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竹娟
Liu,Chu-Chuan
論文名稱: 苗栗市四縣腔客家話中性問句研究
On Neutral Questions of Sixian Hakka in Miaoli City
指導教授: 劉秀雪
Liu,Hsiu-Hsueh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中性問句正反問句反覆問句選擇問句
外文關鍵詞: neutral questions, VP-neg-VP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主要研究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的使用情況,並與周彥妤(2011)和林信璋(2011)兩份調查閩南語中性問句變異文獻的比較。問卷設計採用Yue-Hashimoto(1993)的「中性問句(Neutral question)」為語料,分為12類,共113句中性問句,且以苗栗市為代表,訪問64位發音人,依年齡分為四階層:青少年層(23歲以下)、青壯年齡層(24歲-40歲)、中壯年層(41歲-59歲)與老年層(60歲以上)。
    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對應句型分為五大類:一、VP無,二、VP-ja-m-VP,三、V-ja-m-VP,四、V-m-V與五、其他;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各年齡層主要對應句型為「VP無」,其次為「V-m-V」,再來是「VP-ja-m-VP」與「V-ja-m-VP」,後兩種句型在青少年層與青壯年齡層的使用率很低,青少年層的使用率甚至不到1%,以中壯年層與老年層為主要使用者。
    「VP-ja-m-VP」與「V-ja-m-VP」兩句型結構不同,「VP-ja-m-VP」符合客語原本中性問句語法的句型,中壯年層與老年層發音人使用「VP-ja-m-VP」比率較「V-ja-m-VP」高;「V-ja-m-VP」產生可能是受國語影響,使得部分使用「VP-ja-m-VP」的發音人也使用「V-ja-m-VP」,青少年層出現「V-ja-m-VP」的使用率比「VP-ja-m-VP」高,兩句型在青壯年齡層的表現則無差異。「V-m-V」句型以青少年層為主要使用對象,在國語的影響下,年輕一輩客家發音人中性問句句型限制逐漸放寬,不再侷限使用於包含特定助動詞「是不是」、「會不會」的句子,一般動詞、介係詞、形容詞等都有可能形成「V-m-V」句型。
    第五章比較苗栗客家話與新竹閩南語中性問句,以林信璋(2011)的研究為代表,發現兩方言都以「VP無」為主要對應中性問句的句型,整體而言,苗栗客家話的使用率比新竹閩南語高;在句型分類上,客家話特有的「V-ja-m-VP」與「V-m-VP」並不符合閩南語中性問句的句法,因此閩南語中性問句並無這兩種使用方式。閩南語的句末否定詞合流現象隨著年齡遞減逐漸明顯,而客家話各年齡層幾乎皆以「無」為唯一的句末否定詞,以鍾榮富(2000)的例句與本研究蒐集的語料,發現客家話有兩種或以上的句末否定詞,再以周彥妤(2011)中的語料為依據,比較閩客兩方言先行情態詞與句末否定詞的對應情況,藉以驗證客家話可能曾有句末否定詞合流的現象。


    本文主要研究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的使用情況,並與周彥妤(2011)和林信璋(2011)兩份調查閩南語中性問句變異文獻的比較。問卷設計採用Yue-Hashimoto(1993)的「中性問句(Neutral question)」為語料,分為12類,共113句中性問句,且以苗栗市為代表,訪問64位發音人,依年齡分為四階層:青少年層(23歲以下)、青壯年齡層(24歲-40歲)、中壯年層(41歲-59歲)與老年層(60歲以上)。
    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對應句型分為五大類:一、VP無,二、VP-ja-m-VP,三、V-ja-m-VP,四、V-m-V與五、其他;苗栗地區客家話中性問句各年齡層主要對應句型為「VP無」,其次為「V-m-V」,再來是「VP-ja-m-VP」與「V-ja-m-VP」,後兩種句型在青少年層與青壯年齡層的使用率很低,青少年層的使用率甚至不到1%,以中壯年層與老年層為主要使用者。
    「VP-ja-m-VP」與「V-ja-m-VP」兩句型結構不同,「VP-ja-m-VP」符合客語原本中性問句語法的句型,中壯年層與老年層發音人使用「VP-ja-m-VP」比率較「V-ja-m-VP」高;「V-ja-m-VP」產生可能是受國語影響,使得部分使用「VP-ja-m-VP」的發音人也使用「V-ja-m-VP」,青少年層出現「V-ja-m-VP」的使用率比「VP-ja-m-VP」高,兩句型在青壯年齡層的表現則無差異。「V-m-V」句型以青少年層為主要使用對象,在國語的影響下,年輕一輩客家發音人中性問句句型限制逐漸放寬,不再侷限使用於包含特定助動詞「是不是」、「會不會」的句子,一般動詞、介係詞、形容詞等都有可能形成「V-m-V」句型。
    第五章比較苗栗客家話與新竹閩南語中性問句,以林信璋(2011)的研究為代表,發現兩方言都以「VP無」為主要對應中性問句的句型,整體而言,苗栗客家話的使用率比新竹閩南語高;在句型分類上,客家話特有的「V-ja-m-VP」與「V-m-VP」並不符合閩南語中性問句的句法,因此閩南語中性問句並無這兩種使用方式。閩南語的句末否定詞合流現象隨著年齡遞減逐漸明顯,而客家話各年齡層幾乎皆以「無」為唯一的句末否定詞,以鍾榮富(2000)的例句與本研究蒐集的語料,發現客家話有兩種或以上的句末否定詞,再以周彥妤(2011)中的語料為依據,比較閩客兩方言先行情態詞與句末否定詞的對應情況,藉以驗證客家話可能曾有句末否定詞合流的現象。

    第一章 緒論 1 1.1前言 1 1.2研究動機 1 1.3研究方法 3 1.3.1 調查方法 3 1.3.2 研究對象 3 1.3.3 問卷設計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2.1 國語中性問句相關研究 6 2.1.1湯廷池(1981,1984) 7 2.1.2朱德熙(1985,1991) 9 2.1.3余靄芹(1988) 10 2.1.4 黃正德(1988) 11 2.2客家話中性問句中性問句相關研究 14 2.2.1羅肇錦(1985) 14 2.2.2項夢冰(1997) 14 2.2.3鍾榮富(2000) 16 2.3閩南語中性問句相關研究 18 2.3.1湯廷池(1998) 18 2.3.2王本瑛、連金發(1995) 19 2.3.3周彥妤(2011)&林信璋(2011) 20 2.4 社會語言學 23 2.4.1 語言與性別 23 2.4.2 語言與年齡 23 2.4.3 語言與社會階層、職業 24 第三章 客語中性問句的使用特徵 25 3.1 鍾榮富(2000)中性問句句型分類 25 3.2客語中性問句句型使用情況 27 3.3 客家話中性問句句型使用分類 46 3.4 小結 48 第四章 苗栗地區中性問句變異分析 49 4.1青少年齡層(23歲以下)中性問句的使用情況 49 4.2青壯年齡層(24~40歲)中性問句的使用情況 51 4.3中壯年齡層(41-59歲)中性問句的使用情況 54 4.4老年齡層(60歲以上)中性問句的使用情況 57 4.5 綜合討論 59 4.6 小結 67 第五章 客家話與閩南語中性問句比較 69 5.1 客家話與閩南語中性問句句型使用比較 69 5.2 先行情態詞與句末否定詞 74 5.3 客家話特有句型:「V-ja-m-VP」與「V-m-VP」 80 5.3.1 「V-ja-m-VP」 80 5.3.2 「V-m-VP」 85 5.4 小結 88 第六章 結論 90 6.1 總結 90 6.2 未來展望 92 引用文獻 93 附錄 95 附錄一、發音人生活背景受訪問卷 95 附錄二、問卷內容與可能對應句型 97

    英文文獻:
    Holmes, J.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Harlow Essex: London Group Limited.
    Holmes, J.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2ed).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Hundson, R. A. (2000). Socio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Labov,W. (1996).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Washington,DC: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Romaine, S. (2000) Language in society :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Oxford;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eh, Chiou-shing, and Huei-ling Lai.(2010).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seman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morpheme gam2 in Hakka (客語「敢」字之語法功能演變與語意探究).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Linguistic Society of Japan. November 13-14. Kanagawa University, Yokohama, Japan.
    Yue-Hashimoto,Ann. (1993) Comparative Chinese Dialectal Grammar: Handbook for investigators. Paris: Ecole Des Hautes en Science Soclales.

    中文文獻:
    王本瑛、連金發(1994)。〈台灣閩南語中的反覆問句〉。載於曹逢甫、蔡惠美(主編),台灣閩南語論文集,47-69。臺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朱德熙(1985)。〈漢語方言裡的兩種反覆問句〉。《中國語文》,第一期:10-19。
    朱德熙(1991) 〈“V-neg-VO”與“VO-neg-V”兩種反復問句在漢語方言裡的分布〉,《中國語文》,第五期:321-332。
    呂淑湘(1980)。《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呂叔湘(1985)。〈疑問、肯定、否定〉。《中國語文》,第4期:241-250。
    余藹芹(1988)。〈漢語方言語法的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LIX-1:23-41。
    周彥妤(2011)。《台南地區中性問句變異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信璋(2011)。《新竹地區中性問句變異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貴榮(2005)。《臺灣饒平客話》。臺北:五南出版社。
    湯廷池(1981)。〈國語疑問句的研究〉。《漢語詞法論文集=Papers on Chinese morphology》241-311。臺北市:金字塔。原刊載於師大學報(1981)第二十六期(219-277頁)
    湯廷池(1981)。〈國語疑問句的研究緒論〉。《漢語詞法論文集=Papers on Chinese morphology》313-399。臺北市:金字塔。原刊載於師大學報(1981)第二十六期(381-435頁)
    湯廷池(1998)。〈閩南語的是非問句與正反問句〉。《漢學研究》,16卷2期:173-195。
    湯廷池(1999)。〈閩南話否定詞的語意內涵與句法表現〉。《閩南語語法研究試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黃正德(1988)。〈漢語的正反問句的模組句法〉。《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論文集》,語言文字組:679-704。
    黃宏祿(1988)。《客語問句的語法與語用》。新北市: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項夢冰(1997)。《連城客家話語法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張廷國、郝樹壯(2008)。《社會語言學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
    游汝傑、鄒嘉彥(2007)。《社會語言學教程》。上海復旦大學。
    蔡宏杰(2008)。《楊梅客家話語音變化和語言轉移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肇錦(1985)。《客語語法》,173-195。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鍾榮富(2000)。〈客家話的疑問句〉。《漢學研究》,18卷特刊(2000.12):147-174。
    鍾榮富(2006)。《語言學概論》。台北:文鶴出版有限公司。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