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詒嬛 Haung, Iy-Huan |
---|---|
論文名稱: |
促進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小數學習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n Enhancing the Learning of Decimal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
指導教授: |
林勇吉
Lin, Yung-Chi |
口試委員: |
秦爾聰
Chin, Erh-Tsung 陳正忠 Chen, Jeng-Chu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數理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6 |
中文關鍵詞: | 數學學習障礙 、小數教學(學習) 、國小資源班 、行動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teaching of the decimal (learn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of special classes, action research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運用教學媒材及數學遊戲來融入國小數學領域小數單元的教學,
對於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的數學學習成效的影響。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研究者也是教學者,研究對象為研究者在桃園市某國小不分
類資源班中任教的3 位(四、五、六年級各1 位)學習障礙學生。研究工具為前、後測試卷,輔以多方資料蒐集管道,有觀察紀錄、非正式訪談、檔案評量、與學生對話紀錄、教學錄影檔等,共有三個循環的教學歷程,進行為期三個月各七節課、八節課與七節課的教學時間。經過「認識小數」、「小數的加減」及「小數的乘法」三個單元循環教學後,本研究得出幾點結論如下:
一、遊戲融入數學領域教學有助於學生更加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二、經過教師(即研究者)所設計的教學之後,學生的後測表現優於前測。
三、由於學生本身的學習障礙癥結,使得教學成效無法達至普通班學生的學習水準。
四、「表達能力」在遊戲中視為重要能力之一,需協助組織、歸納。
五、較深一層的前、後測試題,可包裝在遊戲當中進行。
六、教師營造富有支持性及鼓勵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激勵的氛圍中學習。
依據上述結論,研究者提出對教學及未來研究二方面的建議:
一、遊戲融入教學活動,應使用符合學童認知發展的語言。
二、本遊戲強調遊戲實際操作,為有效提高學童注意力,並節省教具準備時間,可嘗試使用遊戲教學軟體。
三、本研究主要以前、後測(紙筆)測驗結果進行分析,若能再詳盡記錄學生作答想法,將更益於暸解學童迷思概念。
四、建議日後研究可以普通班學生為對象,以避免研究結果受到推論的限制。
五、將一整個學期的數學領域課程皆融入遊戲設計,較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六、除了本研究三個單元之外,建議可納入「小數的除法」與「四則運算」單元,做一完整的教學。
七、研究實施對象若為程度不一的學童時,建議可將「差異化教學」納入研究中。
關鍵字:數學學習障礙、小數教學(學習)、國小資源班、行動研究
Abstract
This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the effects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learning disabilities by incorporating teaching materials and games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decimal in elementary mathematics courses.
The researcher who is also the teacher does this research by using action research.Subjects are three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ho were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of special classes in grades 4th, 5th, and 6th. The research tools are writing the te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urse and company with multiple data collections included teaching observation records, teachers’ unofficial interview, portfolio assessment, researcher-student dialogue records, teaching video files, etc..
The three recycl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re taught 7,8, and 7 class separately in three
months. By teaching repeatedly of three units including knowing decimal,addition/subtraction of decimal, and multiplication of decimal,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can conclude as follows:
1. The students are more active in learning in the class by integrating games into mathematics teaching.
2.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is better after taking the cours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who is also the teacher).
3. Because of the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 of subjects, it’s hard to meet the learning level of students in regular classes.
4. Present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bilities in the games. The teacher needs to help students to organize and summarize.
5. The more difficult questions in before and after tests can design in the games.
6. The students improve learning when they are in a supportive and encouraging environment that teachers create.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in teaching and future research by the researcher.
1. The language used in the games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 should match children cognitive development.
2. Because the games focus on doing themselves, the teacher can design the games by teaching software for effectively improving student’s attention and reducing the time used.
3. This research is analyzed mainly on the results of before and after tests. If we can record in detail what students’ think, it helps to understand their cognitive misconception.
4. The research can conduct in regular class students in the future to avoid the inferences constrain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5. The mathematics class in the whole semester can design as games integrated into teaching can rais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6. Beside of the three units of this research, decimal divisions, and four arithmetic operations can integrate for the complete teaching.
7. If the levels of the subjects are different, it recommends bringing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strategies in the research.
Keywords: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 teaching of the decimal (learning), the elementary school of special classes, action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2015)。2017 年3 月31 日 取自: http://www.ald.
org.tw/ap/news_list.aspx?bid=35
王雪瑜(2006)。國小數學學障兒童數學解題錯誤類型分析之探討。特殊教育
叢書,95,15-29。
王淑惠(2008)。淺談數學學障學生的教學。雲嘉特教,7,36-41。
王淑惠(2013)。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的教學策略。雲嘉特教期刊,18,28-
34。
王慧勤(1995)。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月刊,331,48-51。
王全興、張嘉玲(2010)。遊戲不只是遊戲。師友月刊,517,89-92。
孔繁鐘譯(2007)。DSM-IV-TR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臺北:合記。
江美娟(2013)。遊戲融入國小四年級分數與小數教學活動成效之研究。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江美娟、周台傑(2003)。後設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成
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8,107-151。
呂美娟、施青豐、李玉錦譯(2002)。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學富文
化。
杜建台(1996)。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小數概念」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吳昭容 (1996)。先前知識對國小學童小數概念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博士論
文)。國立臺灣大學, 臺北市。
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
Johnson, J. E.,Christie,J. F. &Yawkey, T. D.)。臺北:揚智文化。
吳宜蓁、蕭伊倫(2015)。自我教導策略對國小中年級學習障礙學生在多位數
乘法運算題的學習成效。雲嘉特教期刊,21,36-44。
阮麗蓉、曹雅玲(2005)。臺北地區國小學童小數迷思概念之研究。科學教育
研究與發展專刊,87-109。
沈桂珍(2011)。遊戲融入國小二年級乘法單元之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依純(2010)。數學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面積學習表現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118
孟瑛如(2014)。學習障礙與補就教學-老師及家長實用手冊(二版)。臺北:
五南。1-16。
孟瑛如(2014)。學習障礙與補就教學-老師及家長實用手冊(二版)。臺北:
五南。18-58。
孟瑛如(2014)。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教教學(三版)。臺北:五南。
邱上真(2001)。跨領域、多層次的數學 學障研究:從學習障礙的官方定義談
起。載於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1 數學學習障礙研討會手冊(9-41)。臺
北:臺灣師範大學。
邵明宏(2007)。使用電腦遊戲模式學習國小數學之探究—以數與計算單元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中斌(2004)。遊戲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活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碧珍、蔡文煥(2005)。TIMSS2003 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關因
素的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5,2-38。
林麗雲(2003)運用數學科「小數」教學模組實施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中年
級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周筱亭、黃敏晃(2001)。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分數的數概念與運算。臺北
縣: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周士傑、梁淑坤(2007)。遊戲融入小學六年級數與計算教學的設計及反思。臺
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11,12-32。
胡永崇(2001):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
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179-218。
侯禎塘(2004)。特殊教育需求兒童數學學習困難之特質、教學策略與創意遊
戲數學之應用。特殊教育叢書-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9302,47-67。
徐靖勤(2011)。遊戲式教學對分數與小數概念學習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弱勢
族群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徐右任(2001)。和原住民學童玩數學:一個探究數學遊戲和數學態度的質性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巿。
徐 強(2016)。我要2017 當老師-特殊教育。台北:志光。143-166。
秦麗花(1995)。國小數學學障兒童數學解題錯誤類型分析。特殊教育季刊,
55,33-38。
馬秀蘭、吳德邦、張鈺雪、林思行、蔡武諺(2012)。以團康遊戲融入假分數化
為帶分數的教學實驗。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65,75-98。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臺北市:教育部。
119
教育部(2011)。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原則。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數學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台。2017 年3 月11 日,
取自:https://priori.moe.gov.tw/index.php?mod=resource/index/content/material
教育部(2019)。淡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之數學本質概念。2019年4月20日,取
自:
http://mail.tku.edu.tw/jen/C%E5%B8%AB%E7%94%9F%E5%85%B1%E8%80
%95%E5%8D%80/TKU96.htm)。
陳麗珍(2002)。國小四年級學童小數概念學習的偵測(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綵菁、邱榮輝、陳志豪、張宇樑(2013)。數學遊戲融入教學在國小三年級學
生除法概念學習之應用。桃園創新學報,33,313–330。
陳邵瑜(2008)遊戲融入一年級「數到100」之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秀綿(2010)。遊戲融入國小三年級數學課後學習之準實驗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筱婷(2013)。應用分數數感遊戲式教學促進六年級學生分數數感能力與學習
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榮華、陳心怡(2007b):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版)技術和解釋手
冊。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23-31。[Chen, Yung-Hwa, &Chen, Hsin-Yi
(2007b). Wechsler children intelligence forth edition-Chinese version
technique and interpretation manual. Taipei, Taiwan: Chinese Behavioral
Science Corporation.]
張淑萍(2006)一位教師實踐五年級小數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萬烽(2017)。學習障礙學生的自我概念及其教育與輔導之介入。輔導季
刊,53(4),31-41。
郭孟儒(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小數迷思概念及其成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梁惠珍(2003)。國小四年級小數診斷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蔡宗憲(2015)。數學遊戲App 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蔡清田(2011)。素養: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
120
許扶堂(2007)。遊戲融入兒童課後數學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弱勢族
群兒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曾中品(2015)。桌上遊戲對提升國小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學生注意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千玳(2016)。桌上遊戲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注意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黃千珊(2015)。國小資源班教師對學習障礙學生運用認知策略教學之現況調
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怡芳(2005)。國小學童二位數加減運算學習之數學遊戲設計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黃國勳、劉祥通(2006)。一個情境認知取向教學活動的發展與實踐-以“因數大
老二”為例。科學教育學刊, 14(1),1-27。
黃國勳、劉祥通(2003)。一個創意數學教學活動的實踐--以撲克牌遊戲融入
因數教學為例。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33,70-89。
黃德華、羅家健(2009)。數學學習障礙與數學輔導教學。台灣數學教師電子
期刊,18,3-17。
葉盛昌(2003)。遊戲式數學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楊淑朱(1995)。在教室內認真的遊戲之探討與分析。嘉義師院學報,9,695-
708。
楊坤堂 (2007)。數學學習障礙。臺北市:五南。
劉芳玲、王文伶(2015)。國中小資源班任課教師數學專業知能及其受重視程
度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1,1-32。
劉曼麗(1998b)小數教材的處理。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協助
兒童認知發展的數學課程,132-152。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
劉曼麗(2002a)。小數教學初探。屏東師院學報,16,319-354。
劉曼麗(2002a)。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小數概念研究(Ⅱ)國小學童「小數與小
數運算」概念量測工具發展研究。國科會補助之專題計劃成果報告
(NSC90-2521-S-153-003)。
劉曼麗(2002b):國小學童小數及小數運算迷思概念之診斷教學研究(Ⅲ)。
國科會補助之專題計劃成果報告(NSC91-2521-S-153-001)。
劉曼麗(2003)。從小數符號的問題探討學生之小數概念,屏東師院學報,
18,459-494。
121
劉曼麗(2006)。我國學童小數概念發展之調查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4
(6),663-693。
劉佳佩(2011)。發展數學遊戲融入課室教學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環毓(2008)。數學遊戲融入七年級探究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蔡文煥、林碧珍(1998a)。數學、文化和認知整合教學研究:兒童文化活動類
型與結構。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辦之中華民國第14 屆科學教育學術研
討會暨第11 屆科學教育學會年會短篇論文彙編,高雄市。
蔡文煥、林碧珍(1998b)。數學、文化和認知整合教學研究(二):兒童日常
生活活動類型之調查研究。國科會1998 年度科學教育研究專題研究計畫成
果討論會摘要。
蔡英斌(2007)。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面積單元補救教學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蔡鳳秋、楊德清、吳宛儒(2005)。井字遊戲-我把小數變好玩了。臺灣數學
教師電子期刊,(4),p16-26。
趙翊君(2016)。團體遊戲之研發及融入五年級數學複習對學生學習之改變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廖梧均(2018)。數位遊戲融入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成效與心流之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蔣介民(2013)。運用Flash 軟體於數位化數學遊戲之製作與教學運用(未出
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張杰(2008)激發式動態呈現教學設計運用於國小小數乘法教學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鍾玉玲(2013)。桌上遊戲對國小ADHD 學生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蘇漢哲(2016)。探討微翻轉遊戲式學習活動對於國中九年級數學科的學習成
效-以三角形的相似性質單元教學為例。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專題研究。
(104),1-34。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臺北:五南。
122
英文部分
Action Research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p. 29). by Stephen Kemmis, 1998.
Victoria, Austral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distributor. Copyright 1988 Deakin
University.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of 2004
Overview,Explanation and
Comparison.IDEA 2004 V. IDEA 97 ,by Peter W.D.Wright,Esq.
Luntley, M. (2005). The Character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37, 689-704.
Lerner, J. W. (2003).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Miller, S. P. & Mercer C. D. (1997). Educational Aspects of Mathematics
Disabilities.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 (1), 47-56.
Strauss,A., & Corbin, J.(1990). Basic of Qualitatio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Newbury Park, CA: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