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雅琪
Ya-Chi Wu
論文名稱: 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
A Study 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by Integrating Computer into Word Problems for the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ies
指導教授: 孟瑛如
Ying-Ru Me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電腦融入教學解題策略數學學習困難基本加減乘除法文字題
外文關鍵詞: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into the curriculum,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ies, simple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problem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對於增進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生一步驟基本加減乘除法文字題的解題成效,以及對解題歷程錯誤與解題態度的影響。本研究參考Mayer(1992)的解題歷程提出解題策略包括六步驟:唸題目、理解題意、畫圖表示、列出算式、計算和檢查。採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的跨受試多探試設計,針對三位國小五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實驗教學與評量,並透過視覺分析、C統計、評分者信度以及訪談的方式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1.研究者經教學驗證後,發現適用於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課程之編製原則與特色可包括:(1)教師須從旁指導,以利因應學生狀況而作教學調整;(2)解題策略分六步驟依次進行;(3)以具體至抽象的漸進式教學法協助解題。
    2.三位受試者在教學後的整體解題正確率均較教學前進步,並有顯著之成效,且在撤除教學後四週,仍可持續維持。
    3.三位受試者在教學後的各題型解題正確率,顯示在「等分組乘法文字題」與「等分組除法文字題」二題型的進步表現,且在撤除教學後四週,仍可持續維持。
    4.由訪談資料顯示,三位受試者一步驟加、減、乘法文字題的解題表現能類化至分數數值的題型上。
    5.三位受試者的解題歷程錯誤經教學後均有改進,惟問題表徵的錯誤仍多於問題解決的錯誤;而解題態度經教學後亦均有改進。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對電腦融入數學學習困難學生的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by integrating computer into word problems for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ies solve simple addition, subtraction,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problems, and the influence on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errors as well as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were referred from Mayer (1992)’s problem-solving steps. It included reading, understanding of questions, diagrams representing problems, displaying equation, calculation, and checking. ‘The multiple probe design across subjects’ method toward three 5th-grade subjects was used to assig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procedure and analysis the treatment effects. Data were analyzed by visual analysis, graphic display, C statistic, scorer reliability and interview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
    1. After teaching-experiment, the researcher had found out that the principle and specialty of the editing-course for the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by integrating computer into word problems for the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ies can be included:
    a. For the course-adjustment of the students’ situation, the teacher should stand by the students for the instrument.
    b.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could be separated to sex steps and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c. Using the method of process teaching from concreting to abstraction to help solving the problems.
    2. After instruction, all of the three subjec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ages of correct responses and kept maintaining.
    3. The correct percentages of “equal groups” of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problem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correct percentages could keep maintaining.
    4. Data from interviews indicated that the performances of three subjects for addition, subtraction and multiplication problems could generalize to the word problems of the fraction.
    5. After instruction, the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errors of three subjects were decreased, but the errors of problem representation were still more than that of problem solution; besides, they also had better problem-solving attitud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author proposed suggestion to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udy to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into the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with mathematics learning difficulties.

    目 次 摘 要…………………………………………………………… I 目 次…………………………………………………………… Ⅳ 附圖目次…………………………………………………………… Ⅵ 附表目次…………………………………………………………… Ⅶ 附錄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數學學習障礙的定義與特徵……………… 9 第二節 數學文字題、解題歷程和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電腦融入教學………………………………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1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第四節 實驗課程…………………………………… 55 第五節 研究程序…………………………………… 5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整體解題表現的分析……………………… 69 第二節 個別題型解題表現的分析………………… 83 第三節 教學觀察記錄及訪談資料分析……………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03 第三節 建議………………………………………… 10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09 二、英文部分………………………………………… 114 附 圖 目 次 圖2-1 等分組的基模圖……………………………………… 17 圖2-2 乘法比較的基模圖…………………………………… 18 圖2-3 叉積問題的基模圖…………………………………… 19 圖2-4 矩形面積問題的基模圖……………………………… 20 圖2-5 Mayer的解題歷程模式……………………………… 22 圖2-6 科技與電腦的範圍示意圖…………………………… 31 圖2-7 動態評量的介入提示與計分流程圖………………… 36 圖3-1 研究架構圖…………………………………………… 45 圖3-2 實驗程序圖…………………………………………… 46 圖3-3 跨受試多探試設計…………………………………… 47 圖4-1 受試者整體解題正確率曲線圖……………………… 71 圖4-2 三位受試者前後測整體解題正確率平均數之比較… 81 圖4-3 受試甲在不同階段各題型解題正確率平均數的變化 情形…………………………………………………… 83 圖4-4 受試乙在不同階段各題型解題正確率平均數的變化 情形…………………………………………………… 85 圖4-5 受試丙在不同階段各題型解題正確率平均數的變化 情形…………………………………………………… 86 圖4-6 三位受試者加法文字題解題正確率平均數的變化情 形……………………………………………………… 88 圖4-7 三位受試者減法文字題解題正確率平均數的變化情 形……………………………………………………… 89 圖4-8 三位受試者乘法文字題解題正確率平均數的變化情 形……………………………………………………… 90 圖4-9 三位受試者除法文字題解題正確率平均數的變化情 形……………………………………………………… 91 附 表 目 次 表2-1 文字題題型分類表…………………………………… 15 表2-2 文字題解題的標準化提示語………………………… 35 表2-3 國內應用電腦於特殊教育上的實證研究…………… 38 表3-1 受試對象的基本資料………………………………… 42 表3-2 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課程之內容摘要…………… 56 表3-3 評分者信度考驗……………………………………… 67 表4-1 三位受試者各階段整體及個別題型解題正確率評量 記錄…………………………………………………… 70 表4-2 受試甲階段內資料分析摘要表……………………… 73 表4-3 受試甲階段間資料分析摘要表……………………… 73 表4-4 受試甲整體解題正確率C統計摘要表………………… 74 表4-5 受試乙階段內資料分析摘要表……………………… 75 表4-6 受試乙階段間資料分析摘要表……………………… 76 表4-7 受試乙整體解題正確率C統計摘要表………………… 76 表4-8 受試丙階段內資料分析摘要表……………………… 78 表4-9 受試丙階段間資料分析摘要表……………………… 78 表4-10 受試丙整體解題正確率C統計摘要表………………… 79 表4-11 三位受試者不同階段整體解題正確率平均數之比較 80 表4-12 受試甲在不同階段各題型解題正確率之平均數…… 84 表4-13 受試乙在不同階段各題型解題正確率之平均數…… 85 表4-14 受試丙在不同階段各題型解題正確率之平均數…… 87 表4-15 三位受試者不同階段加法文字題解題正確率之平均 數……………………………………………………… 88 表4-16 三位受試者不同階段減法文字題解題正確率之平均 數……………………………………………………… 89 表4-17 三位受試者不同階段乘法文字題解題正確率之平均 數……………………………………………………… 90 表4-18 三位受試者不同階段除法文字題解題正確率之平均 數……………………………………………………… 91 附 錄 目 次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117 附錄二 九九乘法測驗……………………………………… 118 附錄三 個人資料生字銀行………………………………… 119 附錄四 個人資料生字銀行─受試者訪談記錄…………… 120 附錄五 有愛無礙for kids數學多媒體教材CAI操作畫面… 122 附錄六 文字題解題評量卷………………………………… 125 附錄七 動態給分標準……………………………………… 131 附錄八 解題策略自我檢核表……………………………… 132 附錄九 CAI學習記錄單……………………………………… 133 附錄十 解題態度訪談提綱………………………………… 134 附錄十一 文字題解題評量卷記分表……………………… 13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瑋樺(2001):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加法文字題解題歷程與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古明峰(1999):加減法文字題語意結構、問題難度及解題關係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2期,1-25頁。
    朱經明、蔡玉瑟(2000):動態評量在診斷國小五年級數學障礙學生錯誤類型之應用成效。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8期,173-189頁。
    江美娟(2002):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有愛無礙研究小組(2001):資源班數學科教學設計。台北:教育部。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
    吳昭容(1990):圖示對國小學童解數學應用問題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獨立研究,未出版。
    吳清山(2000):教育名詞:教師素質、數位差距。教育資料與研究,36期,75-76頁。
    李品蓓(2002):電腦化教學對閱讀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縕琪(1994):表徵策略教學對提昇國小低解題正確率學生解題表現之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宜玲(2002):強調溝通與討論之網路建構式電腦輔助學習的研究─以國小數學科新課程比例問題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數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林月仙、吳裕益(1999):國民小學中低年級數學診斷測驗。台北:心理。
    林尚慧(2003):多媒體影像提示延宕策略對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認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秋榮(2001):電腦化動態評量對國小三年級學習障礙學生整數四則問題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林淑玲(1999):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對「比較類」加減應用題解題表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淑菁(2003):國小資源班學生正整數乘除文字題之圖示教學效果研究─以台北市一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林菁、盧明(1997):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能不足兒童學習活動中教學策略的探討。第六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1997 ICCAI)論文集,370-376頁。
    林敏慧(2000):學習層次和教學策略對國小輕度智障兒童學習不同類型加法應用題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論文。
    孟瑛如(2000):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五南。
    孟瑛如(2002):學習障礙與補救教學:教師及家長實用手冊。台北:五南。
    孟瑛如、周育廉、袁媛、吳東光(2001):數學學習障礙學生多媒體學習系統的開發與建構:一步驟乘除法文字題。國小特殊教育,32期,81-92頁。
    施青豐(1999):認知解題策略教學對解題困難聽覺障礙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佳寧(2001):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邱裕淵(2000):國小六年級學生在乘法文字題的解題表現。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台傑、吳金花(2000):國民小學閱讀障礙學生閱讀錯誤類型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期,37-58頁。
    侯鳳秋(1998):適性CAI中國人化文意範例對國小學生解數學文字題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華葳(1999):基礎數學概念評量。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徐智杰(2002):網際網路CAI對國中智障學生錢幣使用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孫扶志(1996):認知解題策略對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童文字題解題能力之實驗研究。測驗統計年刋,4期,71-124頁。
    秦麗花(1994):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兒童數學解題補救教學實施成效之比較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期,225-265頁。
    張英鵬(1993):增強策略在電腦輔助教學方案中對國小學習障礙兒童加法學習之影響。特殊教育與復建學報,3期,39-68頁。
    張淑芳(2001):認知策略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張逸婷(2002):電腦學習網站輔助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之學習成就、數學態度及電腦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立玲(2002):動態評量對國小二年級數學學習障礙兒童數學解題之應用成效。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
    陳佳伶(2004):幼教老師之電腦素養與電腦使用現況分析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園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家弘(1998):建構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四則運算問題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惠(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認識社區環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陳榮華編譯(1999):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中文版)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陳震昌(2001):網路科技融入國二數學科教學之個案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陳慶洋(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必備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玲(1993):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計算錯誤類別分析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瓊瑜(2002):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乘法應用問題解題歷程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特殊教育行政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2):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1992):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報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002):九十一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台北:教育部。
    游惠美(1997):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教學成效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淑欣(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淑芬(2001):國小資源班學生使用圖示策略解決比較類加減應用題之成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雷桂蘭(1998):性教育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性知識、性態度學習效果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壽大衛(2002):數位差距、契機與知識經濟。現代教育論壇,7期,354-358頁。
    蔡文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數學學障生減法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宗玫(1995):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應用問題解題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秉恆(2002):國小六年級學生運用網路數位學校學習柱體與錐體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桂(1998):建構式數學教學模式對數學學習障礙兒童解題能力及數學信念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論文。
    蔡勝雄(2001):網際網路融入國二數學科教學之個案研究─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蔡翠華(1996):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型態與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4期,157-177頁。
    鄧少林、蔣治邦(1993):三、五年級學生對比較應用問題的分類。國教學報,6期,97-113頁。
    盧台華(1995):身心障礙學生數學能力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期,25-50頁。
    蕭金慧(2001):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障兒童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毅興(1991):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問題的策略。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琲雯(2001):電腦融入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語句學習成效及其注意力行為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Cawley, J. F., & Miller, J. H. (1989). Cross-sectional comparisons of the mathematical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re we on the right track toward comprehensive programming?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3, 250-254, 259.
    Cawley, J. F., Parmar, R. S., Yan, W. F., & Miller, J. H. (1996). Arithmetic computation abilitie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mplication for instruction.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11(4), 230-237.
    Edyburn, D. L. & Gardner, J. E.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Creating shared vision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14(2), 3-17.
    Greer, B. (1992).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as models of situations. In Grouws, D. A. (1992,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NY: MacMillan.
    Jordan, N. C., & Montani, T. O. (1997). Cognitive arithmetic and problem solving: A comparis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fic and general mathematics difficul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6), 624-634, 684.
    Lerner, J. (2000).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8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o.
    Mayer, R. E. (1985).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on approach. NY: Freeman.
    Mayer, R. E. (1992).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cognition. NY: Freeman.
    Meese, R. L., Overton, T., & Whitfield, P. (1991). Teaching learner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California: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Mercer, C. D., & Miller, S. P. (1994). Implic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for teaching math to students with moderate to mild disabilities.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28(3), 290-306.
    Miller, S. P. (1996).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 instruction. In D. D. Deshler, E. S. Ellis, & B. K. Lenz (ed.), Teaching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New York: Love Publishing Co.
    Miller, S. P., & Mercer, C. D. (1993). Using a graduated word problem sequence to promote problem-solving skill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 Practice, 8(3), 169-174.
    Miller, S. P., & Mercer, C. D. (1997). Educational aspects of mathematics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1), 47-56.
    Montague, M., & Applegate, B. (1993).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 analysis of think-aloud protocols.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6, 19-32.
    Nancy, C. J., & Theresa, O. M. (1997). Cognitive arithmetic and problem solving: A comparison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and general mathematics difficul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6), 624-634,684.
    Nesher, P., & Hershkovitz, S. (1994). The role of schemes in two-step problems: Analysis and research findings.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6, 1-23.
    Parmar, R. S., Cawley J. F., & Frazita, R. R. (1996). Word problem-solving by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mild disabilities. Exceptional Children, 62(5), 415-429.
    Polya, G. (1945). How to solve it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00).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Ⅳ-TR (4th ed.). Washington, DC: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Thomas, E. S., & Margo, A. M. (1998). Summarizing single-subject research. Behavior Modification, 22(3), 221-24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