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邱憶群
Chiu,Yi Chun
論文名稱: 如何「居家」?如何「服務」? ──居家服務中的公私與性別
Delivering Care to Homes -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Realms and Gender Issues in Home Care
指導教授: 許瀞文
Hsu, Ching-Wen
口試委員: 沈秀華
Shen Hsiu-hua
王增勇
Wang, Frank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人類學研究所
Anthrop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性別公私居家服務照顧勞動
外文關鍵詞: gender, public and the private spheres, home care, care, labor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如何「居家」?如何「服務」? ──居家服務中的公私與性別

    摘要

    在台灣實行的居家服務政策,其運作方式是民間機構承辦國家所委託的社會福利服務,由機構聘任照顧員輸送服務到私人家中。本研究運用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方法了解第一線照顧工作者的經驗,提出兩核心問題:「居家服務員作為一個代表政府公部門的工作角色,如何在私人家中執行照顧工作?」,「居家服務員的訓練場域和定位是否是性別化的,以致影響居服員的職場和勞動過程?」本研究分別由「誰來照顧」、「如何居家」、「服務什麼」等面向探討居家服務第一線現場所存在的公/私交錯之複雜性,也觀察性別如何影響居家服務員的養成訓練與職場中的實踐。
    本研究有五項發現:一、居服員工作內容和角色是性別化的;二、相對其他照顧工作,照顧員的專業定位是相對女性化的;三、外籍勞工的污名加深了照顧工作的邊緣化;四、以家庭作為勞動場域之工作特性,公/私之模糊交錯使居服員有多重角色;五、公/私之間的落差使居服員所需之技能與專業被低估。本研究扣合研究發現提出三項建議:一、職前訓練及職涯規劃上彼此配合,明確定位照顧工作性質、角色;二、實質提升居服員的勞動權益,如調整為月薪制以吸引從業者,設立案主住院時的相關規定以保障居服員收入不致受大幅影響,機車油錢補助改成直接累計里程制等;三、提升居服員之工作環境的友善度:建立居家服務員的聯盟或討論平台,所在組織單位提供居服員更多支持與連結,政府提供案家工作手冊或舉辦座談會,使居家服務使用者更了解居服員的角色和工作權益。


    Delivering Care to Homes -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Realms and Gender Issues in Home Care

    Abstract

    Home care is part of Taiwan's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It is currently undertaken by contracted private agencies who hire caregivers to deliver the service to individual household. Field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s of the frontline caregivers and two key questions were raised: 1) how do these caregivers, on behalf of the public sector, deliver care to private homes? 2) is the training environment and positioning of home caregivers genderized, and if they are, how does this influence their workplace and nature of their work? This research approaches the intricat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realms at the location the service is rendered as well as how gender influences the training and practice of home care from three aspects: who the caregivers are, how home care is provided, and what home care is.
    Findings suggest that 1) the work and role of home caregivers are genderized, 2) the positioning of home care appears to be more feminine than other types of care, 3) home caregivers are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unskilled foreign workers and this contributes to the marginalization of home care, 4) the fact that the service is delivered to private homes blurs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realms and requires caregivers to play multiple roles, and that 5) the skills and level of professionalization required in providing home care are underestimated due to the above mentioned indistinction. Three suggestions were derived from the findings: 1) the orientation training and career planning should be redesigned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to provide a mor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home care; 2) labor rights of the caregivers should be improved in tangible ways, such as offering monthly salary, formulating policies to ensure sources of income when the usurers are hospitalized; and 3)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build a more friendly work environment for the caregivers, and these measures include building an alliance or discussion platform, urging the agencies to provide more support and connection, and issuing pamphlets and holding forums to help home care users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and rights of the caregivers.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 1 一、研究緣起 1 二、問題意識 2 三、研究目的 4 第二節:文獻回顧 5 一、政策背景 5 (一)高齡化趨勢 5 (二)居家服務在我國長照體系中的位置 6 (三)居家服務的發展 9 二、台灣的社會福利政策背景 12 三、居家服務作為照顧工作 15 (一)何謂照顧工作 15 (二)居家服務中與性別相關研究 17 第三節:研究方法 20 一、研究設計 20 二、田野地介紹 25 (一)機構與居家服務的相遇 25 (二)苦撐服務的現況 26 三、章節地圖 28 第二章: 「誰」來照顧? 29 第一節:媒體報導如何描述居家照顧 29 第二節:照顧員受訓實況 31 一、受訓學員背景 31 二、訓練內容反映照顧員在照顧工作中的分工 35 三、機構照顧員與照顧工作 38 第三節:居家服務工作的特殊性 43 一、受訓學員不一定選擇居家服務的工作型態 44 二、照顧員的職等設計 46 三、福利待遇的侷限可能造成照顧員從業率低 47 四、被邊緣化的照顧工作 51 第四節:小結 54 第三章:如何「居家」:身分與界限 56 第一節:從設計到服務:設計服務內容與說明界限 57 第二節:越界情境 63 一、服務內容的模糊成為越界起始點 63 二、言語挑釁與謾罵、肢體暴力與性騷擾 63 (一)言語挑釁與謾罵 65 (二)肢體暴力 66 (三)性騷擾 66 第三節:造成越界的原因 69 第四節:面對越界的處理方式 74 一、成功拒絕 74 (一)以機構做擋箭牌 74 (二)界定居服員角色 75 二、表面接受案主的要求但消極處理 76 三、無法溝通:裝傻、逃避、反擊 76 四、無法拒絕的原因 78 (一)界限倚賴居服員個人負責後續的折衝 78 (二)居服工作的助人本質使人強化道德感 79 (三)居服員在組織設計中職權有限 80 第五節:小結 85 第四章:如何「服務」? 88 第一節:愛心背後的付出: 居服員的耐操勞動 88 第二節:居服員的情緒勞動 91 第三節:對工作的使命感/投入此業的背景 94 第四節:由居服工作中觀照家庭的性別分工 99 第五節:居服員的工作知識/貢獻 102 一、克服環境的限制以完成工作 102 二、分攤照顧者壓力 103 三、發現微小的需求 104 四、提升任務性服務的附加價值 105 五、成為政府與受照顧者之間的橋樑 106 第六節:小結 107 第五章:結論 109 第一節:研究發現與討論 109 一、居服員工作內容和角色的性別化 109 二、相對其他照顧工作,居服員專業定位模糊、女性化 110 三、外籍勞工的污名加深了照顧工作的邊緣化 112 四、以家庭作為勞動場域:公/私之模糊交錯使居服員有多重角色 113 五、公/私之間的落差使居服員所需之技能與專業被低估 115 第二節: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 118 一、研究限制 118 二、未來建議 119 參考文獻 124 表目錄 表一:居家服務內容 9 表二:居家服務在機構中的組織分工 25 表三:術科訓練內容 37 表四:照顧員職業選擇比較 43 表五:居家服務內容 57 表六:居家服務的公私領域位置 86 圖目錄 圖一:問題意識概念圖 3 圖二:台灣的照護體系 7 圖三:台灣長期照護服務資源型態 7 圖四:組織中照顧員位階比較 46 圖五:居服員與案主散步場景 52 圖六:居家服務開案流程 59 附錄 附件一:研究設計 132 附件二:邀請書與參與研究同意書 134 附件三:照顧員訓練課表 137 附件四:居家服務員工作守則 140 附件五:案家背景資料 143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雅各主編
    1999性屬關係(上冊),臺北,心理出版。
    呂寶靜
    1999我國推動福利社區化的省思:從英國社區照護政策的發展出發,
    臺灣社會福利的發展:回顧與展望,台北:五南。
    呂寶靜
    2002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臺北市:巨流。
    呂寶靜主編
    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臺北市:五南。
    林萬億
    1994 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
    胡幼慧
    1995[84] 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張晉芬
    2013 勞動社會學。臺北市,政大。
    胡幼慧
    1997 解讀臺灣長期照護體系的神話:「家」與「國」的性別剖析與
    另類思考,女性、國家、照護工作,台北:女性學學會。
    呂寶靜、陳景寧
    1997女性家屬照護者之處境與福利建構,女性、國家、照護工作,
    台北:女性學學會。
    劉梅君
    1997建構「性別敏感」的公民權:從女性照顧工作本質之探析出
    發,女性、國家、照顧工作。頁185-226,台北:女書出版
    社。
    藍佩嘉
    2008 跨國灰姑娘: 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出
    版。
    Pamela,A. & Claire,W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
    1990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女性
    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
    Gough, Ian著、古允文譯
    1995[1979] 福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台北:巨流。
    Esping-Andersen ,Gosta著、古允文譯
    1999[1979] 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台北:巨流。

    (二)政府資料與研究報告
    行政院內政部
    2007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未出版)
    http//media.wix.com/ugd/1adac9_683d6e6d687b4d6a93da659e6beb8665.docdn=%E6%88%91%E5%9C%8B%E9%95%B7%E6%9C%9F%E7%85%A7%E9%A1%A7%E5%8D%81%E5%B9%B4%E8%A8%88%E7%95%AB.doc
    王雲東等人
    2009我國長期照護服務需求評估,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台灣
    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 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12090&ex=3#.VQU8lI6UeSo
    林萬億、呂寶靜、周月卿、曹愛蘭
    1995 宜蘭縣殘障需求估量之研究。宜蘭縣政府委託研究。
    陳武宗等人
    2007 居家服務人員的專業認同與生涯規劃。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長青
    綜合服務中心委託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
    http://socbu.kcg.gov.tw/prog=2&b_id=24&m_id=131&s_id=543
    衛生福利部社會與家庭總署
    2014居家服務評鑑指標及評分標準表     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361&pid=3157
    吳玉琴
    2011我國長期照顧政策的回顧與展望,居服單位因應長照保險策略研
    討會。
    吳淑瓊
    2011我國居家服務政策發展與省思,居服單位因應長照保險策略研討
    會。
    李玉春
    2011我國長期照護保險之規劃,居服單位因應長照保險策略研討會。
    林金立
    2011照顧服務員就業意向研究報告,居服單位因應長照保險策略研討
    會。
    簡慧娟
    2012照顧服務員人力擴充、訓練與留任 內政部社會司用簡報。
    鄧素文
    2012長照人力現況與規劃,衛生署
    http://www.mohw.gov.tw/MOHW_Upload/doc/01_%E5%B0%88%E9%A1%8C%E5%A0%B1%E5%91%8A_1010801%E9%95%B7%E7%85%A7%E4%BA%BA%E5%8A%9B0803v6_0001758001.pdf

    (三)期刊
    王 玠
    1991老人在宅服務理念與趨勢--鳥瞰我國施行現況。紅心會訊,第8
    期,頁14-15。
    萬育維、羅詠娜
    1993台北市居家照顧服務人力資源之探究。社區發展季刊,第62期,
    頁34-42。
    楊培珊
    2000女性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中遭受性騷擾之經驗探討。臺大社工學
    刊,第2期,頁 97-149。
    曾淑芬、莊坤洋、陳正芬、葉乃禎、吳淑瓊
    2004 給付標準的設定會引導民眾對社區式照顧服務的利用嗎?—以
    居家服務為例,臺灣衛誌,vol.23 no.3,頁221-234。
    吳淑瓊等
    2006 居家服務使用相關因素研究,臺灣衛誌,vol.25 no.1。
    吳玉琴
    2004 台灣居家服務的現況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06期,頁132-
    140。
    王增勇、周月清
    2004 民國九十三年度-建立女性照顧負擔評估指標之研究Home
    Care-完整報告,來源: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265&pid=1939
    王增勇
    2005 社區照顧的再省思:小型化?規格化?產業化?台灣社會研究
    季刊,59期,頁91-141。
    王增勇
    2004 透視專家權力:以台北市居家服務為場域的行動研究。應用心
    理研究,第23期,頁51-57。
    王增勇
    2009 解嚴後台灣福利運動建制化的過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頁407-417。
    王增勇
    2014 福利造家?:國家對家庭照顧實踐的規訓。收錄於黃應貴主編
    《21世紀的家:臺灣的家何去何從?》,群學出版。
    呂寶靜、陳正芬
    2009 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員職業證照與制度之探究:從英國和日本的
    作法反思臺灣。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1),頁185-
    233。
    吳玉琴
    2008 台灣居家照顧服務員勞動困境與對策。社區發展季刊,122
    期,頁200-214。
    邱泯科、徐伊玲
    2005 老人居家服務員考訓現狀與工作困境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
    110期,頁284-300。
    紀金山、劉承憲
    2009 台灣長期照顧服務政策與治理─以居家服務為例。台灣經濟學會
    發展研究年會。
    陳淑敏
    1992 在宅服務的策略與取向。社區發展季刊,58期,頁184-187。
    陳伶珠
    2007台灣地區居家服務發展歷史之相關法規一覽表
    http://www.believes.com.tw/ponet/front/bin/download.phtmlPart=001&Nbr=407&Category=116033
    陳明珍
    2009 我國居家服務政策發展與省思.社區發展季,127期,頁287-
    303。
    陳美華
    2006 公開的勞務、私人的性與身體:在性工作中協商性與工作的女
    人,台灣社會學11:1-55。
    姜貞吟
    2010 國家與性別:臺灣照顧政策性別化探析。
    李逸、邱啟潤
    2013 服務使用者觀點之「好居家服務員」特質探討,journal of
    Nursing and Healthcare Research,vol 9,no.2。
    吳淑瓊等
    2013 臺灣居家服務人力、現況與未來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41期。
    吳淑瓊、林惠生
    1999 臺灣功能障礙老人照護者的全國概況剖析。中華衛誌,18卷,
    第1期,頁44-53。
    胡正申、陳立孟等
    2014居家照顧服務員倫理議題:居服員、督導員與機構主管的三個層
    面。復崗學報104期,頁199-226。
    楊筱慧
    2011誰來照顧?居家服務方案對服務使用之影響,台灣高齡服務管理
    學刊。1卷2期,頁97-119。
    楊筱慧
    2013影響居家服務使用因素之探討 以部分負擔轉變為例,台灣高齡
    服務管理學刊,第二卷第一期。
    張晉芬、李奕慧
    2006 女人的家事、男人的家事:家事分工性別化的持續與解釋。人
    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9(2):203-229。
    傅立葉
    2010 從性別觀點看台灣的國家福利體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八十
    期,頁207-236.
    藍佩嘉
    1998 銷售女體,女體勞動: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
    台灣社會學研究2:47-81。
    藍佩嘉
    2009照護工作:文化觀點的考察,社會科學論叢。第三卷第二期,
    頁1-28。
    鄭美娟
    2014 居家服務員工作面貌之探討,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
    第四卷第二期,2014年10月,頁1-44。

    (四)博碩論文

    江貞紅
    1996 居家照顧服務員之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持續工作者與異動流
    失者之比較。陽明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陽
    明大學。
    江雅筑
    2006 台中市老人使用居家服務經驗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碩士論文。
    辛進祥
    2007 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台東縣為
    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若儀
    2004居家服務使用與家庭照護者負荷之關係探討,臺灣大學衛生政
    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羭
    2006老人居家服務督導功能發揮與居家服務員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性
    研究。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鈺軒
    2006 照顧服務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
    長期照護研究所。
    林伶惠
    2008新竹縣居家照顧服務員背景、居家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
    究。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
    林貞慧
    2003老人居家服務督導功能有效性品質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東海大學。
    李宜修
    2008「我不是來打掃的」-臺北市居家服務員生命經驗的解釋性互動
    論研究。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美玲
    2009 居家照顧服務員訓練、服務品質與使用者滿意度。南開科技大
    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碩士論文。
    溫秀珠
    1996 家庭中婦女照顧者角色形成因素與照顧過程之探討─以失能老
    人之照顧者為例,台灣大學社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真真
    2000 服務過程中案主權益維護之探討―以台北市居家照顧服務為例。
    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嘉鈴
    2003老人居家服務使用者之夫妻關係探討,台大社工所碩士論文。
    徐悌殷
    2004 彰化縣「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表現相關因素之研究。東海大
    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陳慧君
    2004 台中市北區居家服務支援中心「居家服務方案」之成果評估研
    究,東海大學社工所碩士論文。
    陳立孟
    2010 居家照顧服務員倫理議題之探討以臺北市居家服務提供單位為
    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蓁
    2008 為何「你」會從事「她」的工作?推拉男性進出居服大門之助
    力與阻力。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陳明珍
    2009 我國居家服務政策發展與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27期,頁
    287-303。
    陳家瑜
    2014照顧好我們的照顧者: 我國照顧服務人員就業歷程及人力發展
    之探討,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
    曾怡華
    2005影響照顧服務員工作滿意度之探討-以嘉縣居家服務為例。中正
    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郭雅惠
    2008老人居家照顧服務方案評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全球運籌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錦豐
    2005居家服務過程中財務糾紛之探討,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
    士論文。
    潘玲莉
    2000基隆市老人居家服務之評估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
    士論文。
    詹秀玲
    2004居家服務中照顧服務員之勞動特質及互動關係以桃園縣為例,
    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瑞華
    2003台北市居家服務政策發展的論述分析─知識權力之觀點,國立陽
    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
    鐘文君
    1999老人居家服務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互動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社
    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育婷
    2009 居家照顧服務員持續服務之動力。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論
    文。
    劉素芬
    2001老人居家照顧服務方案評估-以紅心字會為例。暨南大學社
    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羅詠娜
    1993居家照顧服務員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
    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育亞
    2008「我真的錯了嗎?」居家服務衝突事件的建制民族誌研究,
    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季燕
    1990 高雄市老人在宅服務人員服務持續性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
    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盈妤
    2011 以案主為中心觀點探討居家服務照顧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以
    南投縣為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藺婉茹
    2011我國居家照顧服務工作人員勞動條件與就業機會之探討─以臺南
    某基金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所碩士論文。

    (五)英文文獻
    Crystal David
    1997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iamond,Timothy
    1992 Making gray gold:narratives of nursing home car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ngland,Paula
    1992 Comparable Worth:Theories and Evidence.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Eileen Boris and Rhacel Salazar Parreñas,ed.
    2010 Intimate labors: cultures, technologies, and the
    politics of car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ochschild,Arlie
    1983 The Managed Heart: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widler,Ann
    1986 Culture in Action:Symbols and Strategie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s,vol54(2):273-286.
    South,scott J and G.lenna Spize
    1994 Housework in Martial and Non-Marital Households.
    Review of Sociology 59(3):327-347.
    Wang,Frank Tsen-Yung
    1998 Disciplining Taiwanese families:A study of family ideology
    and home care practice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Weintraub,Jeff
    1997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f the public/Private Distinction. In
    Public and Private in Thought and Practice:Perspectives
    on a Grand Dichotomy. Ed. Jeff Weintraub and Krishan
    Kumar.1-42.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Zelizer,Viviana
    2005 The Purchase of Intimacy. 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