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何信煒 |
---|---|
論文名稱: |
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李安明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1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小學總務主任 、工作壓力 、工作倦怠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s Director of General Affairs, Job Stress, Job Burnout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全國國民小學總務主任的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現況及相關問題。在實證研究上,以全國五大地區之公立國民小學總務主任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工具為「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量表」與「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倦怠量表」,共回收578份有效問卷受試樣本,以SPSS軟體進行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典型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以瞭解全國國民小學總務主任之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現況、相關及預測力。另經由半結構式訪談,對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現況與關係輔以解析,並藉由受訪人員之觀察與工作體驗,提出具體建議。茲將本研究之結論歸納如下:
壹、 全國國民小學總務主任整體的工作壓力感受,屬於中等程度。對工作倦怠的感受亦為中等程度。
貳、 在不同背景變項與工作壓力的關係上,以年齡「26至45歲」、擔任總務主任年資在「2至5年」、學校規模在「61班以上」、學校地區在「全國北部地區」的總務主任工作壓力感受較大。
參、 在不同背景變項與工作倦怠的關係上,則以26歲至35歲的總務主任工作倦怠感受較大。
肆、 工作壓力各層面與工作倦怠各層面間呈現中度正相關及中高度的典型相關,即工作壓力越大,工作倦怠感受就越高。
伍、工作壓力對工作倦怠有中度以上的預測力。
最後,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及訪談結果的整理,提出下列具體建議供參考:
壹、對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個人建議部分
一、 積極參與相關進修,以充實採購法規或實務相關專業知能
二、 樂觀態度,盡力而為,身體健康當擺第一位
三、 依法行政,勇於說不
四、 主動向上級提出勞動條件的改善
貳、對學校的建議部分
一、 校長應多給予總務主任適切關懷
二、 學校應建立健全的職務代理制度
三、 校長應考量總務主任工作量並建立主任間的職務輪調制度
四、 校長請依法行政,不要成為總務工作的壓力或倦怠來源
參、對相關單位的建議部分
一、 不要讓總務主任這個職缺,總成為年輕主任歷練的試金石
二、 多獎勵,少考評,確實減輕總務工作的負擔
三、 增加行政編制員額,上級應接手學校重大工程之承辦
四、 提供各項採購等專業進修,並於校長甄試時給予總務主任經歷加分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job stress and job burnou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in Taiwan. This study adopts both of the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o achieve the purposes stated above. The focus group includes 578 elementary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in the 5 major districts of Taiwan.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including One-way MANOVA,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Pearson correlation, One-way ANOVA, Canonical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Four major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Perception of job str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is approximation average. They have also the medium sensitivity of burnout to their job.
2. The job str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has higher sensitivity including , 26 to 45 years old, 2 to 5 years experiences, over 61 classes and school in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Taiwan.
3. The job burnout has higher sensitivit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directors of general affairs including 26 to 35 years old.
4.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ction and prediction between job stress and job burnout. It shows the more job stress tends to the more job burnout.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素芸(1992)。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倦怠感之探討。教育研究雙月刊,27,16-23。
王俊民(1990)。國民中學教師成就動機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文銓(1991)。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壓力與工作滿足及生理、心理健康狀況之關係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明宗(2000)。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榮珠(2004)。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99-131。
吳敏綺(2000)。國民小學女性主任自我概念、角色壓力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錦隆(2001)。影響國中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榮福(2002)。臺南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吳金香(1987)。國小高齡教師工作倦感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分析。嘉義:紅豆書局。
呂秀華(1987)。國民中學教師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行動控制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幸臺(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輔導學報,9,205-238。
林玟玟(1987)。教師A型行為特質、社會支持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靈宏(1992)。組織行為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杏霞(1997)。壓力、危機與調適,社教資料雜誌,86.04,4-6。
林秀靜(1998)。國中資優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昭男(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瑞錫(2001)。國民小學校長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銘科(2003)。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特性知覺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周立勳(1986)。國小教師工作壓力、控制信念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淑芬(1990)。大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徐木蘭(1984)。見樹又見林。臺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公司。
唐文儀(1997)。花蓮縣國民小學學生教室行為與教師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曉春(1983)。專業人員工作疲乏形成模式-以社會工作員為例。思與言,2(21),179-201。
張進上(1990)。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調查與輔導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報,3,79-197。
張明麗(1991)。國小女教師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陳瑞成(1998)。國小輔導主任角色期望、角色壓力與角色踐行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聖芳(1999)。臺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陳蓮妃(2002)。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任怡(2003)。金控公司銀行主管壓力源、因應方式及職業倦怠之研究-以高雄市區為例。高苑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廷楷(2003)。國小教務主任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下之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傳宗(2003)。國民小學總務主任角色壓力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明熊(1988)。工作壓力來源、解決個人問題的能力及工作壓力反應之相關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生玉(1987)。教師工作心厭與背景因素關係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20,37-54。
黃宗顯(1988)。國小校長工作壓力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臺南師院學報,21,71-116。
黃淑珍(1988)。國中教師背景因素變項、工作情境、人格特質與工作倦怠的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榮真(1992)。啟智教養機構教保人員工作滿意、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單小琳(1988)。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觀富(1992) 。 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臺北:心理出版社。
曾武星(2002)。政府採購法及其在國民小學採購現況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誌卿(1997) 。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自我調適。社教資料雜誌,225,9-11。
董珮娟(1996)。由政府採購協定及美國政府採購法論我國公共工程採購制度-以競爭為核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龍源(1998)。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葉兆祺(199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鄧柑謀(1991)。國民中學訓輔主任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先口(1985)。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璧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蔡澍勳(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廖居治(2000)。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光榮(2001)。國中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相關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教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相如(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制握信念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焜輝(1984)。國民中學教師學校壓力狀況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81,60-70。
謝琇玲(1990)。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氣氛、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繆敏志(1993)。工作壓力之理論基礎與模式及其管理方法。中國行政,53,21-46。
藍采風(1985)。生活的壓力與適應。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譚宇隆(1999)。花蓮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倦怠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階層分析程序法之應用。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魏麗敏(1995)。影響國小兒童數學成就之自我調節學習與情感因素分析及其策略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英文部分
Albertson, L.M., & Kagan, D.M.(1987).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teacher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21(1),69-75.
Arnold,M.B.(1967).Stress and emotion. In M.H.Appley & R.Trumbull(Eds.),Psychological Stress:Issue in Research. New York:Appley-Century-Crofts.
Atkinson (1988). Copying with stress at work. Wellingborough: Thorsons Publisher Limited.
Beehr, T. A.,& J. E. Newman (1978). Job stress, emp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aonnel Psychology, 31, 665-699.
Burke, R. J.,& Weir,T.N.(1980). Coping with stress mana-gerial occupational. In C.L.Cooper & R.Payne(eds). Current Oncerns in Occupational Stress,323-327.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Chandler,L.A.,& Shermis,M.D.(1985). Assessing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stres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5(4), 825-44.
Cooper, C. L. & Marshall, J.(1981). 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49, 11-13
Edwards, L.J.(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stress and teacher burnou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ineman,S.(1979). A psychosocial model of stres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managerial unemployment. Human relation , 32(4), 323-345.
Fischer,H.J.(1983).A Psychoanalytic view of burnout.In B.A.Farber(Ed.),Stress and burnout in the human service professions.New York:pergamon.
Folkman,S.&Lazarus,R.S.(1980). An analysis of coping in a middle-aged community sampl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 21,219-239
French,J.R., Roger,W. & Cobb,S.(1974).Adjustment as per-son-environment fit. In G.V.Koelho,D.A.Hamburg,& J.E.Adams(eds).Coping and Adaptation. New York: Basic book,316-333.
Greenberg, G. & Baron, R.A.(1997).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6th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Gupta N., & Beehr, T. A. (1979).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behavior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3, 373-387.
Hobfoll,S.E.(1988). The ecology of stress. Washington,DC:Hemisphere.
Holmes, T.h. & Rahe, R.H. (1976). The social readjustment ration scale.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1, 21-218.
House,J.S.(1974).Occupational stres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review and theoretical integration.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15,12-27.
Ivancevich,J.M.& Matteson,M.T.(1980).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New York: Scoot, Foresman.
Kaplan, P.&Stein,J.(1984).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Wadsworth Publish Company.
Klarreich,H.W.(1992).Factor related to teacher job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Teachers-Specertrum,10(1),20-24.
Kyriacou,C. & Sutcliffe ,J.(1978). Teacher stress :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 June,159-167.
Margolis. B. K. & Kroes W. H. (1974).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strain, In A. McLean (Ed). Occupational Stress, Springfield, Illinois:Thomas
Maslach,C & Jackson,S,E.(1981).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2(1),99-113.
Maslach, C., Jackson, S. E., & Schwab, R. L. (1986). MBI manual.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McConnell, T.J.(1994). Effect of Perceived Principal Effectiveness on Teacher Burnout.Unpublished doctoraldissertation,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McKinnon,K.(1988) . Developments in the curriculum and structures of upper-secondary education in australia: The last decade.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6), 493-507.
Maracco,J.C.&McFadden,H.(1982).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1, 549-552
Pines, A.,& Aronson, E.(1988). Career Burnout Causes andCures. New York: Free Press.
Powell, J.H.& McGowan, T.M. (1996).In search of autonomy: Teachers’ aspiration and expectations from a school-university collaborative.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2(3), 249-260.
Robbins,S. P.(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5th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elye, H.(1956).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 Hill.
Selye, H.(1977). Stress without distress. School Guidance Worker, 32( 5), 5-13.
Selye, H.(1979).The stress concept and some of its implications. In V. Hamilton.&D.M.Warbuton (Eds.), Human Stress and Cognitio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roach .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
Selye, H.(1980). The stress concept today, In I. L. Kutash ,et al.(Eds.), Handbook on stress and anxiety: Contemporary Knowledge, Theory ,and Treat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Tellenback,S.et al (1983).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19-33.
Torrance,E.Paul(1965).Rewarding Creative: Experiments in Classroom Creativety.Minnesota University, Minneapolis. Coll.of Education.
Wild ,B. S.& Hans(1976).A dynamic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generalized adaptation to stressful stimuli. Psychological Report,38, 319-334.
Veve, M.A.(199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rnout and sources of stress as perceived by select bilingual education teachers(teacher burnout).(Doctoral dissertation, Seton Hall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