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瑋 Kao, Wei. |
---|---|
論文名稱: |
國小六年級學生音樂美感經驗之研究 ─以新竹市北門國小為例 The Study of 6th Graders’ Music Aesthetic Experience ─ Beimen Prim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明立國
Ming, Li-Kuo 楊佈光 Yang, Bu-Guang |
口試委員: |
徐珍娟
Hsu, Chen-Chuan 黃方亭 Huang, Fang-T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系音樂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in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63 |
中文關鍵詞: | 音樂美學 、美感經驗 、問卷調查 、深度訪談 、個案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Aesthetics of Music, Aesthetic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Depth Interviews, Case Study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美感」是目前臺灣在教育中逐漸重視的一個主題,除了從課程綱要及教材中所安排的美感教育之外,對於受教的學生而言,他們實際感受到的音樂美感經驗為何?這是筆者試圖透過本研究來瞭解的一個主題。藉由相關的問卷調查、音樂美感經驗日記的收集以及個別訪談等多元的方式,來深度探索與觀察國小六年級學生在欣賞音樂的當下,其內心的美感經驗感受的真實樣貌。
本論文總共有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共分四節,包含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文獻探討共分四節,包含臺灣美感教育之相關教育政策、音樂美感經驗之相關研究、美感經驗之內涵與理論、美感與認知心理學發展之相關研究。第三章研究方法與實施共分四節,包含研究設計、研究場域與對象、研究工具、資料處理與分析。第四章研究結果與討論共分三節,包含聆聽音樂時影響其美感經驗的因素、音樂美感經驗歷程分析、筆者的省思與成長。第五章則為結論與建議。
筆者希望在相關文獻的研究基礎上,透過多層次蒐集與分析的豐富資料,提供未來想進行音樂美感及教學相關研究者,甚至教學設計與規劃的單位作為參考。
"Aesthetics" is a subject that Taiwan is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n education at present, in addition to aesthetic education arranged from the curriculum outline an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students who are taught, what is the actual experience of musical aesthetics? Through the relevant questionnaire, the collection of music aesthetic experience diaries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other multi-faceted ways, to deeply explore and observe the true appearance of the inner feelings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usic on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of primary school.
This study consists five chapters. First,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research purposes and questions, definition of terms, research scope and limitations. Second, literature review incorporates aesthetic education policy in Taiwan, studies on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music, the definition and theory in aesthetic experience, studies on aesthetics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Third, the research method involves research design, research field and object, research tools and data analyses. Fourth, research results and discussion explores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whil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to the music,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musical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self-reflection and growth from the author. Finally, the conclusion and the sugges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author hopes to provide the future researchers and even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planning uni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rich material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at multiple levels.
(一)書籍(依照年代排序)
楊恩寰(1993)。審美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謝苑玫(1994)。音樂教育散論。高雄市:復文。
修海林、羅小平(1999)。音樂美學通論。上海市:上海音樂出版社。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1999)。藝術教育研究叢書之六 我國國民中小學學生藝術鑑賞能力評估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王才勇(2000)。現代審美哲學──法蘭克福學派美學論述。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姚世澤(2002)。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臺北市:師大書院。
秦夢群主編(2005)。教育概論。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蔣勳(2006)。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丁興祥主編(2012)。自我敘說研究:一種另類心理學。應用心理研究。
朱光潛(2014)。談美(二版)。新北市:新潮社。
紐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二)翻譯書(依照年代排序)
Eduard Hanslick(1997)。論音樂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
(Vom Musikalisch-Schönen)。(陳慧珊譯)。臺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原著出版於1854)
Jacques Maquet(2006)。美感經驗──一位人類學者眼中的視覺藝術。(袁汝儀譯)。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2003)
Robert K. Yin(2012)。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3版)。(周海濤、李永賢、張蘅譯)。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84)
(三)學位論文(依照年代排序)
林鸚慧(2004)。以生活情境為學習內涵之國小藝術教育音樂欣賞教學方案之規劃與實施-以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臺南大學國教所音樂教育科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劉砡君(2004)。國小六年級生音樂欣賞後設認知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音樂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于琳(2005)。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對音樂美感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趙怡如(2005)。我國大學院校「通識教育」音樂鑑賞相關課程規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孫晉梅(2006)。運用流行音樂提昇國小高年級音樂美感判斷力之實驗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亮如(2009)。高齡婦女歌唱教學對音樂美感經驗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美慧(2010)。國小藝術教育美感經驗統整課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郁欣(2011)。以行動研究探討流行音樂歌唱教學對青少年美感經驗之影響。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明玉(2012)。普契尼《杜蘭朵》歌劇欣賞之教學探討-以國小四年級學生對【茉莉花】的接受度為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葉自強(2013)。音樂聆聽的認知與理解:美學與認知心理學取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皓雯(2015)。中學生的美感經驗與藝文活動參與之現況。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琇琬(2016)。歌仔戲之美學體驗研究。康寧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孟青(2016)。國中音樂教師美感教育認知與實踐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書韶(2016)。大學生藝文活動參與、美感經驗與幸褔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新北。
賴君柔(2016)。觀眾對當代音樂演出的美感體驗初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孫嘉豪(2017)。歌劇《稻草人與小偷》研究——從美感教育談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惠美(2017)。國小學童在學校結合文教基金會推廣藝術活動的涉入程度對美感素養影響之研究—以廣達《游於藝》巡迴展在雲林縣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休閒遊憩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邱子宴(2019)。國小音樂與社會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發展與實施。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祐綺(2019)。融合生態議題之國小音樂跨領域美感教學研究。國立清華大學音樂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孫文林(2019)。大學生電影音樂審美經驗之研究—以南華大學為例。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廖惠靜(2019)。高雄市高中生美感素養與藝文活動參與相關之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四)期刊與雜誌(依照年代排序)
閻國忠(2000)。關於美學學科的定位問題。文藝研究,4,37-50。
楊雅惠(2004)。漢斯利克的音樂美學觀探究。藝海拾貝,140,86-91。
劉秋固(2008)。超個人心理學的美感經驗。宗教哲學,46,149 -164。
于承平(2013)。學校推動美感教育之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84,101-117。
(五)其他(依照年代排序)
立法院(1947)。中華民國憲法。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人文學習領域。
教育部(2013)。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藝術領域綱要。
二、英文部分
Anita Woolfolk(2007). Educational Psychology(10th ed.). Bosto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tanley Sadie(1980).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7th ed.). Londom,Eng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