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俞君
論文名稱: 圖象詩導入二年級敘事寫作教學之研究
指導教授: 李麗霞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圖象詩思考地圖敘事寫作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Concrete Poetry, Thinking Maps, narrative writing,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圖象詩導入國小二年級敘事寫作教學,圖象詩之選材重點與教師教學策略及學童敘事寫作之表現。採行動研究法,為期六個月,挑選六首圖象詩分別用於教學前的評量、導入寫作教學以及教學後的獨立寫作。經教學活動觀察、學童作品內容分析,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圖象詩導入敘事寫作教學之選材重點
    (一)結合兩種文字的圖象詩,能激發學童多元的聯想。
    (二)表現物體樣貌的圖象詩,能引發學童探索的興趣。
    (三)以大自然景象為主的圖象詩,能加速學童聯想相關主題內容。
    (四)圖象詩中獨特的修辭方式,能激發學童模仿與應用。

    二、圖象詩運用於二年級敘事寫作之教學策略
    (一)經由圖象聯想,建構書寫內容。
    (二)解構後重組圖象詩,學童更了解詩中意境。
    (三)朗讀圖象詩,加深學童視覺、聽覺、修辭印象。
    (四)透過合作學習,增強了學童持續書寫的動力。
    (五)依序使用思考的地圖、寫作單,有助於學童擬定寫作計畫。

    三、圖象詩導入敘事寫作學童之表現
    (一)圖象詩與寫作計畫相輔相成,學童寫作意願與寫作字數明顯提升。
    (二)學童由不同形式的圖象詩發現不同的敘事方式。
    (三)學童能結合圖象詩與生活經驗於寫作內容中。
    (四)學童之敘事6W寫作表現,由非統整敘事進步到統整敘事。
    (五)學童由圖象詩激發獨特的觀察,擴展聯想的層次,開發想像的空
    (六)學童對圖象詩印象深刻,故在寫作表現上產生學習遷移的現象。

    四、圖象詩導入二年級敘事寫作,教師之教學省思與成長
    (一)圖象詩的選材重點可依分類特點再深入探討。
    (二)圖象詩可導入其他文體之寫作教學中。
    (三)圖象詩本身就有故事性,創作主題應由學童自行擬定。
    (四)敘事寫作表現評量表之創意表現項目,應考量圖象詩的特性。

    關鍵詞:圖象詩、思考地圖(Thinking Maps)、敘事寫作、行動研究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implication of concrete poetry on narrative writing teaching for second graders.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effects on children's narrative writing,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hildren's narrative writing through concerte poetry teaching. The action research lasted six months. Six concrete poems were adopted for pre-test, implement and own writing individually.The data collected were from activities observation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children’s work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rough implementing concrete poetry into narrative writing teaching (the genres well suited to narrative writing teaching) 1.Concrete poetry combining two kinds of words can stimulate children’ diverse association.2.Concrete poetry showing the appearance of objects can initiate children’s exploration.3.The nature-based concrete poetry can accelerate children’s association to the related topics .4. The unique picture poem rhetoric can inspire children to imitate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used in the second graders narrative writing through concrete poetry. 1. Through image associating, the teacher can help children construct written content. 2. Through reorganizing concrete poetry, children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more. 3. Poetry recitaton make children deep impression on vision, hearing and rhetoric.4. Cooperative learning can enhance children’s motivation of writing.5. Thinking maps and sheets can help children develop writing programs.
    Third, children's performance through implementing concrete poetry into narrative writing teaching 1. Concrete poetry and writing programs improve children's writing motivation and number of words.2. Children can find out different narrative way by different forms of concrete poetic. 3. Children can combine concrete poetry and life experiences into writing. 4. Children’s questioning strategy of 6-W has changed from Non-integrated narration to Integrated narration. 5. Concrete poetry inspires children to have unique observation, expand the association and develop the imagination. 6. Children have a deep impression and produce learning transfer in writing
    Finally,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growth. 1. Sele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can be still explored according to the items of classification. 2. Concrete poetry can be implemented in other literary forms. 3..Concrete poetry itself is narrative, the topics can be created and developed by children themselves.4. The item “creativity performance” of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should be consider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poetry.

    Keywords:
    Concrete Poetry, Thinking Maps, narrative writing, Action Research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 二 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圖象詩探究 6 第二節 圖象與心象之研究探討 12 第三節 兒童敘事寫作教學探究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1 第一節研究方法與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設計 32 第三節 研究脈絡 38 第四節 資料蒐集、分析與檢驗 40 第四章 我的教學歷程故事 44 第一節 圖象詩導入敘事寫作的初體驗 44 第二節 我的教學故事一 51 第三節 我的教學故事二 61 第四節 我的教學故事三 77 第五節 我的教學故事四 89 第六節 教學研究後的寫作評量 98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07 第六章 行動研究後的改變 118 參考文獻 122 附錄 126 附錄一 教學研究前的評量 126 附錄二 教學研究後的評量 127 附錄三 二年級敘事寫作學童寫作表現評量表修正版 128

    參考文獻
    書籍
    丁旭輝(2000)。台灣現代圖象詩技巧研究。高雄:春暉。
    王萬清(1990)。創造性閱讀與寫作教學。高雄:復文圖書。
    朱作仁主編(1987)。小學寫作教學心理學。福州:福建教育。
    江依錚(2012)。現代圖象詩中的音樂性。臺北市:秀威資訊。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李漢偉(2005)。國小語文科教學探索。臺北:野人。
    李賢輝(1999)。天馬行空話說多媒體概論與實務。臺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
    杜淑貞(1986)。國小作文教學探究。台北:學生書局。
    杜榮琛(1987)。拜訪童詩花園。台北:蘭亭。
    杜榮琛(2006)。語文的滋味:用童詩,玩語文。臺北:康軒。
    周慶華(2002)。故事學。台北:五南。
    林世仁(2004)。文字森林海。新北市:虫二閱讀文化。
    林世仁(2012)。巴巴國王變變變。台北:天下雜誌。
    林良(1992)。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
    林金進(2007)。彩繪孩子心中的文字書。臺北:國語日報。
    林耀德(1988)。不安的海域。台北:師大書苑。
    采翔國際文教公司(2006)。指紋密碼。臺北:采翔國際。
    洪文慶(1993)。歌女唱詩-詩的世界。台北:錦繡文化。
    洪志明(1999)。用新觀念學童詩。板橋:螢火蟲。
    洪蘭(譯)(2004)。Rita Carter著。大腦的秘密檔案。台北:遠流出版。
    徐德楷(1976)。徐德標作文教學法體系。台中:博文教育。
    張春榮(1995)。看圖作文新智能。臺北:萬卷樓。
    張清榮(1997)。兒童文學創作論。臺北:富春。
    許峰銘(2010)。童詩圖象教學。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陳木城(1993)。春天的腳步-看童詩 學作文。台北:錦繡文化。
    陳木城、凌俊嫻合著(1992)。童詩開門。臺北:國語日報。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黎、張芬齡(譯)(2006)。傑克˙普瑞拉特斯基(Jack Prelutsky)著。下雨下豬下麵條。台北:天下遠見。
    曾麗珍(2009)。一個橋樑書的新願景-從圖像到文字閱讀的教學研究。台北:秀威資訊。
    黃筱茵(譯)(2007)。彼得.雷諾茲著。點The Dot。台北:和英。
    黃學誠(2000)。第五項修鍊:圖像系統思考。臺北:世茂。
    詹冰(2004)。打開詩的翅膀-台灣當代經典童詩。台北:維京。
    韓文正(譯)(2008)。丹˙羅姆(Dan Roam)著。餐巾紙的背後。台北:遠流。
    蕭蕭(2000)。現代詩縱橫觀。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顏福南(2007)。童詩頂呱呱。臺北:新苗。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論文
    朱曉萍(2012)。運用合作學習法進行看圖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秀芳(2008)。低年級看圖作文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何淑貞(2005)。從具象到抽象——國小一年級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淑芬(2009)。創意畫圖引導提早寫作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周坤財(2004)。感官觸發導入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宜利(2003)。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影響。
    林毓鈞(2006)。蕭蕭新詩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燕(2006)。繪本閱讀融入低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以概念構圖、低成就學生為研究核心及對象。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語文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秀娥(2007)。心智繪圖在國小五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婉芬(2007)。繪本創意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譬喻修辭創造力表現之影響。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侯明秀(2012)。無字圖畫書的圖像表現力及其敘述藝術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施杏枝(2012)。思考地圖融入低年級提早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妙君(2004)。以圖畫故事書進行國小一年級提早寫作教學歷程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菀真(2007)。國小學童圖文閱讀的理解策略。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連淑鈴(2003)。電腦看圖故事寫作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成效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小蘋(2012)。曼陀羅思考法融入國小三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思嫻(2003)。台灣現代圖象詩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告思考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琮琇(2007)。嬉遊記:八○年代以降台灣「遊戲」詩論。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曾瑞雲(2008)。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程嬇玲(2008)。思考地圖運用於生活故事寫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秀真(2011)。感官體驗活動結合概念構圖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詩婷(2008)。心像認知能力與繪畫手法之間的相關性。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楊梓萱(2012)。應用國語課文引導記敘文寫作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廖慧娟(2007)。兒童戲劇活動導入國小低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玉貞(2010)。計畫寫作教學對於國小中年級學童在敘事類記敘文的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佩欣(2003)。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寫作能力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易旋(2009)。無字圖畫書融入國小二年級限制式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蘇雲惠(2012)。國小一年級學童口語轉換書面語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教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蘇麗梅(2010)。以圖象引導低年級學童寫作教學之研究-以潮州國小二年級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網路資料
    張志強(2012)。把敘事學引入記敘文寫作教學的探討。2012年8月20日,取自中小學名師工作室網頁http://msgzs.yzjy.com.cn/msgzs/msgzs/zxyw/ShowArticle.asp?ArticleID=4718

    陳嘉音(2004,11月)。樂高積木堆成詩。翰林文苑天地,29。101年8月10日,取自翰林我的網http://www.worldone.com.tw/publish.do?ecId=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