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蔡欣芸
Tsai Hsin-Yun
論文名稱: 音樂聆聽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A Research of Using Music Listening in Visual Arts Instruction on Fourth Graders
指導教授: 葉忠達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1
中文關鍵詞: 視覺藝術音樂音樂聆聽
外文關鍵詞: visual arts, music, music listen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課程發展的行動研究為中心,設計運用音樂聆聽的國小視覺藝術教學課程。以新竹市港南國小四年忠班29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十二週,每週兩節課,每節40分鐘,共二十四節的教學研究。本研究使用〈水族館〉、〈春〉、〈獅王進行曲〉、〈袋鼠〉、〈新世界交響曲〉、〈俄羅斯之舞〉等六首古典樂曲,來進行「音感作畫(不引導)」、「音感作畫(引導)」、「音樂表情與肢體」、「音感拼貼」、「樂器製作」等五個單元主題。依據研究目的所得的結論如下:
    一、 音樂聆聽適合運用於國小視覺藝術教學課程,設計理念包括:教學策略要多元化,創作的方式有個人與小組團體兩種方式,課程結合視覺藝術、音樂與表演藝術,培養學生繪畫創作想像力,藝術活動的評量方式要用多元方式。教學歷程:聆聽音樂、想像(肢體表演)、視覺藝術創作、綜合討論。
    二、 運用音樂聆聽有助於國小四年級學生視覺藝術教學之學習,成效包括:學生對聆聽音樂、素材選擇、自由想像的創作方式滿意度高,許多學生的作品表現優異;惟部分學生對小組合作、抽象概念、特定創作媒材感到困難。
    三、 歸納運用音樂聆聽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視覺藝術學習之影響因素,包括:創作素材與造形形式,個人或小組創作的上課方式,教師運用音樂、標題與指導語、視覺等引導方式。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針對教學者、學校單位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以供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centralized on the Action Study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o design an elementary school visual arts curriculum with music listening. The subjects were 29 students from Hsinchu Gang-Nan elementary school class 4-1. The duration of this research was last 12 weeks, 2 periods per week, 40 minutes each period, total of 24 periods teaching research program. The researcher used 6 classical songs: <Aquarium>, <the Spring>, <Intro & Royal March Of The Lions>, <Kangaroo>, <the New World>, and <Russian Dance>, in 5 unit topics: " sense of sound painting (non-intro) "," sense of sound painting (intro) "," musical expressions and body "," sense of sound collage "," instrument making ".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Music listening was appropriate for this elementary school visual arts curriculum. The design concepts included: teaching strategies needed to be varied; creations could be achieved individually or through small-group cooperation; the course combined visual arts,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s; teachers could cultivate students’ imagination of painting; the commentaries of art activities needed to be used in multi-way. Teaching process was: listening to music; imagine (physical performances); visual arts creation;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2. Music listening contributed to fourth graders’ learning in visual arts. The results included: students liked listening to music, some materials, and free creative way; many students’ works were excellent; though some students finded it difficult to cooperate with the teammates, to use abstract concept and parts of the creative media.
    3.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learning of using music listening in the visual arts for fourth graders included: creative materials and shape forms; Individual or group creative; the ways teacher guided with music, titles and introductions, visual hints.
      Finally,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provided for teachers, schools, and future studie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視覺藝術與音樂的關係...........................9 第二節 視覺藝術與音樂感通理論.........................17 第三節 視覺藝術與音樂統整教學.........................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9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教學環境............................49 第二節 課程設計與架構................................50 第三節 研究人力與工具................................57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程序.............................6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2 第四章 課程教學實施歷程...............................65 第一節 前導研究......................................66 第二節 單元一「音感作畫(不引導)」教學歷程..............71 第三節 單元二「音感作畫(引導)」教學歷程................75 第四節 單元三「音感拼貼」教學歷程.......................82 第五節 單元四「音樂表情與肢體」教學歷程..................87 第六節 單元五「樂器製作」教學歷程.......................95 第七節 綜合評量──展示與互評............................98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101 第一節 音樂聆聽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視覺藝術學習成效..........101 第二節 音樂聆聽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視覺藝術學習之影響因素......112 第三節 特殊個案分析..................................117 第四節 教學省思......................................13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39 第一節 結論.........................................139 第二節 建議.........................................146 參考文獻............................................149 一、中文部分.........................................149 二、西文部分.........................................151 附錄................................................153 附錄一 運用音樂聆聽的視覺藝術教學之教學設計..............153 附錄二 學習單........................................172 附錄三 教學簡報資料...................................175 附錄四 學習心得自我評量表..............................180 附錄五 協同教學者觀察日誌..............................183 附錄六 教師教學日誌...................................184 附錄七 優秀作品鼓勵貼點投票表...........................185 附錄八 協同教學者觀察日誌質性敘述........................187 附錄九 學生作品訪談內容與創作理念論述.....................19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瑞菁(2008)。「圖形」輔助音樂欣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王瑞蓉(2004)。低結構性素材應用於國小藝術統整課程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丘永福(1989)。造型原理。台北:藝風堂。
    朱光潛(1987)。文藝心理學(下)。台北市:台灣開明書店。
    何嶺南、王姍姍(譯)(1993)。兒童的美術課──依據「設計教學法」的美術作業(原作者:Manfred L. Keiler)。台北市:世界文物
    吳幸如(2005)。奧福音樂治療在特教領域的應用──以腦性麻痺兒童之個案為例。奧福教育年刊,7,35-47。
    吳瑪俐(譯)(1985)。點線面(原作者:康丁斯基)。台北:藝術家。
    呂宜親(2000)。視覺創意思考應用於國小音樂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呂瑛琪(2005)。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與音樂統整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親情系列」之繪畫與歌謠作品比較賞析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光耀(2006)。台灣音樂治療的歷史與方法分析。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東穎(2005)。視覺藝術要素應用於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哲洋(1982)。最新名曲解說全集2。台北:大陸。
    李哲洋(1982)。最新名曲解說全集5。台北:大陸。
    李哲洋(1982)。最新名曲解說全集8。台北:大陸。
    卓淑惠(2004)。國小六年級藝術統整課程之行動研究-以音樂與視覺藝術共通的藝術形式為主軸-。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美慧(2010)。國小藝術教育美感經驗統整課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在職進修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書堯(1989)。色彩學。台北:三民。
    林崇宏(2004)。造形基礎。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林雯芬(2003)。國小六年級視覺藝術與音樂統整課程設計及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麗嬈(2006)。視覺藝術結合戲劇活動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應用之研究──以三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社團法人台灣國際達克羅士音樂節奏研究學會──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簡介:http://blog.roodo.com/dalcroze/archives/4702533.html摘錄日期2012.8.4
    台北愛樂:http://www.e-classical.com.tw/headline_detail.cfm?id=348摘錄日期2013.4.11
    胡永芬(2001)。色彩的遊戲家馬諦斯。台北:格林。
    胡永芬(2001)。抽象畫創始者康丁斯基。台北:格林。
    胡永芬(2001)。美國之光惠斯勒。台北:格林。
    韋瓦第(1989)。春【斯伐洛克愛樂交響樂團】。蒐錄於VIVALDI:The Four Seasons【CD】。台北市:滾石。(1987)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401-436頁)。台北:桂冠。
    柴可夫斯基(2000)。俄羅斯之舞【蒙特婁交響樂團】。蒐錄於胡桃鉗。世界音樂童話繪本【CD】。台北市:台灣麥克。
    教育部(2008)。國民教育司--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摘錄日期2012.8.15
    張蕙慧(2005)。詩樂舞合一論。奧福教育年刊,7,67-74。
    教育部高大宜音樂教學法簡介:http://content.edu.tw/senior/music/tn_nn/info/info5.htm摘錄日期2012.8.4
    許天治(1974)。談音感作畫。台北: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許天治(1987)。藝術感通之研究。台北市:台灣省立博物館。
    許鈺珮(2002)。視覺藝術作品輔助於國小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淑文(1992)。以圖畫輔助音樂教學之研究。台北:樂韻。
    陳淑文(1995)。音樂與繪畫關聯性之研究。台北:樂韻。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惠齡(1991)。成長中的小豆芽。臺北:奧福教學法推廣中心。
    陳惠齡(2003)。幼兒音樂律動教學。臺北市:華騰文化。
    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瓊花(2011)。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彭宇薰(2006)。音樂與繪畫類比性之探討--以巴赫、魏本與克利之作品為例。藝術評論,16,41-74。
    視覺素養學習網: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ondrian/mondrian.htm摘錄日期2012.8.2
    黃壬來(1993)。兒童造形藝術教學──統合理論之應用。台北市:五南。
    黃玟瑜(2003)。多感官音樂欣賞教學與知覺學習風格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聖 桑(2000)。水族館【倫敦小交響樂團】。蒐錄於動物狂歡節。世界音樂童話繪本【CD】。台北市:台灣麥克。
    聖 桑(2000)。袋鼠【倫敦小交響樂團】。蒐錄於動物狂歡節。世界音樂童話繪本【CD】。台北市:台灣麥克。
    聖 桑(2000)。獅王進行曲【倫敦小交響樂團】。蒐錄於動物狂歡節。世界音樂童話繪本【CD】。台北市:台灣麥克。
    廖妙柔(2007)。「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在音樂要素學習成效上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趙 雲(1997)。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台北市:藝術家。
    趙惠齡(2008)。美術鑑賞。台北:三民。
    德弗乍克(1996)。新世界交響曲【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蒐錄於德弗乍克:第9號交響曲「新世界」【CD】。台北市:福茂。
    歐陽中石主編(1999)。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方靖(2002)。柯大宜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
    閻璽如(2008)。以藝術元素統整之藝術與人文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鑑賞能力學習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鴻鳴(2003)。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與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的統整。國民教育,43(6),14-23。
    藍家蕙(2004)。藝術感通理論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統整課程之研究。國立新 竹教育大學進修部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二、西文部分
    Cassidy, J. W. (2001). Listening maps:Understanding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pret Various iconicrepresentations.Update: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9(2), 15-19.
    Gromko, J. E. & Russel, C. (2002). Relationships among young children’s aural perception, listening condition, and accurate reading of graphic listening map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50(4), 333-342.
    Jody, L. K.(2000). Children’s Verbal, Visual, and Kinesthetic Responses: Insight into Their Music Listening Experience.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a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46,31-50.
    Machlis, J. (1990). The Enjoyment of music.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Tan, s. l. & Kelly, M. E.(2004). Graphic representations of short musical compositions. Psychology of Music, 32(2), 191-21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