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峙翰
Lin, Chih-Han
論文名稱: 線型多環芳香族化合物:Dibenzo[a.h]anthracene與衍生物之合成
Synthesis of Linear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 Dibenzo[a.h]anthracene and derivatives
指導教授: 劉瑞雄
Liu, Rai-Shu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理學院 - 化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多環芳香族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是利用釕金屬錯合物 {TpRuPPh3(CH3CN)2SbF6} 催化線型多苯環分子dibenzo[a.h]anthracene的合成,並利用溴化及硝化等方式引進不同的官能基,最後再以官能基化後的產物作為起始物,進一步合成更多不同取代基之衍生物。

    首先利用{TpRuPPh3(CH3CN)2SbF6}催化環化反應,而得到末端不同長度碳鏈之線型多苯環分子。接著我們利用溴化反應與硝化反應測試官能基化的可行性,並且順利得到直接官能基化的產物。而官能基化後的產物也可以進一步的應用於其他衍生物的合成。


    摘 要 I 謝 誌 II 目 錄 III 圖 目 錄 V 表 目 錄 V 附圖目錄 VI 縮寫對照表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1-2-1 線型多苯環分子之發展與研究 2 1-2-2 Dibenzo[a.h]anthracene之文獻回顧 4 1-2-3 釕金屬應用於合成苯環之環化反應 6 第二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實驗動機與構思 10 第二節 基質的合成 10 2-2-1 化合物 1s 之合成 10 2-2-2 化合物 2s、3s 之合成 12 第三節 釕金屬錯合物進行催化環化反應 13 第四節 溴化官能基化反應 13 第五節 硝化官能基化反應 18 第六節 利用官能基化產物進行衍生物的合成 20 2-6-1 化合物 10p 之合成 21 2-6-2 化合物 11p 之合成 23 2-6-3 化合物 12s、12p 之合成 23 第七節 利用官能基化產物合成大型線形多苯環分子 24 2-7-1 化合物 13h 之合成 27 第八節 結論 28 第三章 實驗部分 第一節 實驗藥品之中英文對照表 30 第二節 實驗的一般操作 33 第三節 化合物的合成 36 第四節 光譜資料 55 第四章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66 附錄 光譜 68 圖 目 錄 圖 1-2-1-1 (a) anthracene , (b) tetracene , (c) pentacene , (d) dibenzo[a.h]anthracene , (e) DH6T. 3 圖 1-2-3-1 (a) Merlic教授利用釕金屬催化劑催化環化反應 (b) 釕金屬催化劑催化環化反應之機構 7 圖 1-2-3-2 製備化合物 1-Phenyl-2-ethynylbenzene 8 圖 1-2-3-3 基質之合成步驟 9 圖 1-2-3-4 最佳化催化條件測試 9 圖 2-2-1-1 化合物1s之合成 11 圖 2-2-2-1 化合物2s、3s之合成 12 圖 2-4-1 化合物2p 15 圖 2-6-1-1 化合物10p的合成 22 圖 2-6-1-2 化合物10p的異構物 22 圖 2-6-2-3 化合物11p的合成 23 圖 2-6-3-1 化合物12s、12p的合成 24 圖 2-7-1 化合物13p簡化合成流程圖 26 表 目 錄 表 2-3-1 TpRuPPh3(CH3CN)2SbF5催化環化反應 13 表 2-4-1 化合物2p的溴化反應 14 表 2-4-2 化合物3p的溴化反應 17 表 2-5-1 化合物3p的硝化反應 19 附圖目錄 化合物 1s 的 1H-NMR 光譜圖 68 化合物 1p 的 1H-NMR 光譜圖 69 化合物 2s 的 1H-NMR 光譜圖 70 化合物 2s 的 13C-NMR 光譜圖 71 化合物 2p 的 1H-NMR 光譜圖 72 化合物 2p 的 13C-NMR 光譜圖 73 化合物 3s 的 1H-NMR 光譜圖 74 化合物 3s 的 13C-NMR 光譜圖 75 化合物 3p 的 1H-NMR 光譜圖 76 化合物 3p 的 13C-NMR 光譜圖 77 化合物 4p 的 1H-NMR 光譜圖 78 化合物 4p 的 13C-NMR 光譜圖 79 化合物 5p 的 1H-NMR 光譜圖 80 化合物 5p 的 13C-NMR 光譜圖 81 化合物 6p 的 1H-NMR 光譜圖 82 化合物 6p 的 13C-NMR 光譜圖 83 化合物 7p 的 1H-NMR 光譜圖 84 化合物 7p 的 13C-NMR 光譜圖 85 化合物 8p 的 1H-NMR 光譜圖 86 化合物 8p 的 13C-NMR 光譜圖 87 化合物 9p 的 1H-NMR 光譜圖 88 化合物 9p 的 13C-NMR 光譜圖 89 化合物 10p 的 1H-NMR 光譜圖 90 化合物 10p 的 13C-NMR 光譜圖 91 化合物 11p 的 1H-NMR 光譜圖 92 化合物 11p 的 13C-NMR 光譜圖 93 化合物 12s 的 1H-NMR 光譜圖 94 化合物 12s 的 13C-NMR 光譜圖 95 化合物 12p 的 1H-NMR 光譜圖 96 化合物 12p 的 13C-NMR 光譜圖 97 化合物 13h 的 1H-NMR 光譜圖 98 化合物 13h 的 13C-NMR 光譜圖 99

    1.Sch, P.; France, M. B.; Ziller, J. W.; Grubbs. R. H.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5, 34, 2039.
    2.Horowitz, G.; Peng, X.; Fichou, D.; Ganrnier, F. Synth. Met. 1992, 51, 419.
    3.Horowitz, G.; Fichou, D.; Peng, X.; Xu, Z.; Garnier, F. Solid State Commum. 1989, 72, 381.
    4.(a) Schon, J. H.; Kloc, C.; Batlogg, B. Org. Electron. 2000, 1, 57; (b) Li, Y.; Wu, Y.; Liu, P.; Zorica, P.; Sandra, G.; Beng, S. O. Chem. Mater. 2007, 19, 481; (c) Kevin, P. W,; Ali, A.; Rudolf, M. T.; Rebert, J. H.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2740; (d) Marcia, M. P.; Sean, R. P.; John, E. A.; Kuo, C.-C.; Thomas, N. J. J. Am. Chem. Soc. 2005, 127, 4986.
    5.(a) Susan, A. O.; Sean, R. P.; John, E. A. Org. Lett. 2003, 5, 4254; (b) Jang, B.-B.; Sang, H. L.; Zakya, H. K. Chem. Mater. 2006, 18, 449.
    6.(a) Goldfinger, M. B.; Swager, T. M. J. Am. Chem. Soc. 1994, 116, 7895; (b) Goldfinger, M. B.; Crawford, K. B.; Swager, T. M. J. Am. Chem. Soc. 1997, 119, 4578; (c) Tovar, J. D.; Swager, T. M. J. Org. Chem. 1999, 64, 6499; (d) Yamaguchi, S.; Swager, T. M. J. Am. Chem. Soc. 2001, 123, 12087; (e) Tovar, J. D.; Swager, T. M. J. Organomet. Chem. 2002, 215.
    7.Bonifacio, M. C.; Robertson, C. R.; Jung, J.-Y.; King, B. T. J. Org. Chem. 2005, 70, 8522.
    8.(a) Shen, H.-C.; Tang, J.-M.; Chang, H.-K.; Yang, C.-W.; Liu, R.-S. J. Org. Chem. 2005, 70, 10113; (b) 2006年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沈宏欽博士論文。
    9.Merlic, C. A.; Pauly, M, E. J. Am. Chem. Soc. 1996, 118, 11319.
    10.(a) Murakami, M.; Hori S. J. Am. Chem. Soc. 2003, 125, 4720; (b) Trost, B. M.; Rhee, Y. H. J. Am. Chem. Soc. 2002, 124, 2528; (c) Wolf, J.; Stuer, W.; Grunwald, C.; Werner, H.; Schwab, P.; Schulz, M. Angew. Chem. Int. Ed. Engl. 1998, 37, 1124; (d) Ting, P.-C.; Lin, Y.-C.; Lee, G.-H.; Cheng, M.-C.; Wang, Y. J. Am. Chem. Soc. 1996, 118, 6433.
    11.Stephanie, H. C.; James, M. T. J. Org. Chem. 2003, 68, 8750.
    12.Osman, C.; Ramazan, E.; Ahmet, T.; Nuray, C. J. Org. Chem. 2006, 71, 1795.
    13.Francisco, M.; James, M. T. Tetrahedron 2004, 60, 81.
    14.Peter, M.L.; Matthew, A. K.; Naomi, P. R.; Michael, J. T. J. Am. Chem. Soc. 2000, 122, 8717.
    15.Fort, D. M.; Ubillas, R. P.; Mendez, C. D.; Jolad, S. D.; Inman, W. D.; Carney, J. R.; Chen, J.-L.; Ianiro, T. T.; Hasbun, C.; Bruening, R. C.; Luo, J.; Reed, M. J.; Iwu, M.; Carlson, T. J.; King, S. R.; Bierer, D. E.; Cooper, R. J. Org. Chem. 2000, 65, 6534.
    16.2008年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鄭弼仁碩士論文。
    17.2005年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唐志孟碩士論文。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