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美鳳
Huang Mei-Feng
論文名稱: 國小語文詩歌教材體裁分類與內容主題分析研究─以康軒版、南一版、翰林版為例
指導教授: 黃陶陶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0
中文關鍵詞: 國小語文詩歌教材體裁分類內容主題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poem teaching material, types classification, content theme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康軒、翰林、南一三版本國小語文詩歌教材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詩歌體材分類與內容主題進行分析比較,將詩歌教材分成三類:兒歌、童詩、古詩詞,採用的內容主題類目為知識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詩歌修辭、美感教育。採定質、定量的內容分析法,深入探討三版本詩歌教材內容主題細目內涵之異同。
    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 三版本詩歌教材體裁分類
    兒歌均出現在低年級,童詩在低、中、高年級均有出現,其中以低年級出現最多,童詩比例由低年級到高年級遞減。古詩詞出現在中、高年級。
    二、 三版本內容主題比較分析
    (一) 知識教育:以「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出現最多。
    (二) 道德教育:康軒版低、中、高年級均以「社會道德」為主,南一版低、中年級以「社會道德」為重,高年級以「個人道德」為主。翰林版低年級以「家庭道德」為主,中年級「個人道德」、「家庭道德」、「社會道德」並重,高年級側重「個人道德」。
    (三) 情感教育:康軒版、翰林版以「生活情趣」為主。南一版以「生活情感」為主。
    (四) 美感教育:三版本均以「語言美」出現最多,其次是「審美聯想」,再其次為「審美情感」、「自然美」。


    This study is according to three editions in Kang Hsuan, Nan Yi and Han Lin of Chinese poem teaching material of primary school are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classify and compare with the content theme and materi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poem, divide the poem teaching material into three kinds:Children's Song, Children’s poetry, Ancient Poesy, the content theme classification adopted is knowledge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affective education, poem rhetoric, aesthetic feeling education. Adopt Analytic approach of the content by the quality and quantitative, deepen the discussion in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 theme detailed catalogue intension of the poem between three edition poem.
    The resulting conclusion as follows:
    1.The types classification of poem teaching material in three editions
    The children's song appears in the lower grade, the children's poem appears in the lower, normal, high grade, most appear in lower grade, the children's poetry proportion decreases progressively from lower grade to high grade. The ancient poesy appears in the normal and high grade.
    2.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ntent theme in three editions
    (1) Knowledge education : Appear most in ' the society ', '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life naturally '.
    (2) Moral education: the lower, normal, high grade of Kang Hsuan, as the main fact with the ' social morals ', the lower and normal grade of Nan Yi, as the main fact with the ' social morals ', the high grade takes ' personal morals ' as the core. The lower grade of edition of Han Lin takes ' family's morals ' as the core, the normal grades of ' personal morals ', ' family morals ' and ' social morals ' regarded as equally important, the high grade lay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 personal morals '.
    (3) Affective education: The edition of Kang Hsuan and Han Lin take ' delight of life ' as the core. The edition of Nan Yi takes ' life emotion ' as the core.
    (4) Aesthetic feeling Education: Three editions appear most with ' the beautification of language ', secondly it is ' aesthetic lenovo ', secondly it is ' aesthetic emotion ', ' natural beauty '.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的問題………………………………………………………2 第三節 名詞釋義…………………………………………………………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國小詩歌教材的分類……………………………………………7 第二節 兒歌、童詩、古詩詞之特質與分類……………………………9 第三節 詩歌教材之教育功能 …………………………………………18 第四節 國小語文教學目標、多元智慧、同時學習原則與詩歌教材…26 第五節 國小詩歌教材之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內容主題類目之分類 ……………………………39 第四章 康軒版詩歌教材體裁分類與內容主題之分析 ………………49 第一節 詩歌教材體裁分類 ……………………………………………49 第二節 低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 …………………………………51 第三節 中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 …………………………………82 第四節 高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102 第五節 低、中、高年級內容主題綜合分析…………………………120 第五章 南一版詩歌教材體裁分類與內容主題之分析………………123 第一節 詩歌教材體裁分類……………………………………………123 第二節 低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125 第三節 中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150 第四節 高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170 第五節 低、中、高年級內容主題綜合分析…………………………191 第六章 翰林版詩歌教材體裁分類與內容主題之分析………………193 第一節 詩歌教材體裁分類……………………………………………193 第二節 低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195 第三節 中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222 第四節 高年級詩歌內容主題之分析…………………………………239 第五節 低、中、高年級內容主題綜合分析…………………………256 第七章 三版本詩歌教材體裁分類與內容主題之比較分……………259 第一節 三版本詩歌教材體裁分類之比較分析………………………259 第二節 三版本詩歌教材內容主題與所佔比例次數分析……………260 第三節 三版本詩歌教材內容主題細目內涵比較分析………………271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293 第一節 結論……………………………………………………………293 第二節 建議……………………………………………………………302 參考書目……………………………………………………………………305 附錄 附錄1康軒、南一、翰林三版本語文教科書低、中、高年級詩歌教材之名稱表…310 附錄 2《2001年課程標準(實驗稿)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316 附錄3語文教科書內容主題內容效度修改綜合意見彙整表………………317

    參考書目
    (按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圖書
    中華民國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方德隆(2001)。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18,39。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404—423。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文化。
    王秀芝(1991)。中國兒童文學。台北:台灣書店。
    王朝聞(1981)。美學概論。台北:谷風出版社。
    向佐初(1994)。啟發小學生創造性思考法。北京:中國紡織。
    朱介凡(1978)。中國兒歌。台北:純文學出版社。
    吳明清(200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302—379。
    吳武典(1997)。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吳鼎(1980)。兒童文學研究。台北:遠流。
    宋筱蕙(1989)。兒童詩歌的原理和教學。台北:五南。
    李慕如(1983)。兒童文學綜論。台北:台北復文。
    李慕如、羅雪瑤編著(1999)。兒童文學。高雄:高雄復文。
    杜淑貞(1994)。兒童文學析論。台北:五南。
    杜榮琛(1996)。拜訪童詩花園。台北:五洲出版社。
    沈謙(2000)。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何主編(2004)國語活用辭典。台北:五南。
    林川夫(1984)。可愛的童詩。台北:武陵出版社。
    林良(1989)。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
    林武憲(1989)。兒童文學詩歌選集。台北:幼獅。
    林煥彰(1980)。童詩百首。台北:爾雅。
    林耀潾(1990)。先秦儒家詩教研究。板橋:天工。
    洪中周(1987)。兒童詩欣賞與創作。台北:益智。
    胡鍊輝(1997)。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台北:國語日報。
    徐德清(2006)。趣味美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桂文亞(1985)。葡萄要回家:兒童詩欣賞。台北:民生報。
    海柏等著(1997)。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祝士媛(1989)。兒童文學。台北:新學識。
    高明(1978)。高明孔學論叢。台北:黎明文化。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商務印書館編(1996)。現代漢語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崔光宙、林逢祺(2000)。教育美學。台北:五南。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清榮(1991)。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富春文化出版社。
    教育部印行(2003)。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台北:教育部出版。
    曹明海、陳秀春(2005)。語文教育文化學。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
    郭玉生(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京華書局。
    郭俊賢、陳淑惠譯(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
    陳弘昌(1999)。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3。
    陳正治(1995)。兒童詩寫作研究。台北:五南。
    陳雪麗(2000)。情感教育:儒佛情緒觀的現代應用。台北:五南。
    傅林統(1990)。兒童文學的思考與技巧。台北:益智。
    馮輝岳(1980)。兒歌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黃月霞(1989)。情感教育與發展性輔導--「情育課程」對兒童「能度」與「學習成績」的影響。台北:五南。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2000)。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慶萱(2004)。修辭學。台北:五南。
    楊孝濴(1991)。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吳聰貴、文崇一、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809—831。
    葛琳(1986)。兒童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康橋出版社。
    詹棟樑(1997)。德育原理。台北:五南。
    賈馥茗(1999)。人格教育學。台北:五南。
    雷僑雲(1988)。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台灣學生。
    雷僑雲(2002)。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教育理論與輔導教學。高雄:高雄復文。
    漢寶德(2004)。漢寶德談美。台北:聯經。
    趙天儀編著(1991)。大家來寫童詩。台北:欣大。
    劉文義主編(1992)。現代漢語新詞典。北京:中國婦女。
    蔣風(1989)。中國傳統兒歌選。台北:富春。
    蔡尚志(1999)。探索兒童文學。嘉義:嘉市文化。
    談衛、林淑英(1992)。童詩心園。台北:華一。
    鄭光中(1996)。當代兒童文學教學論文集。成都:天地出版社。
    鄭瑞菁(1999)。幼兒文學。台北:心理。
    閻沁恒(1972)。大眾傳播研究法。台北: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

    期刊論文
    王曉靜(1994)。淺論在中學詩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3期10卷。
    王榮生(2003)。語文課程標準所預視的範型轉換。教育研究2003年第二期。
    李慕如(1997),兒歌教學的理論與實作研究,兒童文學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0-77。
    李翠瑛(2001)。新與舊之間—談古典詩詞與現代詩之差異。中國語文第十三期。79。
    吳武典(1999)。多元智能的理念與研究。資優教育季刊,73,1-9。
    吳武典、簡茂發(2000)。人事智能的理念與銜鑑。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237-255。
    吳武典、簡茂發(2001)。以人事智能為核心的多元智能課程對國小學生個人成長與因應行為的影響。資優教育研究,1,1-28。
    周淑卿(2005)。課程的美學探究範疇之建構:當前的問題與未來的方向。課程與教學。8卷2期。1-14。
    徐守濤(1991)。兒童詩歌的教育觀。東師語文學刊,4,121-144。
    梁淑媛(2005)。詩詞美典情緒治療意義及多元教學之原理與實踐,國教新知52卷1期。19-20。
    馮永敏(2000)。試論九年一貫本國語文單元統整教學。課程與教學通訊,第三期。
    許義宗(1983)。童詩教學基本觀念的探討。國教月刊,30(11),39-43。
    巢守律(1995)。小學語文教材古詩美學思想探微。江西教育,11。
    陳清俊(2002)。國小童詩教材中的兒童形象初探──以康軒版國語科教材為例。臺北師院語文集刊第七期。119-144。
    葉明(1995)。情感教育。讀書,01期。
    趙中華、郎共和(2005)。以生活情趣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中國教育研究論叢,00期。
    蔡荷芳(1999)。談詩歌教學的「四味」。池州師院學報,第4期。

    參考教科書
    南一書局(2006)。國民小學國語課本及教師手冊第一冊(一上)~第十二冊(六下)。台南市:南一書局。
    康軒文教(2006)。國民小學國語課本及教師手冊第一冊(一上)~第十二冊(六下)。台北市:康軒文教。
    翰林書局(2006)。國民小學國語課本及教師手冊第一冊(一上)~第十二冊(六下)。台南市:翰林書局。

    學位論文
    吳純玲(2004)。國小童詩教材與童詩創作之修辭研究。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班。未出版。
    吳麗玲(2000)。台灣、美國與新加坡國小五、六年級分數教材內容之分析比較。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崇仁(2005)。國小國語教科書兒童詩歌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瓊華(2005)。國語教科書詩歌體範文之修辭研究-以九年一貫第二階段之童詩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郁紋(2003)。國民小學一年級國語教科書家庭概念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嘉惠(2004)。九年一貫國中階段國文教科書「品格教育」之內容分析—以關懷倫理學之關懷關係為分析架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春英(2005)。童詩常見修辭格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曼伊(2000)。大陸小學語文教科書之政治意識型態分析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