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育如
Lin, Yu Ju
論文名稱: 從自主權論我國多元社會之人體器官買賣:法哲學的觀點
Rethinking Autonomy and Organ Trade in Taiwan’s Pluralistic Society: A Legal Philosophy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 吳全峰
Wu, Chuan Feng
陳仲嶙
Chen, Chung Lin
口試委員: 雷文玫
吳建昌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器官買賣器官取得制度自主權自由主義社群主義儒家
外文關鍵詞: Organ Trade, Organ Procurement Systems, Autonomy, Liberalism, Communitarianism, Confucianism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器官移植不僅能夠保障病人之健康人權,同時也能夠為其個人及社會增加可觀的效用,然而現實中器官之需求量與供給量之間尚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儘管器官買賣制度可能可以提升器官之供給量,我國仍然立法對其加以禁止。自主權為多元社會所欲實現的高級個人利益,另一方面其與器官買賣的議題之間具有深刻的鏈結,並且也具備可以規範性語言進行分析及適用的特性,因此本研究從自主權的觀點來分析我國多元社會中個人從事器官買賣的正當性。

    本研究以自由主義為主軸,輔以來自社群主義的反思建構器官買賣的自主權面貌,並且加入對於我國華人儒家文化圈社群特性的考量,以及心理學關於個人自主性的實證研究,最後提出「器官買賣自主模型」。若一個人能夠通過「器官買賣自主模型」的實體與二階段程序檢驗,則本研究認為其擁有決定是否買賣器官的自主。

    為了能夠顧及個別種類器官的獨特性,本研究嘗試以「器官買賣自主模型」來分析我國法律與實務上允許用來移植的屍體器官,以及活人體的器官。


    Organ transplantation can not only protect patients’ right to health but also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utilities. However, the gap between the organ demand and supply remain great. Some then proposed that allowing organ trade might increase the organ supply. But most countries (including Taiwan) still prohibit organ trade.

    Therefore, based upon autonomy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justifications of organ trade in Taiwan’s pluralistic society. Rethinking organ trade from the autonomy perspective is important because: (1) autonomy is the profound benefit to individuals in the pluralistic society; (2) aut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ssues concerning organ trade, and (3) autonomy can provide a normative criteria to review organ trade.

    By applying liberalism, communitarianism and Confucianism (the representative ideology of Chinese communities), this study proposed “the autonomy model for organ trade” This study argued that: First, if removing the organ would not undermine an individual’s personal identity nor restrict his/her basic capabilities, such an organ then can be subject to trading. Second, even if the individual is allowed to sell certain organs, the context of his/her consent should be carefully explored on the basis of both his/her values and social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Third, the individual should be guaranteed an environment to freely make his/her decisions without coercion, force or fraud.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自序與謝詞 III 圖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路徑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9 第四節 名詞定義與研究架構 10 第一項 名詞界定 10 第一款 人體器官 10 第二款 器官買賣 11 第二項 研究架構 14 第三項 研究範圍及限制 16 第二章 器官取得之相關制度與器官買賣 17 第一節 器官供給不足的人權危機 17 第二節 器官取得制度之概覽以及與自主權的鏈結 20 第一項 自願捐贈制度 20 第二項 推測同意制度 22 第三項 強制選擇制度 25 第四項 器官買賣制度 27 第三節 我國器官取得之法制立場 32 第一項 立法背景及制度立場 32 第二項 禁止器官買賣的立法理由 38 第四節 器官買賣之法律前提-- 人之身體部分的法律地位 40 第一項 屍體部分 41 第一款 屍體部分的法律地位 41 第二款 屍體部分的處分權人 44 第三款 小結 47 第二項 活人體部分 47 第一款 活人體部分的法律地位 47 第二款 小結 49 第五節 器官買賣限制之政策分析與回應 50 第一項 器官買賣與來自人性尊嚴之挑戰 51 第二項 器官買賣與不平等 54 第一款 對經濟弱勢者的剝削 54 第二款 經濟弱勢者獲得器官移植機會不平等 55 第三項 器官買賣與利他主義之主張 56 第四項 器官買賣與市場管制之必要性 58 第一款 價格機能能夠增加器官供給量 58 第二款 器官的需求彈性與國家對於器官買賣市場管制之必要性 60 第三款 器官買賣市場(黑市)實際存在,缺乏管制將導致人權危機與市場失靈 62 第五項 小結 65 第六節 禁止器官買賣的正當性之再思考 66 第三章 器官買賣的自主權面貌 69 第一節 原子式自主 72 第一項 原子式的自我觀 72 第二項 康德概念下的自主:理性作為自主的基礎 74 第三項 原子式自主與家父長主義 77 第四項 從原子式自主看人體器官買賣之嘗試 79 第二節 社群式自主 83 第一項 社群的自我觀 83 第二項 社群式自主:共同體、社會的自我與關係取向的自我 85 第三項 華人儒家文化本位下之社群式自主 89 第一款 儒家的正義觀:親親之殺,尊賢之等 90 第二款 儒家的自我:處於人際關係中心,不斷修煉學習 92 第三款 家屬的需求與親情衝突之困境 94 第四項 從社群式自主看器官買賣之嘗試 97 第一款 西方社群主義與華人儒家文化的社會自我與社群 97 第二款 從社會的自我看器官買賣之嘗試 100 第三款 從關係取向的自我看器官買賣之嘗試 103 第一目 器官買買賣情境中家屬對於個人自主的影響 104 第二目 器官買賣下之家庭自主單位或家庭共同體 105 第三節 自主的心理學研究 109 第一項 從心理學的角度觀察自主 109 第一款 意識與自主 109 第二款 自主、直覺與理性 111 第二項 從心理學中的自主看器官買賣之嘗試 113 第四節 典範修正下之自主權再建構 115 第一項 社群式自主中的原子自我 115 第二項 原子式自主中的社群 117 第三項 為何干預?共同善與家父長之匯流 118 第四項 小結 120 第四章 器官買賣自主思考模型之提出 121 第一節 原子式器官買賣之自主:器官本質與自主權之關聯性 122 第一項 人格同一性的維持 123 第二項 形成、實踐與修正「自我選擇目標」之能力 127 第二節 社群式器官買賣之自主 130 第三節 買賣器官之自主權限制 135 第四節 器官買賣自主思考模型之提出 138 第五章 從「器官買賣自主思考模型」看不同器官之可買賣性 142 第一節 實體要件I:人格同一性的維持 144 第一項 器官的喪失與顯著縮短個人預期死亡時間 144 第一款 器官的喪失「會」以及可能顯著縮短個人預期死亡時間 144 第二款 器官的喪失「不會」顯著縮短個人預期死亡時間 146 第二項 失去器官與記憶的喪失 151 第一款 個人「會」以及可能因為失去器官而喪失記憶 152 第二款 個人「不會」因為失去器官而喪失記憶 152 第三項 小結 153 第二節 實體要件II: 器官的喪失與個人形成、實踐與修正「自我選擇目標」的能力 155 第一項 個人形成、實踐與修正「自我選擇目標」的能力「會」以及可能因器官的喪失而受到影響 156 第二項 個人形成、實踐與修正「自我選擇目標」的能力「不會」因器官的喪失而受到影響 160 第三項 小結 162 第三節 程序要件 163 第四節 小結 164 第六章 結論 166 參考資料 170  

    一、英文文獻

    (一)專書
    1. ANDREWS, LORI B. (1986), MY BODY, MY PROPERTY.

    2. BALDWIN, ROBERT AND CAVE, MARTIN (1999), UNDERSTANDING REGULATION: THEORY, STRATEGY,AND PRACTICE.

    3. BEYLEVELD, DERYCK AND BROWNSWORD, ROGER (2001), HUMAN DIGNITY IN BIOETHICS AND BIOLAW.

    4.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2004), MEDICAL ETHICS TODAY: THE BMAS HANDBOOK OF ETHICS AND LAW.

    5. BRODY, EUGENE B. (1993), BIOMEDICAL TECHNOLOGY AND HUMAN RIGHTS.

    6. COHEN, JULIE E., IMAGING THE NETWORKED INFORMATION SOCIETY: CONFIGURING THE NETWORKED SELF.

    7. DAVID, MILLER (1988), ETHICS.

    8. DAVID, MILLER (1989), MARKET STATE AND COMMUNITY: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MARKET SOCIALISM.

    9. DUTELLE, ARIC W. (2011), ERHICS FOR THE PUBLIC SERVICE PROFESSIONAL.

    10. FRIEDMAN, MARILYN (2003), AUTONOMY, GENDER, POLITICS.

    11. FULLICK, ANN (2002), REBUILDING THE BODY: ORGAN TRANSPLANTATION.

    12. LAMB, DAVID LAMB (1990), ORGAN TRANSPLANTS AND ETHICS.

    13. MACINTYRE,A (1981), 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

    14. RADIN, MARGARET JANE (1996), CONTESTED COMMODITIES.

    15. ROTHBLATT, MARTINE (2004), YOUR LIFE OR MINE.

    16. SHAPIRO,MICHAEL H., SPECE, ROY G.,JR., DRESSER,REBECCA, CLAYTON,ELLEN WRIGHT (2003), BIOETHICS AND LAW: CASES,MATERIALS AND PROBLEMS.
    17. TAYLOR, JAMES STACEY (2005), STAKES AND KIDNEYS : WHY MARKETS IN HUMAN BODY PARTS ARE MORALLY IMPERATIVE.

    18. TAUBER, ALFRED I. (2005), PATIENT AUTONOMY AND THE ETHICS OF RESPONSIBILITY.

    19. TOEBES, BRIGIT (1999), THE RIGHT TO HEALTH AS A HUMAN RIGHT IN INTERNATIONAL LAW.

    20. VANDEVEER, DONALD (1986), PATERNALISTIC INTERVENTION: THE MORAL BOUNDS ON BENEVOLENCE.

    21. WEISSTUB, DAVID N. & PINTOS ,GUILLERMO DIAZ (2008), AUTONOMY AND HUMAN RIGHTS IN HEALTH CARE.

    (二)論文集

    1. Feinberg, Joel, Legal Paternalism , in TODAY’S MORAL PROBLEMS (Richard A. Wasserstrom eds.,1975).

    2. Mackenzie ,Catriona and Stoljar ,Natalie, Introduction: Autonomy Refigured, in RELATIONAL AUTONOMY: FEMINIST PERSPECTIVE ON AUTONOMY, AGENCY, AND THE SOCIAL SELF (Catriona Mackenzie and Natalie Stoljar eds.,2000).

    3. Mahoney, Julia D., Should We Adopt A Market Strategy To Organ Donation?, in THE ETHICS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Wayne Shelton eds.,2001).

    4. Meyers, Diana Tietjens, Decentralizing Autonomy : Five Faces of Selfhood, in ATUTONOMY AND THE CHALLENGES TO LIBERALLISM (John Christman and joel Anderson eds.,2005).

    5. Richardes, Janet Radcliffe, Goings on Kidney Sales and Moral Arguments, in ORGAN AND TISSUE TRANSPLANTATION 65 (David Price eds.,2006).

    6. Sandel, Michael J., 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in RETHINKING COMMODIFICATION (Martha M. Ertman & Joan C. Williams eds., 2005).

    7. Shweder, R.A., J. Goodnow , G. Hatano , R. Levine , H. Markus & P. Miller ,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of Development One Mind, Many Mentalities. in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William Damon eds.,2006).

    8. Titmuss, Richard M., Is the Gift a Good One?,in THE GIFT RELATIONSHIP: FROM HUMAN BLOOD TO SOCIAL POLICY (Ann Oakley & John Ashton eds.,1997).

    9. Titmuss, Richard 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don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GIFT RELATIONSHIP: FROM HUMAN BLOOD TO SOCIAL POLICY (Ann Oakley & John Ashton eds.,1997).

    (三)期刊論文
    1. Ainley, Robert, Organ Transplantation: A Model Law Approach to Combat Human Trafficking and Transplant Tourism, 13 Or. Rev. Int'l L. 427(2011).

    2. Allain ,Jean, Trafficking of persons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s and the admission of guilt of a South African hospital, Medical law Review 19 (2011).

    3. Altman ,Jason, Organ Transplantations : The need for an International Open organ market, 5 TOURO INT’L L. REV. 161 (1994).

    4. Arneson ,Richard J., Equality and Equal Opportunity for Welfare, 56 Philosophical Studies 77(1989).

    5. Asch, S. E. , Studies of independence and confirmility:a minority of one against an unanousrous majority,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Vol.70 (1956).

    6. Beard ,T. Randolph, Kaserman ,David L., on the ethics of paying organ donors: an economics perspective, 55 DePaul L. Rev. 827.

    7. Cate ,Fred H., Human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e Role of Law, 20 IOWA J. CORP. L. 69 (1994).

    8. CEJA Report 2-I-93: Strategies for Cadaveric Organ procurement :Mandated Choice and Presumed Consent.

    9. Chara ,R. Alta, Skin and Bones: Post-mortem Markets in Human Tissue, 26(2) Nova Law Review(2002) 421.

    10. Corley ,Cody, Money as a motivator: the cure to our nation's organ shortage, 11 Hous. J. Health L. & Pol'y 93 (2011).

    11. English ,V. & Sommerville ,A., Presumed Consent for Transplantation: A Dead Issue after Alder Hey?, 29 J. Med. Ethics 147 (2003).

    12. Erin ,Charles A. & Harris,John, An Ethical Market in Human Organs, J Med Ethics 29:137-138(2003).

    13. Goyal M,,Mehta R, Ravindra L, Schneiderman LJ, Sehgal AR, Economic and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elling a kidney in India. JAMA288(13):1589-1591 (2002).

    14. Healy ,Kieran, Krawiec ,Kimberly D., Custom, Contract, And Kidney Exchange, 62 Duke L.J. 645 (2012).

    15. Hippen ,Benjamin E., Organ Sales and Moral Travails: Lessons from the Living Kidney Vendor Program in Iran, POL'Y ANALYSIS, Mar. 20, 2008.

    16. Hoffman ,Traci. J., Organ Donor Laws in the U.S. and the U.K :the Need for Reform and the Promise of Xenotransplantation, 10 Ind. Int’l & Comp. L .Rev .339.

    17. Hughes ,Paul M., exploitation, Autonomy, and the case for organ Sales, 12 INT’L J. APPLIEDPHIL.89 (1998).

    18. Iyengar ,Sheena S. and Lepper ,Mark R. , Rethinking the Value of Choice: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Intrinsic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Vol. 76, No. 3, 349.

    19. Jefferies ,David E., The Body as Commodity: The Use of Markets to Cure the Organ Deficit, 5 IND. J.GLOBAL LEGAL STUD. 621 (1998).

    20. Koller ,Adam J ., A Matter of Priority: Transplanting Organs Preferentially to Registered Donors, 55 Rutgers L. Rev. 671.

    21. Kurnit ,Melissa N., Organ Do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We Learn from Successes Abroad? ,17 B.C. IN.T’L &COMP. L. REV.405 (1994).

    22. Levine ,Jami H ., the Organ procurement Dilimma: Altrusim v. Commercialism, 2KAN .J. L. &PUB.POL’Y 113 (1992).

    23. Lieberman ,Debra, Tooby ,John and Cosmides, Leda, Does Morality Have A Biological Basis?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Factors Governing Moral Sentiments Relating to Incest, Proc. R. Soc. Lond. B 270, 819–826(2003).

    24. MacDonald ,Andrew C., Organ Donation: The Time Has Come to Refocus the Ethical Spotlight, 8 STAN.L.& POL’Y REV.177 (1999).

    25. Radin ,Margaret Jane, Property and personhood,34 Stan.L.Rev.957.

    26. Robinson ,Shelby E., Organs for sale? An analysis of Proposed Systems for Compensating Organ Providers, 70 U COLD .L. REV. 1019 (1999).

    27. Spellman ,Denise, Encouragement is not Enough: The benefits of Instituting a mandated Choice Organ procurement System, 56 SYRACUSE L. REV.353.

    28. Williams ,Christian, Combating the problems of human Rights Abuses and Inadequate Organ Supply Through Presumed Donative Consent, 26 CASE W. RES. J. INT’L L.315 (1994).

    (四)法院判決

    1. Brotherton v. Cleveland, 923 F.2d 477 480 (1991).

    2. Champlinsky v. New Hampshire, 315 U.S. 568,571-572(1942).

    3. Mensinger v. O’Hara, 189 III.App.48,53 (1914).

    4. Washington University v. Catalona, 437 F. Supp.2d 985 (2006).

    5. Washington University v. Catalona, 437 F. Supp.2d 985 (2006).

    (五)網路資源

    1. H. Res. 605 (111th Congress, 2009-2010).
    網址:http://www.govtrack.us/congress/billtext.xpd?bill=hr111-605.

    2. Global Observatory On Don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 (2010).
    網址:http://issuu.com/o-n-t/docs/2010?mode=window&pageNumber=1&layout=http://publicaciones.ont.es/issuu/godt/layout.xml

    3. JOHN LOCKE, SECOND TREATIES OF GOVERNMENT, IN GUTENBERG EBOOK, CHAPTER II SECTION 4 AND 15 ,CHAPTER VIII SECTION 95 (2012) .
    電子書網址:http://www.gutenberg.org/files/7370/7370-h/7370-h.htm#CHAPTER_II

    二、中文文獻

    (一)專書

    1. Andrews, Lori、Nelkin, Dorothy著,廖月娟譯(2001)。《出賣愛因斯坦─人體組織販賣市場》。台北:時報。

    2. Bell, Daniel A. 著,李琨譯(2000)。《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3. Carney, Sott著,姚怡平譯(2012)。《人體交易:探尋全球器官掮客、骨頭小偷、血液農夫和兒童販子的蹤跡》。台北:麥田。

    4. Cooter, Robert、Ulen, Thomas著,溫麗琪譯(2003)。《法律經濟學》。台北:華泰。

    5. Dworkin, Ronald著,郭貞伶、陳雅汝譯(2002)。《生命的自主權》。台北:商周。

    6. Gazzaniga, Michael著,鍾沛君譯(2011)。《大腦、演化、人:是什麼關鍵造就如此其妙的人類?》。台北:貓頭鷹。

    7. Hume, David著,仰哲譯(1984)。《人性論(上)》。台北:仰哲出版社。

    8. Kant, Immanuel著,李明輝譯(1980)。《道德底形上學基礎》。台北:聯經。

    9. Kimlicky, Will著,劉辛譯(2003)。《當代政治哲學導論》。台北:聯經。

    10. Kimlicka, Will著,應奇、葛水林譯(2005)。《自由主義、社群與文化》。上海:上海世紀集團出版。

    11. Miller, John Stuart著,郭志嵩譯(1990)。《論自由及代議政治》。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2. Pojman, Louis. P.著,江麗美譯(1995)。《生與死:現代道德困境的挑戰》。桂冠:台北。

    13. Rawls, John著,黃丘隆譯(1990)。《正義論》。台北:結構群。

    14. Rawls, John著,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2003)。《正義論》。台北:桂冠。

    15. Rawls, John(著),姚大志(譯)(2002),《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台北:左岸。

    16. Rawls, John著,萬俊人譯(2011)。《政治自由主義》,南京:譯林。

    17. Sen, Amartya著,劉楚俊譯(2001)。《經濟發展與自由》。台北:先覺。

    18. Sherwood, Lauralee著,林泠等譯(2008)。《人體生理學》。臺北市 : 湯姆生出版。

    19. Stevens, Alan、 Lowe, James著,尹相姝編譯(2007)。《人體組織學》。台北:藝軒。

    20. Taylor, Charles著,韓震等譯(2001)。《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南京:譯林。

    21. Thomson, Garret著,趙成文等譯(2004)。《康德》。北京:中華書局。

    22. 王啟華等編著(2002)。《實用人體解剖生理學》。台北市 : 合記。

    23. 王澤鑑(2006)。《民法總則》。台北:自版。

    24. 王澤鑑(2006)。《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契約、代理權授予、無因管理》。台北 : 王慕華發行。

    25. 杜維明(1997)。《儒家思想—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台北:東大圖書。

    26. 林火旺(2006)。《倫理學》。台北:五南。

    27. 林誠二(2003)。《民法債編各論(上)》。台北:瑞興。

    28. 俞可平(1999)。《社群主義》。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29. 施啓揚(2005)。《民法總則》。台北:自版。

    30. 郭靜晃等(1998)。《心理學》。台北:揚智。

    31.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合著(2004)。《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台北:翰蘆圖書出版。

    32. 彭英毅重編,張月蘭協編(1996)。《解剖生理學 : 人體構造與功能》。台北:南山堂。

    33. 曾淑瑜(2007)。《醫療‧法律‧倫理》。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34. 蔡墩銘(1998)。《法律與醫學》。台北;自版。

    35. 鄺芷人(1992)。《康德倫理學原理》。台北:文津。

    36. 錢永祥(2001)。《縱慾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裡的政治倫理》。台北:聯經。

    37. 蕭弘恩(2004)。《醫事倫理新論》。台北:五南。

    38. 戴正德、李明濱等編著(2004)。《醫療兩難之倫理抉擇》。台北:教育部。

    39. 顏厥安(2004)。《規範、論證與行動—法認識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40. 顧肅(2006)。《自由主義基本理念》。台北:左岸。

    (二)期刊、論文集論文

    1. 呂紹凡(2005)。〈器官之價值-談生物科技與醫學倫理〉,《萬國法律》,139期,頁82-90。

    2. 吳全峰(2010)。〈健康照護資源分配之界線—兼論醫療科技發展下健康照護資源分配之變與不變〉,邱文聰主編《科學管制、學術研究自由與多元民主價值》,頁299-367,台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3. 吳全峰(2013)。〈從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論健康人權與健康平等──兼論全民健康保險給付機制之健康人權困境〉,蘇宏達、陳淳文主編,《中華民國施行聯合國兩權利公約的意義──接軌國際,深化民主》,頁197-250,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

    4. 李元麒(2005)。〈肺臟移植〉,《生命再現》,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編,頁48-49。

    5. 李宗棠(2008)。〈美國Washington University v. Catalona判決評析─學術機構與研究人員對人體組織所有權之爭〉,《法律與生命科學》,第4期,頁18-30。

    6. 李瑞全(2008)。〈倫理諮詢理論與模式〉,《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5期,頁3-14。

    7. 周志宏(1999)。〈內在精神自由〉,《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頁125-132。

    8. 邱玟惠(2009)。 〈屍體之法律性質 : 物權與人類尊嚴之二元結構初探〉,《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8卷4期,頁335-384。

    9. 林忠義(2008)。〈死刑犯器官捐贈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頁89-114。

    10. 胡偉希(2006)。〈儒家社群主義略論〉,《文史哲》第四期。

    11. 張文貞。〈國際人權法與內國憲法的匯流:台灣施行兩大人權公約之後〉,收錄於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主編,《台灣法學新課題(八)》,元照出版,2010年,頁1-26。

    12. 張忠毅(2005)。〈心臟移植〉,《生命再現》,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編,頁50-51。

    13. 陳仲嶙(2009)。〈身體權作為一憲法權利〉,《法學新論》,第14期,頁113-131。

    14. 陳仲嶙(2011)。〈美國法下人體組織研究法律關係之權利基礎:以Moore案法院意見之澄清與駁斥為起點〉,《歐盟與美國生物科技政策》,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399-452。

    15. 陳明鎮、李伯章(2005)。〈突破移植醫學發展困境〉,《生命再現》,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編,頁42。

    16. 陳振業、蔡甫昌(2009)。〈為何我們應該摒棄知情同意器官勸募政策?「弱家屬參與式強制抉擇」的道德優先性〉,《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32期,頁145-202。

    17. 陳榮隆(2005)。〈骨髓移植〉,《生命再現》,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編,頁62。

    18. 黃光國(2001)。〈也談「人情」與「關係」的構念化〉,《本土心理學研究》,頁215-248。

    19. 黃光國(2001)。〈儒家關係主義的理論建構及其方法論基礎〉,《教育與社會研究》第二期,頁1-34。

    20. 楊秀儀(2006)。〈論屍體取精之法律爭議及應有的管制架構—以尊重自主為中心思想〉,《萬國法律》,145期,頁23-29。

    21. 楊秀儀(2008)。〈告知後同意之倫理法律再思考:縮小理論與實務的落差〉,《月旦法學雜誌》第162期,頁5-16。

    22. 潘怜燕、邱淑媞(2011)。〈台灣地區1991~2007年男女性之健康差距:以平均餘命、死亡率及潛在生命年數損失為指標〉,《台灣衛誌》,30卷2期,頁135-149。

    23. 蔡孟昆(2005)。〈腎臟移植〉,〈突破移植醫學發展困境〉,《生命再現》,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編,頁47。

    24. 謝曉東(2007)。〈試論「儒家社群主義」如何可能—從社群主義與儒家「自我觀」比較的角度〉,《陝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2期,頁7-12。

    25. 闕士傑(2005)。〈腎臟移植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生命再現》,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編,頁33-34。

    26. 劉宏恩(2014)。〈離婚後子女監護案件「子女最佳利益原則」的再檢視—試評析2013年12月修正之民法1055條之1規定〉,《月旦法學》第234期,頁193-207。

    (三)學位論文

    1. 邱玟惠(2009)。《論人體、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於民法上之權利結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學位論文。

    2. 林忠義(2002)。《從多元觀點省思器官捐贈制度的應有走向—以屍體器官捐贈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程碩士班論文。

    3. 林紋鈴(2002)。《商品化的身體:從買賣市場的實際存在探討有關人體器官取得之管制制度》。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陳柏宇(2012)。《以Rawls的正義原則論禁止活體器官交易之正當性》。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5. 黃鈞毅(2009)。《法律家長主義》。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系碩士論文。

    6. 賴玉梅(1997)。《社群主義與當代自由主義法律理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網路資源

    1. 大方廣四書集註
    網址:http://www.dfg.cn/big5/chtwh/ssjz/2-zhongyongjinghua.htm

    2.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
    網址:http://www.torsc.org.tw/

    3. 新紀元週刊
    網址:http://mag.epochtimes.com/b5/170/7821.htm

    4.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網頁
    網址: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5/c6210/intestinal%20surgery.html

    5. 應用倫理通訊
    網址:http://www.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2/11.html

    6. 衛生福利部函釋查詢系統
    網址:http://mohwlaw.mohw.gov.tw/Chi/Default.asp

    7. 臺大醫院器官移植團隊網站
    網址:http://www.ntuhtx.org.tw/ch/organ/organ_List.asp?Volumn_ID=438

    8. 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網址:http://readopac.ncl.edu.tw/nclJournal/index.htm

    9. 臺灣腎臟醫學會腎友互動網
    網址:http://kidney.tsn.org.tw/qanda_view.php?qanda_id=18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