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花誼真 |
---|---|
論文名稱: |
解生命裡關係的困--一個重拾愛的故事 |
指導教授: | 何秀珠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3 |
中文關鍵詞: | 自我敘說 、原生家庭 、生命經驗 、書寫 |
外文關鍵詞: | self-narrative, original family, life experience, writ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這是一個試圖解開生命裡重要關係(如家庭、人際)困境的故事,藉由自我敘說的方式,理解並覺知我對家庭與人際理想圖像的期待與渴望,同時也察覺到受困的人際互動模式。
這也是個想從原生家庭尋找愛的故事,一直以為自己陷落於失去愛的世界,透過生命經驗的書寫與看見,發現受困於不被愛的黑暗之外,還有自身能給出的溫暖與支持,原來自己才是給愛的源頭。
要如何重新拾起愛呢?我想就從如實的接納自己開始吧!在書寫的路上,逐步貼近自己的真實,從不敢面對到能夠承認、並嘗試敞開心接納本來的自己、擁有黑暗與光明的自己,以及在書寫路上觀看到的自己。
Abstract
This is a story about one who tries to untie the difficulty between human relationship, such as the interaction among family and friends. By the method of self-narrative, I try to understand and cognize my expectation and desire to the images of family and ideal interaction patterns. Meanwhile, I also comprehend the troubling interaction patterns.
Also this is a story about one who is looking for love from one’s original family. I have been thinking I’m in a world without love. However only if I write and see through the life experience do I realize that outside the darkness I am the love resource, which can provide light and love.
How could I regain love? I think it starts from accepting me. On the way of writing, I approach my real self. I progress from fearing for facing myself to accepting me who possesses bright light and darkness, and I observe myself through writing.
“Truly taking” is my proceeding path. I adopt my troubling interaction patterns and observe my new self who is jumping out the regular patterns. I’m sincere to get along with myself and become who I am.
參考文獻
尤卓慧(民94)。探索敘事治療實踐。台北:心理。
史瓦吉多(民97)。家族系統排列治療精華。(林群華、黃翎展譯)。台北:生命潛能文化。(原著出版年﹕2006 年)
伯特‧海寧格(民93)。愛的序位。(霍寶蓮譯)。台北:商周。(原著出版年﹕2001 年)
亨利‧克羅斯(民91)。故事與心理治療。(劉小菁譯)。台北:張老師文化。(原著出版年﹕1998 年)
阿瑪斯(民93)。鑽石途徑。(胡因夢譯)。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87 年)
保羅‧科爾賀(民86)。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周惠玲譯)。台北: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88 年)
娥蘇拉‧勒瑰恩(91)。地海巫師。(蔡美玲譯)。台北:遠足文化。(原著出版年﹕1968年)
陸可鐸(民89)。你很特別。(丘慧文、郭恩惠譯)。台北:聲道。(原著出版年:1997年)
徐麗明譯(民92)。人際歷程心理治療。台北:楊智。(原著出版年﹕2000 年)
彭海陽、彭海燕譯(民85)。探索你內心的往日幼童。台北:雅歌。(原著出版年﹕1963年)
麥基卓、黃喚詳(民94)。關係花園。(易之新譯)。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05年)
新井滿文(民94)。化為千風。(張桂娥譯)。台北:小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4 年)
瑪希亞‧葛芮著(民89)。公主向前走。(葉彥君譯)。台北:方智。(原著出版年﹕1990年)
歐文‧亞隆(民94)。叔本華的眼淚。(易之新譯)。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05年)
黛比‧福特(民94)。黑暗,也是一種力量。(黃漢耀譯)。台北:人本自然文化。(原著出版年﹕2005 年)
黛比‧福特(民94)。陰影,也是一種力量。(黃漢耀譯)。台北:人本自然文化。(原著出版年﹕2002 年)
羅伯‧費雪(民80)。為自己出征。(王石珍譯)。台北:方智。(原著出版年﹕1990 年)
王理書(2007,7 月)。親親寶貝講義,未出版。新竹鄭再傳基金會主辦。
李繡妙(民94)。我原來的樣子:我的諮商學習歷程之映照。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碩士論文。
吳佳樵(民94)。破繭--一位女性教師生命敘說之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周志健(民91)。敘事治療的理解與實踐-以一個諮商個案為例之敘說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思菁(民96)。從「冰凍」到「溶化」的故事-尋找自身的過程(一個自我療癒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碩士論文。
黃玉婷(民95)。尋找內在愛和光的旅程--- 逃家女孩回家的自我覺醒之路。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所碩士論文。
曾雅雯(民93)。回家---一個助人「專業」學習者的生命敘說與主體實踐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淑惠(民92)。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