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翔瑞
論文名稱: 螺旋星系動力學
Dynamics Of Spiral Galaxy
指導教授: 高文芳
W. F. Kao
張敬民
Cheung Kingma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理學院 -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5
中文關鍵詞: M/L星系螺旋星系
外文關鍵詞: M/L, spiral galax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們在這篇論文中,首先我們藉由實驗上所測的得Rotation Curve,再經由MOND理論的反向運算,計算出質量密度分佈,並與我們所預測的質量密度分佈函數做比較,希望能夠驗證函數的正確性並計算在此函數行為下應有的行為。然後我們再進一步的將質量密度分佈與我們所測的得luminosity的分布情形相除得到M/L的比值,進一步的去探討它,是否如我們所預測的為一常數,或者會有怎樣的分部曲線,都是我們所關心的課題,最後我們會使用我們所擬合的質量密度分佈,去計算新的M/L比值與反推在該擬合的質量分佈下,NEWTON Rotation Curve與MOND Rotation Curve的曲線,並與原先所測的得數據做比較,分析其中的不同與差異。


    一、 基礎理論介紹..............4 (一) 光度測量 ...............4 (二) MOND理論 ...............6 (三) 程式方法的基本原理 ............7 (四) 質量密度公式推演.............8 (五) 星系旋轉曲線理論模型 ...........10 (六) Rotation Curve與21公分譜線的測量原理......11 二、 數據與結果...............13 (一) 旋轉曲線(rotation curve)資料的處理步驟 .....13 (二) luminosity資料的處理步驟..........15 (三) 程式法計算質量密度 ............18 (四) 星系旋轉曲線的反驗證 ...........20 (五) M/L值的比較 ..............24 三、 結論..................26 Reference .................27 附錄....................28

    [1] W. F. Kao, 2005, astro-ph/ 0504009 v1

    [2] W. F. Kao, 2005, astro-ph/ 0512535 v1

    [3] W. F. Kao, 2006, astro-ph/ 0512535 v3

    [4] Famaey, B., Zhao, H.S. 2006, astro-ph/ 0512425 v3

    [5] Roelof Bottema, Jose L. G. Pestana, Barry Rothberg, and Robert H. Sanders,
    2002, astro-ph/ 0207469 v1

    [6] Kent, S.M. 1987, AJ, Vol.93, No.4

    [7] Begeman K.G., Broeils A.H. and Sanders R.H., 1991, MNRAS. Vol.249, P.523-537

    [8] Toomre, A. 1963, MNRAS, 138, 385

    [9] Brownstein, J. R., Moffat, J. W., 2005, astro-ph/ 0506370 v4

    [10] 陳偉軒, 利用MOND理論來擬合星系的光譜分佈和星系的旋轉曲線, 交大物理所論文

    [11] “觀測天文物理學” 孫維新,胡景耀 譯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