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丁郁音 |
---|---|
論文名稱: |
國小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評選網路教材指標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孟瑛如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0 |
中文關鍵詞: | 網路教材 、特殊教育 、評選指標 |
外文關鍵詞: | web-based materials, special education, assessing indicator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國小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對於網路教材評選的指標以及影響教師選用教材的變項為何,並以自編之『特殊教育網路教材使用意願與教材評選指標分析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本研究以分層隨機取樣方式進行,分為北區、中區以及南區三區進行問卷寄送,總共寄出353份,回收324份,回收率為91.78%,有效問卷為295份,可用率為91.05%。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網路教材在版面設計與內容上特質:
(一)教材版面設計上注重指標為:下載容易、附有學習單、在使用之前可以先預覽教材內容、註明適用特教類別、列出所需教學時間。
(二)教材內容上注重指標為:教材難度從淺到深、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依學生的特殊需求修正、能充實學生的生活經驗、附有教學後的評量。
二、影響國小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選用網路教材之重要變項為:『年齡』、『任教總年資』、『性別』以及『搜尋教材時間』。路徑分析結果顯示年紀愈輕的教師對於自己的資訊能力滿意度愈高,而能藉由自己的資訊能力去蒐集到重要的教材相關訊息;相對的對於年紀高的教師,隨著任教年資增長而累積教材,從自身教學經驗中去判斷何者為重要的教材訊息。而性別則為間接影響教師去評選網路教材特質之因素,性別不同會因而影響其日後資訊能力的培養。
三、國小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上網搜尋教材的時間以每週1~3小時居多(52.2%);編擬教材的時間以每週3~4小時最多(34.6%)。教師自我利用網路蒐集教材資訊的資訊能力滿意度總分最低有12分,最高為30分,有52.2%的教師滿意度總分在15~20之間,顯示多數老師對於自己的資訊能力感到滿意。
四、本研究樣本中有38.3%教師參加過教材比賽;有15.3%教師參加過縣市教材編擬團隊。研究結果分析顯示有參加過縣市教材編擬團隊經驗的教師對教材特質的掌握更甚於其他教師群。
Abstract
The major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 indicators of web-based materials evaluated by special education disabled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he valuable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evaluation, and to use the designed questionnaires as research tool to investigate. This research proceeded with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north, central, and south districts. In total 353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29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gained.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features of layout and content in web-based materials:
(1)The indicators about layout: download easily, worksheets attached, Preview the content, note the applying category, list the required times.
(2)The indicators about content: step by step about levels,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e, modifiable according to student’s need, fulfill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assessment after teaching.
2. Valuables that influence teachers to choose materials: “ages”, “teaching experiences totally”, “gender”, “the time spent on searching materials.” The result based on path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younger teacher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information ability, and they can search muc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mportant material; the elder teachers, with increasing teaching experiences, decide information about important material based on their own experience. Gender are the indirec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how teachers choose their web-based materials. Gender will influence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ability.
3. Most of special education disabled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52.2%) spend one to three hours weekly on searching teaching materials through internet, and most of them(34.6%)spend three to four hours making teaching materials.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searching information through internet is 12-poins to 30-points.Half teachers are between 15-points and 20-points.It implies that most teach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own information ability.
4. Almost 38.3% of special education disabled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had attended competitions, and 15.3% of them had participated in team of making teaching material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ers who participated in team of making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good commands on web-based materials.
中文書目:
毛連塭(1999)。特殊兒童教學法。台北:心理。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文琦、李世忠(2001)。國小四年級自然科網路教材之設計與發展,視聽教育雙月刊,42(5),13-23。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台北:
五南。
王振德(2001)。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與特殊教育。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2001年年刊,379-392。
王振德(2002)。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與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季刊,82,1-8。
王莉婷(2002)。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資訊科技素養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花蓮師院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白慧如(2003)。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呂惠甄(2003)。影響教育人員知識分享因素之探究:以思摩特網路社群為
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江滿堂(2002)。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學校氣氛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何志中(2000)。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何素華(1994)。啟智教育課程發展模式。載於周天賜(編),啟智教師手冊(4-7~4-9)。台北:國立台北師院特教中心。
朱鎮宇、徐加玲、張雅芳(2007)。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之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4)。413-434。
吳志恆(2000) 。 國小學童電腦焦慮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教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東光、孟瑛如(2001) 。LDAP-based 學習障礙學生個案管理暨電腦化IEP系統之研究與實作,特殊教育季刊,79,1-10。
吳東光、蔡世璋、孟瑛如(2003)。整合IEP教學計畫之分散式資源班elearning系統之探討與實作。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全國計算機會議,台灣,台北。
吳明隆(2003)。鄉土教育網路教材的發展建構。國教天地,153,29-38。
吳亭芳、侯嘉怡、陳明聰(民89)。輔助性科技在特殊教育之應用。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頁595-650)。台北:心理。
吳美麗(2004)。教材編製之探討與教材編選原則。取自:http://www.tmue.edu.tw/~envir2/biodiv/20040715/17.pdf,檢索日期:2007.10.25。
吳清基(1990)。精緻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吳錦章 (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教學支援之研究。彰化師範大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品蓓(2001) 。電腦化教學對閱讀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翠玲(2001)。特殊教育教學設計。台北:心理。
李翠玲(2003)。九年一貫課程與特殊教育教材之發展。國教世紀,207,5-12。
李錫津(2002)。教師—真正決定課程的人。課程與教學通訊,10,1-4。
李應宗(2002)。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之研究-以臺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卓美玲(2001)。中小學網路學習之使用與滿足。2001網路與社會研討會,台灣,新竹。
孟瑛如(200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台北,五南。
孟瑛如(2006)。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二版)。台北,五南。
林甘敏(1999)。構式電腦網路輔助教學教材的選擇與設計原則。第八屆國際電腦輔助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電腦輔助教學學會。
林淑玲(2003)。高雄市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台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涵妮(1999)。影響國小教育人員接受創新態度與教學科技接受程度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上真(2004)。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心理。
邱上真(2005)。高品質的特殊教育。http://www.tntcsh.tnc.edu.tw/uploadfiles/f0101/高品質的特殊教育.ppt 檢索日期:97年6月18日。
洪志成主編(2000)。教學原理。高雄:麗文文化。
洪明洲(1999):網路教學。華彩軟體。
計惠卿(1996):漫談多媒體與超媒體CAI,CAI課程軟體編製技術參考手冊。台北:教育部。
徐世瑜(2002):教師進行課程規劃之歷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04。117-120。
徐其力(2003)。組織文化對知識分享之影響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高義展(200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學習型態、專業成長與專業表現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崔夢萍(2001) 。國小教師電腦融入教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169-194。
張英鵬(1995)。國立臺北師院輔導區國小啟智班使用個別化教育方案。電腦軟體之成效及其相關研究。臺北師院學報,8 ,413-450。
張素貞(2002)。從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探討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與學。特殊教育季刊,82。9-15。
張素貞(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知能分析和方案規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國恩(1999) 。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台北:五南。
張雅玲(2001) 。國民小學職前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雅雯(2000)。兒童英語網路化多媒體教材之發展。私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毓第(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蓓莉(2002)。從特殊教育看九年一貫。載於台北市政府(編),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EAST GO(二)(88-99)。台北:台北市政府。
教育部(1999a)。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b)。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供普通學校輔導特殊教育學生支援服務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c)。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2007/11/18,取自
http://www.dfes.tpc.edu.tw/cc/cc0000-3.htm
教育部(1999d)。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
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a)。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學前教育階段視覺障礙類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b)。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肢體障礙類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a)。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聽覺障礙類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b)。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c)。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教育部。
許慧貞(2006)。國小資源班教師對於教材分享系統之數位學習教材庫使用滿意度調查研究。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郭又方(2003)。九年一貫課程影響國民小學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之調查研
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小娟( 2002)。啟智學校高職部網路個別化教育計畫推廣實施現況調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教學研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 彰化。
陳明聰(2000)。融合式教育安置下課程的發展。特殊教育季刊,76。17-23。
陳明聰、官怡君、林妤芳(2004)。網路學習資源網站資訊可及性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45-60。
陳美靜(1999)。國中教師電腦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梅芳(2004)。高雄縣國小教師參與e-Learning的意願與障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裕隆(2000)。運用概念引導機制支援真實的網路探究學習環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慶洋(2001)。國中資源班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必備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麗如、何榮桂(1998)。Web-Title 之使用者介面設計。資訊與教育雜誌。64,21-64。
陳麗如(2001)。特殊兒童鑑定與評量。台北:心理。
曾瓊瑩(2005)。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藉資訊科技分享自編教材動機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游寶達(2002)。e-Learning 新紀元的到來。資訊與教育,89,1-9。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台北:心理。
鈕文英(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特殊教育課程理念之作法與比較。國小特殊教育,34,47-55。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主編(1999)。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曉婷(2000) 。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素養之調查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楊子青、賴宏仁、陳年興(1997) 。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之學習環境,電腦學刊,2,(9),16-32。
楊惠甄(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楊鏸容(2003)。雲林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南華大學 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溫嘉榮(2001)。資訊化社會的學習變革。屏縣教育季刊,6,4~6。
葉秀香(2003)。高雄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運作現況之調查研究。台東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95)。班級經營手冊:身心障礙教育、國民教育階段。臺中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劉廣亮(1997)。屏東縣國小教師資訊尋求行為研究。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湯令儀(2000)。知識分享網路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浚琪(2000)。全球資訊網輕度智能障兒童數學輔助學習系統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文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數學學障生減法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盧台華(1998)。身心障礙學生課程教材之研究與應用。載於身心障礙教育
研討會論文手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教系主編。
盧台華(2001)。九年一貫課程對身心障礙學生之調整與應用研究。(國科會902413H003032)
盧台華主編(2004)。九年一貫課程在特殊教育之應用手冊。教育部。
蕭金慧(2001)。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障兒童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賴奕璇、張瓊穗、王尹伶、甘珮甄(2003)。網路教材介面設計之原則與實例探討--以「土石e點流」教學網站為例,資訊與教育,94,71-81。
賴盈如(2003)。 國民小學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知能內涵之探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蘇琲雯(2001)。電腦融入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語句學習成效及其注意力行為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木全(2002)。國小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鐘樹椽(1995)。落實電腦於特殊兒童學習相關因素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24,3-11。
西文書目:
Anderson, C. L. & Petch-Hogan, B. (2001).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Use in Special Education Field Experience on Preservice Teachers’ Perceived Technology Expertis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16(3), 27-39.
Barbara, C. G., Nikki, L. M., Marcia, L. & Darlene, E. P. ( 2002). How to use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with students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n the general education classroom. Arlington, VA : 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Bigge , J. ( 1989). Curriculum based instruction for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 Mountain View , CA: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Bradford, D. C. (1999). A study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xperienced teachers in grades kindergarten through five to integrate computer technology in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Broderick, A, Mehta-Parekh, H, & Reid, D. K. ( 2005).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for Disabled Students in Inclusive Classrooms, Theory Into Practice,44(3),194–202.
Campbell, D. & Harris, L. ( 2001). Collaborative theme building :How teachers write integrated curriculu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uffy, T. M., & Jonassen, D. H. ( 1992).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nversa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Finch, C. R., & Crunkilton, J. R. (1998).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lanning,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Boston:Ally and Bacon.
Gillani, B.B., & Relan, A. (1997). Incorporating interactivity & multimedia into web-based instruction. In B. H. Khan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pp. 231-237).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Harasim, L., Calvert, T. & Groeneboer, C. (1997). Virtual-U: A web based system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Web-Based Instruction, B.H. Khan (Ed) pp. 149-58.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Hoover, J. J. & Patton, J. R. (1997). Curriculum adapt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2nd ed.). Austin, Texas:PRO-ED.
Hoover, J. J., & Patton, J. R. (2004). Differentiating standards-based educa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verse needs. Remedial & Special Education, 25(2), 74-78.
Kirkley, S., & Boling, E. (1995). Learner centered design: software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ppli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AAIM), Asheville, NC.Retrieved Novermber 25,2007,from http://www.indiana.edu/~iirg/ARTICLES/AAIM/lcd.html
MacArthur, C. A., Ferretti, R. P., Okolo, C. M., & Cavalier, A. R. (2001).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literacy problems: A critical review.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1, 273-301.
McCormack, C. & Jones, D. (1998). Building a web-based education system. New York, NY:John Wiley & Sons, Inc.
Reeves, T. C., & Reeves, P. M. (1997). The effective dimensions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on the WWW. In B. H. Khan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pp. 59-66).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oblyer, M. D. & Edwards, J. (2005).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4nd ed). NJ: Prentice-Hall, Inc.
Soloway, E., Guzdial, M., & Hay, K. (1994). Learner-centered design: the challenge for HCI in the 21st century. Interactions, 1(2), 36-48.
Thompson, S., Lazarus, S., & Clapper, A. & Thurlow, M. (2004). Essential Knowledge and Skills Needed by Teachers to Support the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ssue Brief 5). College Park MD:University of Maryland, Educational Policy Reform Research Institute.
Tomlinson, C. A. (2000). Differentiation of instruction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 ERIC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Tomlinson, C. A. (2004). How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in mixed-ability classrooms(2nd ed). Alexandria, VA:AS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