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君玉
論文名稱: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
指導教授: 李安明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教學視導學校本位教學視導
外文關鍵詞: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School Based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與苗栗縣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現況,並調查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可能遭遇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及有關學校參考。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三種研究方法。首先依據文獻,探討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意涵、教學視導之困境、其因應策略與相關研究;進而設計調查問卷、實施問卷調查與訪談,研究工具為「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調查問卷」與「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訪談大綱」,進行調查與訪談研究後,進行分析討論,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國小教育人員,共發出996份,回收781份,回收率達78.4%,其中有效問卷為760份,問卷處理採用SPSS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彙整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一、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本位教學視導運作屬中上程度。
    二、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覺知受性別、年齡、學歷、職務與任教年資影響而有所差異。
    三、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普遍認為教務處最適合擔任主導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工作。
    四、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普遍認為工作繁忙致使無暇參與視導工作為無法落實本位教學視導的主因。
    五、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普遍認為推動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工作最佳誘因為酌減授課時數與核敘記功嘉獎。
    六、 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本位教學視導支持呈現中上程度。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下:
    一、 對於教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 增加人員編制,以促進教學視導工作
    (二) 訂定實施要點及獎勵辦法
    (三) 提供行政支援與諮詢輔導
    (四) 全面辦理教學視導研習
    (五) 協調成立校際教學視導團隊
    二、 對於學校方面之建議
    (一) 與教師溝通觀念,凝聚共識
    (二) 營造專業學習社群
    (三) 辦理教學視導知能培訓
    三、 對於教師的建議
    (一) 敞開心胸,悅納教學視導者為協助者
    (二) 積極參與專業學習社群
    (三) 積極惕勵,進行自我視導
    (四) 運用行動研究,發展有效的教學模式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in Taoyuan County, Hsinchu County, Hsinchu City, and Miao Li County .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possible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under the School Based Currirulum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which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nd related schools.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se interview are used in this research.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it discusses the meanings of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faced on, and the strategies to solve and related studies. Then further questionnaire and case interview are executed. According to the quesionnaire and interview results, we point out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 through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e subjects in this research are educato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996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nd 781 were returned. The returned rate was 78.4%. Successful questionnaires were 760 and analysis by Spss for Windows statistics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noted:
    1. The operations are above medium level.
    2. It shows the difference that the recognition of subjects related to the system was affected by sex, age, education, position and working experiences.
    3. The subjects identify that academic department is the most suitable department to handle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4. The subjects stated the main reason that the system can not be fully operated because they are too busy to participate in the system.
    5. The subjects stated the best way to promote the system is to reduce the teaching hours and give rewards.
    6.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upporters are presenting above medium level.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were made:
    Th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as follows:
    1. Increases the personnel organization, then promotes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to work
    2. Makes essential rules and rewards ways
    3. Provides the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consultation counseling
    4. Conducts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through studies
    5. Coordinates to establish national Teaching Supervision System groups

    The suggestions for schools as follows:
    1.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s about ideas and gather recognitions
    2. Builds professional study groups
    3. Conducts knowledge training

    The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as follows:
    1. Open your heart, accept supervisor as an assistant
    2. Enthusiasts joining professional study groups
    3. Be cautious and proceed self supervise
    4. Uses motion research, develops a reliable teaching pattern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意涵………………………………11 第二節 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困境…………………………26 第三節 教學視導的因應策略……………………………………37 第四節 學校本位教學視之相關研究……………………………3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58 第四節 資料的處理………………………………………………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各學校運作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現況分析……………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育人員在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知覺程 度差異分析………………………………………………71 第三節 探討國民小學運作本位教學視導的組織運作之限制與 因應策略…………………………………………………82 第四節 訪談資料之整理與分析…………………………………100 第五節 綜合討論…………………………………………………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5 第二節  建議……………………………………………………118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127 英文資料…………………………………………………………132 附錄 附錄一 專家審查問卷…………………………………………135 附錄二 預試問卷………………………………………………144 附錄三 正式問卷………………………………………………149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
    丁亞雯 (1998)。教學視導實施報告。現代化學校經營行動方案研討會,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王順平(1999)。學校本位管理之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江文雄、林炎旦、李俊湖、吳政達與張宗憲(1999)。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策略規劃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未出版。
    古博文(2000)。英國教育視導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池勝源(2004)。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以一所國中二位實習教師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中等學校教師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呂木琳(1998)。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呂淑芝(2003)。台中市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未出版。
    李安明(1998)。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與省思。教育研究資訊,6(6),121-146。
    李希揚(1998)。學校本位管理之淺析。教育資料文摘,42(2),163-164。
    李珀(1998)。教學視導。教師天地,96,25-31。
    李珀(1999)。利用教學視導系統提昇教師教學品質。課程與教學季刊, 2(2), 49-70。
    李珀(2000)。教學視導。台北:五南。
    吳英國(1998)。對督學為老師打分數的疑慮,師友,369,49-51。
    李俊湖(2002)。學校視導發展與建議。研習資訊,19(6),27-33。
    李倫熙(2002)。中、韓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市及漢城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何宋錦(2003)。高屏區國民中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縣,未出版。
    吳和堂(1995)。高雄市國小教師接受教學視導之意願調查。高市鐸聲,6(1),64-66。
    吳明隆(2004)。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
    吳培源(1999)。英國教育視導制度。高雄:復文。
    吳清山、林天祐(2000)。教學視導。教育資料與研究,32,p.75。
    余瑞霖(1991)。教育視導技術泛論,教育資料文摘,27(6),98-115。
    阮靜雯(2000)。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邱錦昌(1988)。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學視導工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邱錦昌(1994)。美國教育視導趨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7,116-117。
    邱錦昌(1995)。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邱錦昌(2001)。教育視導制度與中等學校效能之研究。台北:元照。
    林天印(1997),學校本位理念對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之影響,中等教育,48(5),31-38。
    林 武(1990)。各國教育視導制度比較。高雄:復文。
    林鴻章(1999)。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洪志成(1997)。從實習教師眼中看新制實習輔導教師的專業支持。教育研究資訊,6(4),100-121。
    范迪慧(2000)。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之個案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未出版。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實務部份。台北:五南。
    張弘勳(1997)。國民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張宗憲(1998)。學校本位在教學視導模式上初探。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6,39-44。
    張宗憲(1999)。職業學校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內涵建構與實徵調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張明輝 (1996)。改進中小學教育視導的相關課題。教改通訊,21,27-29
    張素貞(1998)。學校本位管理在小學之實施。教育資料與研究,22,16-18。
    張清濱(1994)。台灣省教育視導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張清濱(1996)。教學視導的模式與應用。研習資訊,13(1),5-13。
    張慈娟(1997)。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未出版。
    張鈿富(1999)。 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1995)。以「學校中心的管理」推行開放教育。載於尤清主編: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復文書局。
    張德銳(1998)。以學校中心管理推動學校教育革新。教育政策論壇,1(2),133-154。
    張德銳、李俊達(1999)。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與評鑑。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2,2-6。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台北:師大書苑。
    陳江松(1997)。落實教學視導評鑑功能以提昇學校辦學績效。北縣教育,17,36-37。
    陳金進(1978)。國中校長的教學視導任務。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陳聖謨(1998)。學校教學視導現況的檢討與建議,教育研究雙月刊,59,68-75。
    郭昭佑(1996)。教學視導-行政視導無法兼顧的層面。研習資訊,13(1),25-29。
    梁嘉綿(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同儕輔導之需求性研究。未出版。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馨(民89)。從新世紀教師教學知能探析我國新師資培育制度。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new/1/890503-5.html(檢索日期:93年10月8日)。
    曾燦金(1996)。美國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在我國國民小學實施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楊百世(1989)。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未出版。
    楊振昇(1998)。邁向二十二世紀我國教育視導制度之反省與展望。教育政策論壇,1(2),81-118。
    楊振昇(1999)。我國教學視導制度之困境與因應。課程與教學,2(2),15-30。
    楊振昇(2003)。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教師專業發展專輯,28,287-317。
    褚希雯(1996)。國小校長與教師對校長教學視導行為知覺之比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葉郁菁(1998)。實習教師之專業輔導。教育實習輔導,13(4),49-52。
    葉振學(1996)。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方式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歐用生(1993)。當前小學教學視導的重點與策略,國教輔導,297,4-9。
    劉仲成(2003)。校長教學視導:提升教師有效教學的策略。南投文教,18,10-16。
    劉慶中、趙廣林(1999)。從教學視導到教學領導-以校長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2(4),103-118。
    蔡保田、邱錦昌(民76)。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學視導工作之調查。台灣省政府教育廳委託研究專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未出版。
    蔡進雄(1998)。改進校內教學視導的有效途徑。載於高強華(主編),教師新思惟論文選輯(154-175頁)。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謝文全(1999)。教學視導的意義與原則-並以英國教學視導制度為例,課程教學季刊,2(2),1-14。
    謝宇斐(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簡毓玲(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未出版。
    羅清水(1999)。學校教育的核心發展-落實學校本位經營。師友,382,18-21。
    羅清水(2000)。教學視導在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7(2),1-9。

    英文資料
    Acheson, K. A. & Gall, M.(1997). Techniques in the clinical supervision of teachers(4th ed.). N.Y.: Longman.
    Barak, M., Pearlman,A. S. & Glanz, J.(1997).Using developemental supervision toimpro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ruction in Israel, Journal of Curriculum and Supervision, 12(4),367.
    Blumberg, A.(1980). Supervisors and teachers: A Private Cold War. (2nd ed.)Berkeley: McCutchan.
    David, J. L.(1989).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school-based management.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8), 45-53.
    Elizabeth, K.W. (1995). Empowering teachers as full partners in the preparation of new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0. ED 385521.)
    Glatthorn, A. A. (1984).Differentiated supervis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45401)
    Glickman, C. D.(1981). Developmental supervision:Alternative practices for helping teachersimprove instru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6487)
    Goldhammer, R., Anderson, R. H. & Krajewski, R. J.(1980). Clinical Supervision:Special Methods for the Supervision of teachers. 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Goodwin, S.(1983).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85497)
    Jeffrey, G.(1994). History of educational supervision: Proposals and prospec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0. ED 369178).
    Karen, D., Anna, C. D., James, D. G., Thomas, H., & Janet, S.(2000). The school-based supervision team: An alternativ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0. ED 147259).

    Kauffman, D.(1992). Supervision of student 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0. ED 344873).
    Lawrence, L.(1987).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Collaboration to improve instruction supervis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0. ED 280168).
    McColskey, W., & Egelson, P. (1993). Designing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s that support professional growth.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67662).
    McCurdy, J.(1983). The role of the principal in effective schools. Sacramento, CA:Education News Service.
    Myers, D. & Stonehill, R.(1993). School-based management. Education-Research-consumer-Guide, 4.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3688).
    Sergiovanni, J., (1982). Supervision of Teach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3075)
    Wiles, Kimball, Lovell, John T. (1975). Supervision for better schools. Fourth Edi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09998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