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秀惠
CHEN, HSIU HUEI
論文名稱: 臺灣傳統寺廟匾聯研究---以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為例
The research of tablet and antithesis in traditionalTaiwan temple. Especially in the North Taiwan areatemple for Saint King of Kai-Jang.
指導教授: 范文芳
FANG, WEN FA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72
中文關鍵詞: 傳統寺廟匾聯桃園地區開漳聖王匾額楹聯
外文關鍵詞: Traditional temple, tablet and antithesis, Taoyuan area, Saint King Kai-Jang, tablet, antithesi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包括本研究之動機與目的、研究的範圍、內容與限制及文獻探討。藉回顧相關文獻、研究及刊物,就其內容加以分析整理歸納,作為本研究之基礎及基本架構。本研究的目的希望呈現傳統寺廟匾聯文字之美,喚起大眾對寺廟匾聯文化的重視,並能將研究結果運用到鄉土教學活動上。
    第二章為「匾聯的源流與發展」,分別討論匾聯的意義、淵源與類別、製詞的原則,匾詞聯語的功能及運用在寺廟裝飾藝術上的獨特性與不可缺性,以作為本論文研究題材之匾聯文學基本理論。
    第三章為「開漳聖王信仰之形成與發展」,基於歷史的角度,介紹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對漳州的貢獻,及其升格為漳州人信仰的神明之緣由,並探討其成為台灣漳州移民之守護神之歷史情感源流、在臺灣信仰的發展狀況,最後說明台灣開漳聖王廟群與原鄉信仰、廟與廟之間相互關係之歷史脈絡、與移民社會中作為信仰中心的開漳聖王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教化所發揮的功能。
    第四章為「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形成發展與開漳聖王廟群」,探討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形成發展,並針對研究範圍內的十三座開漳聖王廟,根據廟志、縣志、地方文獻、專論等敘其寺廟沿革及在墾拓的過程中,桃園漳州移民與開漳聖王廟的關係。
    第五章為「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廟群匾聯探索」,將主祀開漳聖王廟群之寺廟匾聯一一登錄,作成表解並繪製匾聯位置圖於附錄,以文學的角度探討匾聯文詞與寺廟之關係、其展現的文學美感、書法雕藝及流露的教化功能,解析寺廟匾聯內容之平仄、對偶等格律、意義之經營,並歸納開漳聖王信仰廟群匾聯常用字詞所表達之內涵與意義,最後解析匾聯之作者與書家。
    第六章為「結論」,總結各章所述,依據資料整理、分析、歸納出匾額特色、楹聯特色、匾聯撰書人的特殊身份背景及匾聯中的移民性格、建議與展望作成結論。
    關鍵詞:傳統寺廟、匾聯、桃園地區、開漳聖王、匾額、楹聯


    Digest:
    (The research of tablet and antithesis in traditional Taiwan temple.Especially in the North Taiwan area temple for Saint King of Kai-Jang.)There are six chapter in this document.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talk about the motivation、the destination、the scope of rearch , the constrain of content and the discution of similar documents. The basement and the main structure depends on my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induction of similar topics of documents,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The rearch objection is to show the beauty, to make people know the inportance of the culture of tablet and antithesis and the result could be used in the program of school.
    The second chapter “Oigin and Development” discuss the meaning, origi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ablet and antithesis、the principle of phrase、the unique and absolute function and employment in the decorative art of temple. Those are the basic theory and rearch topics in this thesis.
    Chapter thre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elief of Saint King Kai-Jang” introduce the offering of General Cheng-YuanGuang i.e. Saint King Kai-Jang to Jang state, the reason of promotion from human being to god for Jang
    state people on the view of history.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of protective god for immigrants of Jang state affects the believing development of Taiwan people. Finally, I tell the belief of the temple group of Saint King Kai-Jang and primitive society, the historical relationship of temples and the role,educative function of Saint King Kai-Jang temple in the immigrant society.
    Chapter fou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elief, the temple group of Saint King Kai-Jang in Taoyuan area” talk abou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elief of Saint King Kai-Jang in Taiyuan area. Especially to thirteen
    temples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e diary of temples and counties, local documents and thesises which reco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migrants of Jang state in Taoyuan and the temple of Saint King Kai-Jang in the temple improve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Chapter five “The explorement of tablet and antithesis for the temple group of Saint King Kai-Jang in Taoyuan area” record all the tablets and antithesises of all the main Saint King Kai-Jang temple group. I provide the table drscription and the by drawing the position of the picture in the appendix. On the point of view of literature I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rases of tablet, antithesis and temple, show the beauty of literature, the engraving of calligraphy, the revealment of educative
    function, resolving the accent and symmetry of tablet and antithesis, the meaning of operation. Finally I induct the meaning of tablet and antithesis for Saint King Kai-Jang temple group and analysis who is the author and writer.
    Chapter six “Conclusion” conclude all the pervious chapters. According to all the data I arrange, analysis, induct the characters and the immigrant temperament of tablet and antithesis, the background of the authors and the writers. Giving the suggestion and expectation I reach the ending of this thesis.
    Key words:Traditional temple, tablet and antithesis, Taoyuan area, Saint King Kai-Jang, tablet, antithesi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範圍、內容與限制……………………………3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內容與限制………………………………………10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1 一、專書……………………………………………………13 二、學位論文………………………………………………15 三、期刊論文………………………………………………16 第二章 匾聯的源流與發展………………………………21 第一節 匾額的意義、源流與發展………………………21 一、匾額的意義……………………………………………21 二、匾額的源流與發展……………………………………22 第二節 匾額類別與製詞原則……………………………24 一、匾額的類別……………………………………………24 二、匾額的製詞原則………………………………………26 第三節 楹聯的意義、源流與發展………………………27 一、楹聯的意義……………………………………………27 二、楹聯的源流與發展……………………………………28 第四節 楹聯類別與製詞原則……………………………33 一、楹聯的類別……………………………………………33 二、楹聯的製詞原則………………………………………34 第五節 匾詞聯語的功能…………………………………38 第三章 開漳聖王信仰之形成與發展……………………41 第一節 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生平事略 …………………41 一、陳元光將軍的生平……………………………………41 二、陳元光將軍在漳州的功績……………………………43 三、陳元光將軍的敕封與祠廟……………………………45 第二節 開漳聖王信仰之形成與發展…………….………46 一、陳元光家族賡續經營漳州……………………………46 二、開漳聖王信仰的形成…………………………………48 三、開漳聖王信仰的發展…………………………………51 第三節 臺灣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形成與發展 …………54 一、台灣開漳聖王信仰之形………………………………54 二、台灣開漳聖王信仰之發展……………………………56 第四章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形成發展與開漳聖王廟群……67 第一節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形成發展………….….……..67 一、桃園地區的拓墾………………………………………….……67 二、桃園地區漳民的拓墾與分布……………………….…………69 三、桃園地區漳民墾拓時期的開漳聖王廟………….……………72 第二節 桃園地區主祀開漳聖王之廟群……………………………80 一、桃園地區的開漳聖王廟群…………………………………….80 二、桃園地區開漳聖王廟群建廟沿革…………………………….82 第五章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廟群匾聯探索……………………101 第一節 匾額景觀 …………………………………………………101 一、文意內涵………………………………………..…………….101 二、文學之美 ………………………………………………………104 三、藝術之美 ………………………………………………………106 四、特殊的匾額………………………………………..…….……108 第二節 楹聯現象 …………………………………………………113 一、文字長短…………………………….………….…….………113 二、文意內涵……………………………………….……………..114 三、文學之美…………………………………………….…..……119 四、藝術之美…………………………………………….………..134 第三節 匾聯作者及書家 …………………………………………136 一、匾聯撰書人的身分……………..…………………………….136 二、匾聯撰書人背景分析……………………………..….………150 三、徵詩活動下的楹聯……………………………………….…..151 第六章 結論 ………………………………………………………157 附表 一、匾聯調查表 ……………………………………………………167 二、訪談記錄 ………………………………………………………203三、匾聯位置圖 ……………………………………………………220 四、匾聯圖片 ………………………………………………………237 參考書目 ……………………………………………………………262

    一、專書
    《欽定全唐文》(七)卷164 台北:匯文書局
    《當代書畫家名鑑》 書友雜誌社 1990
    《八十二八十三年公職人員選舉臺灣省選務實錄》 臺灣省選舉委員會編 1994
    《神聖空間的建構----行天宮台北本宮楹聯碑畫賞析》 臺北: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基金會 2000
    《臺灣鄉土全誌》 中一出版社 1996
    《陳元光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福建:廈門大學 1993
    清謝道承編纂《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二二二載記類第四六四冊,史部三四七地理類第五八九冊 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王世禎編《名人與名聯》 臺北:常春樹書坊 1986
    王文濡 《評注古文辭類纂》 台北:華正書局 1982
    王國璠編《中華民國詩人及其詩》 台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端午詩社1973
    仇德哉編著 《臺灣之寺廟與神明》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4
    阮昌銳著《歲時與神誕》 臺灣省立博物館 1991
    李文珍 《臺灣書家書事論集》 台北:薰風堂 2002
    李乾朗 《古蹟入門》台北:遠流出版事業 2001
    李乾朗 《臺灣地區的古蹟與歷史建築》 台北:教育部 1996
    吳丈蜀  《讀詩常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周振章編《中華民國選舉簡介》 中央選舉委員會 1990
    周婉窈著《臺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1997
    林一宏、張朝博、楊秋煜 《桃園縣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1999
    林柏燕 《陶社詩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2001
    林明德 《台澎金馬地區匾聯調查研究》行政院文建會 1994
    林明德 《澳門的匾聯文化》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1997
    林明德 《桃園縣大溪鎮「蓮座山觀音寺」、「齋明寺」匾聯文化調查研究》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1999
    林明德 《桃園縣三級古蹟「龜山鄉壽山巖觀音寺、蘆竹鄉五福宮、桃園市景福宮、桃園市忠烈祠」調查研究》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2000
    林會承 《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995
    林國平 《閩臺民間信仰源流》 台北:幼獅文化 1996
    林衡道口述 林朵兒筆記《臺灣勝蹟採訪冊》第六輯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1
    林衡道口述 楊鴻博整理 《鯤島探源》台北:稻田 1996
    季世昌、朱淨之 《中國楹聯學》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1993
    明黃仲昭修纂 《八閩通志》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1
    邱正略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九人物志人物傳篇》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邱彥貴、吳中杰著 《台灣客家地圖》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2001
    范叔寒著《中國的對聯》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1982
    柯季友 《陳元光開漳史篇 》福建省漳浦縣威惠廟編 台北:財團法人新店市太平宮印行
    房文奇 《實用應用文》台北:學海出版社 1969
    馬俊卿著《楷城聯話》臺北:星光出版社 1980
    姜義鎮著《臺灣的鄉土神明》臺北:臺原出版社 1995
    洪北江主編《史記三家注》台北:洪氏出版社 1974
    洪惠冠 《竹塹先賢書畫集2》 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1998
    洪敏麟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 臺灣省文獻會 1995
    段玉明 《中國寺廟文化論》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9
    胡奇光、強永華《對聯藝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郁永和 《裨海紀遊》台北:眾文圖書 1979
    卓克華 《從寺廟發現歷史》台北:揚智文化 2003
    徐復觀 《現代與傳統》台北:復文 1982
    徐曉望 《福建民間信仰源流》福建省: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
    高玉珍 《臺灣早期書畫展圖錄》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5
    高賢治 《臺灣宗教》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1995
    康世統 《中國應用文》台南:復文書局 2002
    梁思成 《中國建築史》台北:明文書局 1989
    晉司馬彪撰,梁昭注補 《後漢書志》台北:史學出版社
    麥鳳秋 《書法研究》台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1996
    陳板  《新龍潭人》桃園:龍潭鄉公所 1993
    陳支平 《福建宗教史》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6
    陳正祥 《臺灣地志》台北:南天書局 1997
    陳香著 《楹聯古今談》臺北:國家出版社 1978
    陳培桂 《淡水廳志》臺灣省文獻會 1977
    陳欽忠 《臺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二書法專輯》 台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1994
    孫保龍編《古今對聯叢談》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 1984
    張仁青 《駢文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4
    張仁青 《應用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83
    張正體 《學詩門徑》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1990
    張治著 《古今藝術名聯選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0
    張治著 《對聯之研究與學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86
    張素玢、陳世榮、陳亮州《北桃園區域發展史》桃園: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1998
    張夢機 《古典詩的形式結構》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
    陸家驤編《對聯新語》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1978
    許啟櫟編《分類古今聯話》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1979
    許俊雅 《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 1997
    清黃叔琳《文心雕龍注》台北:木鐸出版社 1983
    清梁章鉅《楹聯叢話》台北:世界書局1964
    清聖祖御製《全唐詩卷四十五》台北:宏業書局1982
    黃清良著《臺灣區重要寺廟聯語匾詞探微》臺北:學海出版社1980
    黃淵泉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著述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
    黃慶萱 《修辭學》台北:三民書局 2002
    馮永華 《彰化縣美術發展調查研究》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1998
    董芳苑著《探討臺灣民間信仰》臺北:常民文化事業公司 1999
    董翔飛編《中華民國選舉概況》台北:上海印刷公司1984
    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 1989
    楊正寬 《應用文》台北:揚智文化 2002
    楊家駱編《新校本宋史并附編三種4》台北:鼎文書局1980
    廖財聰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臺灣省文獻會1996
    蔡文采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宗教篇》臺灣省文獻會1997
    蔡相煇 《復興基地臺灣之宗教信仰》台北:正中書局 1989
    蔡相煇 《臺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臺原出版社 1992
    潘英著 《臺灣拓殖史及其族性分布研究》(上)臺北:自立晚報社 1992
    鄭康成注《禮記鄭注》台北:學海出版社 1992
    劉昌博著《臺灣搜神記》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81
    劉素琴 《游金華詩文集》桃園:桃園縣文化局 2001
    劉暢編著《名勝古迹楹聯選》臺北:星光出版社 1986
    劉還月著《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臺北:臺原出版社1994
    戴振浩等編《禮俗與宗教》桃園縣政府 1992
    戴炎輝著《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4
    謝重光著 《陳元光與漳州早期開發史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4
    謝杰  《虔台倭纂》中央圖書館影印本1947
    簡後聰等編 《福爾摩沙傳奇---臺灣的歷史源流》行政院文建會中部辦公室 2000
    瞿海源編纂《重修臺灣省通志》臺灣省文獻會1992
    二、學位論文
    張振輝 《中國傳統住宅及庭園之匾聯研究--以臺灣傳統住宅及庭園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3
    張綉玲 《新竹市佛教寺廟藝術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李礽夏 《北港朝天宮宗教藝術之探討---以建築裝飾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張朝博 《1945年以前大溪舊街區聚落空間之構成與發展》私立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1999
    黃慧文 《寺廟的匾聯─以花蓮延平王廟為核心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三、學報、期刊
    王恭志 <臺灣客家族群遷移之口述歷史與文獻探討>《社會科教育學報》竹師3期 2000.5 頁173-186
    王 甦 <楹聯作法>《淡江大學中文學報》五期1999.6 頁59-99
    王淑貞 <說寫對聯>《建中學報》二期1996.12 頁83-90
    何培夫 <文采豐美的匾額>《台灣月刊》 一五九期 1996.3 頁74-77
    何培夫 <台南市寺廟清代匾聯集>《台灣文獻》 卅五卷一期1984.3 頁57-75
    何培夫 <小南天福德祠新發現的匾聯>《台灣文獻》 卅四卷 1983.3 頁39-43
    何永清 <析字對聯探究>《中國語文》87卷4期 2000.10 頁91-95
    何曉明 <姓名與對聯>《歷史》一四一期 1999.10 頁105-108
    李芝瑩 <寺廟楹聯中的修辭與內涵──以花蓮地區為例>《大漢技術學院學報》四卷二期 1998 頁401-413
    李牮華、王春草、李國強 <陳元光肇基地在漳浦>《臺灣源流》一期 1996.3 頁128-131
    吳中杰 <臺灣漳州客家分佈與文化特色>《客家文化研究通信》二期 1999.6 頁74-93
    吳中杰 <臺灣漳州客家分佈與文化特色(上)>《臺灣源流》二十一期 2001.3頁116-123
    吳中杰 <臺灣漳州客家分佈與文化特色(下)>《臺灣源流》二十二期 2001.3頁125-133
    林文龍 <台灣中部古匾偶拾>《台灣文獻》廿八卷二期 1977.6 頁143-164
    林明德 <台灣地區孔廟、書院之匾聯文化探索>《台北文獻》一一二期 1995.6 頁13-47
    林明德 <台灣地區媽祖廟匾聯之探索>《台灣文獻》四十六卷二期 1995.6頁225-296
    林明德 <台灣清水祖師的匾聯探索> 《台北縣立文化中心季刊》 四十四期 1995.3 頁46-52
    林明德 <家廟的匾聯探索> 《台灣風物》 四十四卷四期 1994.12 頁13-60
    林明德 <觀音之匾聯探索>《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12 頁137-175
    林明德 <台澎金馬地區王爺信仰與廟群匾聯文化的探索>《輔仁國文學報》1994.4 頁21-49
    林明德 <解讀寺廟的匾聯文化—以臺灣地區的城隍廟為例>《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行政院文建會出版 1995.3
    頁319-344
    林明德 <臺灣地區宅第之匾聯探索>《宜蘭文獻雜誌》 1994.9
    頁2-27
    林淑妙 <試析佛教寺廟楹聯中幾個常見的辭彙與意境─以台灣北部地區為例 >《宜蘭農工學報》 八期 1994.6 頁149-168
    周志煌 <新莊「慈祐宮」之匾聯文化探索>《文化新莊》1999.4
    頁26-30,35
    周志煌 <新莊「武聖廟」的匾、聯文化探索>《文化新莊》1996.6頁37-40
    俞兆鵬 <開漳聖王--陳元光的生平事蹟>《歷史月刊》127期 1998.8 頁96-100
    施添福 <臺灣傳統聚落的血緣構成:以研究方法為中心> 《宜蘭文獻雜誌》 47期 2000.9 頁3-28
    姚漢秋 <開漳聖王考>《臺灣文獻》三十卷三期1979.9 頁111-112
    徐麗霞 <桃園縣開漳聖王廟與漳民拓墾(上)>《中國語文》85卷6期1999.12頁103-113
    徐麗霞 <桃園縣開漳聖王廟與漳民拓墾(中)>《中國語文》86卷1期2000.1頁104-114
    徐麗霞 <桃園縣開漳聖王廟與漳民拓墾(下)>《中國語文》86卷2期 2000.2頁96-105
    徐麗霞 <開漳聖王與臺北縣板橋、中和開漳聖王信仰 (上)>《中國語文》85卷3期1999.9 頁105-114
    徐麗霞 <開漳聖王與臺北縣板橋、中和開漳聖王信仰 (中)>《中國語文》85卷4期1999.10 頁104-113
    徐麗霞 <開漳聖王與臺北縣板橋、中和開漳聖王信仰 (下)>《中國語文》85卷5期1999.11 頁104-113
    高賢治 <士林惠濟宮與開漳聖王>《臺北文獻》120卷 1997.6
    頁133-164
    莊國土 <十七十八世紀閩南人移民臺灣原因--兼論漳泉移民差異>《臺灣文獻》第五十一卷第二期2000.6 頁11-26
    盛清沂 <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臺灣文獻》三十一卷四期1980.12 頁154-238
    盛清沂 <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下)《臺灣文獻》三十二卷一期1981.3 頁136-157
    張華芝 <略談對聯>《故宮文物月刊》十一卷十二期 1994.3 頁4-15
    張德南 <新竹都城隍廟的匾聯>《竹塹文獻》2002.4 頁77-84
    陳世榮 <近代大嵙崁的菁英家族與地方公廟:以李家與福仁宮為中心>《民俗曲藝》第138期 2002.2 頁242
    陳智超 <從陳元光母妻的姓氏看他的籍貫>《臺灣源流》三期 1996.9 頁4-7
    陳耀安 <淺談對聯之起源用途作法形式--臺灣省第十三屆教育建設座談會記興>《臺灣源流》 一期 1996 頁100-103
    陳靜宜 <兼具系統理論性與教學實用性的楹聯學首創之作---斐國昌<中國楹聯學>評介>《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二期1997.9  頁99-100
    黃美娥 <日治時代台灣詩社林立的社會考察>《臺灣風物》四十七卷三期1997.9 頁63-82
    黃麗貞 <融入生活中的「對偶」修辭>《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十期 1998.6
    頁184-204
    溫國良 <總督府民政局第一次調查北臺灣之寺廟與布教狀況略述>《台北文獻》一一七期 1999.3 頁123-194
    蔡相煇 <近代化與臺灣的民間信仰>《臺灣文獻》五一卷二期 2000.6頁231-244
    蔡相煇 <從歷史背景為臺灣廟宇尋定位 (上)>《國魂》六○八期1996.7 頁35-39
    蔡相煇 <從歷史背景為臺灣廟宇尋定位 (下)>《國魂》六○九期1996.8 頁72-74
    蔡相煇 <現代化政策下臺灣的傳統廟宇>《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 三期 1995.8 頁15-29
    賴志彰 <臺灣傳統建築研究對地域性開發與史料重建的意義>《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二十五期 1992.12 頁22-34
    賴志彰 <臺灣傳統建築與歷史建物調查工作之回顧與展望(上)>《文化視窗》十四期1999.11 頁68-75
    賴志彰 <臺灣傳統建築與歷史建物調查工作之回顧與展望(下)>《文化視窗》十五期1999.12 頁70-76
    蔣炳釗 <漳浦地區鬼靈及祖先崇拜民間信仰和文化的考察> 《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1994.6頁167-182
    藍植詮 <大溪的詔安客——從福仁宮定公古佛談創廟的兩個家族>《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2期1999.6 頁59-73
    羅肇錦 <「漳泉鬥」的閩客情節初探>《臺灣文獻》四十九卷四期1998.12 頁173-185
    蘇文擢 <漫談對聯作法>《中國語文通訊》 三十二期 1994.12
    頁24-32
    四、文獻部份
    《臺灣省通志》第一冊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0
    《臺灣省通志》第五冊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1
    《臺灣通志卷七人物志》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0
    《桃園縣誌卷首史前志要篇》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1962
    《桃園縣誌卷一土地志》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1962
    《桃園縣誌卷三政事志建置篇》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1964
    《桃園縣誌卷四經濟志農業篇》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1966
    《桃園縣誌卷五文教志藝文篇》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1967
    《桃園縣誌卷六人物志立德篇》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1968
    《我家鄉桃園縣》桃園文獻第二期  桃園縣政府 1994
    《桃園市志》         桃園市公所 1995
    《大園鄉志》          桃園縣大園鄉公所 1978
    《大園鄉志續篇一》      桃園縣大園鄉公所 1993
    《復興鄉志》         桃園縣復興鄉公所 2000
    《平鎮市志》         平鎮市公所 1994
    《大溪鎮志》         桃園縣大溪鎮公所 出版年不詳
    《竹山鎮志》         南投:竹山鎮公所,2001
    《全國寺廟名冊》       內政部民政司 2001
    《石門水庫建設誌》      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 1966
    《台灣區開漳聖王廟團第三屆第三次聯誼會手冊》
    大園鄉五福宮管理委員會 2003
    《臺灣區開漳聖王廟團第十八次聯誼大會秩序手冊》
    宜蘭后埤振安廟管理委員會 2002
    《桃園區開漳聖王廟團第十八次聯誼大會資料》
    瑞源宮管理委員會 1998
    《唐·陳元光龍湖集》      雲宵縣開漳歷史研究會 2001
    《漳浦縣紀念陳元光協會會刊》第3期 浦縣紀念陳元光協會 2000
    《開漳聖王陳元光與雲霄》  雲霄縣陳元光開漳歷史研究會 1997
    《開漳聖王史略》      桃園聖王會 1993
    《開漳聖王元光傳東興宮史誌》東興宮管理委員會 1968
    《大溪東興宮慶成祈安建醮醮誌》 東興宮管理委員會 2003
    《福隆宮沿革誌》    陳正則 2003
    《五福宮簡介》      桃園縣大園鄉五福宮管理委員會 2002
    《仁和宮中華民國九十二年曆書》
    財團法人台灣省桃園縣大溪鎮仁和宮董事會 2003
    《仁和宮》    財團法人台灣省桃園縣大溪鎮仁和宮董監事會  出版年不詳
    《財團法人東勢建安宮簡介》財團法人東勢建安宮 1993
    《復興宮沿革簡介》    桃園縣大溪鎮復興宮管理委員會 2000
    《大溪福仁宮沿革簡介》福仁宮管理委員會 2002
    《大溪福仁宮廟聯特刊》桃園福仁宮修建委員會 1972
    《桃園景福宮簡介》  桃園景福宮管理委員會 1999
    《景福宮祈安建醮紀念誌》 桃園景福宮祈安建醮委員會 1997
    《復興宮石橋三王公》   陳府王爺會 199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