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惠慈
論文名稱: 幼兒戲劇教學信念發展之歷程—以溫暖幼兒園戲劇選區課程為例
An enquiry into the process of how preschool teachers develop beliefs in drama teaching—A case study of Warm Preschool’s elective course in Drama
指導教授: 陳韻文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2
中文關鍵詞: 戲劇教育戲劇教學幼兒戲劇教學幼兒戲劇教學信念
外文關鍵詞: drama education, drama teaching, preschool drama teaching, beliefs in preschool drama te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研究主要探討幼兒教師在進行戲劇教學時的戲劇教學信念。以Fullan(2001)的教育哲學觀點為基礎,嘗試藉由教師的課程設計、課程實踐以及設定的教學關係理解幼兒教師的戲劇教學信念,也企圖以教學實務的映照,探尋幼兒教師對於戲劇教學信念的思考層次以及現場落實的關聯或落差。
    本研究主要以「訪談法」以及「參與觀察法」探究幼兒教師在戲劇教學中的教學信念。研究問題如下:
    (一)教師在戲劇教學中,如何設計課程?又如何藉此展現戲劇教學信念?
    (二)教師在戲劇教學中,如何實踐課程?又如何藉此展現戲劇教學信念?
    (三)教師在戲劇教學中,如何設定教學關係?又如何藉此展現戲劇教學信念?
    (四)教師的戲劇教學信念發展之歷程為何?
    由於多數論題涉及整體之脈絡歷程,嘗試於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逐一回應。在此仍針對幼兒戲劇教學信念之特殊性,綜整提出幾項結論,其中包含:「幼兒園戲劇教學的特徵與偏向」、「戲劇教學信念與戲劇教學實踐的關聯/落差」、「戲劇教學信念轉變的主客觀因素」以及其他。最後,將針對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供幼兒相關單位、教師及研究者尋求戲劇教學資源之參考。


    This study focuses on how preschool teachers develop their beliefs in drama teaching. Based on Fullan’s (2001) framework, the researcher attempts to reveal the teachers’ beliefs through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and the pedagogical relationships they built. Meanwhile, the participant-observer researcher also intends to investigate how the teachers reflect their beliefs in teaching drama, the connections or the gap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outcome.

    This study applies “interview”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o make enquiries into the teachers’ beliefs in drama teaching. It cares about:
    1. How teachers design curriculum for teaching drama and what beliefs are revealed in their teaching.
    2. How teachers execute curriculum in teaching drama and what beliefs are revealed in their teaching.
    3. How teachers build relationships with children in teaching drama and what beliefs are revealed in their selection.
    4. How teachers develop their beliefs in drama teaching.

    These issues compose a whole picture and will be covered in chapter 4, 5 and 6. in response. In conclusion chapter, the study will additionally inform the particularities of preschool drama teaching, the connections/gaps between belief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drama teaching, and the causes of belief change in related to drama teaching. Correspondingly, some suggestions will be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as a reference for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drama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界定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戲劇的本質 11 第二節 戲劇教學 17 第三節 幼兒園的戲劇教學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3 第二節 研究場域及研究參與者 47 第三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57 第四節 研究信實度 63 第四章 幼兒園戲劇教學的課程內涵 65 第一節 戲劇的概念 67 第二節 藝術性的學習 75 第三節 社會性的學習 82 第四節 統整性的學習 87 第五節 戲劇的遷移及轉變 93 第五章 幼兒園戲劇教學的課程架構 101 第一節 戲劇教學的課程型態 101 第二節 戲劇教學的活動程序與節奏 109 第三節 戲劇教學的架構開放性 119 第六章 幼兒園戲劇教學現場的挑戰與對策 127 第一節 幼兒園戲劇教學的特殊性 127 第二節 戲劇教學中的教學關係 148 第三節 戲劇教學中的班級經營 158 第四節 來自教室外的挑戰 167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75 第一節 幼兒戲劇教學信念發展之結論 175 第二節 提供相關單位之建議 180 參考文獻 182 附錄 194 附錄一 194 附錄二 196 附錄三 197 附錄四 200

    中文
    王士儀(1990)。當前戲劇教育幾個政策性課題芻議。文訊雜誌,60,
    12-15。
    王文科(2007)。課程與教學論。台北市:五南。
    王友輝(2004)。台灣兒童戲劇發展歷程。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
    20(6),7-13。
    王友輝(2008)。人物/角色。載於耿一偉主編,劇場事特刊:劇場關鍵
    字(頁15-17)。台南市:台南人劇團。
    王念華(2001)。幼稚園教室戲劇發展歷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
    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蘇建文(總校閱)(2003)。David R. Shaffer 著。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學富。
    王婉容(譯)(2007)。應用戲劇:新觀眾的新戲劇形式。J. O’Toole著。2007應用戲劇/劇場國際研討會專題演講。國立台南大學,未出版演講稿。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教學技巧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毓茹(2006)。戲劇教學案例建立之研究—以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為
    例。國立台南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尹世英(1995)。劇場管理。台北市:書林。
    甘季碧(2007)。「教育戲劇」(D-I-E)應用於幼稚園教學之行動研究。
    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石光生(譯)(1990)。Edward A. Wright著。現代劇場藝術。台北市,書林。
    石光生(2002)。表演藝術教育史概述。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
    編,藝術與人文教育(頁48-61)。台北市:桂冠。
    安原良(2002)。專業之道,路迢迢:學院表演教育的現況與問題。表
    演藝術,166,43-47。
    任凱、王佳煌(譯)(2005)。John Lofland & Lyn H. Lofland著。質性
    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台北市:學富文化。
    李心瑩(譯)(2003)。Howard Gardner著。再建多元智慧。台北市:遠流。
    李立亨(2000)。我的看戲隨身書。台北市:天下遠見。
    李志強、林世坤、林淑玲(譯)(2007)。Jo Salas著。即興真實人生:
    一人一故事劇場中的個人故事。台北市:心理。
    李宛儒(2007)。一位幼稚園教師實施創造性戲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
    究:以台語兒歌為媒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嘉義市。
    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7)。Uwe Flick著。質性研究導
    論。台北市:五南。
    李珮瑜(2005)。幼兒園裡的戲劇教育:以戲劇實驗班為例。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戲劇教育國際論壇手冊(頁112-114)。台北市:台北市文化局。
    李雯佩(2005)。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李翠玲(2003)。戲劇性活動融入語文教學之研究:以低年級為例。國
    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市。
    呂素美(譯)(2005)。Diane Trister Dodge & Laura J. Colker & Cate Heroman著。3-5幼兒創意課程上冊:課程架構篇。台北市:信誼基金。
    吳昭宜(2002)。走入幼兒戲劇教學的殿堂一個幼稚園大班之行動研
    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谷瑞勉(譯)(1999)。Laura E. Berk & Adam Winsler著。鷹架兒童的
    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台北市:心理。
    周小玉(譯)(2001)。Kathleen Warren著。幼兒戲劇天地之多少:
    戲劇抱抱。台北市:成長基金會。
    周小玉(譯)(2005)。Jonothan Neelands著。戲劇創意教學的多樣
    面貌:教育性戲劇在校園中的應用。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
    會:戲劇教育國際論壇手冊(頁79-83)。台北市:台北市文化局。
    周珮儀等(譯),黃光雄(總校閱)(2000)。J. Beane著。課程統整。台北市:學富。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心理。
    林乃馨、鄭博真、蔡瓊賢(譯)(2007)。Mary Mayesky著。幼兒創造性課程與績學。台北市:華騰文化。
    林克歡(2005)。戲劇表現論。台北市:書林。
    林玫君(譯)(1994)。Barbara T. Salisbury著。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
    台北市:心理。
    林玫君(1997)。幼稚園中創造性劇教學之實施及改進之研究(國科會
    專題研究計畫報告編號:NSC 86-2413-H-024-007)。台北市:中華
    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玫君(2000)。戲劇課程統整之3種模式。幼教資訊,110,48-52。
    林玫君(2001)。回家之旅:兒童「同理心」的發展與引導。幼教資訊,123,53-56。
    林玫君(2003)。創造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台南市:供學。
    林玫君(2004a)。教師戲劇教學信念轉變歷程之個案研究:從「幼兒」
    主導之戲劇課程出發。南師學報,38(1),25-45。
    林玫君(2004b)。幼稚園戲劇課程之實施、教師訓練與教學效應之研
    究(Ⅱ)(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92-2413-H-024-007)。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
    會。
    林玫君、朱秋玲、甘季碧(2004)。戲劇融入幼稚園課程之發展歷程
    行動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3,89-106。
    林玫君(2006a)。英美戲劇教育之歷史與發展。美育,154,78-83。
    林玫君(2006b)。國小表演藝術課程之發展及案例教學之實施與評鑑:
    以戲劇教育為媒介。(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94-2411-H024-002)。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玫君、歐怡雯(譯)(2007)。John O’Toole & Bruce Burton & Anna Plunkett著。酷凌行動:應用戲劇手法處理校園霸凌和衝突。台北:心理。
    林虹眉(2007)。教室即舞台—讀者劇場融入國小低年級國語文教學之
    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市。
    林素鳳(2003)。戲劇教學在國小一年級統整課程中的應用。國立台東
    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惠娟(2002)。故事戲劇、戲劇遊戲和幼兒閱讀發展之關係脈絡。幼
    教資訊,142,5-12。
    林翠鈴(2002)。國小一年級教師對表演藝術概念認知、實施活動類型
    與實施困難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屏東市。
    林靜琍(2006)。創造性戲劇活動在教學場域的運用與實踐:以幼稚園
    大班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與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麗雅(2006)。創造性戲劇對幼兒口語表達與故事理解之影響:以故
    事戲劇為媒介。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南市。
    林寶山(1998)。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
    柯秋桂(1999)。兒童劇場在成長。載於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
    論文集:兒童劇場(頁99-143)。台北市:文建會。
    柯秋桂(2003)。兒童劇場在成長:好戲開鑼。台北市:成長基金會。
    耿一偉(2001)。紅鼻子詩人:談《下雪了……》裡的戲劇元素與小丑
    藝術。表演藝術,106,76-79。
    耿一偉(譯)(2008)。Peter Brook著。空的空間。台北市:國立中正
    文化中心。
    徐秀菊、趙惠玲、蘇郁菁(2003)。台灣中小學藝術教師教學現況調查
    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5,83-127。
    胡耀恆(譯)(1997)。Oscar G. Brockett著。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台北市:志文。
    孫惠柱(2006)。戲劇的結構與解構。台北:書林。
    容淑華(1999)。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的戲劇教育。美育,111,89-91。
    容淑華(2000)。劇場教育、文化、科技。台灣戲專學刊,2,130-134。
    容淑華(2001)。英國教育劇場理論與實踐之研究:從英國教育劇場之
    教育哲學觀探討台灣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
    中表演藝術師資培育與課程實施等相關課題。台灣戲專學刊,3,96-112。
    容淑華(2004)。教育劇場:實踐與進步哲學。台灣戲專學刊,8,132-133。
    容淑華(2004)。戲劇教育與兒童戲劇的發展關聯。中華民國兒童文學
    會會訊,20(6),14-20。
    容淑華(2007)。兒童戲劇:理性的藝術。美育,159,44-47。
    黃尤姝(2007)。戲劇教學對幼稚園學童創造思考效應之研究。國立台
    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美序(2007)。戲劇的味/道。台北市:五南。
    黃美序、司徒之萍、沈敏惠、柯曉姍(2000)。藝術欣賞課程教師手冊:
    中學戲劇篇。台北市,國立藝術教育館。
    黃美滿(2000)。幼兒園裡的戲劇教學。成長幼教季刊,42,42-44。
    黃美滿(2001a)。談戲劇的教育功能:曉芸的武功祕笈。成長幼教季
    刊,45,49-50。
    黃美滿(2001b)。發現之旅:讓排演變成創意性的遊戲過程。成長幼
    教季刊,47,51-52。
    黃美滿(2001c)。過程戲劇(Process Drama)示例:樹的名字叫什麼?。
    成長幼教季刊,47,53-54。
    黃美滿(2002)。傾聽孩子扮演的心。載於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編,
    認識裴利(頁115-124)。台北市: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
    會。
    黃美滿、倪鳴香(2004)。幼兒園、教學劇場與教師專業成長:以台南
    「新樓幼稚園」為例。載自2004台灣「教育、戲劇與劇場」研討
    會。台北市:財團法人跨界文教基金會。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慧真(譯)(1994)。Diane E. Papalia & Sally Wendkos Olds著。兒童發展。台北市:桂冠。
    曹其敏(1993)。戲劇美學。台北市:五南。
    區曼玲(譯)(1998)。Viola Spolin著。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台北:
    書林。
    張靜(譯)(2003)。Lee A. Jacobus著。思考戲劇。珞珈藝林,創刊號,
    117-125。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市:心理。
    陳仁富(2000)。幼稚園戲劇活動現況調查。載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編著,中小學藝術教學設計研討會論文集(頁37-56),台北市: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仁富(譯)(2001)。Ruth Beall Heinig著。即興表演家喻戶曉的故
    事:戲劇與語文教學的融合。台北市:心理。
    陳仁富(2007)。教育戲劇課程設計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61,76-88。
    陳永菁(譯)(2002)。John Somers著。心靈點唱機:真實世界與戲
    劇虛幻世界關係之探討。載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著,國民中
    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62-66)。台北市,國立
    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恆輝(2008)。戲劇教育的藍圖與概念。戲劇藝術,21。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12月8日。網址:
    http://alicetheatre.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202514
    陳美慧(1999)。學齡前戲劇教育之實作與評析。載於一九九九台灣現
    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兒童劇場(頁227-247)。台北市:文建會。
    陳淑琦(1994)。幼兒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心理。
    陳婷芳(1995)。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韻文(2005)。從多元智慧談戲劇在大學教育的定位。載於詹哲裕等
    編著譯,國軍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95-120)。台北:政
    治作戰學校。
    陳韻文(譯)(2005a)。John O’Toole 著。門邊的巨人:讓戲劇在教育中立足。2005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戲劇教育國際論壇手冊(頁6-15)。台北市:台北市文化局。
    陳韻文(譯)(2005b)。Tony Goode著。透過虛構的稜鏡:戲劇教育與終身學習。2005台灣教育戲劇/劇場國際年會:戲劇教育國際論壇手冊(頁129-137)。台北市:台北市文化局。
    陳韻文(2006)。英國教育戲劇的發展脈絡。戲劇學刊,3,39-62。
    陳韻文、張鐙尹(譯)(2008)。Joe Winston & Miles Tandy著。開始玩
    戲劇4-11歲。台北市:心理。
    許瑞芳(2008)。T-I-E在台灣的發展與實踐:以台南人劇團教習劇場之經營為例,探討教習劇場的未來與展望。戲劇學刊,8,113-136。
    張小萍(2006)。幼稚園戲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中班幼兒為例。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梁實秋(譯)(1989)。William Shakespeare著。仲夏夜之夢。台北市:遠東。
    教育部(1997)。藝術教育法。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私立幼托園所參與合作園所(國教班)作業原則。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月27日。網址:http://www.edu.tw/files/regulation/B0054/私立幼托園所參與合作園所(國幼班)作業原則.pdf
    葉子啟(譯)(2001)。Robert L. Lee著。劇場概論與欣賞。台北市:揚智。
    葉玉珠,葉玉環,李梅齡,彭月茵(2006)。以創造性戲劇教學啟發幼
    兒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1,2-27。
    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Jonothan Neelands & Tony Goode著。
    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台北市:成長基金會。
    詹竹莘(1997)。表演技術與表演教程。台北市:書林。
    楊茂秀(譯)(2007)。Vivian Gussin Paley著。遊戲是孩子的功課:
    幻想戲的重要性。台北市:成長基金會。
    楊壁菁(1997)。創造性戲劇對小學三年級學生表達能力之影響。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研究所理論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健、馬俊山(2008)。戲劇藝術的十五堂課。台北市:五南。
    趙自強、徐琬瑩(2002)。戲法學校:基礎篇。台北市:幼獅文化。
    廖品蘭(1998)。戲劇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兒童故事理解、回憶與學習動
    機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東市。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劉仲倫(譯)(2002)。Nellie McCasilin著。綜論創作性戲劇理論與實作在美國教學之概況。載於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著,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16-220)。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劉早琴(2000)。原鄉、北進、回溯:黃春明小說研究。私立東吳大學
    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怡汝(1998)。藝林探索--行銷篇。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劉彥君(2005)。東西方戲劇進程。北京市:文化藝術。
    劉姵蓁(2004)。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以一位男性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純芬(譯)(2005)。John O’Toole & Julie Dunn著。假戲真做,做
    中學:以戲劇作為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有效進入主題學習。台北
    市:成長基金會。
    劉森堯(譯)(2003)。Eugène Ionesco著。伊歐涅斯柯戲劇選集。台北:桂冠。
    蔡其蓁(2004)。幼稚園遊戲課程之研究:一個課程知識社會學的探究
    途徑。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
    南市。
    蔡奇璋(2001)。在那湧動的潮音中:教習劇場。台北市:揚智文化。
    潘世尊(2006)。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市:心理。
    潘淑滿(2006)。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歐怡雯(譯)(2006)。Jonothan Neelands著。開始玩戲劇11-14歲。台北市:心理。
    鄭黛瓊、朱曙明、黃美滿、廖順約(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戲劇篇。台北市,國立藝術教育館。
    鄭黛瓊(譯)(1999)。Norah Morgan & Juliana Saxton著。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台北市:心理。
    鄭黛瓊(2000)。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114,86-91。
    鄭黛瓊、鄭黛君(譯)(2006)。Dorothy Heathcote & Gavin Bolton著。
    戲劇教學:桃樂絲‧希斯考特的「專家外衣」敎育模式。台北市:
    心理。
    賴淑雅(2008)。教習劇場。載於耿一偉主編,劇場事特刊:劇場關鍵
    字(頁109-110)。台南市:台南人劇團。
    賴淑雅(2008)。應用劇場。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12月8日。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catt-20060501/article?mid=314&prev=343&l=f&fid=13
    盧家珍(1998)。年少青春夢:高中職戲劇科普查報告。表演藝術,62,
    18-21。
    簡紅珠、任秀媚主編(1987)。幼兒戲劇活動教學。新竹市,省立新竹
    師院幼教中心。
    羅嶼(2008)。北京、台北:不一樣的戲劇人。新世紀週刊,2008(16),
    122-125。

    英文
    Andrew P. Johnson (1998). How To Use Creative Dramatics in the
    Classroom. Childhood Education, 75, 2-6.
    Augusto Boal (1996) Politics, Education and Change in Drama, Culture and Empowerment-The IDEA Dialogues. John O’Tool and Donelan, K. eds. Brisbane: IDEA.
    Baz Kershaw (1992). The Politics of Performance- Radical Theatre as Cultural Intervention. London: Poutledge.
    Bill Roper, & David Davis (2000). Howard Gardner: Knowledg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drama and arts education. Research in Drama Education, 5(2), 217-234.
    Cecily O'Neill (2001). Imagined Worlds in Theatre and Drama. Theory Into Practice, 24(3), 158-165.
    C. M. Clark (1988).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bout teacher preparation: Contrbutions of research on teacher thinking. Educational Reasearch, 17(2), 5-12.
    Gayle Ann Harris (2000). Hurricane Strikes: Using Drama in Language Education. Drama Magazine, 8(7), 2-4.
    Jerome Bruner (1966). Towards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London: David Fulton.
    Kate Edmonds (1998). Learning Spanish Through Drama. Drama,5(3), 2-5.
    Kathleen Warren (1993). Drama For Young Children. Drama, 1(3), 7-10.
    Lou Furman (2000). Ar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Support of Drama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7
    (3), 173-178.
    Michael Fleming (1994). Starting Drama Teaching. London: David Fulton .
    Michael Fleming(2001). Teaching Drama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London: David Fulton.
    Michael Fullan (200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3rd. ed. Toronto : Teacher College Press.
    Madona Stinson (2008). In Praise of Uncertainty: A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 keynote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rama Education and Application, 2008/10/24, Tainan: Tainan University.
    Philip Cook (1983). How To Enjoy Theatre. London:Judy Piatkus.
    Susan S. Lang (2003). Teaching diversity through drama and imagination. Human Ecology, 1(31). 23.
    Susan Wheeler (1995). Drama and Relationship Play in Early Years Education. Drama, 4(1), 5-7.
    Tony Jackson (1993). Education or theatre? The develepment of TIE. In Tony Jackson (Ed.), Learning though theatre: New perspective on theatre in Education(pp.17-38). New York: Routledge.
    Trisha Lee (2003). The theatre of three to five. Drama Magazine, 11(1), 10-15.
    Wendy Karen Mages (2008). Does Creative Drama Promote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 A Review of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Employed in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1), 123-152.
    Winifred Ward (1957). Playmaking for Children. NY: Appleto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