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君茹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特殊教育課程大綱實施現況與困境之研究
指導教授: 孔淑萱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
外文關鍵詞: Newly Revised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Curriculum Adjustment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在實施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之現況與困境。本研究以自編之「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實施新課綱之現況與相關問題調查問卷」為調查工具。以臺灣地區國小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為正式問卷調查對象,問卷發出760份,有效問卷回收652份,可用率為85%。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雪費法(Scheffe')進行事後比較分析。依據本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特教新課綱的實施現況、困難以及課程的調整,會因部分個人不同背
    景變項而有顯著差異。
    二、國小特教教師特教新課綱的實施現況,達到「大部分符合」的水準。
    特教專業背景較高的教師,在基本知能層面的程度也較佳﹔特教班教
    師在課程實務的實施程度較高﹔研習時數越多,在各層面的表現則越
    好。
    三、在課程調整現況,達到「大部分符合」的水準。特教專業背景較高的
    教師,在學習內容的調整也較佳﹔資源班教師在課程調整的現況較其
    他教師好﹔北部地區教師在學習環境的調整上,較其他地區教師佳,
    也較無困難。
    四、國小特教教師特教新課綱的執行困境,在基本知能、課程實務與專業
    進修層面均有困難。特教專業背景較高的教師在各層面表現,較無困
    難﹔北部地區在課程實務的實施上較無困難。
    最後依據本研究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方面、國小特教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實務上的相關建議。


    The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the Newly Revised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e study was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of the Newly Revised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 ” with a survey from 760 teachers in the Special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 and 65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ponsed, with the valid reponse rate of 85%. The attained data were processe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e' test.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varieties of differen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background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edicament showed partly differences.
    2.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from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most partially understood. The teachers with better special education backgroun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degree. The teachers of special education clas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urriculum practice degree. The teachers with more accumulated credits from Curriculum Guidelines perfoemed better.
    3.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predicament to adjusted curriculum from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most partially understood. The teachers with better special education background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learning content. The resource room teachers of disabilities perfoemed better in curriculum adjustments of current sitution. The teachers of northern region perfoemed better in learning environment.
    4. The degree about the predicament of Newly Revised Curriculum Guidelines for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ranks high to low : “fundamental knowledge,” “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teachers with better special education backgrounds and the teachers of northern region perfoemed better.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there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school administr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特殊教育課程綱要改革 9 第二節 特殊教育課程模式發展 22 第三節 與特教新課綱之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2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國小特教教師在特教新課綱的實施現況分析 85 第二節 國小特教教師在特教新課綱的課程調整分析 95 第三節 國小特教教師在特教新課綱執行困境分析 114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4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59 第一節 結論 159 第二節 建議 162 參考文獻 167 壹、中文部分 167 貳、英文部分 174 附錄 176 附錄一 國小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實施新課綱之現況與相關問題調查 問卷初稿(專家諮詢問卷) 176 附錄二 國小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實施新課綱之現況與相關問題調查 問卷初稿(專家審查意見彙整) 187 附錄三 國小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實施新課綱之現況與相關問題(預試 調查問卷) 202 附錄四 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實施特教新課綱之現況與相關問題 (正式調查問卷) 211 附錄五 特教新課綱實施現況逐題分析表 219 附錄六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現況逐題分析表 222 附錄七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相關問題逐題分析表 224 附錄八 特教新課綱相關問題逐題分析表 226 表次 表2-1 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變革 10 表2-2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之相異處 15 表2-3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之相似處 18 表2-4 特殊教育學者對九年一貫課程在特殊教育的討論 20 表2-5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之對照表 21 表2-6 特殊教育的演進 24 表2-7 發展性課程、功能性課程與生態課程之比較說明 31 表2-8 課程調整模式 35 表2-9 國內課程調整相關研究 43 表2-10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相關研究 48 表2-11 九年一貫課程領域之相關研究 50 表2-12 與特教新課綱相關之研究 54 表3-1 臺灣地區國小階段特教班班級數統計表 61 表3-2 臺灣地區國小階段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人數推算表 63 表3-3 臺灣地區國小階段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教師抽樣人數推算表 64 表3-4 臺灣地區抽樣教師有效問卷回收份數統計表 65 表3-5 研究樣本背景變項分析統計表 67 表3-6 研究樣本教師任教班別同質性考驗 68 表3-7 研究樣本教師任教地區同質性考驗 68 表3-8 專家諮詢名單 69 表3-9 預試問卷發放情形 71 表3-10 預試問卷信效度分析處理情形 73 表3-11 正式調查問卷各向度題目分配情形 81 表4-1 國小特教教師在特教新課綱實施現況的層面分析表 86 表4-2 特教新課綱「基本知能」層面實施現況的差異分析 87 表4-3 特教新課綱「課程實務」層面實施現況的差異分析 88 表4-4 特教新課綱「行政配合」層面實施現況的差異分析 90 表4-5 特教新課綱「專業進修」層面實施現況的差異分析 92 表4-6 研習進修時數與特殊教育年資之交叉分析 93 表4-7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特教新課綱實施現況的差異情形分析表 94 表4-8 國小特教教師在課程調整實施現況的層面分析表 95 表4-9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實施現況「學習內容」層面的差異分析 96 表4-10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實施現況「學習歷程」層面的差異分析 98 表4-11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實施現況「學習環境」層面的差異分析 99 表4-12 國小特教教師在課程調整執行困境的層面分析表 101 表4-13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執行困境「學習內容」層面的差異分析 102 表4-14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執行困境「學習歷程」層面的差異分析 103 表4-15 特教新課綱課程調整執行困境「學習環境」層面的差異分析 105 表4-16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課程調整「學習評量」層面複選題分析 摘要表 107 表4-17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課程調整實施現況與執行困境的差異情 形分析表 112 表4-18 國小特教教師在特教新課綱執行困境的層面分析表 113 表4-19 特教新課綱「基本知能」層面執行困境的差異分析 114 表4-20 特教新課綱「課程實務」層面執行困境的差異分析 116 表4-21 特教新課綱「行政配合」層面執行困境的差異分析 117 表4-22 特教新課綱「專業進修」層面執行困境的差異分析 119 表4-23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特教新課綱執行困境的差異情形分析表 121 表4-24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執行困境「課程實務」層面複選題 分析摘要表 123 表4-25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執行困境「行政配合」層面複選題 分析摘要表 130 表4-26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執行困境「專業進修」層面複選題 分析摘要表(一) 137 表4-27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執行困境「專業進修」層面複選題 分析摘要表(二) 144 圖次 圖1-1 2004-2013年身心障礙學生在特殊教育安置類型人數的變化 2 圖1-2 2004-2013年身心障礙學生在特殊教育安置類型比例的變化 3 圖2-1 調整及選擇各(跨)領域課程方式 40 圖2-2 課程調整原則 41 圖3-1 研究架構圖 59 圖3-2 研究實施程序流程圖 8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天苗(2003)。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問題和對策-以臺北市國小附幼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1-25。
    王文科(2010)。課程與教學論。臺北市:五南。
    王全興(2009)。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理論構念落實之評估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嘉義縣。
    王振德(2002)。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與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季刊,82,1-8。
    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王秀惠、蔣佳玲 (2004)。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7,67-80。
    朱坤昱(2008)。國小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中市。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編者。
    何素華(1994)。如何為中重度智障學生設計功能性數學課程。教師之友,35(2),52-58。
    何素華(1995)。智能不足課程發展模式。載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主編,啟智教育工作手冊(頁4-7,4-10)。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何素華(2013)。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實施之挑戰與因應措施。特殊教育季刊,126,1-8。
    吳順財、張素貞(2003)。國民中小學課程鬆綁的美麗與哀愁-析論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載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主編),課程綱要實施與展望(頁17-3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德邦、馬秀蘭、洪榮照、林怡秀(2009)。探討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在數學課程與教學調整之教學知識的看法。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4,53-77。
    李佳融(2007)。學前融合班教師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李宛芳(2000)。國小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態度之研究-以臺灣東區試辦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李復慧(2001)。臺中市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健康與體育領域」健康教學範疇之認知與關注程度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翠玲(2005)。蛻變中的特殊教育課程需求與改革。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21-131。
    李翠玲(2008)。生態評量在多重障礙兒童教育之意義與應用。雲嘉特教,7,29-35 。
    李慶良(2002)。美國一九九七年 IDEA 修正案的研究。特殊教育論文集,57-114。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周彥君(2013)。九年一貫課程改革運作狀況之研究。教育學術彙刊,5,103-130。
    周珮如(2011)。雙重特教需求學生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中市。
    林坤燦(2002)。九年一貫課程革新對國民中小學不同安置型態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之影響。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九十學年度師生論文發表會(頁17-20)。花蓮縣。
    林宛萱(2013)。國中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現況與困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屏東縣。
    林怡秀(2008)。中部地區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數學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中市。
    林彥岑、劉育靈、戴君宴、鍾宏亮(2009)。特殊教育教師初任教職歷程之探究。特教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71-84。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林煥智 陳怡芳 陳寧翔(2010)。澎湖縣國小教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專業發展需求與專業能力之初探。載於「2010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會議論文集(頁320-331),嘉義縣。
    邱上真(1996)。功能性課程教學方案。載於臺灣省立嘉義啟智學校(主編),啟智教育研習專輯第二輯(頁23-39)。嘉義市:編者。
    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及所需之支持系統。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1-26。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市:心理。
    邱慧玲(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關注階段與使用層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邱慧玲(201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關注階段與使用層次之比較研究。臺灣教育發展論壇,6,27-48。
    柯懿真、盧台華(2005)。資源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實施合作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兩個班級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9,95-112。
    洪純凌(2003)。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在國小啟智班實施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洪清一(1994)。美國智能不足教育之發展與啟示。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初等教育學報,3,1-28。
    洪清一(1997)。特殊教育之課程模式與教材編選之原則。特教園丁,13(2),1-10。
    洪榮照(2011)。我國特殊教育師資培育之探討。特教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71-84。臺中市: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洪儷瑜(2001)。英國的融合教育。臺北市:學富。
    洪儷瑜(2014)。邁向融合之路─回顧特殊教育法立法三十年。論文發表於張正芬(主持人),融合教育之回顧與展望。2014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46週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胡永崇、蔡進昌、陳正專(2001)。高雄地區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9,235-257。
    秦夢群、賴文堅(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政策與問題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 ,9(2),23-44。
    秦麗花、顏瑩玫(2004)。普教與特教老師以課程為核心的合作模式之行動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7,59-75。
    張英鵬(200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對身心障礙資源班經營之影響與因應策略 (上)(下)。屏師特殊教育,7,17-23。
    張素貞(2002)。從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探討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與學。特殊教育季刊,82,9-15。
    張萬烽(2008)。如何實施考試調整。臺東特教,27,40-44。
    張嘉文(2008)。二十世紀末期英國障礙與特殊教育的社會學觀點。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72,南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張蓓莉(2002)。從特殊教育看九年一貫課程。載於臺北縣政府(主編),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Easy Go(頁88-99)。臺北:臺北縣政府。
    教育部(1984,1997,2009)。特殊教育法。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6692號令公布﹔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十四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8600112820號令修正公布﹔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200012441號令修正公布。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學校(班)國民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及評量方式實施辦法。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教育部壹叄字第0990218743C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華民國101年5月15日臺國(二)字第1010074428C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3)。國民教育階段課程大綱總綱。取自 http://www.ntnu.edu.tw/spc/drlusp_1/home.html。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 http://www.set.edu.tw/default.asp
    許易萍(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品德教育的認知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志平、周台傑、孟瑛如(2011)。國民小學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多元介入個案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9(1),1-36。
    陳明聰(2000)。融合式教育安置下課程的發展。特殊教育季刊,76,17-23。
    陳明鎮(2002)。國民中學推動九年一貫課程的可行模式與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宣伯(2001)。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意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陳淑貞(2014)。我國北部地區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對實施新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大綱之認知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麥清維(2004)。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游富鎂(2013)。臺中市國小特教教師對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鋼要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湯琇智(2013)。國中小特教教師對特殊教育新課程鋼要認知與態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鈕文英(2001)。生態課程之原理與應用。載於鈕文英、陳麗圓(主編),特殊教育叢書六十二輯—智能障礙學生生態課程計畫彙編(頁1-40)。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臺北市:心理。
    鈕文英(2006)。國小普通班認知障礙學生課程與教學調整方案之發展與成效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5,21-58。
    黃汝秀(2008)。澎湖縣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議題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黃米琪(2013)。臺中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對閱讀困難學習障礙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臺中市。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
    黃惠如、何立博(2002)。中美英三國融合教育實施之比較-從早期療育之觀點談起。兒童福利期刊,2,35-59。
    黃瑛綺(2002)。國小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研究所,臺東縣。
    黃慧娟(2007)。國小教師海洋生物多樣性認知與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葉芷嫻(2001)。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執行研究—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觀點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葉瑞珠(2001)。新竹縣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執行現況與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鄒裕泰(2002)。國民小學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的看法及因應行為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廖子瑩(2013)。中部地區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對實施新特殊教育課程鋼要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蔡清田(2005)。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
    蔡蕙如(1993)。啟智學校(班)國中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及成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蔣明珊(2002)。普通班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調整之探討及其在國語科應用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蔣明珊(2004)。普通班教師參與身心障礙學生課程調整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7,39-58。
    鄭如婷(2014)。臺中市國小資源班教師對寫字困難學習障礙學生實施課程與教學調整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新竹市。
    鄭美玉(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成效之探討-以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鄭儒因、林朱彥(2009)。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運用之探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5,65-87。
    盧台華(1998)。身心障礙學生課程教材之研究與應用。載於身心障礙教育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盧台華(2011)。從個別差異、課程調整與區分性教學的理念談新修訂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設計與實施。特殊教育季刊,119,1-6。
    盧台華主編(2004)。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在特殊教育之應用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盧志文(1993)。啟智學校(班)國小部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及成效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蕭詩凡(2013)。中部地區國小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教師對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之認知與意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賴翠媛(2003)。實施融合教育的困境與普通班教師的因應策略。教師之友,44(5),2-7。
    謝州恩、劉湘瑤(2013)。省思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中的科學本質內涵。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013,66,53-76。
    謝淑鈴(2002)。國中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簡莉蓉(2014)。臺中市國民小學特教教師面對新特殊教育課綱實施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蘇文利、盧台華(2006)。利用自然支援進行融合式班級合作諮詢模式之行動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0,53-73。
    蘇昱蓁、王欣宜(2014)國民教育階段學校特殊教育課程大綱試行問題之探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77-81。
    蘇素慧、詹勳國、黃金鐘(2002)。國小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學習領域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96-126。
    蘇燕華、王天苗(2003)。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4,39-62。

    貳、英文部分
    Ariel, A (1992). Education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New York: Macmillan.

    Ayres, B., Belle, C., Green, K., O’Connor, J., & Meyer, H. (1992). Examples of curricular adaptations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New York: Syracuse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for Research Service No. ED 344418).

    Bigge, J. L., Stump, C. S., Spagna, M. E., & Silberman, R. K. (1999).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New York, NY: Wadsworth.

    Bradley, D. F., King-Sears, M. E., & Switlick, D. M. (1997). Teaching students in
    inclusive sett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Boston: Allyn & Bacon.

    Bulgren, J. A.,&Lenz, B. (1995).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in a paired associates
    strategy on the information mastery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and practice, 10 (1), 22-37.

    DeBoer, A., & Fister-Mulkey, S. (2000). Working together: Tools for collaborative
    teaching. Longmont, CO: Sopris West.

    Falvey, M. A. (1986). Community-based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handicaps.Baltimore: Paul H. Brooks.

    Falvey, M. A. (1989). Community-based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with severe handicaps (2nd ed.).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 .

    Hickson, L., Blackman, L. S., & Reis, E. M. (1995). Mental retardation: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planning.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Holowach, K. T. (1989). Teaching that works: The individualized critical skills
    models. Sacramento, CA: Resources in Special Education.

    Hoover, J. J., & Patton, J. R. (1997). Curriculum adaptation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 and behavior problem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2nd ed.). Austin,
    TX:Pro-ed.
    Oliver, M. (1988).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of educational policy: The
    case of specialneeds. In Barton, L. (Ed.) The Politics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London: Falmer Press.

    Ryndak, D. L., & Alper, S. (1996). Curriculum content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and severe disabilities in inclusive settung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