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悅晉
論文名稱: 中國大陸台商的企業接班:社會資本的維繫與拓展
指導教授: 陳志柔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0
中文關鍵詞: 中國大陸中小企業台商社會資本網絡
相關次數: 點閱: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八零年代第一波西進的台商當時年齡多為三十至四十歲間,經過這二、三十年的打拚,許多第一代企業主已屆交棒退休年紀,而他們在中國歷經多年所建立起的社會網絡,是經濟資本以外更重要的社會資本。本研究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探討台商在代際事業傳承的過程中,其鑲嵌在不同網絡類型中的社會資本能否維繫或轉移,影響的因素又為何。

    研究發現,商業網絡中行動者間因其互動混合工具性與情感性要素,且此類型社會資本是建立在企業之上,因此,並不會因網絡中行動者轉換而中斷。其次,建立在政商網絡的社會資本於企業接班後則難以轉移;在行動者層次上,由於此網絡中信任及相互認可難以轉移,加上接班過程通常仍得經歷一段長時期的父子共事階段,就此對接班者而言,政商網絡的維繫與轉移儼然非迫切性問題;在宏觀層次上,由於中國大陸市場深化制度環境變遷,也影響了政商網絡中兩造的互動。至於對脫離原生脈絡,長期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台商而言,個人生活網絡對他們更是重要的連帶,但當企業接班年輕一代進入中國大陸後,由於他們與第一代台商在年紀、成長環境及生活經驗的落差,導致生活網絡產生世代斷層,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進入中國大陸,他們也形成屬於自己的台灣青年社群。


    第一章 序論.............................................1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研究問題的脈絡 ........................4 一、社會資本 ...........................................4 二、社會資本與台商 .....................................8(一)企業與網絡 .......................................8 (二)移民與網絡 .......................................9 (三)中國大陸的市場脈絡 ..............................1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4 一、研究方法...........................................14 二、田野地點與個案選擇 ................................15 三、分析架構 ..........................................15 第四章 社會資本的維繫與轉移 ...........................17 一、商業網絡 ..........................................18 (一)經濟理性與人情關係 ..............................18 (二)鑲嵌於企業的資本 ................................22 二、政商網絡 ..........................................23 (一)信任難以轉移 ....................................24 (二)市場環境變遷 ....................................27 (三)非迫切性難題 ....................................29 (四)接班者發展新網絡 ................................31 三、生活網絡 ..........................................32 (一)世代斷層 ........................................32 (二)台灣青年社群的建立 ..............................35 四、關係制度的改變 ....................................39 第五章 一個企業接班的例子:危機或轉機 .................46 一、企業接班進程 ......................................47 (一)年輕家庭企業期:接班者人力資本積累 ..............47 (二)中年及管理進入期:生活網絡的建立 ................48 (三)共事期:商業網絡的延續與開拓 ....................51 (四)放手及接班期:政商網絡的建立 ....................55 二、危機或轉機 ........................................59 第六章 結論 ...........................................63 附錄 ..................................................67 參考書目 ..............................................69

    一、中文部分
    李仁芳(1999)技術與產業分工網絡運作:四個產業個案之對照。張笠雲編,網絡台灣:企業的人情關係與經濟理性。台北:遠流。
    李陳國、賀力行(2000)台商網絡在中國大陸競爭優勢初探。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6(1)。
    周雪光(2003)組織社會學十講。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素卿、陳東升(2002)後進者的全球化:移地的地域生產網絡建構與台商在東南亞的投資經驗。蕭新煌、王宏仁、龔宜君主編,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頁33-94。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研究計畫。
    高長、許源派(2004)制度環境衍生的交易成本與大陸台商因應策略之探討。發表於「展望兩岸經貿關係研討會」。致理技術學院主辦。2004年10月
    陳凌、應立芬(2003)代際傳承:家族企業繼任管理和創新。管理世界6:89-97。
    陳介玄(1994)協力網絡與生活結構――台灣中小企業的經濟社會分析。臺北市:聯經。
    陳明璋(2006)企業接班與經理人的培育。台商張老師93。
    陳明璋(2007)大陸台商的接班傳承調查報告。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
    程永明、蔡明田(2004)不完全市場下之關係哲學對臺灣製造業進入大陸模式與績效影響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集刊16(4):533-578。
    吳介民(2005)「關係政治學」:台商在中國的生存策略與倫理處境。台灣中社編,危機時代、認識中國,頁37-63。高雄:春暉出版社。
    趙琪(1999)交易成本對品牌延伸方式決策的影響。管理學派16(1):43-68。
    潘美玲,張維安(2001),彈性生產與協力網絡:協力廠觀點的個案研究。台灣社會學刊25:201-242。
    邊燕杰(2006)網絡脫生:創業過程的社會學分析。社會學研究6:74-88。
    邊燕杰、丘海雄(2000)企業的社會資本及其功效。中國社會科學2:87-207。

    二、英文部分
    Bourdieu, Pierre(1986)The Forms of Capital. Pp.241-258 in Hand 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edited by John G. Richardson.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Boxman, P.M. De Graaf, and Henk D. Flap.(1991)”The Impact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on the Income Attainment of Dutch Managers.” Social Networks 13:51-73.
    Coleman, James S.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95-120.
    Douglas S. Massey, Joaquin Arango, Graeme Hugo, Ali Kouaouci, Adela Pellegrino, J. Edward Taylor(1993)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 Review and Appraisal.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19, No.3:431-466
    Ivan Lansberg (1999) Succeeding Generations, Realizing the Dreams of Families in Business,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9.
    James S. Coleman(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supplement: 95-120
    Lin, Nan(2001) Social Capital: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in Nan and Mary Dumin(1986)Access to Occupations Through Social Ties. Social Network , 8:365-385
    Mike W. Peng and Peggy Sue Heath(1996)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Planned Economies in Transition: Institutions, Organizations, and Strategic Choic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1, No. 2, pp.492-528
    Snijders, T.A.B. (1999) Prologue to the measurement of social capital. La Revue Tocqueville 20:27-44
    Wu Jieh-Min(1997)Strange Bedfellows: Dynamics of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Local Authorities and Taiwanese Investo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6, No.15: 319-346.
    Zhou, Min(1994)Social Capital and the Adaptation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The Case of Vietnamese Youth in New Orlean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Vol.28, No.4, pp.821-84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