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晢暐
Yang Zhe-Wei
論文名稱: 運用奧福音樂教學理念於國小直笛團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Applying Orff-Schulwerk Teaching Ideas to Elementary Schools’ Recorder Groups
指導教授: 陳淑文
Chen Su-We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7
中文關鍵詞: 奧福教學直笛團行動研究節奏感音感器樂合奏
外文關鍵詞: orff teaching method, recorder group, action research, sense of rhythm, sense of hearing, instrumental ensembl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旨在運用奧福教學理念,融入直笛團學生的直笛吹奏訓練課程。研究者希望透過奧福教學的理念及方法改善本身所任教國小直笛團學生長期以來音樂基礎能力不足的問題,進而提升演奏水準。研究者以台中縣某國小直笛團26名學生為研究對象,自行設計課程,分別以:肢體律動、頑固伴奏、卡農、說白、器樂合奏……等奧福教學方法,配合直笛基礎吹奏訓練進度,將奧福理念融入直笛團吹奏教學之課程。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擔任實際教學者,並搭配兩名校內協助教師及相關領域學者專家組成教學及研究團隊。除事前的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外,並於教學實施過程中以教師工作日誌、學生及協助教師訪談記錄、課前課後測驗……等為主要資料收集來源,再參酌專家學者的建議,分析歸納成以下結論:
    一、直笛團訓練融入奧福教學課程學生接受度很高
    (一)學生對於課程非常喜愛。
    (二)學生對於奧福融入最感興趣的課程是「器樂合奏」。
    二、融入奧福教學課程對直笛團的訓練確有其成效
    (一)融入奧福教學課程有效提升直笛團學生的節奏感。
    (二)融入奧福教學課程提升了直笛團學生的音感。
    (三)融入奧福教學課程後直笛團學生的直笛吹奏能力有明顯進步。
    (四)融入奧福教學課程有助於直笛團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五)融入奧福教學課程有助於直笛團師生互動關係及默契的培養。
    (六)奧福教育理念及精神有助培養直笛團學生正確學習方法及態度。
    最後,依據以上結論,分別針對:本校直笛團後續訓練、學校行政、教育主管機構、家長及有心從事奧福教學教師等學校教育相關工作做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


    This is research in motion. The purpose is to apply Orff-Schulwerk teaching ideas in the training course for recorder group students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basic music capability which has been poor thus far. This approach can elevate the performance standard. I took 26 students as my research project from a recorder group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In my curriculum, there are Orff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 Body movement, ostinato, canon, speech, instrumental ensemble that go with the basic recorder training.
    In this process, I am the actual instructor assisted by another 2 teachers and with some specialist scholars in this related field as a study group. I collected related articles, information in advance and kept a diary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interview records of students and assistant teachers, the te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class etc. We also took the suggestion from some specialists. We analyze, categorize and come up with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s.
    1. Recorder Training Group Emerging Orff-Schulwerk Teaching is Highly Accepted by the Recorder Students.
    (1)students enjoy the curriculum very much.
    (2)Among the Orff courses “Instrumental Ensemble” is the students’ favorite.
    2. Orff course in the recorder training has a noticeable effect.
    (1)It helps students with their sense of rhythm.
    (2)It improves students with their sense of hearing.
    (3)Student’s playing ability makes a great deal of improvement after engaging in Orff training.
    (4)It helps team cooperation.
    (5)It helps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works better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6)It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and promote an constructive attitude.

    At last, the above conclusions are to offer a concrete suggestion and references for the continuing training of our schools recorder groups. These ideas are also for school executives,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parents and those who care about Orff teaching.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直笛的吹奏技巧………………………………………………………9 第二節 直笛教學在音樂教育上的價值………………………………………21 第三節 奧福音樂教學法相關文獻……………………………………………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45 第一節 研究方法………………………………………………………………4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46 第三節 研究實施………………………………………………………………48 第四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50 第五節 研究者與協助研究者…………………………………………………53 第六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56 第七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5 第一節 國小直笛團學生對於融入奧福教學法之接受度……………………75 第二節 國小直笛團訓練中融入奧福教學方法之成效………………………83 第三節 教學與課程實施省思…………………………………………………96 第四節 課程實施過程所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3 第一節 結論……………………………………………………………………113 第二節 建議……………………………………………………………………116 參考文獻………………………………………………………………………119 中文部分………………………………………………………………………119 西文部分………………………………………………………………………122 附 錄 ………………………………………………………………………123 附錄A 學生課堂即興創作學習單…………………………………………123 附錄B 學生課堂即興創作成果舉隅………………………………………130 附錄C 前、後測驗試題……………………………………………………137 附錄D 學生課後學習單……………………………………………………147 附錄E 教學方案設計………………………………………………………150 附錄F 教學活動照片舉隅…………………………………………………244 附錄G 教師研究日誌舉隅…………………………………………………250 附錄H 教師研究日誌編碼舉隅……………………………………………256 附錄I 學生課後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266 表 次 表3-4-1 學生基本資料及學習背景統計表……………………………………52 表3-5-1 直笛團協助教師學經歷及協助工作一覽表…………………………54 表3-5-2 諮詢專家一覽表………………………………………………………55 表3-6-1 資料標記一覽表………………………………………………………59 表3-7-1 單元主題名稱及實施節數一覽表……………………………………63 表3-7-2 課程實施進度表………………………………………………………63 表4-1-1 學生課後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我喜歡上這樣的課程」項目所呈現之次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76 表4-1-2 學生最感興趣之學習活動人數及百分比一覽表……………………81 表4-2-1 學生課後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認為自己節奏感有進步」項目所呈現之次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84 表4-2-2 節奏聽辯測驗前、後測結果分析比較表……………………………85 表4-2-3 節奏模仿測驗前、後測結果分析比較表……………………………86 表4-2-4 學生課後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認為自己音感有進步」項目所呈現之次數與百分比一覽表…………………………………………………………87 表4-2-5 聽音測驗前、後測結果分析比較表…………………………………88 表4-2-6 旋律聽辯測驗前、後測結果分析比較表……………………………90 表4-2-7 學生課後學習心得問卷調查表「我覺得自己的直笛吹奏有進步」項目所呈現之次數與百分比一覽表 ………………………………………………92 表4-2-8 直笛吹奏測驗前、後測結果分析比較表……………………………93 表4-2-9 學生課後學習單測驗結果統計表……………………………………95 圖 次 圖2-1-1 持笛的平衡點示意圖…………………………………………………11 圖2-1-2 運舌基本動作圖………………………………………………………14 圖2-1-3 持笛標準手型圖………………………………………………………16 圖2-1-4 拇指開孔圖……………………………………………………………17 圖2-1-5 直笛指法圖(數字編號,直式)……………………………………18 圖2-1-6 直笛指法圖(正面)…………………………………………………19 圖2-1-7 直笛指法圖(側面……………………………………………………19 圖2-3-1 奧福樹圖………………………………………………………………35 圖3-2-1 研究架構與流程圖……………………………………………………47 圖3-4-1 研究場域-1:視聽教室………………………………………………51 圖3-4-2 研究場域-2:音樂專科教室…………………………………………51 圖4-1-1 學生對課程喜愛程度之百分比圖……………………………………76 圖4-1-2 學生最感興趣之學習活動百分比圖…………………………………81 圖4-2-1 學生自認節奏感有進步之百分比圖…………………………………84 圖4-2-2 節奏聽辯測驗前、後測成績統計人數比較圖………………………85 圖4-2-3 節奏模仿測驗前、後測成績統計人數比較圖………………………86 圖4-2-4 學生自認音感有進步之百分比圖……………………………………87 圖4-2-5 聽音測驗前、後測成績統計人數比較圖……………………………88 圖4-2-6 旋律聽辨測驗前、後測成績統計人數比較圖………………………90 圖4-2-7 學生對自身直笛吹奏能力進步之認可程度百分比圖………………92 圖4-2-8 直笛吹奏測驗前、後測成績統計人數比較圖………………………93 圖4-2-9 學生課後學習單測驗成績統計百分比圖……………………………95 圖 附錄F-1 笛頭音色的開發(第1節)………………………………………244 圖 附錄F-2 基本運舌法(第5節)……………………………………………244 圖 附錄F-3 節拍脈動訓練(第8節)…………………………………………244 圖 附錄F-4 音樂與肢體律動(第10節) ……………………………………245 圖 附錄F-5 直笛旋律創作練習(第13節 ……………………………………245 圖 附錄F-6 固定音符的組織創作(第15節)…………………………………245 圖 附錄F-7 直笛吹奏教學(第17節)…………………………………………245 圖 附錄F-8 直笛吹奏教學(第21節) ………………………………………246 圖 附錄F-9 身體樂器(第24節) ……………………………………………246 圖 附錄F -10 節奏教學(第27節) …………………………………………246 圖 附錄F-11 直笛吹奏教學(十六)(第31節)……………………………247 圖 附錄F-12 頑固伴奏和直笛(第32節)……………………………………247 圖 附錄F-13 頑固節奏與卡農(第34節)……………………………………247 圖 附錄F-14 直笛吹奏教學(十九)(第37節)……………………………247 圖 附錄F-15 小組說白節奏創作(第40節)…………………………………248 圖 附錄F-16 說白與歌曲創作(第44節)……………………………………248 圖 附錄F-17 直笛吹奏教學(二十三)(第45節)…………………………248 圖 附錄F-18 節奏時鐘(第48節)……………………………………………249 圖 附錄F-19 綜合藝術創作思考(第53節)…………………………………249 圖 附錄F-20 綜合藝術小組創作-1(第54節) ……………………………249 圖 附錄F-21 綜合藝術小組創作-2(第54節) ……………………………249 譜 例 譜例 2-3-1 愛是悲嘆(片段)…………………………………………………36 譜例 2-3-2 輪旋曲式(節奏教學)……………………………………………38 譜例 2-3-3 夏天來了(片段)…………………………………………………39 譜例 2-3-4 身體樂器譜(片段)………………………………………………40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王玉娟(2004)。以評分規程實施同儕互評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直笛演奏教學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美珠、林聖縈、洪崇焜、黃瑞芬、陳美鸞、楊湘玲、蘇金輝(譯)(2002)。R.Kamien著。音樂認識與欣賞。台北:麥格羅希爾。
    朱仲謀譯(2006)。A. P. Johnson著。行動研究導論(A Short Guide to Action Research)。台北:五南。
    吳明宗(2000)。木笛100問。台南:小神笛。
    吳淑娟(1997)。高音直笛教材之分析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8, 236~248。
    吳舜文(1991)。一般學校課程中的直笛教學。中等教育,42(6),83-91。
    吳舜文(1995)。OSTINATO在音樂教學上之應用。北縣教育,22,29-30。
    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 (2002)。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上海:上海教育。
    李映慧(1995)根深更茁壯,綠蔭可成林-談奧福教育的師資問題。奧福教育年刊,2,3-14。
    李映慧(1997)關照生命的發展過程-奧福教育理念與蒙特梭利思想的相關連。奧福教育年刊,4,1-18。
    李茂興(譯)(1997)。C.R.Hoffer 著。音樂教育概論(Introduction to Music Education)。台北:揚智文化。
    李珮玫(1992)。奧福教學法於台灣運用現況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汪啟章、吳佩華、顧連理譯(2001)。D.J.Grout & C.V.Palisca著。西方音樂史(A HISTORY of WESTERN MUISC)。中國:人民音樂出版社。
    周逸萍(2004)。卡爾.奧福教育理念發展。奧福教育年刊,6,1-13。
    周逸萍(2005)。奧福樂器。奧福專刊系列九十四,58-65。
    林芳瑾(譯)(1995)。P.Tenta著。三個好朋友。台北:樂苑。
    林勝儀(譯)(1991)。山縣貌太郎著。新訂音樂概論。台北:全音樂譜。
    林勝儀(譯)(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台北:美樂。
    林鎧陳(1994)。高音直笛教室(1)。新竹:新竹市立直笛合奏團。
    姚世澤(2002)。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洪佳慧(2002)。淺談奧福教學法於高中音樂課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46,58-62。
    康 謳(主編)(1995)。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大陸書店。
    莊長輝(1996)。中音直笛教本。台南:馨笛樂坊。
    郭芳玲(2003)。探討奧福教學之哲理運用於藝術與人文課程領域之方法。音樂藝術期刊,3,33-76。
    陳淑文(1994)。幼兒節奏樂教學的理論與實例~肢體的感應 語言的輔助 圖形的應用。奧福教育年刊,1,47-55。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4。
    陳淑文(2005)。談卡爾.奧福「原始自然型」(Elemental Style)的教育理念。奧福教育年刊,7,75-90。
    陳惠齡(1989)。成長中的小豆芽。新竹市: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陳惠齡(1990)。小豆芽的成長。新竹市: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陳惠齡(1994)。從音樂治療談奧福教學法在特殊教育上的運用。奧福教育年刊,1,64-78。
    陳惠齡(1995)。生動活潑的鄉土音樂教學。奧福教育年刊,2,89-108。
    陳惠齡(1995)。奧福音樂教學在幼兒教育上的運用。國教月刊,41(9、10),17-22。
    陳惠齡(2003)。幼兒音樂律動教學。台北:華騰文化。
    陳藝苑(2004)。奧福教學法對兒童音樂啟發思考之重要性。 通識論叢,3,27-45。
    黃世雄(1997)。直笛樂園1~4冊。台北:翰軒文教。
    黃界錫(1998)。給直笛重奏的校園歌曲集。台中:立誼。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黃寶園(2006 )。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華立圖書。
    楊文碩(2004)。柯大宜教學法在直笛教學上的應用。國教之友,55(2),32-35。
    楊文碩(2004)。落實直笛教學的多元評量。國教天地,155,81-87。
    楊文碩(2004)。器樂教學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音感及節奏能力-以直笛為例,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楊世華(1994)。奧福教學法的創造觀。奧福教育年刊,1,34-38 。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筱梅(譯)(1995)。H.M.Linde 著。木笛吹奏者手冊(The Recorder Player’s Handbook)。台北:世界文物。
    劉嘉淑(1999)。奧福音樂教室開課了。成長幼教季刊,37,45。
    劉嘉淑(2005)。Orff打擊合奏教學。奧福專刊系列九十四,15-23。
    劉瑾瑩(譯)(2005)。吉澤實著。直笛入門教本。台北:功學社山葉樂器。
    潘皇龍(譯)(1978)。L. Stein著。音樂的結構與風格(Structure And Style)。台北:全音樂譜。
    蔡美華(譯)(2003)。G.E.Mills 著。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 台北:學富。
    蔡曄琳(2005)。木笛小百科。台北:世界文物。
    鄭方靖(1990)。高大宜音樂教學總論與實例。台北:樂苑。
    鄭方靖(2002)。 高大宜音樂教學法之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應用。高雄:復文。
    鄭世文(譯)(1993)。K.Wollitz著。木笛實用手冊(The Recorder Book)。台北:世界文物。
    蕭亦燦(1996)。論音樂創造教育。奧福教育年刊,3,31-51。
    諶世芬(1997)。卡爾.奧福教學法在直笛團教學上的應用。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8,215-235。
    蘇恩世、蔡烈光譯(1998)。C. Orff & G. Keetman著。奧福教學法兒童音樂第一冊 五聲音階。 新竹市: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二、西文部分
    Cheryl,R.(1995).Jump ahead and take the risk. Teaching Music, Vol. 2 Issue 5, p34.
    Goodkin,D. (2002). Play,Sing & Dance . Schott.
    Keetman,G.(1970).Elementaria .Schott.
    Kersten,F.(1999). Practical Tips for Improving Recorder Performance. Teaching Music.6(5),40-41.
    Mary,S.(1997). Orff-Schulwerk an integrated found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Vol.83
    Issue 6, p41, 4p, 2bw.
    Orff,C.& Keetman,G.(1950).Orff-Schulwerk:Musik Fur Kinder. Schoot.
    Orff,C.(1978). The Schulwerk (in English). Schoot .
    Pitts,J.(1993).Around The World.EJA.
    Pitts,J.(1993).Recorder Duets from the Beginning. Book1~3. EJA.
    Pitts,J.(1993).Recorder from the Beginning. Book1~3. EJA.
    Steen,A(1992).Exploring Orff. Schoot .
    Warner,B.(1991).Orff-Schulwerk: ap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Inc.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