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柯淑瓊 |
---|---|
論文名稱: |
中日國小高年級自然科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Licenced Science Textbook Used in the Fifth-six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wan and Japan |
指導教授: | 杜明進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1 |
中文關鍵詞: | 小學 、課程標準 、教材綱要 、自然科教科書 、我國審定本教科書 、日本檢定本教科書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s, standard of curriculum, main points of teaching material, science textbook, licenced science textbook in Taiwan, licenced science textbook in Japa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乃針對我國和日本課程標準演變的情形及對教科書內容做一分析比較,期望能對小學自然科學教育以及教科書編輯與教學上的參考。研究對象是我國及日本高年級自然科教科書,我國部份為南一版、,康軒版、牛頓版、國編版,日本方面為大日本圖書版、啟林
館版、東京書籍版。研究方法採內容分析法,首先探討我國與日本小學自然科課程標準的差異,並以自然學科知識的範圍,將其分為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的知識主題內容,及採用Collette 和Chiappetta(1994)所提的科學過程技能(science process or
inquiry skills),建立分析類目表,分析其分配情形。此外,在質的分析方面,則引用教科書內容作質化的描述和探究。
根據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的發現如下:
一、 各版本教學時間比較
(一)各版本教科書年級教學授課時間由多而少分別為: 南一版、東京書籍版、康軒版、大日本版、啟林館版、牛頓版、國編版。
(二)各版本教科書知識領域主題活動次數由多而少分別為:大日本版、南一版、啟林館版、牛頓版、東京書籍版、康軒版、國編版。
(三)我國的南一版、國編版和日本的東京書籍、啟林館四個版本都設有彈性教學時數,教學者可視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學校的活動等作適時的教學安排。
二、中日各版本教科書科學過程技能比較
(一)中日各版本都強調學生親自觀察操作,所以科學過程技能以觀察、操作、紀錄資料、解釋資料較多,但形成假設、做決定、量化、複製等較高層次的科學過程技能則較少。
三、中日相關單元內容比較
(一)日本單元內容分的較細,如生物的繁殖,學生學的是較完整的一系列知識。而我國是較大略的敘述、分類方式的學習。
(二)我國單元內安排結構較完整嚴謹,不像日本較依照實際情形彈性調整單元內容,將一單元分成二到三次完成,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具系統性的知識。
(三)因應網路教學的發達,關於資訊取得、資料蒐集方法也有多方介紹。
(四)中日都強調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連結,且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日本單元內容教材中較少提到的關於颱風的形成、如何做好防颱措施、環境保護議題在2003年的新課程中都已放入。
(六)我國版本較少關於科學家、科學史等的教學內容。
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Licenced Science Textbook Used in the Fifth-six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s of Taiwan and Japan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wa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licenced science textbooks used in the junior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and Japan in terms of goals
for science education. All this done is in the hope that we may contribute some reference to ou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in terms of editing natural science books,
assisting teachers editing natural science books and instructing the subject.
Our subject covers from Book9 to Book12 of the edition of Taiwan was NICT, Newton, Nani, Knsh. And, the edition of Japan was Tjb,Chlin,Tkb, was chosen for comparison.
Our approach to conduc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content-analysis method.
The first,the difference of the standard curriculum was discussed in the science textbook of Taiwan and Japan.And, the limit of natural science knowledge was classified in Biology,Physics,Chemistry,Geoscience.The last,for the purpose described for this study science process or inquiry skills. The research tool used in this research is item-
analysis table. Furthermore, we cite the contents in the textbooks for descriptions and explor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As far as teaching times was concerned, we learned of three phenomena.
(1) The order of the desired state of science in the elementary of times from high to low was: Nani, Tkb, Knsh, Tjb,Chlin, Newton,NICT.
(2) The order of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publisher from high to low was: Tjb,Nani, Chlin, Newton,Tkb, Knsh, NICT.
(3) The curriculum of the resilience was included of NICT,Nani, Chlin, Tkb.
2. The order of the science process or inquiry skills of publisher from high to low was: need students to observe the process of activities. Most of the activities
need obsering, manipulating materials, recording data, interpreting data in order to have the answer. Least of the activities need formulating hypotheses, making decisions, using numbers, replicating in order to have the answer.
3. As far as correlated contents of units were compared in Taiwan and Japan, we learned of three phenomena.
(1)The contents of units were smaller in Japan, contents of units were larger in Taiwan.
(2)The contents of units were finished in two or three times in Japan.
(3)For the network was becomed to develop, information to make choice and to collect were introduced in teaching.
(4)Science of knowledge was correlated in life.And science of knowledge was made use of life.
(5)The typhoon was less mentioned about to form and to prevent.The subject of deba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s placed in new curriculum of 2003 year.
(6)The science of textbook was less introduced about scientist and scientific history in Taiwan.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1997)。國小審定本教科書評鑑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0)。國小審定本教科書評鑑報告第七、八冊。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教育部(1952)。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天同出版社。
教育部(1962)。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68)。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劉德勝(1987)。小學社會科課程結構與內涵。高雄:復文。
陳騰祥(1976)。自然科學探究式教學法。台中:台灣省教育廳。
李遠哲(1980)。科學教育與社會的發展。載於教育資料文摘,25,45-51。
曾智朗(2000)。開放教科書民間審定本隻問題與因應專案報告。載於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立法院第四屆第三會期公報,89(43),443-446。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高新建(2000)。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的特色與挑戰。載於教育部網站:http://teach.eje.edu.tw/data/A03G05/200012614519/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的特色與挑戰.htm(2003/11/7)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上),10-18。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王美芬(1997)。比較中美小學自然科國家課程標準。國民教育,20-23
王美芬(1997)。國民小學自然科教科書評鑑結果。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熊召弟、王美芬(1996)。國民小學自然科教科書評鑑重點。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王美芬(19955)。新頒國小自然科課程標準芻議。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 1, 58-64。
中華民國教育會主編(1989)。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台灣:台灣書店。
王家通(1992)。各國中小學課程比較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王家通〈1995〉。日本、韓國中小學教育的特色。教改通訊。12,33-34。
黃志成(1997)。國民小學教科書選用方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孝瀅(1981)。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再版)。台北:正中。
楊思偉(1999)。日本教育。台北:商鼎文化。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四版五刷)。台北:五男。
王石番(1990)。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歐用生(1994)。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29-254。台北:師大書苑。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林瑞榮(1999)。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47-55。高雄:麗文。
鍾聖校(1999)。自然與科技課程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陳文典(1989)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247-248。台北:台灣書店。
毛松霖(1994)。國民小學自然科新課程概說。20-21。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
王國華(2000)。運用實驗活動培育學生科學過程技能。8(1)。35-36。
科學教育學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發行。
莊梅枝(1996)。國民小學教科書評鑑標準。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歐用生等(1995)。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毛松霖等(1997)。國民小學自然科課程概說(再版二刷)。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黃正傑等(2000)。國小審定本教科書評鑑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李園會(1989)。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299-308。台北:台灣書店。
陳壽觥、周天賜(1983)。國民小學新課程實施之調查研究。659-684。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呂美芳譯(1994)。教育課程的國際比較-理科篇,日本財團法人教科書研究中心原編。台北:教育部。
黃正傑(1998)。建立優良的教科書審定制度。1(1),1-16。課程與教學季刊。
增坤暘(1988)。中美日小學科學教育之比較研究。台北:水牛。
黃瓊瑱(1996)。我國小學自然科學教科書之分析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陳甲辰(2001)。我國國小中年級自然科教科書內容分析之比較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文化。
長尾彰夫(1997)。從國際視野觀察戰後日本的課程改革。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課程改革的國際比較:中日觀點,131-135。台北:師大書苑。
杜明進(1997)。日本小學自然科學課程之研究。台北:同學。
姜蓓蒂(1990)。中美初級中學自然科學教科書之分析與比較。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許國忠(1997)。國小自然科教科書評鑑參照標準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台北:五南。
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
江啟昱、陳茜如、楊龍立(2000)。國小自然科教科書內容屬性之探討。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專刊,18-46。
吳美蓉(2000)。自然科教科書之評鑑研究。教師之友,41(2),49-56。
歐陽小雪(2002)。中國大陸小學自然科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論文。
森一夫(1993)。日本的國小科學教育:目前趨勢。載於中華民國初等科學教育研討會,212-214。
李萬吉(2000)。自然5上。台北:康軒。
李萬吉(2001)。自然5下。台北:康軒。
李萬吉(2002)。自然6上。台北:康軒。
李萬吉(2003)。自然6下。台北:康軒。
國立編譯館(2000)。國民小學自然課本第九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1)。國民小學自然課本第十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2)。國民小學自然課本第11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3)。國民小學自然課本第12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蘇建中(2000)。自然五上。台南:南一。
蘇建中(2001)。自然五下。台南:南一。
蘇建中(2002)。自然六上。台南:南一。
蘇建中(2003)。自然六下。台南:南一。
黃崇城(2001)。自然五上。台北:牛頓。
黃崇城(2001)。自然五下。台北:牛頓。
黃崇城(2001)。自然六上。台北:牛頓。
黃崇城(2002)。自然六下。台北:牛頓。
蘇建中(2003)。自然與生活科技第5冊教師手冊。台南:南一。
李萬吉(2003)。自然與生活科技第5冊教師手冊。台北:康軒。
陳天賜(2003)。自然與生活科技第5冊教師手冊。台南:翰林。
黃崇城(2003)。自然與生活科技第5冊教師手冊。台北:牛頓。
◎英文部分
Collette A. T. and Chiappetta E. L.(1989). Science Instruction in the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 Columbus, Ohio,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Herron, M. D. (1971).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Enquiry.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or School Review,171-211.
Schwab, J. J.(1962).The 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日文部分
文部省(1958)。小學校指導要領-理科編。東京:大藏省印刷局。
文部省(1968)。小學校指導要領-理科編。東京:大藏省印刷局。
文部省(1977)。小學校指導要領-理科編。東京:大藏省印刷局。
文部省(1989a)。小學校指導要領-理科編(第14版)。東京:大藏省印刷局。
文部省(1989b)。小學校指導要領-生活編。東京:大藏省印刷局。
文部省(2000)載於文部省網站(2002/11/20)。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youryou/index.htm
小原友行(1985)。教育實踐思想。載於奧田真丈監修:教科教育百年教育史,1025-1077。東京:建帛社。
大森正(1981)。學習指導要領ソ變遷。載於社會科教育理論構造,75-93。東京:學習研究社。
中野目直明(1985)。經驗主義シ系統主義。載於奧田真丈監修:教科教育百年教育史,669-690。東京:建帛社。
伊崎生、松島(1990)。日本教育史年表。東京:三省堂。
伊藤信隆(1985)。教育課程。載於奧田真丈監修:教科教育百年教育史,563-577。東京都:建帛社。
八並勝正(1991)。理科教育源論。東京都:建帛社。
大橋秀雄等(1991)。理科教育事典-自然科學編。東京都:大日本圖書。
左卷建男等(1996)。新理科教育法。東京都:東京書籍。
林 茂則(1994)。小學校理科教材ソ研究。東京都:東洋館。
奧井智久、草野保治(1989)。改訂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ソ展開-理科編。東京都:明治圖書。
大木道則(1996)。新訂理科5年上指導書 第二部:指導シ研究。大阪市:新興出版社啟林館。
大木道則(1996)。新訂理科6年上指導書 第二部:指導シ研究。大阪市:新興出版社啟林館。
大木道則(1996)。新訂理科5年下指導書 第二部:指導シ研究。大阪市:新興出版社啟林館。
大木道則(1996)。新訂理科6年下指導書 第二部:指導シ研究。大阪市:新興出版社啟林館。
菊田英一(1996)。新版ギソウゆ理科 5年上:教師用指導書。東京都:大日本圖書。
菊田英一(1996)。新版ギソウゆ理科 6年上:教師用指導書。東京都:大日本圖書。
菊田英一(1996)。新版ギソウゆ理科 5年下:教師用指導書。東京都:大日本圖書。
菊田英一(1996)。新版ギソウゆ理科 6年下:教師用指導書。東京都:大日本圖書。
東京書籍株式會社編集部(1996)。新編新ウゆ理科:教師用指導書5上。東京都:東京書籍。
東京書籍株式會社編集部(1996)。新編新ウゆ理科:教師用指導書5下。東京都:東京書籍。
東京書籍株式會社編集部(1996)。新編新ウゆ理科:教師用指導書6上。東京都:東京書籍。
東京書籍株式會社編集部(1996)。新編新ウゆ理科:教師用指導書6下。東京都:東京書籍。
永野重史等(2003)。小學理科5上。東京都:教育出版株式會社。
永野重史等(2003)。小學理科5下。東京都:教育出版株式會社。
永野重史等(2003)。小學理科6上。東京都:教育出版株式會社。
永野重史等(2003)。小學理科6下。東京都:教育出版株式會社。
三浦登(2003)。新ウゆ理科6下。東京都:東京書籍。
三浦登(2003)。新ウゆ理科5下。東京都:東京書籍。
三浦登(2003)。新ウゆ理科5上。東京都:東京書籍。
三浦登(2003)。新ウゆ理科6上。東京都:東京書籍。
牛越充(2002)。樂ウゆ 理科5年上。日本長野市:社團法人信濃教育會出版部。
牛越充(2003)。樂ウゆ 理科5年下。日本長野市:社團法人信濃教育會出版部
牛越充(2003)。樂ウゆ 理科6年上。日本長野市:社團法人信濃教育會出版部。
牛越充(2003)。樂ウゆ 理科6年下。日本長野市:社團法人信濃教育會出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