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慧柔
Hui-Jou Ho
論文名稱: 台灣國民小學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中鄉土音樂演變路徑研究
The Study of Evolution Path on the Folk Music in Taiwan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and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
指導教授: 張蕙慧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0
中文關鍵詞: 國民小學音樂藝術與人文鄉土音樂漢族歌謠原住民歌謠課程標準課程綱要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arts and humanities, folk music, han songs, aboriginal folk songs, standard of curriculum, curriculum syllabuse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進行國民小學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鄉土音樂內容分析,以國編版、康和(軒)版、南一版、翰林版、仁林版、台聯版之國小音樂及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為研究對象,從民國57年課程標準至民國92年課程綱要,每個版本8冊,共計144冊,分析各版本鄉土音樂配置情形,再運用各時期分析結果做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比較。

    本研究之工具為研究者所整理之相關文獻後,自行繪製「音樂教科書鄉土歌謠內容分析類目表」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鄉土音樂內容分析類目表」,透過內容分析法進行教科書的分析,以達到研究之目的。

    本研究結論如下:原住民歌謠在五個時期中配置次數逐年上升,但選曲多偏向「知名度」較高的族群,族群越小曝光率越低;漢族歌謠以福佬歌謠配置最多,說唱音樂及宗教音樂被孤立。康和(軒)版為鄉土音樂種類出現最豐富最創新的版本。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duct content analysis on the folk music in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and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 series, which include National-Edition, Kang Ho(Kang Hsuan) , Nani, Han Lin, Ren Lin, and Tai Lian. A sum of 144 volumes is included in the research subjects. 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Configuration situation of folk music, and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do comparison with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method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ar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review, self-developed “Table of Folk Music Content Analysis in Music Textbook Series”and “Table of Folk Music Content Analysis in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 Series”. Therefore, content analysis is appli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s to reach the research goal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shown below. First, the proportion of aboriginal folk songs is rising year by year in five periods. However, aboriginal songs of famous tribes are chosen more frequently, on the other hand, narrative music and religious music are less chosen. Second, Kang Ho(Kang Hsuan) Edition has the most abundant and innovative variety in folk music.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台灣鄉土歌謠教育的發展 ……………………………………… 15 第二節 國小音樂與藝術與人文教科書課程政策演變………… 39 第三節 從課標/課綱看各版鄉土歌謠配置………………………………5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 7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 …………………………………………7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9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81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8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90 第一節 五個時期國民小學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鄉土音樂呈現情形…90 第二節 五個時期國民小學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鄉土音樂轉變路徑..14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162 第一節 結論 …………………………………………162 第一節 建議 ……………………………………………167 參考書目 ….………………………………………………………………169 一、中文部分…………………………………………………169 二、網路資料…………………………………………………172 三、外文部分……………………………………………………173 附錄 ………………………………………………………………………………174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174 附錄二 專家效度意見整理表…………………………176 附錄三 國民小學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鄉土歌謠內容分析類目表..194 表 次 表1-4-1 課本類型及版本…………………………………………………………9 表1-4-2 各版本冊數統計表………………………………………………… 10 表1-5-1 台灣種族三大系統表……………………………………………… 13 表1-5-2 本研究共時性與歷時性之釋義………………………………… 14 表2-1-1 臺灣傳統音樂分類表……………………………………………… 16 表2-1-2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一書中對於台灣音樂的分類…… 17 表2-1-3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一書對台灣音樂的分類………………… 18 表2-1-4 台灣鄉土音樂三大系統表………………………………………… 18 表2-1-5 台灣傳統音樂分類表……………………………………………… 19 表2-1-6 平埔族族群及分佈………………………………………………… 20 表2-1-7 高山族族群及分佈………………………………………………… 21 表2-1-8 黑澤隆潮對高山族歌謠內容的分類……………………………… 22 表2-1-9 許常惠對原住民歌謠內容的分類………………………………… 23 表2-1-10 簡上仁對原住民歌謠內容的分類………………………………… 24 表2-1-11 薛宗明對原住民歌謠的分類……………………………………… 26 表2-1-12 許常惠對漢族歌謠的分類………………………………………… 28 表2-1-13 簡上仁對台灣鄉土歌謠的分類…………………………………… 29 表2-1-14  彰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30 表2-2-1 台灣教科書鬆綁政策大事記(1968-2002)………………………… 43 表2-3-1 臺灣鄉土教育分期、年代、影響因素與特徵…………………… 51 表2-3-2 各研究者對鄉土教育意涵的定義………………………………… 52 表2-3-3 57年課程標準國立編譯館編輯要旨……………………………… 54 表2-3-4 64年課程標準各版本編輯要旨…………………………………… 55 表2-3-5 82年課程標準各版本編輯要旨…………………………………… 58 表2-3-6 89年課程綱要各版本編輯要旨…………………………………… 60 表2-3-7 92年課程綱要各版本編輯要旨…………………………………… 61 表2-3-8 97年課程綱要各版本編輯要旨…………………………………… 63 表2-3-9 Tchudi & Lafer(1996)對學科中心課程與統整課程比較表……63 表2-3-10 課標/課綱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教材及樂曲的選擇………… 65 表2-3-11 課標/課綱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歌詞的選擇………………………… 67 表3-4-1 臺灣鄉土音樂主類目表…………………………………………… 81 表3-4-2 台灣鄉土歌謠次類目表…………………………………………… 82 表3-4-3 台灣鄉土歌謠次類目表…………………………………………… 83 表3-4-4 57年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表……………………………………86 表3-4-5 64年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表………………………………………86 表3-4-6 82年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表………………………………………87 表3-4-7 89年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表………………………………………87 表3-4-8 92年版內容分析信度統計表………………………………………87 表3-4-9 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隨機抽樣結果整理表………88 表4-1-1 57國編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90 表4-1-2 64國編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94 表4-1-3 64康和版(一般)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96 表4-1-4 64康和版(革新)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98 表4-1-5 64翰林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00 表4-1-6 64台聯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02 表4-1-7 64年課程標準各版本原住民歌謠出現次數排序表………106 表4-1-8 64年課程標準各版本漢族歌謠出現次數排序表…………106 表4-1-9 82康軒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07 表4-1-10 82翰林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09 表4-1-11 82南一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 111 表4-1-12 82仁林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13 表4-1-13 82年課程標準各版本原住民歌謠出現次數排序表…………116 表4-1-14 82年課程標準各版本漢族歌謠出現次數排序表……………116 表4-1-15 89康軒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17 表4-1-16 89翰林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19 表4-1-17 89南一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21 表4-1-18 89仁林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23 表4-1-19 89年課程綱要各版本原住民歌謠出現次數排序表……126 表4-1-20 89年課程綱要各版本漢族歌謠出現次數排序表…………126 表4-1-21 92康軒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27 表4-1-22 92翰林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29 表4-1-23 92南一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31 表4-1-24 92仁林版各冊鄉土音樂出現次數表………………………………133 表4-1-25 92年課程綱要各版本原住民歌謠出現次數排序表………136 表4-1-26 92年課程綱要各版本漢族歌謠出現次數排序表…………136 表4-1-27 原住民各族群歌謠出現總次數……………………………………137 表4-1-28 漢族歌謠各類目出現總次數………………………………………138 表4-1-29 解嚴前後原住民歌謠及漢族歌謠之呈現情形表………………139 表4-2-1 音樂教科書之原住民歌謠出現次數統計表………………………151 表4-2-2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原住民歌謠出現次數統計表…………………153 表4-2-3 音樂教科書之漢族歌謠出現次數統計表…………………………156 表4-2-4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漢族歌謠出現次數統計表…………………159 圖 次 圖1-1-1 課程研究的連續性……………………………………………………3 圖1-4-1 課程標準、課程綱要流程圖…………………………………………8 圖3-1-1 研究架構圖………………………………………………………… 71 圖3-1-2 研究架構流程圖……………………………………………………73 圖4-1-1 57年課程標準原住民、漢族各版本比例分布圖(次數)……………93 圖4-1-2 64年課程標準原住民、漢族各版本比例分布圖(次數) …………105 圖4-1-3 82年課程標準原住民、漢族各版本比例分布圖(次數)………… 115 圖4-1-4 89年課程標準原住民、漢族各版本比例分布圖(次數)………… 125 圖4-1-5 92年課程標準原住民、漢族各版本比例分布圖(次數)………… 135 圖4-1-6 57年國編版《耕農歌》歌詞之呈現………………………………140 圖4-1-7 64年康和革新版《耕農歌》歌詞之呈現…………………………141 圖4-2-1 國編版原住民歌謠及漢族歌謠次數曲線比較圖………………… 142 圖4-2-2 康和(軒)版原住民歌謠及漢族歌謠次數曲線比較圖(一般) ……143 圖4-2-3 康和(軒)版原住民歌謠及漢族歌謠次數曲線比較圖(革新)……144 圖4-2-4 翰林版原住民歌謠及漢族歌謠次數曲線比較圖…………………145 圖4-2-5 南一版原住民歌謠及漢族歌謠次數曲線比較圖…………………146 圖4-2-6 仁林版原住民歌謠及漢族歌謠次數曲線比較圖…………………147 圖4-2-7 原住民歌謠及漢族歌謠次數曲線比較圖…………………………148 圖4-2-8 音樂及藝術與人文原住民歌謠曲線比較表………………………154 圖4-2-9 音樂及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漢族歌謠類目出現次數比較圖……… 161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科(2000)。教育研究法(增訂七版)。台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11)。教育研究法(增訂十四版)。台北:五南。
    王石番(1996)。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文化。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二版)。台北:幼獅文化。
    朱匯森(1941)。教育社會學─教育社會觀的研究及其實施。台北:復興。
    竹碧華(1998)。臺灣說唱。載於陳郁秀主編。臺灣音樂閱覽。台北:玉山社。
    同琦(2005)。小學教科書發展史(上)─小學教科書紙上博物館。台北:華泰。
    吳清基(1989)。開放社會中─教師的省思與展望。研習資訊,46,1-5。
    吳清基(1989)。寫在第九次─國小課程標準修訂之前。研習資訊,47,1-4。
    吳美娟(2005)。鄉土教材歷史發展與課程組織之探析。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4,
    109-123。
    吳俊憲(2008)。本土教育課程改革。台北:五南。
    呂鈺秀(2004)。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
    呂錘寬(2009)。臺灣傳統音樂現況與發展。宜蘭縣:國立台灣傳統藝術總處。
    李建緯(2006)。什麼是符號學?從藝術作品談起。暨大電子雜誌,第40期。
    汪怡琳(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音樂課程之內容分析與評鑑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頁14-15。
    周淑卿(2003)。論中小學教科書評鑑機制建立的必要性。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
      高雄:復文。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心理。
    林宏錦(2008)。台灣原住民歌謠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之現況研
    究。台南大學音樂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大學。
    林錦慧(2010)。國民小學鄉土音樂課程發展之研究─民國64─98年教科書內
    容分析。東華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東華大學。
    徐麗紗(2008)。台灣藝術教育史。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68)。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76)。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科書開放的精神與意義。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實務工作手
    冊。台北:教育部。
    張炫文(1986)。臺灣的說唱音樂。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交響樂團出版。
    張炫文(1998)。歌仔戲。載於陳郁秀主編。臺灣音樂閱覽。台北:玉山社。
    許常惠(1986)。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台北:樂韻。
    許常惠(1998)。閱覽臺灣從古到今的音樂。載於陳郁秀主編。台灣音樂閱覽序
    言。台北:玉山社。
    許常惠(2005)。台灣音樂史。台北:大陸書店。
    黃政傑、張育嘉(2007)。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政策分析:
    焦點、爭議與方向(頁1-26)。教科書制度與影響。台北:五南。
    彭瑞金(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
    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法。台北:五南。
    溫秋菊(1998)。北管音樂。載於陳郁秀主編。臺灣音樂閱覽。台北:玉山社。
    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稻
    鄉。
    楊智穎(2007)。論課程領域的危機與出路:課程史的深度省思。載於周淑卿、陳
    麗華主編。課程改革的挑戰與省思。高雄:麗文。
    楊獻文(2007)。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分析。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臺東縣。
    趙廣暉(1985)。現代中國音樂史綱。台北:樂韻出版社。
    歐用生(2000)。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 。教育研究法。頁229-254。
    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3)。意識形態與課程。載於莊梅枝(主編)。教科書之旅。台北:中華  
      民國教育研究發展協會。
    歐用生(2003)。內容分析法及其在教科書研究上的應用。載於莊梅枝主編教科書
    之旅。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用生(2007)。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一綱一本教科書政策論述的
    批判(頁27-48)。教科書制度與影響。台北:五南。
    鄭方靖(2003)。從柯大宜音樂教學法探討台灣音樂教育本土化之實踐方向。高雄:
    復文。
    劉世閔(2007)。從權力結構的角度論述分析台灣教科書政策(頁95-125)。載於中
    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與影響。台北:五南。
    蔡佩娥(2009)。由國中小教科書看戒嚴時期台灣之國族建構—以國語文科和
    社會類科為分析中心。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賴美鈴(1998)。光復後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載於中小學音樂師資培育
    與音樂資訊應用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5-101。屏東:屏東師範學
    院。
    賴美鈴(1998)。新選歌謠對光復後台灣學校歌曲的影響。音樂研究學報,7: 
    75-85。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賴美鈴(2000)。戰後初期台灣國民學校之音樂教育─以教科書的分析為中心。載
    於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67-392。台北。
    賴錦松(2000)。鄉土音樂在學校音樂科教學之應用─就原住民及閩南歌謠研析。
    2000展望二十一世紀鄉土音樂藝術教學研討會。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音樂教育系。
    錢仁康(2001)。學堂樂歌考源。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蕭永敏、湯慧娟(2010)。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二年級教科書內容分析。
    2010 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國立台東大學,台
    東縣。
    薛宗明(2000)。臺灣音樂史綱。高雄:高雄國樂團。
    簡上仁(2000)。台灣民謠。台北市:眾文。
    簡上仁(2001)。福爾摩沙之美-台灣的傳統音樂。台北:文建會。
    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台北: 五南。
    藍順德(2010)。教科書意識形態─歷史回顧與實徵分析。台北:華騰。
    顏弘志、游榮祥、顏佩如(2005)。教師鄉土科學實踐歷程、學生科學學習態度
    與鄉土意識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4,125-153。

    二、網路資料
    台灣才能教育協會(2011)。鈴木教學法簡介。
    取自http://www.taiwansuzukimethod.tw/introduction.html。2011/8/27。
    13:45p.m.。
    卡爾奧福教學法(2011)。
    取自http://www.orff.com.tw/carl_orff/carl_orff_down.htm。2011/8/27。
    13:58p.m.。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11)。
    取自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6726E5B80C8822F9。
    美育兒童音樂舞蹈國際教育機構(2011)。
    取自http://www.meiyu.com.tw/monograph/monograph-1.htm?c=6&id=2436。
    2011/8/27。14:16p.m。
    柯大宜音樂教學法簡介(2011)。
    取自http://content.edu.tw/senior/music/tn_nn/info/info5.htm。2011/8/27。
    2011/10/23。10:13p.m.。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11)。
    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2011/11/14。2:29p.m.。
    三、外文部分
    Gundem,B.B.(1994).History of Curriculum.In T. Husen&T.N.Postlethwaite
    (Eds.),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nd edition)
    (p.1301-1308).Oxford:Pergamon.

    Pinar,W.F.,Reynolds,W.M.,Slattery,P.&Taubman,P.M.(1995).Understanding
    curriculum: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discourses.New York: PETER LANG.

    Tchudi, S., & Lafer, S.(1996). Th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er's handbook: A guide to
    integrated teach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Portsmouth, NH Boynton/Cook
    Publishers.
    Wraga,W.G.&Hlebowitsh,P.S.(2003).Toward a renaissance in curriculum theor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USA.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35(4),425-43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