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秀娟
論文名稱: 新移民女性之城市意象分析--以新竹市為例
指導教授: 倪進誠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新移民女性城市意象新竹市
外文關鍵詞: new immigration female, city image, Hsinchu city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時代潮流的演變,台灣自1970年代起開始了東南亞外籍新娘的引進,在資本主義全球化的體系下,形成了一股新女性移民潮流,這種由較低度發展地區的女性嫁往較高度開發地區,透過近似市場商品買賣的仲介關係而形成的婚姻行為--商品化的跨國婚姻,使得來自東南亞的外籍配偶擁有一種屬於長期定居女性移民(immigrant women)的特質。
    新移民女性原居地與移居地的文化差異和生活習慣不同,其所衍生的問題不僅只是單純的婚姻生活適應、生育與教養方式等,同時還必須面對新環境適應與文化認同等問題,甚至還可能出現種族歧視、階級剝奪、性別壓迫、刻板印象等現象,這種種因素都促使她們在台灣的社會地位往往被邊緣化(李瑞金,2004;夏曉鵑,2004)。依據美國學者Kevin Lynch(1960)在其著作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所言,任何一個城市,都存在一個由許多人意象復合而成的公眾意象,或者說是一系列的公共意象,其中每一個都反映了相當一些市民的意象。城市本身固然有其自明性,成就城市本身的主體—人,更是影響城市意象的關鍵因素,空間與人的關係緊密相連,匯聚每個個體的城市意象將形成整體城市的概括印象,然而偏重部份主流個體的想法易造成不完整的城市意象,也同時顯露出城市中權力不均的現象。
    筆者試圖從在城市中居於『外來者』與『在地居民』雙重身份的『新移民女性』觀點來探究屬於她們的城市意象,並透過運用深度訪談、個人城市生活記錄、城市影像照片指認等方式,以瞭解新移民女性們對新竹市之城市意象為何?以及進一步分析影響她們城市意象之內外在因素。


    Along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evolution, Taiwan got up from 1970 ages started the Southeast Asia foreign bride's introduction, in under the capitalism globalization system, formed a gang of new female to immigrate the tidal current, this kind married by comparatively the low developing region female toward comparatively highly develops the area, penetration approximate market commodity business Zhong lies between the marital behavior -- commercialization transnational marriage which the relations formed, enabled to have one kind from Southeast Asia's foreign spouse to belong settles down for a long time the female immigrated (immigrant wome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The new immigration female originally occupies with migrates the place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the habits and customs is different, its grows the question not only is the pure marital life adapts, the birth and the education way and so on, meanwhile must face the new environment adaption and the culture recognizes the same level question, even also possibly appears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the social class deprives, phenomenon and so on sex oppression, mechanical impression, this all sorts of factors all urge them in Taiwan's social position often by the edge (Li Ruijin, 2004;Xia Hsiaochuan, 2004).
    Says based on American scholar Kevin Lynch(1960) in its work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y city, all has the public image which bonds by many person of images becomes, or said is a series of public images, each has all reflected quite some residents' images. City itself no doubt has its self-evident, the achievement city itself main body —person, is affects the city image the key aspect, spatial and person's relations close connected, will gather each each one body city image to form the overall city the broad impression, however will stress the partial mainstream individual the idea to be easy to create the incomplete city image, also simultaneously will reveal in the city the authority uneven phenomenon.
    The author attempts from to reside in the city "external" and "in the place inhabitant " the dual status "the new immigration female" the viewpoint inquired into belongs to their city image, and the penetration using depth interview, individual city life record, the city image picture indicates and confirm and so on the way, why understands the new immigration females to city of image the Hsinchu city? As well as further analyzes affects in their city image the external factor.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名詞界定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6 第一節 新移民女性……………………………………………… 6 第二節 城市意象…………………………………………………1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操作 …………………………………………16 第一節 研究取徑的選定…………………………………………16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17 第三節 研究立場…………………………………………………27 第四節 研究限制…………………………………………………28 第四章 新移民女性的城市意象 …………………………………30 第一節 具體的城市意象…………………………………………30 第二節 抽象的城市意象…………………………………………56 第三節 小結………………………………………………………62 第五章 形塑城市意象的個體內在分析 …………………………63 第一節 適應環境的需求…………………………………………63 第二節 生活經驗的累積…………………………………………68 第三節 活動範圍的差異…………………………………………71 第四節 小結………………………………………………………73 第六章 影響城市意象的外在環境分析 …………………………74 第一節 外在客觀環境的因素……………………………………74 第二節 政府相關政策的執行……………………………………79 第三節 小結………………………………………………………8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當新移民女性遇上城市意象……………………………85 第二節 省思與建議………………………………………………88 參考文獻 ……………………………………………………………91 一、中文部分 ………………………………………………………91 二、英文部分 ………………………………………………………93 三、網路資源 ………………………………………………………95 附錄 附錄一 警政統計通報………………………………………………96 附錄二 訪談大綱……………………………………………………101 附錄三 研究告知……………………………………………………103 附錄四 新移民女性之城市生活記錄………………………………104 附錄五 時空路徑圖…………………………………………………105 圖目錄 圖 3-1 研究架構圖…………………………………………………18 圖 3-2 研究流程圖…………………………………………………19 圖 3-3 新竹市地理位置圖…………………………………………20 圖 4-1 新竹市地圖…………………………………………………31 圖 4-2 新竹市立動物園……………………………………………37 圖 4-3 新竹市玻璃工藝博物館……………………………………38 圖 4-4 新竹市十八尖山入口意象…………………………………39 圖 4-5 新竹市十八尖山……………………………………………39 圖 4-6 新竹市郵政總局……………………………………………40 圖 4-7 新竹市老人公園……………………………………………41 圖 4-8 新竹市復興路商圈-1………………………………………42 圖 4-9 新竹市復興路商圈-2………………………………………42 圖 4-10 新竹市城隍廟 ……………………………………………43 圖 4-11 新竹市愛買百貨 …………………………………………44 圖 4-12 新竹市大潤發量販店—湳雅店 …………………………45 圖 4-13 新竹市經國路果菜市場 …………………………………46 圖 4-14 新竹省立醫院 ……………………………………………47 圖 4-15 新竹市火車站 ……………………………………………49 圖 4-16 縱貫鐵路--新竹段 ………………………………………50 圖 4-17 新竹太平洋SOGO百貨……………………………………51 圖 4-18 新竹市站前廣場-1 ………………………………………52 圖 4-19 新竹市站前廣場-2 ………………………………………52 圖 4-20 新竹市遊客服務中心 ……………………………………53 圖 4-21 新竹漁港-1 ………………………………………………53 圖 4-22 新竹貢丸 …………………………………………………54 圖 4-23 新移民女性動手學做貢丸 ………………………………54 圖 4-24 新竹米粉節活動-1 ………………………………………55 圖 4-25 新竹米粉節活動-2 ………………………………………55 圖 6-1 新竹市政府…………………………………………………75 圖 6-2 新竹市護城河親水公園……………………………………77 圖 6-3 新竹市青草湖-1……………………………………………78 圖 6-4 新竹市青草湖-2……………………………………………78 圖 6-5 新竹市古奇峰………………………………………………78 圖 6-6 新竹市新移民聯誼活動-1…………………………………81 圖 6-7 新竹市新移民聯誼活動-2…………………………………81 圖 6-8 新竹漁港-2…………………………………………………82 圖 6-9 新竹風情海岸………………………………………………82 表目錄 表 3-1 新竹市歷年新移民人數概況………………………………21 表 3-2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22 表 4-1 新竹市城市意象元素分析表………………………………32 表 4-2 新移民女性之城市照片指認………………………………3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專書
    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2003)。文化地理學。台北:巨流。
    王志弘編著(2000增訂)。文化研究(上)(下)。台北:自印。
    王志弘編著(2000增訂)。空間與社會講義(上)(下)。台北:自印。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內政部編印(2004)。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
    李茂興、徐偉傑譯(1998)。社會學:全球性的觀點。台北:弘智。
    胡幼慧主編(1996)。質化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夏曉鵑著(2004)。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灣社會研究叢刊-09。
    夏曉鵑編著(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2002)。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
    黃長美著(1994)。城市閱讀。台北:藝術家。
    凱文‧林奇(Kevin Lynch)著,方益萍、何曉軍譯(2001)。城市意象。北京:華夏。
    詹宏志著(1989)。城市人—城市空間的感覺、符號和解釋。台北:經濟與生活。
    楊裕富著(1989)。都市空間理論與實例調查。台北:明文。
    葉肅科著(1993)。芝加哥學派。台北:遠流。
    廖正宏著(1985)。人口遷移。台北:三民。
    監察院編印(2004)。外籍新娘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相關問題案之調查報告。台北:監察院。
    潘淑滿著(2004)。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薛益忠著(2006)。都市地理學。台北:三民。
    Mike Savage,Alan Warde作;孫清山譯(2004)。都市社會學。台北:五南。
    Sharon Vaughn, Jeanne Shay Schumm, Jane Sinagub原著;王文科, 文智弘譯(1999)。焦點團體訪談:教育與心理學適用。台北:五南。

    2.期刊論文
    孔憲法(1979)。林區氏都市意象研究方法之應用與修改--澎湖群島實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實業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伊慶春、章英華(1989)。都市意象:以台北市為例的探討。中國社會學刊,13,頁43-66。
    李瑞金(2004)。新移民女性的文化適應問題—以外籍配偶大陸配偶為例。婚姻移民-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問題及對策研討會論文集,44-51。
    邱琡雯(2003)。從多元文化主義觀點談嘉義縣外籍配偶的識字教育。成人教育,75,頁11-19。
    夏鑄九、葉庭芬(1981)。台北地區都市意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一卷第一期,頁49-102。
    莊士瑩(1998)。形成地方特色的空間紋理探討—以台中市都市景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榮(1988)。台中都市意象中自證性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祥(1990)。台南都市意象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思玫(2001)。色彩與城市意象—以台中車站週邊道路為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陳明和、郭靜芳(2004)。從後殖民女性主義的觀點探究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社會適應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9,頁143-171。
    賀照縈(2003)。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生命的行旅。大地地理雜誌。11,頁48-71。
    葉肅科(2006)。新移民女性人權問題:社會資本/融合觀點。應用倫理研究通訊。39,頁33-45。
    廖元豪(2004)。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女性」--移民人權的法學研究亟待投入--。臺灣本土法學雜誌。61,頁1-3。
    潘淑滿(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05,頁30-43。
    蔣曉梅、翁金山(2000)。從市民印象知覺探討台南市都市意象元素品質排序之研究。建築學報,第三十五期。
    蔣曉梅(2001)。都市意象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系博士論文。
    鄭美緣(2005)。高雄市城市意象行銷之研究—以愛河為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Boulding,K.E.(1956),The Image,Ann Arbor,Mich: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Crompton,J.L.(1979),An assessment of the image of Mexico as a vacation destin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upon the image.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7(4),pp.18-24.
    Dichter, E.(1985). What is an image.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3, 455-472.
    Dowling,G.R.(1988).Measuring corporate image:A review of alternative approach.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7,27-34.
    Fakey,P.C.& Crompton,J.L.(1991),Image difference between prospective.First-Time,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iande Valle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0(2), pp.10-12.
    Fischer, C. (1984). Images of City Life: Popular Views and Sociological Theories. The Urban Experience. San Diego, CA, HBJ: 13-41.
    Gunn,C.(1988).Vacationscapes: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Lawson, F., & Bond-Bovy, M. (1977).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development. London: Architectural Press.
    Mayfield,eds.Man,Space,and Environ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44-251.
    Menjivar, C., & Salcido, O. (2002). Immigrant women and domestic violence: Common experienc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Gender & Society, 16(6), 898-920.
    Moore,Gary T. & Reginald G.Golledge(ed)(1976).Environmental Knowing. Dowden,Hutchinson & Ross.
    Nicola, P.(1997).International marriage in Japan:“race"and“gender"perspectives.Gender Place & Culture: A Journal of Feminist Geography,13(4),321-339
    Rapoport, A.(1977).Human Aspects of Urban Form. N . Y.,Pergamon.

    三、網路資源:
    2004年新竹市外籍配偶暨成人識字師資培訓研討會(2007)。http://www.fcu.org.tw/~cblee/foreignpartner/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2007)。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index_ch_main.asp
    內政部警政署全球資訊網(2007)
    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mp?mp=1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新移民發展處(2007)。http://edfb.womenweb.org.tw/
    婦女新知基金會(2007)。
    http://www.ws0.taiwane.com/awakening
    新竹市政府全球資訊網(2007)。
    http://www.hccg.gov.tw/
    新竹市青草湖、風城、香山社大外籍配偶課程教案網站(2007)。http://fcu.org.tw/~okwawa/language/93b/index.htm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