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美媛 |
---|---|
論文名稱: |
《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童話作品之主題與人物性格研究 The Research Regarding the Themes and the Role’s Characteristics of Fairy Tale Works in Taiwan Children’s Literature. |
指導教授: |
吳宜婷
李麗霞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9 |
中文關鍵詞: | 童話 、主題 、人物性格 |
外文關鍵詞: | Fairy tale, Theme, Personality of role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主流文體之一,更可從兒童的閱讀取向與出版狀況看出其受喜愛的程度。本論文以2000到2006年《臺灣兒童文學精華集》89篇童話作品為研究對象,探究主題和人物性格,期望建立各主題類型與人物性格之關連性。
主題類型以「人與他人」和「人與自我」最多,次為「無明確」和「人與社會」,「人與自然」最少。顯示童話主題聚焦於冀望個體能回歸一切衝突的原點,釐清自我本質,學習扮演適切的角色,與周遭的人和諧相處,進而調適來自社會與自然的問題。此外,純粹注重兒童愉悅的「無明確主題」童話持續受到重視。
主題靠人物性格來彰顯、具體化。每個主題類型都有強調的性格,但當代基本價值觀的核心性格,可藉不同主題類型呈現,「勇敢」出現在所有主題類型,透露這個時代的價值意識,鼓勵兒童以勇敢無懼的精神面對各方挑戰。在人物性格變化上,「人與自然」和「無明確」的主題幾乎都是固定性格人物。「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的主題,固定與變化性格人物所佔比例相當,但最後性格隨著「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等衝突對象的不同,有漸偏負面的趨勢。研究也顯示無明確主題中有一種不確定性格人物,無法從童話內容與角色演出判定角色性格,反而偏向接近散文的形式敘述童話中詩情畫意的意象。
人物性格影響主題的呈現。不同的性格易於呈現某類主題,而顯示當代普世價值的性格普遍存在於人性中,影響生活各層面,反映在各主題類型。性格變化與否亦直接影響主題的呈現,固定性格人物易於展現主題,變化性格人物以強烈的對比表達主題,不確定性格人物造成無明確主題。
此外,童話與其他文體融合,不論是小說化或散文化的童話,都讓人物的創塑展現更多面向。變化性格人物所佔比例不低,顯示小說的影響力日益增加,此點與過往研究所言現代童話裡扁平人物居多,而圓形人物出現的比例甚少的情形不盡相同。而在變化與固定性格人物外,不確定性格人物的出現亦值得關注。
Fairy Tale is one of the major literatures. We can also know the popular situation from reading preference of children and published items of literatures. I explore the personalities of roles from the eighty nine volumes of fairy tale in《Fairy Tale Works in Taiwan Children’s Literature》from 2000 to 2006 as the targets of research. I expect to establis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theme categories and the roles’ characteristic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top two work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themes describing the conflicts among people and the conflicts inside the minds of themselves. The next is the theme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The least work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heme to discuss the conflict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It indicates that those Fairy Tale works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reasons and the beginning of conflicts. Those works hope to distinguish and understand the personal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s learn to play right role for each one, get sympathetically and peacefully along with others and fit in our society and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some fairy tale works without clear themes just deliver the happiness to children. However,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e roles’ characteristics can manifest the themes. In those fairy tale works, they show the contemporary core values. For example, we can fi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braveness almost appears in all kinds of fairy tale works. It means we encourage our children to face different challenges. Braveness is the core value in the times.
In the personalities of roles, they always keep constant to those fairy tale works discuss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and delivering the happiness to children. The personalities of roles sometimes keep constant through the story, but sometimes not to the themes describing the conflicts among people, inside the minds of themselves and between people and society. The ratio is almost equal. There is the trend increasingly to change into negative personality in some categories of fairy tale works. Besides, it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type of uncertain personality’s role in the fairy tale works for the goal delivering the happiness to children in the research. We can not judge the personalities of roles from the contents of the fairy tale works. In the category, it tends to portray the vision of poetic and pictorial splendor by the style of essay.
The roles’ characteristics can influence the themes. Different roles’ characteristics are easy to display some kinds of themes and show the univers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exist in humanity They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life and reflect the themes. The roles’ characteristics change or not also influence the themes. Invariant roles’ characteristics are easy to display the themes ; variant roles’ characteristics display the themes by the contrast ; indefinite roles’ characteristics tend to indefinite themes.
Moreover, when fusing fairy tale and other styles of writing, it makes us easily to create a plenty of different roles no matter what is the style of novel, essay or poetry. As a result of the influence of fictionalization, the ratio of the roles of the changing personality is increasing.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fairy tale works in which the planiform roles are more than the round. In addition to changed and fixed personaliti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roles of uncertain personality is due to the fusion of writing styles. It is possible to be the future trend. It is also worth paying close attention.
一、專書
李漢偉(1990)。兒童文學講話。高雄:復文。
李麗霞(1993)。科學童話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林文寶(1987)。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高雄:復文。
林文寶等(1992)。認識童話。台北:天衛。
林文寶等(1996)。兒童文學。台北:五南。
林守為(1988)。兒童文學。台北:五南。
林良(1976)。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出版社。
周慶華(1996)。台灣當代文學理論。台北:揚智。
金燕玉(1985)。兒童文學初探。廣東:花城出版社。
祝士媛(1989)。兒童文學。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洪志明(1999)。兒童文學評論集。台中:台中市立文化中心。
洪汛濤(1989)。童話學。台北:富春。
馬力主編(2004)。建構與解構:一個文學史現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子典主編(1988)。兒童文學大全。廣西 : 廣西人民出版社。
陳子典主編(1993)。走向世界——華文兒童文學審視與展望。廣東:新世紀出版社。
陳正治(1990)。童話寫作研究。台北:五南。
張美妮等(1990)。兒童文學概論。四川: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張清榮(1988)。兒童文學理論與實務。台南:供學出版社。
張清榮(1991)。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富春。
傅林統(1999)。豐收的期待—少年小說˙童話評論集。台北:富春。
斐斐(1992)。文學概論。高雄:復文。
黃雲生主編(1996)。兒童文學教程。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黃雲生主編(1999)。兒童文學概論。台北:文津。
楊實誠(1995)。兒童文學美學。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廖卓成(2002)。童話析論。台北:大安。
蔡尚志(1996)。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
蔣風主編(1993)。兒童文學教程。山西:希望出版社。
蔣風主編(1998)。兒童文學原理。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蔣風、韓進(1998)。中國兒童文學史。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羅盤(1980)。小說創作論。台北:東大圖書。
E.M.Forster著、李文彬譯(1973)。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
二、期刊論文
王泉根、徐迪南(1998)。困惑的現代與現代的困惑——當今臺灣童話創作現象管窺。台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邱阿塗(1992)。讓童話角色更多元化和性格化——童話的角色研究。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刊(童話專輯)。
桂文亞(1994)。人生有夢且繽紛。童詩童話比較研究論文特刊。
張子樟(1992)。憨厚、善良與幸運的老三?——西洋童話中的一個特殊角色。幼兒教育學報第一期。
張清榮(1998)。「真人」和「異人」、「擬人」共舞——談童話的人物處理。台灣地區(1945年以來)現代童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三、學位論文
高千惠(2007)。幼獅版童話選集主題比較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枝(2002)。國語日報牧笛獎及其童話作品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景聰(2003)。安徒生童話的人物形象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靜婷(2002)。臺灣兒童期刊中的創作童話研究―以《兒童的》雜誌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雲(2006)。「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童話得獎作品主題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鎮維(1999)。台灣一九六○年代童話主題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妃娟(2002)。九0年代臺灣創作童話內容研究。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芳蓉(2005)。現代童話之主題分析——以國語日報牧笛獎得獎童話作品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勝雄(2002)。台灣現代童話研究。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謝明芳(2008)。九歌年度童話選作品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其他
文建會(1998)。1997年臺灣圖書雜誌出版市場研究報告。2010年10月5日,取自http://web.cca.gov.tw/book/TaiwanMarket/1997/page9.htm
林文寶(2000)。閱讀的魅力與格調—談臺灣兒童的閱讀興趣。2010年9月23日,取自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C00_index.php?PHPSESSID=npnuko44o3jem60iqt2rea2qg3&Pyear=89&Pmonth=10
陳玉金(2008)。2007年臺灣兒童讀物出版觀察。2011年11月30日,取自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C00_index.php?PHPSESSID=htd93um2g4crifc7ggqrtn3fl1&Pyear=97&Pmonth=1
陳玉金(2009)。2008臺灣童書出版觀察報告。2011年11月30日,取自
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C00_index.php?PHPSESSID=htd93um2g4crifc7ggqrtn3fl1&Pyear=98&Pmonth=1
陳玉金(2010)。2009臺灣童書出版觀察報告。2011年11月30日,取自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C00_index.php?PHPSESSID=htd93um2g4crifc7ggqrtn3fl1&Pyear=99&Pmonth=1
陳玉金(2011)。2010臺灣童書出版觀察報告。2011年11月30日,取自http://isbn.ncl.edu.tw/NCL_ISBNNet/C00_index.php?PHPSESSID=htd93um2g4crifc7ggqrtn3fl1&Pyear=100&Pm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