。
    龔卓軍、石世明譯(2001)。自由與命運。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