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施翔友 |
---|---|
論文名稱: |
台中縣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四年級書法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A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th Grade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Nine-year-integrated-curriculum in Taichung Elementary School |
指導教授: | 蔡長盛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3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小學 、九年一貫課程 、書法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 nine-year-integrated-curriculum,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中縣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四年級書法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
本研究旨在調查台中縣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四年級書法教學實施的現況,了解該縣書法教材的使用現況,教師們對書法教學的看法,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對書法教學看法的差異情形,並探討書法教學實施時所遭遇的困難及改進之道,以作為九年一貫課程書法教學實施及改進之參考。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法及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的工具是研究者自編的「台中縣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四年級語文領域書法教學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研究對象是以台中縣158所國小已擔任過九年一貫課程四年級書法教學的老師,調查時間為民國九十二年九月中旬至十月底。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台中縣九年一貫課程四年級教師實施書法教學的時數,每週一次的佔27.7﹪;兩週一次的佔25.1﹪;已經完全沒有上書法課的老師佔24.6﹪;不一定的佔19.3﹪;其他的佔2.7﹪;因為普遍老師認為沒時間實施書法課。
二、教師上書法課使用的書法教材只用書法練習簿者佔最多;而調查卻發現教師多數認為對學生學習書法最有助益的方式,以採用書法教科書和練習簿並行為佳。
三、書法教學之師資以級任老師擔任者最多;而書法專任教師及書法專科教室則多數欠缺。
四、教師們普遍認為書法課程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當局不重視,因此教師們最希望教育單位辦理研習。
五、約佔一半的老師以書法課程時數太少為由,沒有實施書法鑑賞教學;而實施書法鑑賞者最常利用的教學媒體為教科書或圖片。
六、台中縣國小四年級書法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書法教學的看法,大多持積極正向態度,得分介於「同意」到「非常同意」之間;惟在執行上大多持保守態度,得分介於「普通」到「同意」之間。
七、教師在實施書法教學時所遭遇的困難中,最感困難的前三項依序為書法教學專業素養不足、教學時數過少、書法教學的軟硬體缺乏。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師資培育機構、學校行政、語文領域書法教師,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一些建議。包括將書法課程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明定書法課程授課時數並獨立教學,提供教師書法在職進修管道及網路資源,書法教學應習寫與鑑賞並重,其教材的選擇要有連貫性、結合應用課程將書法藝術生活化等。
A Investig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th Grade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Nine-year-integrated-curriculum
in Taichung Elementary School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nine-year-integrated-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chung County. The study concerned about th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calligraphy, the opinion of teachers of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the relationship of different variables teachers related to the opinions, and what obstacles while implemented. And then hoped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nine-year-integrated- curriculum.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study included literature review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subjects were the teachers of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nine-year-integrated-curriculum. They are from 159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ounty in September and October 2003.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hours for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occupied 27.7% once a week, 25.1% once two weeks, 24.6% for none because of no more time to carry out the instruction.
2.Most teachers only used calligraphy workbooks in class instead of both textbooks and workbooks, although they thought the latter was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3.Most calligraphy classes were instructed by class-teacher, expertise teachers and classrooms were lack of.
4.Most teachers hoped authorities to hold some researches in calligraphy, because they though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used to look down the calligraphy class.
5.Only about half of the surveyed teachers used pictures and textbooks materials to instruct calligraphy appreciation.
6.Most teachers aggressively agree the opinions in attitude, and scored from “agree” to “agree mostly”; but more conservative in practice, and scored from “no opinion” to “agree ”.
7.The main obstacles teachers met in the calligraphy classes were the lack of calligraphy sophistication, insufficient instruction hours, and the shortage of instructional media.
Finally, the researcher also proposed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teachers colleges, elementary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and the further study. The suggestions included:
1.to embrace calligraphy curriculum in the learning area of Arts and the Humanities,
2.to clarify the hours of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and instruct separately.
3.to offer multiple paths of further education and Internet resources,
4.to attach importance to both of writing and appreciation in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5.to choose materials coherently,
6.to make calligraphy comprehensive in students’ daily life.
丁志仁等(2002):國民小學三、四年級及國小六年級、國中一年級之新舊課程銜接研究報告。民92年3月25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declare/declare.php?page=4&Order=DATE
丁金環(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天福、林君鴻(1991):國小語文教師應具備的語文知識及教學能力。國教月刊,37卷7、8期,48~51。
王前龍(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談國民小學中年級課程的整體規劃。研習資訊,18卷第6期,45~53。
王麒茹(1998):書法,不合時宜嗎?:談臺灣書法教育前景。康軒教育雜誌(國小版)第32期,40~46。
朱錦娥(2000):國中學生書法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益興(1995):從國小書法教育現況談本校書法教育之實施。教師之友,第36卷第4期,45~47 。
余益興(1999):多元化書法教學之理論與策略。國教輔導第38卷第5期,24~31。
余益興(2000):從九年一貫課程談國小書法課欣賞教學。教師之友,第41卷第四期,33-37。
余益興(2001a):九年一貫課程書法教學之變革與因應。國教輔導,第40卷第5期,29-34。
余益興(2001b):書法教育的再造-救救茍延殘存的書法教育。中國語文,第523期,93-96。
吳玉華(1998):師院書法養成教育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清(2000):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吳東壁(2001a):國民小學教師書法專業發展與教學知能之個案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東壁(2001b):提升教師書法教學知能經驗談。教師之友第42卷第一期,48~52。
吳東壁(2001c):因應九年一貫課程語文領域寫字(書法)教學的策略。國教世紀第195期,39~42。
吳啟禎(1995a):當前國民小學書法教學模式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啟禎(1995b):國民小學書法教學現況與展望。北師語文教育通訊,第三期,42-54。
吳淑美(1988):國小師資寫字基本能力之探討。東師語文學刊第一期,109~157。
李秀華(1992):師院生學習板書與硬筆書法之研究。一九九二年書法論文徵選入選論文集,貳-1~31。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
李秀華、呂芳正(1993):書法教學應用於特殊兒童-以啟聰班為對象。國教園地第49期,48~55。
李郁周(1997):談國民小學國語課程標準中有關寫字(書法)教學的新規定及其因應之道。國教世紀,177,41~50。
李國揚 (1990):談小學寫字課的鑑賞教學。研習資訊,66期,16~20。
李國揚 (1992):書法教學評量研究。一九九二年書法論文徵選入選論文集,壹-1~12。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
李國揚 (1992a):書法教師應具備的修養。國教園地,43期,52~55。
李進裕(200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有關國民小學寫字(書法)教學要點評析。語文教育通訊,第21期,60-70。
李鎏(1998):國語科新課程標準的省思。公教資訊季刊,第二卷第四期,6~10。
周俊杰(1999):周俊杰書學要義(張嘯東主編)。大陸:西泠印社
林秉武(1996):書法學習活動對國小兒童情緒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金城(1986):書法教學理論與實際。彰化:台聯出版社
林麗娥(1999):台灣各級學校書法教育之現況與評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苗振華(2002):慣用左手兒童寫字能力特性與書法美感形式表現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永華(2000):國民小學團體活動書法教學。台北: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施春茂(1992):國小學童初學毛筆字格式問題之研究。一九九二年書法論文徵選入選論文集,參-1~19。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
洪文珍(1990):國小書法教學情意領域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國教之聲第23卷第4期,22~31。
洪文珍(1991):國小書法技能目標的教學法。台東師院學報第三期,111~130。
洪文珍(1995):國小書法教科書的評鑑和選擇。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27~339。
洪文珍(1998):二十一世紀書法教育的走向。1998年書法論文選集,(一)-1~15,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
洪文珍(1999):藝術創作取向的書法教學。東師語文學刊第十二期,75~154。
洪文珍、洪文瓊、吳英長(1998):國小書法學習策略教學研究。東師語文學刊第十一期,140~234。
馬久媜(2003):楷書硬筆書法教學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書寫美感表現之影響。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凌紹雯等(1987):新修康熙字典。台北:啟業書局
張希曾(1982):國小寫字課程標準之分析與師範生書法基本能力之研究。嘉義師專學報第12期,317~347。
張順誠(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書法課程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香(2000):以書法藝術作為審美輔導教育之研究-桃園少年輔育院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民92年3月25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
教育部(2003):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民92年3月25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2003/language01-source.php。
陳宣伯(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章甫(2002):藝術鑑賞統合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書法風格鑑賞能力之影響。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朝平(1994):運用繪畫的造形方法改進書法教學的途徑。國教天地第102期,7~13。
陳維德(1994):定靜於橫豎之間-寫字教學的檢討與展望。康橋教研學會雜誌第12期,8~12。
陳維德(1995):論中國書法之變與不變。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87~399。
陳墉(1980):推廣書法教育師範生應具有的認識。國民教育第22卷第11期,4~7。
曾福安(1994):國小書法教學探討。研習資訊,第11卷第6期,61~63。
資成都(1990):書法藝術性探究-書法理論上最根本的命題。1990年書法論文徵選入選論文集,一-1~11,台北市: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
廖新田(1990):引西潤中-從近代西方美術教育理論(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探討書法教育的改革。1990年書法論文徵選入選論文集。七-1~11,台北市: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
廖學隆(1998):小學書法教材編選之探析-以台灣地區當前發行之四套教材為例。語文教育通訊第十六期,37~58。
趙明(1995):書法美感的形式法則。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56~689。
蔡明富(1911):淺談書法教育及其對潛在課程的重要性。國教園地第46期,28~30 。
蔡明富(1995):有「養」書法-談書法教育的附加價值。國文天地第10卷第12期,76~79。
蔡明富(1996):享受書法聲色之娛-談書法教學也能運用視聽媒體。國教之聲第30卷第2期,42~44。
蔡明讚 (1994):兒童書法教育現況探討。雄獅美術第278期,17~21。
蔡長盛(1984):中國書法的視覺與美感效果。新竹師專學報第十期,179~222。
蕭鏈富(1990):對國民小學書法教學的探討。台灣教育第471卷,46~48。
謝金青、侯世昌、蔡文杰(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訪視與成效評鑑。新竹師院學報第15期,122~145。
韓承文(1995):中等學校書法課程現況與探討。國語文教育通訊第10期,84~93。
蘇友泉(1995):國小三年級寫字教學之省思。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1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