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敏君
Zheng Minjun
論文名稱: 植悟 -鄭敏君繪畫創作論述
Insights of plants -The Analysis of Art Works by Zheng Minjun
指導教授: 葉俊顯
Yeh Chunhsie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2
中文關鍵詞: 植物自然
外文關鍵詞: plant, natural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是筆者2012至2013年間所創作的作品,本創作論述是筆者在觀察植物中,希望透過植物重建人類與自然的緊密聯繫,回歸與自然對話,從大自然中體悟人生道理。經由繪畫創作,以表達對環境關懷及個人對生命體悟為主軸,啟發自我內心創作能量,思考生命意義與價值。
    基於上述創作目的,筆者在研究中進而引伸出以下三點創作理念:
    一、展現植物生命之美
    二、內化圖像的傳達
    三、與自然共存、尊重自然、師法自然
    在作品的形式上,以線畫為主要表現方式,運用點、線、面描繪大自然界中植物從種子到含苞、盛開及凋零的變化來象徵人的一生。作品幾乎以黑、白二色為主,對所描繪的植物上進行變形、誇張、取捨,產生一種節奏、韻律,並運用隱喻及象徵的手法表達對植物的感悟,從自然中取出抽象的元素,將可見與不可見的世界,用繪畫的要素予以綜合,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本研究中,筆者將作品分為「花之舞」、「枯之姿」及「生之喜」三個系列來詮釋自己的創作理念,分別闡述自己對生命的觀點與心靈的悸動,希望在創作過程中的領悟及收穫可以幫助筆者確定今後的努力方向,繼續朝創作之路邁進。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works I created between 2012 and 2013. This creative narration stems from my observation of plants. Through plants, I believ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could be re-established. We can again communicate with nature and experience the meaning of life in nature. My works expresses my concerns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my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can inspire internal creative power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contemplate the meanings and values of life.
    Based on these purposes, I summarize three concepts in this study:
    I. To represent the beauty of plants.
    II. To internalize the delivery of images.
    III. To coexist with nature, respect nature, and learn from nature.
    My works are mainly represented by line drawing. Points, lines, and planes are manipulated to depict the courses of plants from budding, blossoming, to withering, which symbolize the life of humans. Mainly presented in monochrome, the transformation, exaggeration, acceptation, and rejection of the depicted plants create a special rhythm and cadence. In addition, impressions inspired by plants are expressed through metaphors and symbolizations. Abstract elements are extracted from the nature, and visible as well as invisible worlds are integrated using the essence of drawing to express my internal world.

    目 次 致謝詞…………………………………………………………………………………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次……………………………………………………………………………………IV 圖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創作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創作研究方法與步驟…………………………………………………3 第三節 創作範圍………………………………………………………………6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創作學理基礎………………………………………………………………7 第一節 藝術表現之美學探討…………………………………………………7 第二節 線畫研究………………………………………………………………9 第三節 有機的造形思維………………………………………………………12 第四節 藝術家創作內涵之啟發………………………………………………16 第三章 創作理念、內容、形式與技法分析………………………………………25 第一節 創作理念與內容之探討………………………………………………25 第二節 創作形式之探討………………………………………………………43 第三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分析…………………………………………………56 第四章 創作作品分析………………………………………………………………61 第一節 花之舞系列……………………………………………………………61 第二節 枯之姿系列……………………………………………………………73 第三節 生之喜系列……………………………………………………………81 第五章 結論…………………………………………………………………………85 第一節 綜合結論………………………………………………………………85 第二節 未來創作方向…………………………………………………………88 參考書目………………………………………………………………………………90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1.Henry Gifford著,王美音譯。《托爾斯泰》。台北市:聯經出版社。1983。
    2.王圻、李讚壽、陳益明編。《動物園植物專輯-第四輯》。台北市立動物園。1995
    再版。
    3.丘永福編著。《造形原理》。台北市:藝風堂出版。1987。
    4.史蒂芬‧亞當斯(Steven Adams)著,王淑燕譯。《藝術與工藝鑑賞入門》。台北
    市:果實出版。2005。
    5.白靈主編。《新詩30家》。台北市:九歌。2008。
    6.何政廣主編。《世界名畫全集-歐姬芙》。台北市:藝術家出版。1999。
    7.何政廣主編,潘襎撰文。《慕夏》。台北市:藝術家出版。2002。
    8.何政廣主編。《詩意的造形大師克利》。台北市:藝術家出版。1999。
    9.呂清夫著。《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1984。
    10.李幸祥。《台灣校園植物(上)-草本篇》。新北市:稻田出版。2001。
    11.威廉‧哈蒂(William Hardy),葉娟如譯。《新藝術鑑賞入門》。台北市:果實出
    版。1986。
    12.施柱撰稿。《綠美化景觀植物-草花篇》。宜蘭縣政府出版。1996。
    13.草間彌生。《無限的網 草間彌生自傳》。新北市:木馬文化。2011。
    14.陳月霞。《大地有情:台灣植物的四季》。玉山社。1995。
    15.康丁斯基著,吳瑪悧譯。《點線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1985。
    16.陶文岳。《抽象與寫實的對話─記.憶.抽.象》。陶文岳作品集,基隆市文化中心。
    2004。
    17.黃進龍。《水彩技法解析》。台北市:藝風堂出版。1992。
    18.湯新楣譯著。《俄羅斯的良心-托爾斯泰》。台北市:時報文化。1984。
    19.虞君質。《藝術概論》(二版)。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
    20.榮格(C. G. JUNG)作,劉國彬、楊德友譯。《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台
    北:張老師。1997。
    21.蔡綺著。《新藝術研究》。行政院新聞局:捷太出版。1997。
    22.蔡福貴撰文。《香花植物》。台北市:渡假出版社。1989。
    23.劉其偉編著。《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市:雄獅圖書出版。1994。
    24.蘇珊・朗格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商鼎文化出版。1991。
    25.蘇振明。《幼兒線畫教學研究》。台北市:中華色研出版。1986。
    26.蘿賽(Sharman Apt Russell)著,鍾友珊譯。《花朵的秘密生命》。台北市:貓頭
    鷹出版社。2002。

    二、網路資料
    1.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研究(12 Oct 2012)
    2.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植物(26 Jan.2013)
    3.http://raybo.pixnet.net/blog/post/146799-[美學]康德的哲學─從啟蒙時代到浪漫主義

    4.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阿爾豐斯˙慕夏(29 Jan.2013)
    5.http://vovo2000.com/vovo/fineart-master/alphonse-mucha/(29 Jan.2013)
    6.維基百科「草間彌生」http://zh.wikipedia.org/wiki/草間彌生(26 Jan.2013)
    7.天地逍遙-莊周http://blog.udn.com/kinghung000/3993302(26 Jan.2013)
    8.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百合屬(29 Jan.2013)
    9.http://wowlavie.com/fashion_in.php?article_id=AE1200620&c=配件精選
    10.大紀元文化網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17/n2848465.htm(3 May.2013)
    11.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972977巴哈姆特(2 May.2013)
    12.http://pon99.net/viewtopic.php?f=1&t=22喜菡文學網論壇(3 May.2013)
    13.http://wikipps.hk/%E5%8A%8D%E8%98%AD/WIKI百科知識分享(3 May.2013)

    三、論文
    1.康綉專:2007。〈四季遞嬗-康綉專「植物生命」創作論述〉。國立嘉義大學視覺
    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彭昭如:2005。〈繪畫中的線條表現〉。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