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芊文
論文名稱: 膠彩畫礦岩繪材(新岩)開發與推展現況研究
The present situation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指導教授: 呂燕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8
中文關鍵詞: 膠彩畫礦岩繪材(新岩)桃園‧楊梅地區
外文關鍵詞: The rubber color painting, The ore-bearing rocks draw the material (new crag), TaoyuanYangmei area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以桃園‧楊梅地區為研究場域來探討「膠彩畫礦岩繪材(新岩)開發
    與推展現況」。研究目的:─、桃園地區膠彩畫的傳承及礦岩繪材推展;二、膠彩畫礦岩繪材種類特質與開發現況;三、桃園和楊梅地區膠彩畫推展現況等。運用文獻探究法、調查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實作驗證法等研究方法,探討論文主題,幾經歸納、整理、分析,所得結論與研究發現如下:
    一、桃園地區膠彩畫的傳承方面:呂鐵州承襲的精細描繪寫生精神,對同鄉
    的許深州影響深遠,兩位前輩畫家在礦岩繪材的推展與應用,具有開創之功;在礦岩繪材推展方面,引用許深州的兩位傳承弟子:呂燕卿創作在礦岩繪材融合版畫技法、形式等作多媒材多元運用上的經驗;以及劉耕谷蘊含人文精神融入礦岩繪材的大壁畫創作,尤其「以薄代厚」技法之傳承體驗。
    二、膠彩畫繪材種類特質:膠彩畫的繪材約可分為三種:天然礦岩繪材、動
    植物性繪材以及人工礦岩繪材等。膠彩之美,美在用色,可清雅可絢麗;美在造型,動靜各形皆入畫,可活潑可沈著;美在材質,可展現強而有力的現代畫風,亦可展現傳統工筆的細膩刻畫等,其多元運用之特質,非它種畫類繪材所能取代。
    礦岩繪材(新岩)開發現況:日本利用現代化設備開發礦岩繪材的方式可作為楊梅地區「新岩」開發之借鏡,楊梅已開發出顆粒粗細不同的兩百多種新岩顏色。
    三、桃園和楊梅地區膠彩畫推展現況方面:李錦財畫室積極推展膠彩畫創作
    與推廣教育,主張創新的教學,運用獨特的工具和技法,尤其展現繪材特質與肌理效果的教學模式,對膠彩畫推展極有助益。除此之外膠彩畫的推展,尚有諸多畫家如:莊士勳、張瑞蓉、趙世傳、彭武威、莊芍藥、邱蕙玉、黃玉花、楊淑嬌、詹秀蘭、周鈺婷、高明珠、王碧枝、陳鳳蘭、吳麗媛、王芊文等多人,透過不同管道持續對膠彩畫的推廣與創作邁進。
    關鍵字:膠彩畫、桃園楊梅地區、礦岩繪材(新岩)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take Taoyuan Yangmei area discussing “the rubber color painting ore-bearing rocks as the research field territory to draw the
    material (new crag) to develop with promotes present situation”The research goal has included: Taoyuan area rubber color painting inheritance and the ore-bearing rocks draw the material to promote; Second, the rubber color painting ore-bearing rocks draw the material typ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and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ird, Taoyuan and Yangmei area rubber color painting promot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so on. The utilization: The literature inquired into the law,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ology, the nature methodology, really mak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so on confirmation law, discusses the paper subject, several passes through the induction, the reorganization, the analysis obtained conclusion comes the thousandth of a Yuan clear or verifies the
    research question. The research discovers as follows:
    1、Taoyuan area rubber color painting inheritance aspect: Lu Tiezhou carries on the fine description sketch spirit permits the deep state influence to the fellow villager to be profound, two senior painters draw the material to the ore-bearing rocks promoting with the application, has merit of the foundation; The ore-bearing rocks draw the material“the new crag” to promote the multi-dimensional utilization aspect: Quotes Lu in Yan minister's in new crag fusion print and so on multi-dimensional utilization creative experience; As well as Liu Genggu particularity of in the new crag fusion humanities spirit big mural creation technique.
    2、The rubber color painting ore-bearing rocks draw the material type special
    characteristic: The rubber color painting draws the material to be possible to divide into three kinds approximately: The natural ore-bearing rocks draw the material, the zoology and botany draw the material as well as the artificial ore-bearing rocks draw the material and so on. the gum is colourful of beautiful, beautiful Be using a color, elegant gorgeous;Beautiful in the shape, each form of action all goes into a painting, can the alacrity is imperturbable;Beautiful can emerge the powerful modern painting breeze in the material, can also emerge traditional delicate strokes of delicate depict etc.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diverse usage, not it grows to draw a type to draw a material can replace.The mineral rock draws the material(new rock) development current conditions:Japan's making use of the way that the modern equipment development mineral rock draws a material can be "new rock" in the red bayberry region development it use as an example, the red bayberry is developed is thick out the grain thin different of 200 various new rock colors.
    3、Taoyuan and Yangmei area rubber color painting promotes present situation
    aspect:The Li Jin Cai studio promotes the rubber color painting creations and expansion education actively, laying claim to creative teaching, making use of the special tool and the skill method, emerging teaching mode of drawing the material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kin texture result particularly, to gum the colourful painting promotes very have a help in addition the gum is colourful to draw of promote, still have many painters as:Zhuang Shi Xun, Zhang Rui Rong, Zhao Shi Chuan, Peng Wu Wei, Zhuang Shao Yao, etc.They toward the gum colourful painting through the different piping. Key words: The rubber color painting ; Taoyuan Yangmei area ;
    The ore-bearing rocks draw the material (New Crag)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範圍 第三節、研究架構與階段流程 第四節、研究限制與方法及質性研究之特性 第五節、名詞釋義 第二章、桃園地區膠彩畫的傳承及礦岩繪材推展 第一節、呂鐵州的繪畫風格之形成與其藝術成就及其影響 第二節、許深州在膠彩畫礦岩繪材推展與運用之藝術風貌及其傳承 第三節、新岩多元運用與融合人文精神之壁畫技法研究案例 第三章、膠彩畫礦岩繪材種類特質與開發之現況 第一節、膠彩畫繪材種類及其特質 第二節、中國人工古法製作天然繪材與日本科技新法製作新岩繪材的方法對 楊梅地區的啟示 第三節、楊梅地區膠彩畫礦岩繪材(新岩)開發之現況 第四章、桃園‧楊梅地區膠彩畫推展現況 第一節、楊梅地區常用之膠彩繪畫工具及表現方式 第二節、楊梅地區膠彩畫教學模式與流程 第三節、桃園‧楊梅地區膠彩畫推展現況 第五章、結論 第一節、結論

    文獻目次:

    中川晴雄 (2002)。淺談礦物質顏料,綠水畫會畫冊鳳凰顏料(安遠有限公司),58,網址:www.rockpigment.com.tw
    王定理 (1993)。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6~137
    王秀雄 (1995)。台灣美術發展史論(初版)。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4-29
    王哲雄 (2002)。藝術教育講座專輯-傳統中國畫風之現代發展-集古今書畫 大成的張大千,134~135
    王偉光 (1995)。陳德旺畫談。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06、108
    呂燕卿 (1998)。呂燕卿作品集。新竹市:千畿美術設計坊4、5、95~155
    呂燕卿 (1998)。呂燕卿畫展。新竹市:新竹師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線上藝廊,http://www.aerc.nhctc.edu.tw/5-0/5-1.htm
    呂燕卿 (2002)。呂燕卿礦岩膠彩風貌研究展。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 4~5;56~57
    呂燕卿 (2004)。第22屆台灣膠彩畫展畫冊專輯。台中市:台灣膠彩畫協會,47
    呂燕卿 (2005)。第23屆台灣膠彩畫展專輯。台中市:台灣膠彩畫協會,46
    何政廣 (1981)。美術大辭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1~194。
    吳望如 (2001)。吳梅嶺的美術教育與藝術創作之研究。新竹市:新竹師院,
    李錫佳 (1990)。中國丹青重彩畫-劉耕谷畫集(一)。台北市:畫家自印,7
    李進發 (1993)。日據時期台灣東洋畫研究。台北市:台北美館,128~137
    李進發 (2000)。日據時期台灣東洋畫發展的探究《台灣東洋畫探源》。台北市:
    台北市立美術館,19-35、125~137
    李欽賢 (1993)。日本美術史話。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67
    李欽賢 (1993)。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8李欽賢 (1996)。台灣美術閱覽。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公司,68、70
    李欽賢 (2000)。呂鐵州的「灣製」東洋畫。從傳統到現代的蛻變-呂鐵州紀
    念展。桃園:桃園文化中心,12
    李承遠 (1994)。近代韓國彩色畫與台灣膠彩畫之比較研究(1910~1980)。台
    北市:台灣師範大學,4、104、107、129~131、139~149
    李鴻儒 (1995)。中國水墨畫、日本畫與膠彩畫的關係。膠彩畫淵源傳承及
    其影響學術研討會─。臺中市:國立美術館,237~243
    李錦財 (2002)。感恩與展望-桃園縣美術教育學會會員聯展專輯。桃園:桃
    園縣美術教育學會編印,2、3
    邱蕙玉 (1995)。膠彩畫淵源傳承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綜合座談、臨時動
    議,臺中市:國立美術館,文末
    邱蕙玉 (1995)邱蕙玉畫集,作者自印,5
    林田壽 (2005)。林田壽畫展。新竹市:新竹師院國小美勞教師進修網站,線
    上藝廊,http://www.aerc.nhctc.edu.tw/5-0/5-1.htm
    林曼麗、顏娟英等 (2000)。台灣東洋畫探源。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14
    林榮洲等編 (1994)。膠彩之光─陳進、許深州、謝榮磻 、范素 四人聯展專集。新竹市:新竹市立文化中心,27
    林儷婉, (2004)。國小資深視覺藝術教師生涯與專業發展之研究。新竹市:新竹師範學院
    施翠峰 (2000)。台灣美術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美術三百五十年,21、23
    施世昱 (2000)。東海「台府展」裡的東洋畫-「台展型」、「灣製畫」、「南畫」的形成與風格探釋。臺中市:東海大學碩士論文,60、293
    施世昱 (2004)。膠彩畫專輯。台北市:台灣美術五十五期,6~17、40、52、62
    徐素霞 (1998)。從傳統繪畫精神與筆墨談水墨畫的創新─美育教育月刊八月號「現代水墨畫專輯」;新竹市:竹大教育大學,竹大藝術教育網http://www.aerc.nhcue.edu.tw
    徐孝貴譯 (2001)。色彩的舞蹈─藝術發現之旅,法國籍作家‧索爾比埃著。台北市:格林文化事業公司,28
    倪再沁 (2004)。台灣膠彩畫史講座專輯。台中市:東海大學文建會贊助,40
    陳彩文 (2005)。國小高年級學生建構台灣美術主體性初探 以竹塹地區前輩女畫家陳進、范侃卿為例。新竹市:新竹教育大學,竹大教育網站http://www.aerc.nhcue.edu.tw
    郭禎祥、黃冬富 (1995)。膠彩畫淵源傳承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光復以來
    台灣膠彩畫風格之發展。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29~31、35~36
    黃鷗波 (1990)。中國丹青重彩畫─劉耕谷畫集(一)。台北市:畫家自印,5 許深州 (1993)。許深州膠彩畫集。桃園市:桃園文化中心,4
    許深州 (1992)。藝術座談會專輯。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101
    陳景容 (1970)。油畫的材料研究與實際應用(修訂版2002)。台北市:大陸書
    店,124
    陳景容 (1999)。壁畫藝術,藝術家出版社。台北市,10~18
    曾得標 (1994)。膠彩畫藝術入門與創作。台中市:印刷出版社,25
    曾得標 (2004)。台灣膠彩畫興起及發展軌跡。台北市:台灣美術第55期, 62
    曾得標 (2005)。台灣膠彩畫史源流研究展。台中市:台灣省膠彩畫協會,11
    黃朝湖 (1991)。封面人物劉耕谷為膠彩闢新路。台北市:藝術眼,第二卷第
    三期,6
    黃冬富 (1995)。膠彩畫淵源傳承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光復以來台灣膠彩畫
    風格之發展。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29~31、35~36
    黃冬富 (2004)。台灣膠彩畫史講座專輯。台中市:東海大學文建會贊助,4
    黃玉花 (2000)。黃玉花膠彩畫集。桃園:畫家自印,3
    黃厚源編 (2002)。話我家鄉楊梅鎮,桃園:楊梅鎮公所編印,4~6
    張瑞蓉 (1995)。張瑞蓉膠彩畫集─水石組曲,台中市,畫家自印,6
    張麗齡 (2002)。吳梅嶺繪畫作品與美術教育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45
    溫長順 (1993)。溫長順膠彩畫集,1993,桃園文化中心,自序
    詹前裕 (1986)。中國水墨畫,台北市:藝術圖畫公司,64~65
    詹前裕 (1992)。膠彩畫,美術欣賞系列叢書第八冊。台中市:台灣省政府教
    育廳,11
    詹前裕 (1992)。藝術座談會專輯,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109
    詹前裕 (1996)。膠彩畫的淵源與創作風格。台北市:美育月刊,72期,5
    詹前裕 (1999)。台中膠彩源流展。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9~11、21
    詹前裕(1999)。膠彩畫的欣賞與製作。膠彩畫夏令營初級教材。台中市:紀
    慧能藝術文教基金會17,3,5,41
    詹前裕等 (2004)。台灣美術,五十五期膠彩畫專輯,3~9
    廖雪芳 (1977)。為東洋畫正名-兼介林之助的膠彩畫,台北市:雄獅美術72
    期,223
    廖瑾瑗 (2000)。鄉原古統與木下靜涯-台灣東洋畫探源。台北市:台北市立
    美術館,36
    廖瑾瑗 (2001)。四季、彩妍、郭雪湖,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42
    廖萬連 (2002)。彩繪鄉土-桃園縣美術教育學會會員聯展專輯,桃園:桃園縣美術教育學會編印,2
    廖瑞芬譯 (2002)。林功•箱崎睦昌著,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1~32
    廖瑾瑷 (2004)。台灣現代化美術大系─抒情新象膠彩,台北市:行政院文建委員會,113
    廖大昇 (2006)。大家笑逐顏開吧,帝寶教育基金會,http ://www.depoedu@depoedu.org.tw 2006.2.1
    楊淑嬌 (2005)。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板橋市:台灣藝術大學,
    樊湘濱 (2004)。樊湘濱書畫展。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7
    蔡樂民譯 (1966)。繪畫顏料蠟筆墨汁製造法,渡邊忠一著。台北市:商務印書館,1
    鄭玠旻編 (2003)。膠彩之美─前輩畫家。台北市:哥德藝術中心,21~23
    劉靜枝 (2000)。墨韻情聲劉靜枝山水畫個展專輯。新竹市:畫家自印,黃銘祝序,1
    劉玲利 (2002)。膠彩繪畫的詩意與哲學1997~2001,劉玲利膠彩畫作品集─「台灣-春夏秋冬」。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24~26
    劉耕谷 (1990)。中國丹青重彩畫-劉耕谷畫集(一)。台北市:台北漢大印刷,146、214
    劉耕谷 (1993)。劉耕谷膠彩畫展-為膠彩畫闢出新路。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4~14
    劉欓河(1995)。法國‧夏馬利爾交流展畫冊。台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2
    賴金英(2005)。台灣地區國小美術班實施現況之研究。新竹市:新竹師院
    賴明珠 (1996)。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美術發展。桃園:桃園縣文化局。
    賴明珠 (1998)。日治時期 台灣東洋畫的騏驎兒─大溪畫家呂鐵州。桃園:
    桃園縣文化局,9
    賴明珠 (2000)。呂鐵州與台灣美術發展之關係。台灣東洋畫探源。台北市:台北美術館,8,42
    賴明珠 (2000)。從傳統到現代的蛻變-呂鐵州紀念展。桃園:桃園縣立文化
    中心,10、28、30、37~40
    賴明珠 (2003)。桃園地區美術家許深州研究調查。桃園:桃園縣文化局,
    109、127~138
    賴明珠 (2004)。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桃園地區。臺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152~154
    顏娟英 (2000)。台展時期東洋畫的地方色彩。台灣東洋畫探源。台北市:台
    北市立美術館,8、14
    盧金鵬主編 (1998)。楊梅鎮─國民小學鄉土教材(全)。桃園:桃園縣政府編印,6~9
    盧金鵬主編(2000)。楊梅鎮─國民小學鄉土教材(五年級)桃園:桃園縣政府編印,9~45
    簡錦清(2005)。眼觀、心象、容情的再現,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21
    謝峰生 (1995)。張瑞蓉膠彩畫集,張瑞蓉其人其畫,桃園:畫家自印,4
    龐均(1999)。繪畫寫生哲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3
    日本畫的材料(2003)。喜屋株式會社,產品目錄。日本
    鳳凰日本畫用繪具(2000)。NAKAGAWA胡粉繪具株式會社,產品目錄。日本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