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政洋
論文名稱: 新竹影像博物館形象指標及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
指導教授: 陳鸞鳳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博物館博物館形象指標參觀行為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在目前國內週休二日的實施制度下,以及民眾追求精神生活及休閒品質提升的前提下所萌發,探討現今有關於新竹影像博物館歷史背景、經營現況,並就其表現出的博物館形象,試圖了解參觀影像博物館觀眾的觀影行為模式,找出屬於影像博物館自己的觀眾群,讓影像博物館能夠永續經營,真正達到教育與娛樂結合的宗旨。

    由本研究中發現以下結果:
    一、 參觀影像博物館的年齡層多為18–55歲的族群。
    二、 參觀的觀眾在教育程度方面則是以大學(專)的比例最高、研究所次之、高中(職)排第三。
    三、 參觀觀眾在職業方面的呈現則是以學生比例為最高,高達56%。
    四、 參觀觀眾多以鄰近地區為主,而新竹市北區居民又因為佔盡地利,因此參觀的比例為最高。
    五、 參觀觀眾的婚姻狀況已未婚的民眾居冠,高達78.7%。
    六、 參觀觀眾在個人月收入方面的呈現上,依序為無收入、二萬以下、二萬至四萬。
    七、 參觀觀眾在距離上次參觀影像博物館的時間以三年以上比例最高,佔31.9%、排名第二是距離上次參觀時間為一至三年內、排名第三為以前從未參觀過。
    八、 在參觀者獲得影像博物館資訊的方式中,前三名分別是新竹市文化局的DM介紹排名第一,有40.4%、排名第二是由網路方式獲得影像博物館資訊,佔38.3%、排名第三為戶外廣告宣傳單,佔19.1%;由此可以了解到目前影像博物館的宣傳工作很成功。

    關鍵字
    博物館 博物館形象指標 參觀行為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5 第四節 研究流程……………………………………………………6 第五節 名詞解釋……………………………………………………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博物館的定義與形象概念……………………………………9 第二節 博物館觀眾行為……………………………………………16 第三節 影像博物館的前身與再生…………………………………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地區、對象及研究過程……………………………… 41 第二節 問卷設計及假設…………………………………………… 42 第三節 調查方法…………………………………………………… 45 第四節 問卷資料分析方法………………………………………… 51 第四章 研究成果 第一節 觀眾背景及觀眾特性描述…………………………………53 第二節 形象指標之檢定分析………………………………………64 第三節 觀眾背景、觀眾特性與形象指標之檢定…………………67 第四節 綜合討論……………………………………………………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一) 研究結果……………………………………………………83 (二) 提供影像博物館之建議……………………………………84 (三) 後續研究建議………………………………………………85 參考文獻………………………………………………………………87 附錄 圖次 圖1-1研究流程圖………………………………………………………………… 06 圖2-1新竹影像博物館編制表…………………………………………………… 33 圖2-2影像博物館平面示意圖…………………………………………………… 35 圖2-3通往三樓的流動感扶手設計……………………………………………… 36 圖2-4視聽室……………………………………………………………………… 36 圖2-5靜態文物展示區…………………………………………………………… 36 圖2-6電影廳……………………………………………………………………… 36 圖2-7一樓大廳…………………………………………………………………… 37 圖2-8放映機……………………………………………………………………… 37 圖2-9展示區……………………………………………………………………… 37 圖2-10古董冷氣機………………………………………………………………… 38 圖2-11影像博物館外觀…………………………………………………………… 38 圖2-12影像博物館剖面…………………………………………………………… 38 圖2-13影像博物館立面圖………………………………………………………… 39 圖2-14影像博物館正向立面圖…………………………………………………… 39 圖3-1研究架構…………………………………………………………………… 41 圖4-1性別比例長條圖…………………………………………………………… 53 圖4-2年齡比例立體圓形圖……………………………………………………… 54 圖4-3教育程度比例圓形圖……………………………………………………… 54 圖4-4職業別比例長條圖………………………………………………………… 55 圖4-5現居地比例圓形圖………………………………………………………… 55 圖4-6婚姻狀況比例圓形圖……………………………………………………… 56 圖4-7個人月收入比例折線圖…………………………………………………… 56 圖4-8參觀頻率比例立體長條圖………………………………………………… 60 圖4-9陪伴參觀對象比例立體圓形圖…………………………………………… 61 圖4-10影像博物館資訊獲得方式立體長條圖…………………………………… 61 表次 表2-1博物館的定義…………………………………………………………………09 表2-2企業形象研究構面……………………………………………………………12 表2-3企業形象及博物館形象指標對應表…………………………………………15 表2-4博物館形象指標整理表………………………………………………………16 表2-5國內近年來有關記錄觀眾行為的研究成果…………………………………18 表2-6國內近年來有關博物館館務的研究成果……………………………………21 表2-7新竹影像博物館門票費用……………………………………………………32 表2-8影像博物館放映時間…………………………………………………………34 表3-1觀眾背景問項表………………………………………………………………45 表3-2觀眾特性問項表………………………………………………………………47 表3-3博物館形象指標認知條件問項表……………………………………………48 表3-4參觀意願問項表………………………………………………………………49 表3-5參觀後意見整理問項表………………………………………………………50 表4-1受訪者背景資料統計表………………………………………………………57 表4-2觀眾特性統計表………………………………………………………………62 表4-3KMO及Bartlett檢定表………………………………………………………64 表4-4影像博物館因素分析表………………………………………………………66 表4-5性別與形象因素T檢定表……………………………………………………68 表4-6性別與形象指標之T檢定表…………………………………………………68 表4-7年齡及形象因素之ANOVA檢定………………………………………………69 表4-8教育程度與形象因素之ANOVA檢定…………………………………………70 表4-9職業與形象因素之ANOVA檢定………………………………………………71 表4-10居住地區與形象因素之檢定……………………………………………… 71 表4-11婚姻狀況與形象因素之檢定……………………………………………… 72 表4-12個人月平均月收入與形象因素之檢定…………………………………… 73 表4-13受訪者參觀頻率與形象因素之檢定……………………………………… 74 表4-14受訪者參觀同伴與形象因素之檢定……………………………………… 75 表4-15參觀影像博物館資訊來源與形象因素之檢定…………………………… 76 表4-16參觀影像博物館動機與形象因素之檢定………………………………… 77 表5-1影像博物館形象指標屬性之T檢定表………………………………………79

    參考文獻
    專書
    1. 三民書局(2000)。《大辭典(上)》。台北:三民書局。
    2. 王嵩山(1992)。《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想像》。台北縣:稻香。
    3. 古永嘉譯(1996)。《企業研究方法》臺北:華泰。
    4.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2001)。。台北:文建會。
    5.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台北:知城數位。
    6. 洪惠冠(1996)。《竹塹「風城情波」成果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7. 陳媛(1995)。《博物館三論》。台北:國家出版社。
    8. 張譽騰(2000a)。《如何解讀博物館》。台北:文建會。
    9. 張譽騰(2000b)。《當代博物館探索》。台北:南天,頁150。
    9. 黃建業(1999)。《新竹市國民戲院設置影像博物館及再生利用計畫軟體
    規劃結案報告》。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0.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竹塹「風城情波」成果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1. 楊清主編(1985)。《簡明心理學辭典》。
    12. 楊國樞(1997)。《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台北市:臺灣大學心理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出版。

    博碩士論文
    1. 吳春秀(1996)。《博物館觀眾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玉器陳列室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 胡蕙霞(1993)。《博物館觀光遊憩功能評估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3. 許博超(1994)。《博物館觀眾研究的評鑑類型與原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4. 許瓊心(1999)。《博物館家庭觀眾參觀行為與親子互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 陳正勳(2001)。《新竹影像博物館觀眾觀影行為與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6. 翁志維(2005)。《博物館形象與觀眾參觀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7. 劉慶宗(2000)。《博物館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 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張譽騰(2004)。《2003博物館觀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科學工藝博
    博物館。

    期刊文獻
    1.吳泉源(1996)。〈問卷調查報告書〉,《竹塹「風城情波」成果專輯》。新
    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頁110-118。
    2.呂春嬌(1997)。《形象與識別開創圖書館服務新紀元》。台北市立圖書館
    館訊,14(3):頁1-12。
    3.范成偉(2001)。《博物館形象的設計傳達模式建置研究》。博物館學季刊,
    15(4):90。
    4.張譽騰(1997)。〈家庭觀眾為什麼參觀博物館-六個主要的判準〉,《博物
    館學季刊》。第十一卷,第一期p29-38。
    5.Della Thompson主編、賴世雄總監修(2006)。《牛津詳解英漢雙解辭典》。
    牛津大學。
    6.蘇麗英(1995)。〈博物館目標上的問題與承諾〉。《博物館學季刊》,9(2):
    45–51。

    英文部份
    1. Boulding,K.E.(1959).The Image,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 Bitgoods(1989).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xhibit Design snd Visitor Behavior.Environmental and Behavior,20(4):474-491
    3. Boorstin(1998).Marketing the Museum,NY:Routledge.
    4. Gilmore&Rentschler,Ruth.(2002).Museum and Performing Arts Marking:The Age of Discovery.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Law,and Society 32:1,P7-P10。
    5. Kotler,N.&Kotler,P.(1998).Museum Strategy and Marking.California:Jossey-Bass
    6. McManus(1987).Museum Visitor Evaluation:New Tool for Management,Nashville,Tennessee.
    7. Neil kolter&Philip Kolter(1998).Museum Strategy and Marketing:Designing Missions,Building Audiences,Generating Revenue and Resources.San Francisco:Jossey-Bass,P153-155

    網路文獻
    1. 新竹市影像博物館http://www.hmim.org/hmim/about_5.php
    2. 新竹市文化局影像博物館,2006宣傳DM
    3. 博物館法草案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cyberfair2002/C0215800006/h.htm,瀏覽日期95年10月
    4.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http://www.cam.org.tw/big5/main.asp,瀏覽日
    期96年2月
    5.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www1.stat.gov.tw/mp.asp?mp=3,瀏覽日
    期96年2月
    6. 104人力銀行薪資統計,http://www.104.com.tw/,瀏覽日期96年4月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