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葉琇玫 YEH HSIU MEI |
---|---|
論文名稱: |
教育戲劇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研究—以改編民間故事《虎姑婆》為例 A Research of Drama-in-Education in Arts and Humanities-- Exemplified by an Adaptation of The Chinese Folktale “Auntie Tigress” |
指導教授: | 高玉立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0 |
中文關鍵詞: | 教育戲劇 、藝術與人文 、虎姑婆 |
外文關鍵詞: | Drama-in-Education, Arts and Humanities, Auntie Tigres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以探究教育戲劇應用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中,音樂與表演藝術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效益為主。以改編民間故事《不一樣的虎姑婆》為研究探討之主要題材,在新竹市某國小四年級進行為期十週的教學活動;透過教師觀察日誌、反省札記、教學活動學習單、教學回饋單與學生戲劇成果評鑑之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教育戲劇」能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
二、「教育戲劇」的教學設計為結合音樂、律動、語言節奏與戲劇的教學活
動。
三、學生在「教育戲劇」教學活動中能表現出音樂、律動、語言節奏與戲劇的
創作能力。
四、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戲劇」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提昇自我自
信心。
五、融入環保議題的「教育戲劇」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能提昇學生積極做環
保、愛地球的行動力。
依據本研究之結論,針對教師提出探討與建議意見:
一、教師應本著終身學習的精神,積極參與研習活動,多增進藝術與人文的專
業能力。
二、教師應以鼓勵讚美取代責罰,以尊重接納的教學方式,進行藝術與人文的
課程。
三、整合校內教學資源,結合不同領域的學習課程,統籌規劃「教育戲劇」活
動,擴大研究對象與範圍,探討其教學成效。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to study th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ffect of music and performing ar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Drama-in- Education in the field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Through the 10-week teaching activities with fourth–grade students from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he Hsinchu City, the main subject matter is to adapt the Chinese folktale to “A different Auntie Tigress”. From the memos of teaching observation and self-reflection, records of learning tasks, feedbacks from student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dapted drama, several conclusions can be extracted:
1. Drama-in-Education can be applied in teaching Arts and Humanities.
2. Drama-in-Education is a teaching design that combines music, movement, rhythm of language, and dramatic play.
3. The students can show their creativity in music, movement, rhythm and drama through the activities designed for Drama-in-Education.
4. The student-oriented activities of Drama-in-Education can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s and enhance their self-confidence in learning.
5. Add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lated topics into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strategy of Drama-in-Education can help students to promote the execu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arth-loving.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btained in this research,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articularly presented to teachers:
1. The teachers should hold the attitude “Never too old to learn”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kinds of learning courses to increase their professions in Arts and Humanities.
2. The teachers should replace punishment by encouragement and praises, and teach Arts and Humanities with respect and embracement.
3. The administrative unit should help integrate the teaching resources in elementary schools, combine different fields in course design, coordinate the activities about Drama-in-Education, and expand the range of research to study the teaching effects.
參 考 文 獻
一、 中文部分
王詩琅編撰(1999)。《台灣民間故事》。台北:玉山出版社。
王家珍改編,王家珠繪圖(2007)。《台灣民間故事虎姑婆》。格林文化製作,
台灣麥克出版社出版。
朱仲謀譯(2004)。Jean McNiff & Jack Whitehead 著《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
五南出版社。頁18。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
北:桂冠出版社。頁9。
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性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
美育雙月刊,106期, 頁29-38。
袁汝儀(2001)。《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國教天地,143期,
頁32。
林炎旦(2001)。《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師領域共同能力指標分析》。國民教育,
第42期,頁31-36。
林玫君(2000)。《從創造性戲劇談課程的統整方式》。收於《幼兒教育課程統整方
式面面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際兒童教育協會,中華民國分會。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頁243-251。
林玫伶(2005)。《童畫可以這樣看–經典童話讀書會》。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出版
社。頁206-207。
林麗嬈(2007)。《視覺藝術結合戲劇活動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應用之研究~以國小
三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姚世澤(2002)。《因應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的教學策略》。美育雙月刊,128期,
頁13-21。
徐琬瑩(2006)。《不只是兒戲–兒童劇本集》。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出版社。
秦麗花(200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浦忠成(2006)。《台灣原住民神話傳說與故事研究現況綜論》 。出自國立花蓮教
育大學《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文津出版社 。
2006年7月。
陳淑文(2006)。《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的研究》。樂韻出版社。
頁337。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頁2。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台國字第0920006026)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環境教育)》。
(台國字第0920045067發布重要議題)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台國字第0970082874B)台北:教育部。頁21。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環境教育)》。
(台國(二)字第0970082874B號令修正總綱、閩南語以外之各學習領域、
重大議題)台北:教育部。
郭美女(2003)。《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的教學設計》。國教之聲35(1),頁2。
郭美女(2003)。《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郭美女(2005)。《符號學在「藝術與人文」課程運用之研究》。
藝術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論文發表會。國立屏東師院。
張曉華(2002)。《國民中小學表演藝術戲劇課程與活動教學方法》。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頁36。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市:財團法人成長基金會。
頁62,78,127。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頁2-8,16,21,33,102-104,292,352。
張曉華主編(2009)。《教育戲劇與劇場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頁33,38,40-41,45-47,56-87。
張蕙慧(2002)。《以音樂為核心之課程統整教學設計》。國教世紀,200期,頁5-14。
黃惠娟(2007)。《歌劇糖果屋之欣賞教學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
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政傑(1994)。《課程設計》。台北:師大書苑。頁297-300。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賴玲伶(2008)。《音樂戲劇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
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譚達先(1984)。《中國民間童話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頁2,68,137-158。
證嚴上人開示(2004)。『調整心室效應,改變全球溫室效應』。出自《經
典雜誌》76期。
證嚴上人開示(2010)。『大愛新聞』紀穎如、劉泓志報導。
騰淑芬譯(2004)。《聽音樂孩子更聰明》。台北:心理出版社。
二、 外文部分
Booth,D.(1984).Drama in the formative years. Ontario:Ministry of Education.p5.
Courtney, C. and Jossart, S (1998).Story dramas for grades 4-6. New Jersey: Good Year Books.p6.
Landy,R.(1982).Handbook of educational drama and theatre. Wesport,Connecticut:Greenwood.
Tarlington, C and Verriour, P.(1991).Role Drama. Portsmouth: Heinemann.p9,p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