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涂裕彩
Yu-Chi Tu
論文名稱: 形.色—涂裕彩形色意象創作論述
Shapes . Colors—Dissertation on Yu-Chi Tu’s Painting Creations
指導教授: 黃銘祝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0
中文關鍵詞:
外文關鍵詞: shape, color, movement, tranquility, emptiness, solidit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生活中常存在著不同的矛盾及衝擊,本創作專題研究《形.色—涂裕彩形色意象創作論述》透過形色間的呼應、佈局,產生形色之間的對話,運用抽象藝術創作方式來表達生活之悸動、生活之感受及對形色的撼動,藉此探討生活中的中「動、靜、虛、實」,讓生命因凡人的心靈而生動。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綜合分析法、創作理念實踐法,透過學理之探討和實作相互應證,開始創作形式之研究。
    本研究是以形與色的哲學觀為理論基礎,創作的源頭來至於生活中的感知與體現,試圖創作出筆者心中想表達的意念與氛圍,藉此省思周遭環境裡的生活哲學,更將從現實導向虛空的想像,進而從視覺到心靈的創作。筆者透過探討形與色哲學觀念,分析繪畫中「動與靜」、「虛與實」之哲學思維,在探究的過程中,逐一研究當中形與色之表現,轉化成個人意象表現,並逐步融合形成個人創作之表現形式。
    本創作研究形式在找尋屬於自己語言的過程中,透過日常生活中的變化與人生經歷、多方接觸相關展覽和書籍,對自我反觀諸己,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希望藉由創作過程啟發新的性靈再生,並在精神上得到充分的滿足。在筆者的創作過程中,充滿著對形色的探險,不斷的顛覆與探索自我內心,聆聽深藏在內心深處不敢觸碰的世界,也讓造型與色彩徹底解放,讓形色魅力再創新生命。
    綜觀以上論述,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返求於自己心靈的節奏,體合現實生活中虛實相生、動靜互存的韻味。


    There are many conflicts and collisions in our daily life. My research “Shapes and Colors” try to create a dialog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shapes and colors. Using the language of abstraction art to express the emotion, sensation, and stimulation of shapes and colors in our life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movement, tranquility, emptiness, and solidity of sprit, mankind is able to enrich our ordinary life. This creation opens the study of methods of creativity through exploring theories and mutual validation from actual practices.
    Base on the philosophy of colors and shapes, artist expresses her intention and the atmosphere from her no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life. Pondering the philosophy of her surrounding, I take a transition from reality to virtual imaginations, and take one step farther into creation of mind. By analyzing the philosophy of shapes and colors, also between the movement and tranquility, emptiness and solidity of painting, I am able to express my personal notions and fuse into a particular style of creation.
    To look for a more personal painting vocabulary, I try varied ways from the changes of daily life, personal experience, reading books to participating art shows that I hope these can help me to see myself and listen my own voice from heart more clearly and gains some inspiration to fulfill my needs of soul. In this exploration of shapes and colors, artist continually searches and listens far from what I dare to touch in my deepest mind and these help me to release and create a new life form of shapes and colors also myself.
    In the journey of art creation, I am able to find out my own tempo of heart and to taste the oneness of movement, tranquility, emptiness and solidity in my real lif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2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內容…………………………………………………………3 一、文獻綜合分析法……………………………………………………………3 二、創作理念實踐法……………………………………………………………4 三、研究內容……………………………………………………………………5 第三節名詞釋義…………………………………………………………………6 第二章創作學理基礎………………………………………………………………8 第一節 形與色之哲學觀………………………………………………………8 一、中國形色哲學觀念……………………………………………………9 (一)中國的「形」與「線性美學」……………………………………9 (二)中國的「色」與「墨」……………………………………………11 二、西方形色藝術思想……………………………………………………12 (一)西方的「形」與「抽象風格」……………………………………12 (二)西方色彩的解放……………………………………………………14 第二節 動、靜、虛、實哲學思維……………………………………………15 一、虛與實 ………………………………………………………………15 二、動與靜………………………………………………………………17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內容…………………………………………………………19 第一節 創作理念………………………………………………………………19 一、形、色的精神性…………………………………………………………19 二、「虛、實」--生活哲學之省思…………………………………………20 三、「動、靜」--現實生活之體現…………………………………………21 第二節 創作形式………………………………………………………………22 一、造形當中之點、線、面…………………………………………………23 (一)點的作用………………………………………………………………24 (二)線的變化………………………………………………………………25 (三)面的運用………………………………………………………………27 二、色彩之分析與探討………………………………………………………28 第四章 作品分析…………………………………………………………………31 第一節 動靜系列 ……………………………………………………………31 第二節 虛實系列 ……………………………………………………………40 一、虛實系列之一(生活心象)……………………………………………41 二、虛實系列之二(中國四象)……………………………………………45 三、虛實系列之三(中國四時)……………………………………………50 第五章結論…………………………………………………………………………55 第一節 總結…………………………………………………………………55 第二節省思與展望……………………………………………………………57 參考文獻……………………………………………………………………58

    一、 中文書目
    Leonard Shlain 著,張文毅等譯(2006),《藝術與物理》。臺北縣:成信文化。
    Rodulf Arnheim 著,李長俊譯(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獅圖 書公司。
    王邦雄 著(1980),《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
    王定理 著(1993),《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丘永福 著(1993),《造形原理》(二版)。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朱光潛 著(1999),《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朱孟實等 著 (1985),《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市:木鐸出版社。
    何政廣 主編(1996),《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 主編(1996),《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 主編(1996),《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 主編(2001),《帕洛克J﹒Pollock》。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 著(1999),《歐美現代美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呂清夫 著(2008),《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亞瑟.丹托(Arthur C.Danto)著(2004)/林雅琪、鄭惠雯譯:《After the End of Art》 (在藝術終結之後)。台北市:麥田出版。
    林崇宏 著(1995),《造形基礎》。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馬諦斯著,蘇美玉譯(2002),《馬諦斯畫語錄》。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康丁斯基 (1955)。《藝術與藝術家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康丁斯基著,吳瑪俐譯(1895),《藝術的精神性》。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康丁斯基著,吳瑪俐譯(2000),《點線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張清治著(1990),《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張清治著(1990),《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台北市:允晨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彭修銀 著(1995),《墨戲與逍遙》。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曾素芬(2007),《「形之畫 畫之行」—行旅意象創作論述》。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湯皇珍 著(2000),《雲山.潑墨—張大千》。台北市:雄獅圖書公司。
    黃樁昇 (2003),(藝術導論談美)。台北市: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葉長海 著(1997),《中國藝術虛實論》。台北市:學海出版。
    葉長海 著(1997),《中國藝術虛實論》。臺北市:學海出版。
    葉朗 著(1996),《中國美學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賈克.瑪奎Jacques Maquet 著(2004)/武珊珊、王慧姬等譯,《美感經驗》。台北 市:雄獅圖書公司。
    劉思亮 著(2001),《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國樑 注譯(1999),新譯周易參同契》。台北市:三民書局。
    蔣勳 著(2006),《美的覺醒》。台北市:遠流。
    魯西奧.梅雅著(1978),《視覺美學》。台北市:視覺文化有限公司。
    盧育三 著(1983),《老子釋文》。天津:古籍出版社。
    賴賢宗 著(2003),《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嚴玫鑠 (2006),《「澄、靜、虛、淡」嚴玫鑠的心境水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二、網路資料
    心緣 (2006)。〈中國文化簡介(五):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顏色〉正見網。
    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6/6/12/37821.html。(2010年4月16日)
    曾肅良~藝術評論(蛻變中的東方繪畫 關於「彩墨國際化」的省思)。
    http://www.art-show.com.tw/fitma/ac/ch03.html(2010年4月16日)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